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_第1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_第2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_第3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_第4页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平衡

1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关系的应然处理信息的互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随着社会计算机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依赖和利用程度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它还表现出信息与经济的融合性以及信息商品化的特征。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资源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一方面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何合理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拟从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合理性入手,剖析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机制,以期为推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产权的充分保护与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充分获取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2知识产权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合理性2.1知识产权的合理性2.1.1dr高校劳动财产理论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合理性的法律基础可以追溯到英国洛克(JohnLock)关于财产权的论述。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通过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提出了劳动财产学说(labortheoryofproperty),PeterDrahos甚至认为这是财产权合理性论述中的一个理论基础在关于“论财产”一章中,洛克这样描述:每个人对他自己的人生享有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是正当地属于他的。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那种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从而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而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是人类财产的一种类型。知识产权制度是以法律形式确认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时所创造成果的享有权,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一种法律制度,该法律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通过赋予一定的人的某种权利或法律地位,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鼓励人们进行知识或信息产品生产,促进社会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2.1.2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成本按照波斯纳的观点,经济分析是指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科斯定理是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石。在科斯定理中,成本与收益是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它通常表述为以下三个定律:(1)如果存在“零交易成本”,不管怎样选择法律规则,有效益的结果都会出现。(2)如果存在“实在交易成本”,有效益的结果就不可能在每个法律规则下发生。(3)产权的界定、安排和重新安排都存在交易成本,并且有可能被过高的交易成本所妨碍关于公式K=F(Vs-Cs1-Cs2),其中Vs代表知识产品的社会效益,是指该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提高和给使用者带来的需要满足;Cs1代表给予私权保护的社会成本,包括行政管理成本和司法成本;Cs2代表社会因为给予权利人独占权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独占性的私权限制了社会广泛应用而带来的损失,和因为垄断性的价格使使用者多支付的价格部分,有时也要考虑社会付出的道德成本。在这个公式中,若K>0,则该知识产权应受私权保护,若K<0,则不能用私权保护。我们发现知识产权是很容易满足K>0这个条件的。因为知识产权法否认使用的惟一表达方式是侵权认定,而表达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这样就减少了侵权的概率,因此,社会的保护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小,即Cs1很小;知识产权保护的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这样它就不能阻止他人获得并使用某种思想,而社会同时可以从中受益,即Cs2很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对社会的发展和推动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即Vs很大。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是可以给予私权保护的。2.2信息资源共享的合理性2.2.1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对象是用户信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信息资源、信息传播机构和利用者。其中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信息传播机构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则扮演着桥梁、媒介的角色,用户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信息资源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是其在实践中的两个过程。信息资源共建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则是信息资源共建的目的,是整个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的最终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对信息资源共享作如下定义:信息资源共享是指拥有一定信息资源的各个部门,通过共建共享活动,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2.2.2信息资源的特性信息资源具有知识产品的某些属性,在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主要特征如下:(1)信息资源在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即一个人对信息的消费不会妨碍其他人的继续消费,无数人可以共享某一公开的信息资源,信息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全人类。如一个享有知识产权的作品,它可以由很多人同时使用,而这种使用丝毫不会降低此作品的效用。(2)信息资源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信息一旦生产出来,不会因为消费者的增加而引起信息成本的任何增加,其边际消费成本几乎为零。相反,由于其复制和传播的成本非常低,在信息被大量复制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通过“搭便车”使用该信息资源,从而为不同的使用者创造价值,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3)信息资源具有非损耗性。信息资源的使用不仅不会产生有形损耗,从而导致信息减少,反而可能扩张社会的信息总量。因为人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利用信息,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使整个社会获益。(4)信息资源具有历史继承性。信息资源虽然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但大多数信息都是在总结前人所掌握的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在与已有历史的联系中产生的。由此可见,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信息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无差别的复制,而不会对信息资源造成任何损伤,因此,信息就成为一种特殊资源,本质上具有易于共享的特性。依据产权理论,私人物品的产权归私人所有,而公共物品的产权归公共所有。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产权是归全体社会公众的,这就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物质基础。3提高社会的信息共享水平,是促进社会和社会繁荣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知识所有者的权益。只有有效地保护知识所有者的权益,才能充分鼓励其创造知识的积极性,才会使社会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源,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资源共享是迅速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的最佳途径,其目的同样是为了让社会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财富。可见,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约束的关系。3.1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从信息资源共享的构成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知识生产者生产知识的动力,从根本上保护了资源共享的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商品,它是知识创造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知识创造者理应在知识产品的传播与交流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知识产品将无法给其创造者以报偿,最终将彻底打消知识生产者的生产动力,阻碍社会知识产品的生产,也使得资源共享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断创造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2)从用户的角度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可促进知识资源的有序利用,扩大共享资源的范围。知识产权制度在完善和建立之初,许多知识生产者因惧怕其成果泄密或被人仿效,而宁愿将自己的成果长期置于闭锁状态之中。据《今日美国》1997年4月22日载文披露,美国每5名科学家中就有一名因担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竞争对手掌握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及时对外透露。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法律对知识成果的认可,同时又约束和规范着利用他人智力成果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对知识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知识产权的保护,丰富了信息资源的类型,拓展了共享资源的范围。随着知识产权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随着专利制度、著作权制度的颁布实施,共享资源中出现了以专利文献为主体的专利信息源、以商标档案为主体的商标信息源等具有严格组织体系的信息资源,因而扩展了共享信息资源的内容和服务功能,为众多利用共享资源的人们打开了知识资源宝库的大门。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3.2个体私权,代表权利人的个体利益信息资源共享代表的是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代表权利人的个体利益。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约束与信息资源共享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两个方面。3.2.1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社会信息共享的基础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数量的减少。从信息资源共享的构成来看,信息资源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而知识产权保护使某些社会信息资源被权利人所垄断,不能为公众所自由获取,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使得可供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数量减少。要使这些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可以被社会公众自由获取,必须取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而获得这种许可,需要付出大量的社会成本。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可共享资源的数量。3.2.2知识产权的保护从信息资源共享构成的角度而言,信息传播机构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媒介,包括书籍、网络、音响、磁盘、缩微胶卷等形式。在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首要形式。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传播时,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权控制这种传播并由此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限或者无限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既然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的一项权益,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放到网上传播自然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任何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扩大作品传播范围,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4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信息共享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公众能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分享到知识或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保护信息共享,也就是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新设计,进一步协调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冲突,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从宏观层面而言,可以从制度的合理安排、意识形态的加强(如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等)和严格执法(制裁违法行为)三个途径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平衡。4.1公共查阅权的内涵公共借阅权又称作者出借权。《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大全》认为:公共借阅权是指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借出作品的复制本以及向公众出租唱片或允许公众录制其唱片并向出借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的权利4.2知识产权的公德意识中国传统立法注重个人对家族、亲属和国家的义务,但不注重个人对社会的义务。道德约束力一般在家庭内、朋友间较有效,而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道德的约束力较弱。版权意识的确立是以社会公德意识为基础的,无公德意识的人们不会关心社会危害。在这种环境下,侵犯版权的机会主义行为会经常发生。当盗版或侵犯的是素不相识人的版权时,人们在心理上不会产生负疚感;当面对侵犯他人版权的时候,较少考虑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当发现制造、销售盗版产品时较少告发、挺身而出。在版权意识形态培养上,政府一方面要解释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从效用和价格角度使人们认识到不侵权是合算的,使他们认识到侵权对国家经济的危害。另一方面,要解释版权制度的合理性,使人们认识到给予版权人以一定的垄断权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发展是有利的。4.3防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需要法律保护的法知识产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存在着正当行使与不正当行使(权利滥用)的问题。要想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平衡,就要控制知识产权的滥用行为。知识产权的滥用是指产权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正当的界限,导致了对权力的不正当利用,从而损害了他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形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主要关注地是如何加强和完善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而对于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为了充分实现社会的公众利益,我国必须要尽快加强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及时建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垄断法律制度。5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合理有效的内在逻辑知识产权法通过对作者精神权利、经济权利的充分保护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日益丰富的智力产品为人类文化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