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1页
江苏镇江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2页
江苏镇江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3页
江苏镇江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镇江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大师什么最大朱晖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选自《学习博览》)12.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13.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14.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15.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6.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2.(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13(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14.(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15.(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16.(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2012江苏镇江)秋光的涨幅张晓峰①

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②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③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④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⑤“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⑥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彷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⑦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⑧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⑨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⑩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⑾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⑿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绿竹笋想来会在贵道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17.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分)

18.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2分)19.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青烟一缕。20.第⑨段文中爱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21.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7.(2分)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它的价格会随着“秋光的涨幅”不断上涨(答“只属于夏日”或“价格不断上涨”即得分;仅答“甘冽多汁”、“静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等其他特点得1分)18.(2分)最具有特色的好吃的绿竹笋在这个季节快没了(1分);每天都有美好的东西消逝,这引发了我内心的伤感(1分,意思对即可)19.(3分)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比作“盛夏”(或将“盛夏”的易逝比作“青烟一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易逝(1分)表现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惋惜、无奈之情(1分)20.(4分)中国词人:享受美好的春光(1分):艾文温第尔夫妇:除享受美好的春光外,更多的去追赶春光(1分,意思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