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丽代文花
第三章专题文化
2012-9-3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一三教九流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六、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2-9-32
第二章历代文化
■第一节远古文化
■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
■第三节春秋战国文化
■第四节秦汉文化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六节隋唐文化
■第七节五代两宋文化
■第八节辽西夏金元文化
第九节明清文化
2012-9-33
第三章专题文化
□第一节哲学文化
■第二节伦理文化
第三节史学文化
■第四节语言与典籍文化
第五节宗教文化
第六节科技文化
■第七节教育文化
第八节法律文化
■第九节官制文化
■第十节军事文化
2012-9-34
第一次课复习题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2、简述三教九流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4、简述宗法制度
5、简述周礼
2012-9-35
一、中国传统文化含义
(1)中国的含义
(2)传统的含义
(3)文化的含义
・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观念四个层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清晚期.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体系。
2012-9-36
文化含义
文化:指以文治教化民众。
《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源于拉丁文“Cultura”
普芬多夫:文化是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
人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
所获得的一切习惯的总称。”
-™《原始文化》
2012-9-37
《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
■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社会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机构,以及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习俗
等。
■文化的核心:人
-文化结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
■精神层面
2012-9-38
传统文化
]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
■定义: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
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
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2012-9-39
什么是中?
《尧曰第二十》中记载尧禅位给舜时: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尚书》中舜让位书合禹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2012-9-310
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中写道:“天
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
性1
,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
教
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
现
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
化
。
“天命之谓性”是对中的注解。
2012-9-311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程子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012-9-3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教九流
1、三教:儒释道。
2、九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
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012-9-313
名家
以公孙龙和惠施为主要代表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
2012-9-314
阴阳五行学说
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
阳气在天,阴气在地,由天地阴阳配合生
出五行,再生出万物。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
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
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2012-9-315
五行(运行)即木火土金水,比相生,间相胜。
■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
■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
■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
■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
■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
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
2012-9-316
五时五五五五五五五六五形情五变
音间味色化气方季脏腑官体志声动
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
征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
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脾胃口肉思歌啰
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咳
羽夜半咸黑藏寒北冬肾膀胱耳骨恐呻栗
2012-9-317
纵横家
■战国时期运用纵横两种外交政策之政客,以鬼
谷子、苏秦、张仪为代表,其言论集编于《战
国策》。
■苏秦合纵,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说服六
国中的国家服从秦,攻其它国家。
2012-9-318
杂家
战国末期一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兼儒墨,
合名法”。
■代表作《吕氏春秋》吕不韦与其门下客所撰;
《淮南子》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2012-9-319
农家
■许行主张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贤者与民并
耕而食,主张无为而治;齐物价,物价以数量
,相准,不问精粗;国中无伪,童叟无欺。
■陈仲主张自食其力。
2012-9-320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
原文化为核心。
2012-9-321
2、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教人仁义礼
智信,孝悌忠恕。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
可以终身去践履,孔子说:
“那就是恕!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12-9-322
3、重和谐、整体、直觉、实用
匚和包括天地之和与人际之和。
■和谐导致整体看问题,例如中医。,
■重视直觉,不重视理论推演。
■数学、医学、农学、兵学实用科学相当发达。
2012-9-323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1、大陆连绵型文化:文化从地理区域的
角度划分,包括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
2、农业文化:从产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
文化可分为农业文化、工商业文化和游
牧文化。
3、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宗法制孕
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包括嫡长子继
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
2012-9-324
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宗庙祭祀制度。
2012-9-325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最高统治者是天子,天
子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则封诸侯,其
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卿、大夫……士
以后,别子成为平民,丧失贵族身份。
2012-9-326
分封制
2012-9-327
宗庙祭祀制
嫡长所在即是宗庙所在,周王在自己
的都城设立姬姓主干的宗庙,即王庙,诸
侯只能在自己领地里设立低一层次的宗庙,
依次而降,平民没有资格设庙。
2012-9-328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2、东亚经济的腾飞,显示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价值
3、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中国与世界文化建构中的
地位
4、中国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2-9-329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2-9-330
(一)几种认识
1、拒斥西学,抱残守缺
2、中体西用
3、全盘西化
4、西体中用
5、中西互为体用
6、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012-9-331
(二)继承和批判
1、继承
(1)宽厚仁爱,推已及人:“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兼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初吾耕以及人之耕”、“安德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修汗'。
(2)责任感,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
(3)崇高气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穷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虽九死其忧未
悔”
(6)注重修养:“养我浩然之气”、“出淤泥而不染”、慎独
(7)虚心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2-9-332
2、批判
(1)复古保守
(2)消极无为
(3)纲常名教
(4)重义轻利
(5)重道轻器
2012-9-333
第二章历代文化
«第一节远古文化
■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
,第三节春秋战国文化
■第四节秦汉文化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
口第六节隋唐文化
口第七节五代两宋文化
■第八节辽西夏金元文化
■第九节明清文化
2012-9-334
第一节远古文化
远古时期是指发明和使用文字以前
的时期。主要包括:170万年以前的云南
元谋猿人一蓝田人一马坝人一大荔人一山
顶洞人。
二、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三、铜石并用时代
2012-9-335
一、旧石器时代
分为早(180-20万年前)、中(20-5
万年前)、晚(5-1万年前)三个阶段。
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项伟大成
就,旧石器晚期,发明了远射程弓箭、
骨针。
2012-9-336
二、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
口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包括黄河中下游的仰韶
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杭州湾地区的河
姆渡文化和内蒙古、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器
2012-9-337
三、铜石并用时代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我国进入铜石
并用时代,出现了红铜器具,为青铜器时
代的到来打下基础。
■此外,象牙筒、玉器的出现使中国文化逐
渐步入文明之门。
2012-9-338
国家形成前夕的三大集团
在国家形成前夕,黄河与长江地区主要分布
着三大集团:
华夏集团(河洛文化区),黄河中游
■东夷集团(海岱文化区),黄河下游和江淮
流域
苗蛮集团(江汉文化区),江汉流域及江南
2012-9-339
1、华夏集团
.主要包括炎帝(神农)和黄帝两个部族。
炎帝的功绩:用耒相农耕、培养出粟,开创了
农业;用麻织出布匹,教百姓制作衣服;发明
陶器、日中为市、尝百草发明医药、作五弦琴
创《下谋》、《傩nuo,舞》等。
■黄帝部落的发明从衣冠、文字到社会制度,遍
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黄帝和他的臣子们的发明
创造有:宫室、舟车、衣服、冠冕、律吕、甲
子、算数、调历、音乐、养蚕治丝、天干地支、
冶炼铜铸铜鼎等。
2012-9-340
炎黄子孙
《史记》记载,黄帝正妃是嫖祖。嫖祖生二子,
玄嚣和昌意。
■玄嚣—虫乔极一帝善一弃(周始祖)契(商始
祖)放勋(尧)帝挚。
■昌意一颛顼一穷蝉(五代孙是舜)、鲸(生禹)
称(生老童,楚祖先)。
2012-9-341
华夏民族
华、夏是族名。
黄帝发展生产,①在阪泉大战(今河北
涿鹿东南)中打败了炎帝;②在涿鹿决战,打
败了蚩尤。③颛顼与共工(炎帝后裔)在逐鹿
之阿(今太行山东侧)打仗,攻占了共工氏的
九个氏族。最后,共工氏与有熊氏结成联盟,
将颛顼打败。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部落战争,黄河流域
到长江流域的许多氏族部落互相融合为华夏族,
黄帝部落是华夏族的主要成分。
2012-9-342
2、东夷集团
是东方九黎诸部落的居住地,首领太昊
(伏羲)教人们结绳为网,用于狩猎和捕鱼;
驯化动物;造一种符号以代替故去的结绳记
事,符号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卦;制定婚嫁制
度,结束了原始群婚状态;制作了琴瑟等乐
器;创造了中医的九针。后来发展起来的是
少昊,并出现了蚩尤,发明铜器,以金为兵。
2012-9-343
3、苗蛮集团
首领伏羲氏、女蜗氏,活动于江南广大区域。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五帝:黄帝——颛顼——帝善——尧——舜
2012-9-344
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
一、夏文化
二、商文化
三、西周文化
2012-9-345
一、夏文化
连云港
启的祭台大约公元前21世纪,
舜把帝位让给了治水有功
的禹,禹之子启废除了禅
让制,实行了世袭制,建
立夏朝。自禹至桀,共17
君,历时471年。
2012-9-346
夏代治国方略重在仁义,重视按照四时发展生
■夏朝建立了刑法(禹刑)、监狱(夏台)、军
队、城郭和“六卿”的职官制度。夏代的统治
层分为王族、宗教贵族和军事贵族。
■夏代文化重视鬼,制作各种礼器,青铜器的冶
炼、制作工艺被赋予神秘色彩。
2012-9-347
夏代青铜器
2012-9-348
二、商文化
2012-9-349
《荀子》说:“刑名从商”,《吕氏春秋》说
商有“刑三百”。
■商代重“神”,他们信仰上帝神、祖先神、自
然神,以上帝神为主。殷人用卜筮来决定自己
的行止。商王既是最高统治者又是最高祭祀。
商代青铜器基本上以各种礼器为主。出于祭祀
的需要,商代音乐特别发达,如《韶》乐。另
外,殷人认为人死后精灵长存。
■商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并拥有自己完善的甲骨
文。
2012-9-350
商代青铜器
2012-9-351
三、西周文化
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伐
纣,建立周朝。
一西周-——东周一
前1046平王迁都洛邑
武王伐纣前770■前476,
春秋
前475■前221,
战国
2012-9-352
周礼
广义的周礼是指宗法制度,包括嫡长
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
狭义的周礼包括吉礼、嘉礼、宾礼、
车礼、凶礼。
周礼的基本精神在于“明君臣之义,
明长幼之序”。
2012-9-353
■吉H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是和合天人之际、沟通联络感情的礼
仪,如饮食之礼、婚冠之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指天子与诸侯
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之礼,也有
民间相见礼。
■军礼是军队操演、征伐之礼。
■凶N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2012-9-354
第三节春秋战国文化
■
家
儒
、
墨
家
二
、
道
家
三
、
法
家
四
、
2012-9-355
复习题
1、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2、简述五经
3、简述墨子的主要思想
4、简述老子的道
5、简述韩非的主要思想
2012-9-356
一、儒家
关于儒家,《汉书・艺文志》中介绍,儒家主
持、参与国家的各种祭祀活动,协助国君治
理国家,以六经为根本经典,基本主张是仁
义,其源可溯尧舜,后有周文王、周武王,
而孔子是集大成的大宗师。
韩愈为儒家制定的道统是:尧、舜、禹、汤、
文、武、周、孔。
2012-9-357
⑥⑤④③②①
儒
儒
思
儒
魏
清宋唐
原
汉
家
学
想
学
晋
代
代明
始
代
的
;
。
南
发
的
儒理
儒
经
思
北
义
学学
学
学
展
想
朝
疏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2课 公式与函数(三)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龙教版2018八年级下册-龙教版2018
- 第二节 体验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选修二 多媒体技术应用沪教版
- 蔬菜仓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重庆市大学城高中英语 Unit 1 Friends and Friendship说课稿 重庆大学版必修3
- 6.2《密度》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2025年1月全科医生模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试卷+解析)
- 物流运输实务(第三版)习题及答案 项目六 同步测试
- 小班数字课题题目及答案
- 消防监控考试题初级及答案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绪论
- 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计量基础知识
- 毒理学第三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近年考试真题参考题库(含答案)
- 网络与信息安全巡检表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申报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