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NationStateandInternationalLaw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时空史观】2专制王权国家中古封建国家近代民族国家16世纪《战争与和平法》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国联《联合国宪章》非战公约二战后国际法发展国际法院1625164818151920192819451946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维也纳体系推动外交制度发展1917十月革命开辟国际法新阶段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3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专制王权国家(主权在君)分裂割据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拥戴国王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抛弃国王资产阶级革命民族国家(主权在民)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唯物史观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思维火花】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背景理解】拿破仑战争据图结合教材梳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宗教改革,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背景:(1)政治:(2)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

(3)思想: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5)战争: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4)文化: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资产阶级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摘编于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英王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宣布脱离教皇。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管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至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教堂中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离婚案【趣味历史】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2.表现: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英国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1)第一阶段专制王权发展:(2)第二阶段国家象征产生: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越来越重要①对国家的忠诚②对爱国人士的崇拜④形成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认同主体国王(个人)国家(共同体)国民身份臣民公民政体专制民主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背景理解】思考国际法的形成原因?1.国际法的形成原因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⑴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国家利益纷争加剧⑵需要法律制度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国际法的形成过程⑴奠定基础:⑵确立原则:⑶范围扩大: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扩大……格劳秀斯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谈判……;缔约国须守约……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维也纳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17世纪,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3.外交制度建立: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级。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4.评价: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途径西方各国双重标准,经常违反,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⑴积极:⑵局限:12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①一战破坏②新的阶段③战后发展表现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国际联盟c《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未真正实施。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宗旨?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此公约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互相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和起因,都只能用和平方式加以处理;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拓展延伸】《非战公约》14A.存在先天不足B.缺乏广泛代表性C.并非真正实施D.实行集体决策权劳特派特指出:“《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这项办法至少要做到减轻有中立规则的严格性,使法律破坏者蒙受不利:没有在公约中明文规定公约各签字国之间的争端应提交有约束力的解决义务。”该学者意在强调《非战公约》

【思维火花】15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①二战破坏②战后发展表现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a.《联合国宪章》“大国一致”原则b.国际法院c.各类国际组织d.国际法领域扩大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3.评价:(1)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

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16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联盟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但国联盟约也存在着严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其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拓展延伸】17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外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丁韪良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一书翻译成中文,名为《万国公法》1876年,郭嵩焘率随员出使英国,在伦敦设立使馆,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近代中国与国际法的“交往”1793年马嘎尔尼使华事件坚守天下观而无世界观近代外交的尝试,正是中国蹒跚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写照,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曲折。【拓展延伸】18【课堂小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战争表现:第一阶段专制王权发展第二阶段国家象征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国际法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外交制度建立、评价20世纪国家法的发展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凡华体系、国联、《非战公约》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联合国家宣言》各类国际组织、国际法领域扩大19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C.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思维火花】20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完成了对美国学者惠顿所著的《国际法原理》一书的翻译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