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凸显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给予道德现象以如此高的关注,并给世人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伦理思想遗产。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总体考察,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体现。一、家国一体背景下的家族本位和整体本位(一)家族本位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伦理精神以家族为本位,主要表现在人伦关系中以家族血缘为原型,设计整个人际关系。家族内部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核心是“孝”。“孝”的观念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旨在维系封建宗法观念和制度。《孝经・开宗明义》引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还有:“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儒家把在家族内的孝作为做人的根本,是人行动的准则,是仁的基础,是天下的准则。这种家族本位的观念在思维方式上以由亲及疏、亲亲尊尊为道德思维模式。它确立了传统道德的核心——维护血缘关系和等级统治的孝亲忠君始终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宗法特征的三纲五常体系。(二)整体主义重整体,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家族本位、社会本位的表现。家国一体的观念使得封建统治者把孝和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认为国是家的放大,孝是忠的基础,所以应当把维护宗法关系的“孝道”与维护国家政权的“忠心”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把家庭意义上的“孝亲”延伸到国家意义上的“忠君”,并主要突出了“忠君”思想。从“爱亲”出发,他们由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与家族社会关系时应克制或克除个人的欲望和要求,尽量使个人言行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礼的要求。宋朝以后,忠孝这一道德规范变得更加极端和绝对,成为“愚忠”和“愚孝”,进而使封建道德的整体主义思想,成为统治阶级以己私利冒充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虚幻共同体”。直到辛亥革命时期,这种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变。我国历史上孝亲和忠君的道德,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等特殊历史条件下,它要求严守“华夷之辨”,伸张民族大义,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形成了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操和传统美德。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无数代王朝统治的送迭变,中华民族始终没有解体,没有服于外力,靠的就是这种孕育在各族人民中的无形而强大的整体力量。二、伦理与政治的"二位一体”家国一体必然导致伦理政治。伦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体现在传统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并没有严格地区分开,如西周时期出现的“敬德”这一概念,既包含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道德的内容,又是一关乎王朝兴亡的政治问题。儒家学派提出的某些政治原则和主张,也往往由伦理原则和规范推导而来,表现出伦理道德与政治融合的情况。孔子强调要“为政以德”,认为“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天下。孟子认为有"仁心”オ有“仁政”,要求以“不忍人之心”发而为“不忍人之政”。《大学》阐述道德修养思想的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试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八条目”的核心,“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八条目”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联系以及道德要为政治服务的道理。修身养性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当官从政的能力,即“学而优则仕”,实现其政治目的。正因为儒家学说中伦理道德与政治融为一体,所以我国历史上的伦理学家、常同时又是政治活动家。中国封建道德的核心“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同样体现着伦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表现出中国人的道德智慧。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既是政治原则,突出君主、王权;也是伦理原则,强调等级、服从。伦理道德与政治的融合,不仅给封建政治披上了一件温情脉脉的道德外衣,使封建政治制度更具柔性、欺骗性,而且还把统治者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强迫人们遵循,大大强化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三、反省内求的道德修养重视道德修养,是我国伦理道德的一大传统。反省内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伦理道德上的重要体现。中国伦理精神中的修养主要是指个体的道德修养,其根本旨趣是改变自己,以适应或维持社会秩序,这是中国伦理道德精神中道德主体性的特殊表现。道德主体“人”要提升涵养,完善自我,就要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古人提出了许多修身的具体方法。先秦时期,人们即把修养叫做存养,也就是“存其心,养其性”的意思。孔子提出“学”、“思”“行”的修养方法,主张向内用功夫,以达到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最高境界。孟子要人们“存心”、“养气”、“寡欲”,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去培养“浩然正气"。宋明时期一般把“修养”称作“涵养”,并把养心、存心、正心、诚意、养气、持敬、主静等道德修养方法,称作存养功夫或涵养功夫。这些方法主要是要人们存心寡欲,不受外来物欲诱惑,去掉心中的邪念,保持和发挥自己的善心,以达到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放松,时刻想着道德准则,努力克服、消除心中的恶,反复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即使是在没有任何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慎其独”。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有关道德修养及其方法的思想和理论包含有不少合理的因素,是我们应当予以继承和弘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四、中庸和谐的伦理道德理论倾向“贵中尚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之一,这一特质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中庸和谐的理论倾向。“中”指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指平常或经常。将“中”、“庸”两字合称最早始于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即视”“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即“至德”。孔子所谈中庸的本意是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两端执其中”。即处事要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一切过激的行为均不可取,否则就会走到道德的反面。继孔子之后、其孙子子思作《中庸》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不仅视“中庸”为一种美德,而且把它作为道德修养和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子思对“中庸”作出了如下解释:“喜怒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要“择乎中庸”、“少中立而不倚”,即视中庸为道德修养的核心与标准。孟子发展了子思的中庸思想,认为“中庸”也是达到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即“人和”的基本方法,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君子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制宣传资料合同范本
- 合同工退休转返聘协议
- 兼职焊工劳动合同范本
- 劳务资质代理合同范本
- 养殖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协议拆船合同模板模板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企业购买葡萄合同范本
- 合同项目工期协议范本
- 口罩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家长工作沟通技巧培训教材
- 二类医疗器械零售经营备案质量管理制度
- 荣县2025年度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 2025 年专升本英语全真模拟卷
- 浙江南海实验高中2025年秋9月月考高一数学试题+答案(9月29日)
- 司法鉴定人岗前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面保洁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