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2019-2021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2019-2021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2019-2021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2019-2021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诗歌鉴赏

(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

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③

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碰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柳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饕,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

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装”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

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

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

权一样建立功业。

(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颔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2.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2021•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和“”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

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对偶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

柳暗花明又一村。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

(陆游《游山西村》)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

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

处。生”的哲理。

(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

字。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形

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

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

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1•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氐断的一项是()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2021•广西中考真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兆禁,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边奔放。

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兼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

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2021•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彷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

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

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

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山坡•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辔,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2021•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鞫,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

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2020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

之景,抒发了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辍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

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2020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020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巧飕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久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短仃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

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汽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

凤。③馆灯(doudi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

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氐触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2020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总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2019年中考北京卷】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

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

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

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019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2019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019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

酣胸胆尚开张。鬟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19年中考河南B卷(备用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的“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结合整首诗加以赏析。

【2019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春尽

[唐]韩傕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懈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2019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2019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专题10诗歌鉴赏

(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

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

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王维使用「“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

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一一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

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稼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只有盛春,才有这

样的美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

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姓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

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2.

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

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

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

“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

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

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

“最爱”二字直抒胸臆。

(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

活泼可爱的性格;

故选Co

2.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

超过蓬高(野草)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借松写

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

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柳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③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砚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柳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这首诗表达「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耀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看到棚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景象,怀乡的情

思油然而生;

故选C。

2.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

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

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

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点睛】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棚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检m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

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婺”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

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

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

权一样建立功业。

【答案】D

【详解】

D.有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

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

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

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示了

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故选Do

(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答案】C

【详解】

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

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

(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颔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2.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答案】

1.风飘絮雨打萍

2.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

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颔联“山

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划如雨中浮萍,

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晟被俘,事实

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

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昌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

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

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

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

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大义凌然、无畏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作者把做诗与做人,诗格

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2021•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和“”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

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

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偶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

(陆游《游山西村》)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

处。生”的哲理。

【答案】

1.白日斜吟鞭东指

2.比喻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表现诗人

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

般。前两句中西斜的落日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①为白日斜,答案②为吟

鞭东指。

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

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

为比喻。

②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

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

字。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

1.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

之浓,喑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燕子”是春天

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

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此写出理由即可。

2.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在此基础上赏析即可。

示例:本句描写的是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

秋霜。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都带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形

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

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

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①历历②芳草的茂盛

2.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

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分析】

1.

本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清楚

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的

茂盛。

2.

本题考查探究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乡之

情。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当看到“II暮里”,联想到“日暮乡

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2021•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氐颐的一项是()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

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作者以'妒'写梅"理解不准确,“妒”是指百花的嫉妒,而不是梅,梅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它

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任群花去嫉妒。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诗句,“零落”“成泥”,写出梅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纷纷凋落了,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

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