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告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广告行业2023年回顾:结构分化,同比增长12.6% 41、2023年广告行业增长多少,自下而上统计为12.6% 42、广告主行业:白酒、医药、金融、房地产仍在快速增长 53、广告主:对增长贡献最大的20家公司贡献了增长的90% 7二、行业发展展望:增长动力VS削减预算 91、增长动力:广告/收入比例继续提升 9(1)整体统计:广告/收入比从1.34%提升到1.38% 9(2)微观统计:5000万元-10亿元广告主广告/收入比显著提升 102、削减预算:伴随着财务恶化 11(1)收入/利润下滑、亏损往往导致广告主削减预算 11(2)所处行业、广告主大小对削减预算也有很强的解释性 13三、媒体分化:跟随用户习惯变化 131、“媒体端”公司,低增长或者大幅下滑 13(1)报刊广告,全面下滑 13(2)户外媒体,低增长 142、“客户端”公司,增速取决于商业模式 153、“媒体类”公司-互联网,视频及搜索增速最快 15(1)综合门户增速缓慢 15(2)视频网站同比增长 15(3)搜索类广告增长 16四、重点企业简况 161、蓝色光标:全球扩张,十年十倍 172、省广股份:立足创意,内生强劲 173、华谊嘉信:重新启航,业绩和市值提升空间最大 18一、广告行业2023年回顾:结构分化,同比增长12.6%1、2023年广告行业增长多少,自下而上统计为12.6%市场对于2023年广告增速的理解往往基于这些观察:(1)ACnielsen和CTR关于广告刊例的统计(关于数据源,参阅《广告行业系列研究之一,广告需求:增长为重,波动为轻-121114》),CTR统计显示,2023年广告规模同比增长4.5%,ACnielsen统计认为,2023年中国全媒体广告总额8210亿元,同比增长0.6%。(2)观察到一些广告客户的经营变化,房地产企业受政策严厉打压;白酒行业受“塑化剂”和“三公”消费缩减拖累;服装行业面临以李宁、美邦为代表的高库存压力;零售行业受“电商”替代趋势明显;家电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肯德基、麦当劳、联合利华、宝洁等跨国巨头销售放缓等等。但是我们也观察到另外几个事实:(1)中央级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增长18.2%,从2022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5亿元,代表中央级核算范围的广告和KTV等娱乐行业的收入增速也达到18.2%,超过了2022年14.1%的增速。(2)自下而上统计A股和部分H股公司,共涉及684家公司,其中A股676家,H股8家,涉及14大行业,从可比口径看,这些公司2023年总计广告开支788亿元,相较2022年的699亿元,增长了12.6%,增速比2022年13.9%的速度略有放缓。2、广告主行业:白酒、医药、金融、房地产仍在快速增长国内广告主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外资品牌和内资品牌。外资如P&G、Unilever等,内资品牌如伊利、蒙牛等。我们通过A/H上市公司进行的统计,主要是针对内资品牌。因此,尽管我们统计的行业增速12.6%远高于ACnielsen的0.6%和CTR的4.5%,差距很可能来自外资一线品牌的广告支出的低增长。回到内资品牌,从上市公司统计的结果与投资者的直观印象吻合度还是很高,但也有出入:(1)家电、纺织服装行业广告负增长,同比分别下滑15.1%和11.9%;(2)商业零售低增长,同比增速只有5.2%;(3)白酒、医药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2.5%;(4)房地产和保险广告支出增长迅速,同比分别增长33.5%和31.5%。(5)苏宁云商、中兴通讯、比亚迪的广告花费分别增长了27%、24%和20%。3、广告主:对增长贡献最大的20家公司贡献了增长的90%从广告主看,有以下几点观察:(1)按2023年广告支出排名,花费过亿元的广告主有120家,广告投资总额占到89%。A/H股中最大的5个广告主分别为上汽、平安、联通、伊利、蒙牛,广告支出均超过了20亿元。(2)按2023年对增长贡献率排名,前20名的广告主贡献了增长的90%。贡献最大的5个广告主分别是平安、碧桂园、联通、上汽、茅台,合计贡献了增长的46.2%。(3)花费过亿的广告主中,增长最高的10个广告主增速都超过了100%。增长最快的5个广告主分别是通威股份、中南建设、沱牌舍得、广州药业(王老吉)和香江控股,增速均超过了100%。下滑最快的5个广告主分别是大商股份、新华保险、安踏体育、长城汽车和森马服饰,下滑的幅度均超过了20%。(4)小品牌广告支出增速超过了大品牌。以2022年广告支出排序,花费过3亿元的广告主有49个,2023年广告增速11.9%;花费在3000万元-3亿元的广告主176个,2023年广告增速为13%;花费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459家,2023年增长22.5%,这种品牌结构也是中国广告增长快于其他国家的核心因素。二、行业发展展望:增长动力VS削减预算1、增长动力:广告/收入比例继续提升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从外需到内需、从投资到消费大势所趋,传统的加工制造企业将沿着“微笑曲线”的两端进行转型,一是加强研发投入,二是创建品牌。未来5-10年,中国本土消费品牌将逐渐崛起,品牌建立阶段将促使企业广告支出超过营业收入增速,宏观上表现为广告支出/GDP的比重持续提高,中国广告支出/GDP的比重至少还有1倍提升空间。微观来看,电信、餐饮、纺织服装、医药、汽车、零售、日化和食品饮料等8个子行业中,广告投放规模上,中国的上汽集团(64亿元)、伊利(37亿元)远远无法跟P&G(600亿元)、Coca-Cola(210)亿元、Toyota(381亿元)相提并论;广告/收入的投放比例上,餐饮、汽车、零售、纺织服装、医药、电信等行业,中国品牌都还有大量的提升空间。根据2023年对A/H上市公司的统计,广告/收入的比例提升趋势没有改变。(1)整体统计:广告/收入比从1.34%提升到1.38%我们统计的684家公司,2022年和2023年累计收入分别为5.21万亿和5.71万亿元,同比增长9.6%,由此,广告/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4%提升到2023年的1.38%,总体上印证了我们前期的判断,广告/收入比例提升的趋势没有改变。分行业看,14大类行业中,除了纺织、家电、航空、食品饮料外,其他行业的广告/收入比均是上升趋势,并且我们认为,这几个行业的广告/收入比下降只是暂时的,这些行业的公司和全球一线品牌的广告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2)微观统计:5000万元-10亿元广告主广告/收入比显著提升在之前的报告中,我们指出,从广告/收入比的角度看,品牌创建历经三个阶段:1)品牌成长期:广告投入超越收入增长。2)品牌发展期:广告开支/收入比例有所下降。3)品牌成熟期:广告开支/收入比重相对稳定。并且我们认为,国内大部分的品牌属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结合最新的统计,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判断进行检验。按照2022年广告支出规模对684家广告主分类,很明显可以看出:1)10亿元以上的广告主广告/收入比有所下降,这类品牌多处于第二阶段,典型的案例如蒙牛、伊利等品牌。2)5000万元-5亿元的广告主广告/收入比显著提升,这类广告主合计145家,占到总量的21%,但占到广告支出总额的48%,这类品牌大部分处于第一阶段,典型如承德露露、广州药业(王老吉)、古井贡酒、361度等。总体来讲,成长型品牌仍是国内广告主的主力军。2、削减预算:伴随着财务恶化(1)收入/利润下滑、亏损往往导致广告主削减预算我们观测广告主财务恶化与削减预算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方法是建立样本对照,分别是全样本中削减预算的广告企业占比,以及财务恶化的样本中削减预算的广告企业占比。1)从解释力度看,亏损、收入下滑、净利润下滑是关键三个因素。全样中,2023年有41.3%的企业削减了广告预算,而当年亏损的企业中有57.5%的企业削减了广告预算,收入下滑的样本中有56.8%的企业削减了预算,净利润下滑的样本中45.8%的企业削减了预算。2)3000万元以上的样本中,与削减预算最相关的三个因素是收入下滑、2022年亏损和净利润下滑。和全样本的统计接近。3)1亿元上的样本中,收入下滑、净利润下滑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度。在这些样本中,削减预算的广告主占据了31.3%,而2023年收入下滑的群体中,有72.2%的企业削减了广告花费。4)最近两年现金流及其变化对削减广告预算关联度不大。全样本、或者按照广告花费金额区分的细分样本中,现金流的管力度都不大。(2)所处行业、广告主大小对削减预算也有很强的解释性从行业分类看,家电、计算机、航空、商业、纺织削减预算的占比最高,金融、电信、医药、电子、农业是削减预算比例最低的行业。这从侧面反映了各细分行业的景气程度。从广告主规模看,大型广告主(1亿元以上)中,削减预算的企业比例更小;中型广告主(1000万元-1亿元)中,削减预算的企业比例更高。由此,反映了大型的广告主有更严格的营销策略,而中型广告主的广告策略更不稳定。三、媒体分化:跟随用户习惯变化以下统计主要基于上市公司,包括“媒体端”广告代理公司、“客户端”广告代理公司、“媒体类”类公司(互联网公司),包括A股、H股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1、“媒体端”公司,低增长或者大幅下滑“媒体端”公司包括报刊、电视、户外代理公司,这些公司的收入代表了对应媒体的状况。(1)报刊广告,全面下滑统计了博瑞、华闻、浙报、粤传媒、新华、潇湘、北青报,总体上,2023年同比下滑6%,下滑最快的是新华传媒(解放报系),同比下滑32%,而部分还有增长的报纸为《西部商报》(+11%)、《每日经济新闻》(+36%)、《华商报》(+23%)、《新文化报》(+6%)、《潇湘晨报》(+6%),这基本上放映了互联网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刊的替代是从东部一线城市开始,逐步横扫中西部地区。(2)户外媒体,低增长在全媒体体系里边,户外媒体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是定价能力较弱,使得这类媒体基本上呈现一种稳定状态。除并购因素外,增长最快的是分众传媒(15%),航美、白马、大贺等保持稳定。2、“客户端”公司,增速取决于商业模式基于“客户端”的营销公司,有不同的经营模式:(1)媒体批发型,增速取决于媒体资源的获取量以及媒体的价值变化。(2)纯客户导向性,增速取决于额客户数量的变化,以及同一客户的广告预算。(3)持续并购型,同比增速包含了外延增长。从几个公司看,A股三个公司(蓝色光标、省广股份、华谊嘉信)的收入增速为20-40%,而海外上市的昌荣传媒、中视金桥增速则较低,昌荣下滑16%、中视金桥增长1.5%。3、“媒体类”公司-互联网,视频及搜索增速最快所统计的13家公司2023年广告收入合计375亿元,同比增长43%,但是细分行业的分化也很厉害。(1)综合门户增速缓慢新浪增9.1%,网易增6.9%,增速均没有达到10%,腾讯和搜狐分别增长70%和18%,但是增速中包含了视频部分。(2)视频网站同比增长视频网站同比增长64%。视频网站这几年的发展与UGC越走越远,“长视频”愈发重要,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已经非常接近,正如门户网站对“报纸”革命一样,视频网站也将对“电视台”革命。(3)搜索类广告增长搜索类广告增长54%。其主要指百度。以上的简单统计再次验证了两个趋势:1)媒体价值随着用户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用户在,广告价值就在。2)追求效果,提高广告投放的ROI是广告主永恒的追求。四、重点企业简况以蓝色光标、省广股份和华谊嘉信三个公司构建广告行业指数,自2021年5月6日以来,累计涨幅244%,跑赢沪深300指数254%,超额收益显著。主要驱动力来自于:(1)强劲的内生增长,蓝色光标、省广股份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内生业务来看,蓝色光标是国内公关行业的龙头,省广股份是国内广告创意策划行业的龙头。(2)高效坚定的并购策略,蓝色光标并购今久、SNK、精准、美广互动、分时传媒等,省广股份并购重庆年度等,华谊嘉信并购东汐、波释和美意互通等,均体现了公司清晰的战略,高效的执行力。(3)稀缺性,国内目前广告营销公司仅此几家。不管是各自公司的内生增长,还是持续的外延并购,都建立在行业的长期景气度之上,而这背后的大背景是中国本土消费品品牌的崛起,品牌建立阶段促使广告开支超出收入增速,从宏观上看,就表现在广告支出/名义GDP的比重持续提高,这也是未来5-10年中国广告行业的主旋律。由此我们判断,广告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据此,我们也长期看好广告营销行业的投资机会,维持行业“推荐”评级。1、蓝色光标:全球扩张,十年十倍公司一直坚持“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得益于公关行业景气度高位,内生一直保持30%以上增速,外延方面,陆续收购了SNK、今久广告、精准阳光、博杰广告等公司,均是细分领域优质企业,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今年确立了未来十年战略,即“十年十倍”,并收购世界公关巨头Huntsworth的19.8%股权,迈出全球扩张第一步,开启更大的并购空间。2、省广股份:立足创意,内生强劲中国最早一批进军广告市场的公司,在广告创意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拥有业内最强大的人才队伍。依托于优质广告创意和广告代理的规模化,采用媒体集中采购模式后,毛利率不断提升,从2021年的10%提高到2023年的16%,业绩持续高增长,2021-12年CAGR达63.4%。公司近年在外延扩张方面也动作不断,相继收购了年度广告、窗之外、先锋广告、合众盛世等公司,后续不排除股票加现金形式,收购利润过亿的广告公司,市值有望向蓝色光标看齐。3、华谊嘉信:重新启航,业绩和市值提升空间最大公司上市以来,专心调整和规范内部管理架构和标准化业务流程,并尝试不同的业务方向,致使利润增速较慢,与A股同期上市的蓝色光标和省广股份差距逐渐拉大,这种差距致使策略性的(并购还是新设),其影响也只是发展速度而非发展结果,公司最近通过东汐广告、波释广告和美意互通等公司,预示着在并购这条道路上王前迈进了一大步。未来将主攻方向,并购以及品牌运营。我们看好公司这一战略转变,并有望逐渐缩小与蓝色光标和省广股份的市值差距。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胰岛素内市场容量进行测算,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二代胰岛素,目前基层农村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一半,如果假设基层患者全部使用国产二代胰岛素,那么其市场容量应该在200亿元左右。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市场对于糖尿病市场的潜力,以及胰岛素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已经没有太大分歧,市场的分歧点在于三代胰岛素出来之后,二代胰岛素的市场是否会被逐步替代,二代胰岛素基层放量的逻辑是否成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三代胰岛素与二代胰岛素目前面对的患者群体重叠部分较少,三代胰岛素主要在一线城市进行销售,而二代胰岛素主要面向基层市场。目前总体市场情况应该是一线城市在逐步用三代替代二代,基层市场再用二代替代一代,一代逐步淘汰。外资企业仍集中在一线城市,通化东宝等国内企业面向基层市场,市场的分层使得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我们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三代胰岛素的增速与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的近几年的增速做了一个对比,虽然三代胰岛素增速较二代胰岛素快,但通化东宝20%以上的增速仍高于胰岛素行业平均15%的增速,同时我们注意到诺和诺德自己的二代胰岛素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电路板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电路建模与仿真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收费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电装部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
- 电脑钉钉上课件使用
- 高血压业务查房课件
- 2025外墙涂料施工技术方案
-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中医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报告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楚雄州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课件
- 2025年sca感官考试题库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急救与护理
- 【MOOC答案】《学术英语读写》(华中科技大学)章节测验作业网课答案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 酿造酱油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资格(中初级)-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合辑-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