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电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新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价值和投资蓝图变革 PAGEREFToc354488740\h31、三网融合趋势下智能电视引领广电产业变革 PAGEREFToc354488741\h32、产业价值链变化引领投资新趋势 PAGEREFToc354488742\h4(1)制作与播出环节 PAGEREFToc354488743\h5(2)传输环节 PAGEREFToc354488744\h5(3)“云管端”跨界促使产业价值集中 PAGEREFToc354488745\h6二、制播:制作市场化,播控平台化 PAGEREFToc354488746\h71、市场改革红利: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 PAGEREFToc354488747\h82、制作方向集团化发展,获取更大的产业链价值份额 PAGEREFToc354488748\h133、新的产业角色:平台运营商 PAGEREFToc354488749\h15三、传输:新旧更替下的结构性机遇 PAGEREFToc354488750\h171、引入竞争,新传输模式有望受益 PAGEREFToc354488751\h172、有线网络,改造先行 PAGEREFToc354488752\h193、传输管道化,价值流向产业上下游 PAGEREFToc354488753\h21四、投资建议 PAGEREFToc354488754\h211、投资逻辑 PAGEREFToc354488755\h212、百视通:IPTV稳步增长,智能电视打开长线空间 PAGEREFToc354488756\h233、华数传媒:建议关注资产注入预期和新媒体业务潜力 PAGEREFToc354488757\h244、华策影视:市场集中度提升 PAGEREFToc354488758\h255、华谊兄弟:预计公司将保持长期增长 PAGEREFToc354488759\h266、光线传媒:深耕电视,发力电影 PAGEREFToc354488760\h27五、风险提示 PAGEREFToc354488761\h28一、新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价值和投资蓝图变革1、三网融合趋势下智能电视引领广电产业变革自电视发明引来,电视技术经历了数次重大革新。从晶体管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平板高清数字电视,乃至新一代3D电视,电视传播效果一次由一次得到飞跃。但是这种革新只停留在显示技术层面,并没有本质上触及电视用户使用习惯和产业经营方式。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智能电视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发生一次新的深刻变革。智能电视让传统电视变成了智能化终端,并藉此改变了传统电视终端单一的技术演进路线。显示效果不再是消费者和生产商唯一追求的目标。运算处理性能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模式革新,成为电视终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逻辑。更深层面,我们理解的智能电视是终端、网络和业务的一体化创新,其核心是电视智能化。其内涵包含三个方面:1)终端智能化,即电视被改造为与智能手机一样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终端;2)网络“IP”化:有线电视网络通过“IP”化而与互联网、通讯网统一为一张智能网络,有线电视封闭的产业环境和垄断运营模式因网络融合而被打破;3)业务互联网化:电视变为通用平台,业务基于云端推送,涌现出软件增值付费、搜索广告等互联网化的运营及盈利模式,带来巨大产业机会。2、产业价值链变化引领投资新趋势从投资角度,广播电视产业的变革将催生产业价值链的再分配,形成新的投资蓝图。借鉴ICT产业“云管端”的视角,我们按产业分工把广播电视业划为:云——内容制作与播出、管——内容传输、端——终端接收三个环节。我们主要从内容制作/播出以及内容传输两个环节进行分析:(1)制作与播出环节智能电视催生了电视内容需求的旺盛,以及用户对高品质、多样化的内容的追求,将带动内容制作行业的深度市场化改革。随着内容制作商集团化组织的形成,内容产业议价能力提升,整个产业链价值由渠道向内容让渡,内容获取更大的产业链价值份额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电视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手段,其内容播出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作为应对,广电总局对IPTV、互联网电视均采取了播控管理制度,通过授权播控平台牌照方对播出内容进行审核,来保障电视的可管可控。播控平台因其严格的准入制而具有稀缺性和高竞争壁垒,作为产业链新角色将获得极大的话语权。(2)传输环节传统电视传输业因技术局限和行政垄断而抑制了整个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三网融合下的智能电视以低成本提供无限节目选择,满足了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收视需求,对传统电视传输模式构成巨大冲击,分食传输市场蛋糕。有线电视运营商被迫加速进行网络改造,通过升级高清互动电视以应对竞争;并向综合性网络运营商转型以寻求长期发展空间。在网络改造和整合过程中,技术领先的广电设备商和互动电视解决方案厂商获得了结构性增长机遇。长远来看,整个传输环节也可能由于智能电视的壮大而被管道化。无论是有线电视或IPTV(虚拟专网),传输网络的专一性是其获得商业价值并收取”管道“服务费的基础。但是进入智能电视时代,电视内容可以通过免费的公共互联网传输,用户不愿为其它网络管道单独支付高昂的传输服务费,从而导致电视传输市场价值面临严重萎缩。而智能电视的容提供商和平台运营商则可以凭借终端销售、广告、电子商务等其它商业模式盈利,并反过来补贴其管道成本。从产业价值链来看,传输环节的利润最终可能流向少数具有创新能力的下游硬件开发商(苹果、三星),以及上游平台运营商(百视通、华数传媒)/服务提供商。(3)“云管端”跨界促使产业价值集中产业技术变革和价值链变化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出现跨界趋势,即云管端一体化。我们注意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跨界成为IT和互联网企业的流行趋势。企业通过跨界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交付及供应链管理(如苹果、三星),或者获得更强的用户控制力和利润水平(如亚马逊、小米)。“云管端”跨界带来的协同优势促使产业价值向具有整合跨界能力的少数企业集中。以苹果开创的“Appstore+iPhone”软硬一体化模式为例,不仅硬件销售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软件应用方面亦创造出巨大效益。2023年,全球苹果应用商店收入增长至49亿美元规模,相当于过去五年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占全球应用商店市场份额的65%。另据苹果WWDC公布的数据,苹果同时拥有超过1.9亿iCloud用户、1.3亿GameCenter用户以及1.4亿iMessage用户,其绑定信用卡iTunes账号数也超过4.35亿。苹果可谓智能终端时代跨界的先驱和典范。由于智能电视技术的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紧密融合。以彩电品牌厂商、联想、百视通为代表的企业,也开始突破原有的经营范围,进入产业链上下游以谋求更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将广播电视产业的跨界总结为三个方向:1)上游:新媒体和互联网企业涉足电视终端生产,试图通过软硬一体化带动用户增长和黏性提升。2)中游:运营商媒体化,即电信和有线电视运营商为了追求更高利率润,从网络传输介入媒体运营和互联网服务领域。3)下游:家电厂商也从单纯硬件生产商向互联网服务商转型。二、制播:制作市场化,播控平台化我国文化业,正在发生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变革,虽然对内容依然有监管红线,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红利”。从产业结构来说,由于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利益趋同,双方追求精品内容的诉求也趋于一致,制作方有动力进行大投入来追求内容精品化,只有大规模的制作机构才能承担精品内容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因此这也倒逼制作方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随着内容制作方向大型集团的集中,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逐渐提升,在文化产业链中将获得越来越大的价值份额。另一方面,电视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手段,其内容播出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作为应对,广电总局对IPTV、互联网电视均采取了播控管理制度,通过授权播控平台牌照方对播出内容进行审核,来保障电视的可管可控。播控平台因其严格的准入制而具有稀缺性和高竞争壁垒,作为产业链新角色将获得极大的话语权。1、市场改革红利: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文化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先于内功监管改革的第一笔红利。对我国的文化业针砭较多的一条即是:我国文化内容存在一定的管制,这压抑了内容制作方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空间,造成了我国文化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与市场观点不同的是,我们并不认为内容管制的放松是文化内容取得长足发展的唯一解决方案;目前,在我国内容产业制、播双方缺少有效互动的情况下,整合制、播双方利益,对内容制作和播出等各方进行市场化改革,已经能促使文化内容多出精品,赢得巨大的效益。即使不考虑对内容的监管放松带来的产业活力,将原先只考虑“社会效益”,不考虑资源使用效率的“文化事业”,让渡为考量“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也会激发行业的生产力。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进程,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化、规范化。制播分离是电视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结果。我国“制播分离”基本有三种形式:电视台的劳务输出、电视台节目买断、与电视台分成。《中国好声音》与电视台分成的方式,与电视台共担风险和收益,制作方不会为了盈利压低成本,从而影响节目质量;反而制作方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必须请到非常专业的明星、制作人员,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制作成本上不会吝啬,而要想办法把节目质量做高。好声音:电视市场化改革的受益者《中国好声音》在没有违反内容监管的前提下,运用市场化手段,使得主创方与播出方的利益一致,调动主创方的积极性,最终既打造了文化精品,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制作方与电视台的分成,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也是技术入股,彩铃分红,导师在节目当中的参与和投入作为投资。学员们的收入也将来自彩铃下载,从中分红。制作方把选手签约这一环以及签约后的商业演出等项目也收归自己所有。加上一系列为选手定制的商业演出、活动(国内大型连锁酒吧的定期室内演唱会,国内、国际商业演出,音乐剧以及中国移动付费彩铃下载),不仅延长了选秀选手的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国好声音》的持续赢利能力。同时,加多宝,也不仅仅是赞助商,也有投资人与合伙人的角色,同版权方、灿星制作、浙江卫视一起,共同管理项目,开发产品。通过市场机制,将多方的利益理顺,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化红利”:灿星制作需要通过良好的节目保障自身收益,浙江卫视需要借好节目提高收视率,版权方需要监督品牌节目以保证又一个成功的范例,而加多宝则需要借助好节目,来实现品牌植入与品牌传播,扩大品牌影响。美剧:制播市场化,盈利多元化美国的内容产业,无论是在制作方面还是在销售方面,都遵循市场化的原则。美剧边拍边播的方式,通过与观众的充分互动,使得观众参与到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来,也保证了最终播出时的收视率。销售上,美国制作方获得播出方广告时间作为交易对价的方式,使得制、播双方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激发整个产业的创造力,并使得内容的货币化能力增强。在美国,商业电视网付出的制作成本中,除了现金交易外,电视网部分是以物物交易的方式支出。一般来说,每集电视剧的12分钟广告中,制作公司可以得7分钟左右的贴片广告时间。此外,在销售上,实施充分的价格歧视,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卖高价,经济欠发达、人口数量低的地方卖低价,这也使得销售体制更加灵活,市场适应能力更高。2、制作方向集团化发展,获取更大的产业链价值份额从产业结构来说,由于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利益趋同,双方追求精品内容的诉求也趋于一致,制作方有动力进行大投入来追求内容精品化。只有大规模的制作机构才能承担精品内容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因此这也倒逼制作方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由于渠道长年由于政策壁垒而享受高溢价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机制改革,内容制作商集团化组织的形成,内容产业的议价能力提升,整个产业链价值由渠道向内容让渡,内容获取更大的产业链价值份额,是大势所趋。以前制播形式上分离的制度下,制作方的收入是播出方的成本,双方在经济上更多的是博弈——在收视率一定的情况下,播出方通过压低内容采购成本来使得本身的效益最大化,而制作方也进而压缩自己的制作成本来使得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市场化改革后,制作方与播出方的利益诉求一致——最大化的内容变现。从历史及海外经验来看,只有精品内容,其变现程度才更高。而精品内容离不开内容制作的大投入,因此,从产业组织来看,只有大型公司才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大投入,通过承担制作中的高风险来追求高收益,产业结构上,会形成若干个集团企业。我国内容产业收入占渠道收入(广告收入)比重一直不足10%。然而,这10%的内容,拉动了30%的收视份额,以及电视台广告收入的60%——内容制作公司取得的收益与其撬动的行业产值不成比例。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独立制片公司与电视台风险共担的方式分享广告收入,独立制片公司的收益能达到全部广告的60%-70%(内容、渠道、播出三方比例约为6:2:2)。在韩国,政府规定韩国电视台至少要拿出40%以上的收入用来购买电视剧。随着IPTV用户数快速增长、OTT如火如荼的发展,以及卫视之间竞争的激烈,加上视频网站加剧了渠道之间的竞争,播出渠道的价值会被摊薄,整个行业的产值会向内容制作转移,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逻辑。3、新的产业角色:平台运营商电视内容播出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电视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手段,其内容播出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作为应对,广电总局采取了播控管理制度,通过授权播控平台牌照方对IPTV、智能电视等新媒体的播出内容进行审核,来保障电视的可管可控。播控平台运营商成为智能电视产业链的新角色,掌握着节目管理和审查、显示界面入口、用户付费通道等关键职能,并因其严格的准入制而具备稀缺性和高竞争壁垒,拥有极大的产业话语权。在当前技术、产品、网络等基础要素已经成熟的前提下,建立合理商业模式是推动整个产业链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拥有播控牌照的平台运营商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枢纽,和实现产业价值的关键。我们认为平台运营商是产业大发展的最大受益方。三、传输:新旧更替下的结构性机遇1、引入竞争,新传输模式有望受益传统电视传输业务因技术局限和行政垄断而抑制了整个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技术局限是指传统电视网络是单向传输系统,因此以开展直播业务为主,基本不支持双向互动,并且直播频道数量也有限。行政垄断则体现为行业准入和管制。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例,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只能建设一个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有线电视是多数电视内容落地的唯一通道,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向用户收取基本收视费、向电视台收取落地费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费。地域垄断使有线电视运营商享有稳定的收入。三网融合下的网络电视和智能电视,以低成本提供无限节目选择,满足了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收视需求,对传统电视传输模式构成巨大冲击。从国际来看,美国有线电视用户自2023年起基本停止增长。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视频用户规模从2023年至今减少了220万。与此同时,流媒体视频提供商Netflix的用户规模却激增至2379万,超过Comcast。近几年在我国,由于政策监管环境的改善,IPTV和智能电视凭借更具优势的技术手段,开始分享传输市场蛋糕。IPTV打破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对直播频道播出的垄断。而在互动、点播以及增值服务方面,IPTV和智能电视显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据广电总局的统计,2023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从1.64亿增长到2.03亿,3年复合增长率为7.3%,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从4528万增长到1.15亿,3年复合增长率为7.3%。而同期IPTV用户复合增长率为74.1%。截止2023年,全国IPTV用户总数已超过2023万,接近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的十分之一,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五分之一。在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IPTV普及率已超过20%,对当地有线电视构成极大威胁。预计2023年全国IPTV用户数有望达到5080万。而国内智能电视销量将由2023年的390万台,增至2023年的2600万台。2、有线网络,改造先行为了应对竞争,我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加速进行网络改造,通过升级高清互动电视以应对竞争,并向综合性网络运营商转型以寻求长期发展空间。格兰研究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季度,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812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约为58.6%;双向网覆盖用户6836万,双向化覆盖比例为33.9%,实际开通的用户为1690万,约为双向覆盖用户的四分之一,与全国IPTV用户数相当。考虑到2亿的有线电视用户基数和1.18亿的有线数字用户,双向网改造的空间巨大。但是,高昂的资本开支是制约有线网络改造的最大瓶颈。长期而言,条块分割、地域割据造成有线电视行业市场结构分散,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相较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在用户规模、资本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上均处于劣势,转型面临巨大挑战。但在网络改造和整合过程中,技术领先的广电设备商和互动电视解决方案厂商获得了结构性增长机遇。全国双向网改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态势,预计HFC、EPON+EOC等数字化、双向网络设备改造市场以及CM\EOC终端模块市场的规模2023年大概为20多亿元,2023年迅速增长到45亿元左右,同比增涨100%以上。网络双向化需要的网际互联和传输网技术与电信网类似,但接入网改造上,由于广电既有的同轴电缆资源,广电系的设备商有相当的优势。随着下游网络运营商的整合,技术制式的统一,我们认为广电设备商的分化整合是大概率事件,技术实力雄厚、与下游合作关系良好的优质设备商将会引领设备商进行整合,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3、传输管道化,价值流向产业上下游长远来看,整个传输环节也可能由于智能电视的壮大而被管道化。无论是有线电视或IPTV(虚拟专网),传输网络的专一性是其获得商业价值并收取”管道“服务费的基础。但是进入智能电视时代,电视内容可以通过免费的公共互联网传输,用户不愿为其它网络管道单独支付高昂的传输服务费,从而导致电视传输市场价值面临严重萎缩。而智能电视的容提供商和平台运营商则可以凭借终端销售、广告、电子商务等其它商业模式盈利,并反过来补贴其管道成本。从产业价值链来看,传输环节的利润最终可能流向少数具有创新能力的下游硬件开发商(苹果、三星),以及上游平台运营商(百视通、华数传媒)/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运营商未来如何避免被管道化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四、投资建议1、投资逻辑我们将广电行业以“云、管、端”的方式进行梳理,我们认为,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智能电视等新业务形态的产生,预计广电行业的“云、管、端”等都将加入变革,其中将涌现出一批受益于变革的公司。传媒行业2023年-2023年的整体估值为31、23和19倍,首次给予“广播电视”行业“看好”评级。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明确广电产业链未来的投资逻辑:聚焦智能电视产业龙头——平台运营商。我们认为2023年是智能电视产业建立商业模式的起始年。在当前技术、产品、网络等基础要素已经成熟的前提下,产业大发展的突破口在于探索合理商业模式,以促进整个产业链良性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特有的新媒体管制模式,拥有播控牌照的平台运营商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枢纽,同时也是产业价值兑现的主导力量和显著受益方。建议关注百视通(600637)、华数传媒(000156)。预计内容产业规模化趋势将会孕育一批集团企业。文化产业改革首先体现在体制改革上,制播双方对精品内容诉求趋于一致,大制作、大投入有望带动更高的产业效益,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预计内容产能会越来越向大规模的制作机构集中,内容产业的龙头厂商有望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过程,成长为综合性的娱乐集团。建议关注华策影视(300133)、华谊兄弟(300027)、光线传媒(300251)、华录百纳(300291)。有线电视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包括:1)双向化改造带来的设备商整合。目前我国双向化覆盖用户仅占全部有线用户的四分之一,实际开通的又为覆盖用户的四分之一,双向化改造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广电的设备制式处于“七国八制”的状态。根据电信网络的经验,随着下游广电运营商实体与技术的整合,将有望带动上游设备商的整合,技术实力雄厚,与下游合作关系良好的优质设备商将脱颖而出。2)规避政策风险,寻找投资确定性。三网融合隐含各方的利益博弈,其进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广电网络为用户提供更高体验,这个命题是刚性而确定的。数字化、高清化,乃至3D频道、4K电视的出现,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收视体验。这将引起对内容源的制作、传输管道的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需求。建议关注捷成股份(300182)。2、百视通:IPTV稳步增长,智能电视打开长线空间IPTV业务稳步增长。IPTV作为电信运营商填充宽带价值、维系用户黏性和拉动ARPU值提升的关键业务抓手,在三网融合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我们认为,随着行业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三网融合全面进入推广阶段,全国IPTV用户有望在2-3年内继续维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全国IPTV用户规模将为2800-3000万,其中百视通用户份额有望超过70%。高清化普及以及多元收入模式拉动ARPU提升。电信运营商于2023年开始提速宽带升级和光纤到户进程。数据显示,中国电信2023年上半年FTTH用户数达到931万,同比接近翻番;电信4M及以上带宽用户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50%提升至60%,从而具备了普及大宽带应用的网络基础。同时受众对高清画质的需求日益提升反推IPTV升级,我们认为高清IPTV将成为运营商下一阶段着力布局的重点。由于高清IPTV服务ARPU值约为标清的2-3倍,有望显著提升IPTV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平台分成收入水平。广告业务空间亦较为广阔。以百视通上海地区的IPTV广告业务为例,2023年实现营收约6000万元,以140万用户规模计算,人均广告价值为43元。简单线性推算,若2023年全国IPTV用户达到5000万,则潜在广告价值可达21亿,相当于百视通2023年IPTV收入规模的2.6倍。随着各试点地区播控平台陆续对接完毕,广告业务有望迅速扩展至全国。智能电视业务打开长期估值提升的空间。智能电视是TMT产业下一个重要趋势和主题性投资热点之一。相对于智能电视一体机,国内智能电视机顶盒爆发正当其时。2023年公司智能电视机顶盒业务有望步入收获期。公司首批获得机顶盒编号批文,规模化发展再无政策障碍。预期公司会采用运营商捆绑+零售渠道两种销售模式。我们估算13年智能电视机顶盒(含双模机顶盒)有望实现200万以上销量,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并有望打开长期估值提升的空间。风险提示IPTV分成比例不及预期;与CNTV合资进程存在不确定性;OTT等新业务发展缓慢3、华数传媒:建议关注资产注入预期和新媒体业务潜力公司是杭州地区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截止2023年底公司拥有234.6万有线电视用户。公司依托独特优质的网络资源,大力发展数字互动电视,月均ARPU值超过40元,在广电系统内居领先地位。通过数字电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和大力发展增值业务,公司有线电视用户ARPU有望继续提高。存在明确的资产置入预期。华数集团是杭州华数大股东,也是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唯一主体,在全省范围拥有约1300万有线电视用户。大股东承诺上市五年内将其它有线电视网络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对华数传媒而言意味着1000万用户增量。新媒体业务布局广泛,主要包括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新媒体版权发行和广告等。作为广电系企业,公司享受政策红利,新媒体业务牌照齐全,在数字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等领域凭借多年积累初步建立了先发优势。数字互动电视方面,公司业务打破地域限制,更将其技术优势和业务模式输出到外省有线运营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互动电视升级。互联网电视方面,公司与TCL、海信、海尔等家电厂商签订了内容服务协议,为其互联网电视终端提供内容集成服务,公告称其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70%。公司还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新媒体业务将力助公司有地区性有线电视运营商,向综合性网络及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从而获得长期成长空间。4、华策影视:市场集中度提升国内电视剧行业产量基本保持平稳,单价稳步提升,行业整体稳定增长。限娱令的推出,各大卫视对电视剧的需求力度提升,2023年电视剧交易总额增长较快。电视剧市场的大买家卫视台的广告收入明显好于行业,卫视台的收入增长以及本身的收视率竞争压力,使得对电视剧的投入依然维持增长。加上新媒体对电视剧的增量需求,使得电视剧单价稳步提升。视频服务作为近两年发展最为迅速的网络服务,广告收入取得大幅增长,也保证了对内容的投入。分结构来看,电视剧行业高度分散,整体供过于求,但精品剧供不应求。从供需关系来看,电视剧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电视剧每年的需求量仅为7000集-8000集左右,而拿到发行许可证的有1.4万多集。但电视剧中的精品剧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充斥着大量的低效产能,使得电视剧供给虚高,但电视剧行业真正的有效供给并不能满足有效需求,从而造成了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的状态。华策影视: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带来高速成长。电视剧行业分散,行业整合会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华策影视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电视剧制作商,上市红利开始显现。公司自拍剧目前产量为11部/292集,相对目标产能尚有翻倍空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0.63提升到2023年的3.36%,公司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增速。而广告、电影等新业务的开发将拓展公司的收入来源,使得公司的收入更加多元和均衡。风险提示引进剧高毛利率不可持续、电影和广告等新业务的不确定性、小非解禁5、华谊兄弟:预计公司将保持长期增长公司成长的大逻辑:从电影制片公司成长为大型娱乐集团。华谊的成长战略明晰:以电影产业为核心,逐步进入周边产业,实现大电影产业链的布局,从而成长为大型的娱乐集团。公司业务整合运营的优势明显。原先单一的票房分账收入对公司业绩影响已经越来越小,随着电视剧、游戏、音乐、艺人经纪、影院及品牌授权的规模发展,“稳压器”效果将越来越显著。随着我国影院渠道进一步下沉,预计电影票房依然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中。2023年全国票房收入超过170亿,屏幕达到13118块,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推进,以及城镇化驱动农村市场启动,我国电影票房依然在高增长的轨道中。预计今年随着国内公司对政策红利的深度挖掘,国产电影票房有望回升至50%以上。个别电影票房低于预期不影响长期逻辑。之前《太极》两部曲以及《一九四二》的电影票房不达预期,公司股价有异动。随着公司电影数量增长,以及公司电影周边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预计单部电影的票房低于预期对公司业绩整体影响不大,不影响公司的长期增长逻辑。6、光线传媒:深耕电视,发力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全面受益“内容获取更大份额”的行业趋势。光线传媒98年开始涉足电视节目业务,在电视节目方面已经形成相当的品牌。如正文所说,随着内容制作方向大型集团的集中,内容提供商在文化产业链中将有望获得越来越大的价值份额。光线传媒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上的积累,将受有望益于内容方行业整合集中的趋势。央视、卫视广告收入稳定增长,对内容投入加大。预计2023年对电视广告业务能够稳定增长,广告主向央视、卫视等地域覆盖广、大众影响力大的渠道集中,央视和卫视广告收入稳定增长。而其对收视率的竞争,对上游优质内容的需求逐步加大。随着公司与央视和卫视合作的各档节目增长,预计2023年电视业务有望继续增长。电影业务开始发力。公司之前备受诟病的一点在于其电影业务不能做大做强,《泰囧》一炮而红,证明了公司在电影行业的地位。2023年公司预计有15部电影上映,其中公司主投的电影占比也相对2023年有较大增长,预计2023年公司电影业务将有望录得不俗增长。五、风险提示封闭政策抑制产业增长:广电是政策监管较为明确的行业,广电总局的政策导向和监管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态势,如果广电总局收紧政策口,有可能会抑制产业的增长。硬软件创新缓慢:技术创新是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灵魂,如果软硬件技术创新缓慢,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从而影响产业的演进路径。新技术替代: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智能电视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颠覆现有的产业环境和商业模式,我们将密切跟踪最新的技术动向,前瞻性地研判产业发展方向。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