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练习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2.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凡是私有财产丢失,负责保管私有财产的管理者便会受到相应处罚,并被要求对财产丢失者进行赔偿。”由此可知,古巴比伦()A.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B.极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C.确立了“以法治国”原则D.财产私有制度开始确立3.“那尔迈调色板”上画面中人物的大小比例十分明确,尤其是正面上部一栏那尔迈巡视被斩首的敌人的画面中,那尔迈形象最为高大,和代表“荷鲁斯追随者”的旗帜一样高,其次是那尔迈身前和身后的两位侍者或者官员,大约是那尔迈身高的一半,再次是走在巡视队伍前面的四个掌旗者。这反映古代埃及()A.王权从属于神权B.阶层趋向于稳固C.划分了社会等级D.融合了罗马文化4.据下表可知()《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四大种姓的记载种姓文献《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刹帝利武士国王、大臣吠舍农民商贾首陀罗奴隶农人贱民—恶人A.四民社会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B.佛教在中印的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C.《梨俱吠陀》中的记载更真实可信D.种姓划分根植于印度社会经济状况5.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B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外敌入侵导致古埃及文明衰落C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古希腊在地中海区域进行殖民活动D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6.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这种局面()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7.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A.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8.罗马征服埃及后,把它变成了“帝国粮仓”,大量埃及粮食的涌入导致罗马城的粮价急速下跌,罗马本土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这说明罗马帝国()A.经济结构出现显著调整B.贵族庄园经济逐渐瓦解C.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加大D.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9.以下为某历史研究者绘制的示意图该研究者试图解释()A.人文主义精神为何出现B.近代民族国家如何产生C.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生D.西欧封建社会为何形成10.《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11.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农民按照习惯法可以长期保有土地,有些庄园农民土地的保有时间甚至长达99年之久,而庄园的地租也长达几十年不变。这一现象()A.改变了西欧土地所有制B.提升了庄园农业生产效率C.有利于封建领主的壮大D.强化了庄园内的人身依附12.下图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土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力、弓箭等。A.实现富国强兵B.进行土地改革C.加紧对外扩张D.加强沙皇权力13.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地区交往的密切化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14.在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时期,田赋的征税对象为拥有土地的农民。农民进城出售农产品,换取货币,以现金缴纳赋税。当时的苏丹发行标准货币银坦卡,结果整个次大陆卷入货币交换关系之中。这说明德里苏丹国的赋税体制()A.发挥了调节物价的功能B.减轻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C.促进了区域市场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期稳定15.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下面卡片内容描述的是()A.南亚文明B.印加文明C.玛雅文明D.西非文明16.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孕育君主立宪的雏形B.地方治理体系较为完整C.民族国家有一定发展D.建立世界最早的联邦制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阶段史实初期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会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于是,为了酬谢教会,丕平两次向与教皇为敌的伦巴德人开战,占领了意大利的中部地区,并把中部地区连同罗马城一起献给了教皇中期962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依赖德意志皇帝奥托一世,打败了与教皇为敌的罗马贵族,同时又为奥托一世举行加冕典礼,尊称其为“罗马帝国皇帝”。1122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沃姆斯宗教协定》,皇帝承认教会对主教选举和任命的自由;在任命主教时,世俗君主赐给主教以权力,作为世俗权力的象征后期教皇英诺森三世上台后,发表了《宇宙的创造者》,声称宇宙的创造者设立了两大尊位,较大的那个主管灵魂,较次的那个主管肉体。君王的权力从教皇的权力而取得威望。1309年,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农城,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工具材料二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由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王权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00多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散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蹂制和皮具制作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市场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相比的不同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5DACDC6-10ABDDB11-15BDBCC16B17.(1)演变历程:①中世纪初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和平相处、相互利用;②中世纪中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③中世纪后期,王权与教权之间,起初教权摆脱世俗王权控制,进入极盛时期;然后教权盛极而衰,并从属于王权。(2)原因:①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②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③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影响:王权的加强促进国家统一,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