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2.中央民族大学的蒙曼老师说“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这一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A.隋初经济发展的原因 B.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C.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D.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3.《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4.以下史料共同印证了唐朝()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
--白居易《西凉伎》
注释:髯(ran)泛指胡子;胡儿指胡人A.少数民族的外貌特征 B.各民族间的频繁交往
C.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D.不同民族的文学形式5.薛逢在《开元后乐》中写道:“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一自犬戎生蓟北(今河北北部),便从征战老汾阳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导致诗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隋朝灭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五代纷争6.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7.《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故事片,取材于岳飞的事迹和同名词作。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中的“胡虏”最有可能是指()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8.如图是辽墓壁画《备茶图》。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该作品反映了()A.南北文化交流交融
B.民族政权形成对峙
C.边疆民族相对落后
D.普通民众地位提高9.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而“香药”等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形成这种产销格局的主要背景是()A.海上贸易的兴起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消费市场的扩大10.北大教授张帆认为:“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上,少数民族王朝有它自身的优势,更加能够切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下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是()A.设立西域都护 B.设置节度使 C.中央设宣政院 D.设立“三司”11.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12.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13.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14.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当地人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由此可见,郑和远航()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加深了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了解
C.打破了与世界隔绝状态 D.增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谊15.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A.部队纪律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将领善于创新 D.后勤补给充足16.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创造了许多人间建筑工程奇迹。如图三幅图所示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沟通交通,加强交流 D.强化统治,巩固皇权17.绘制知识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18.据《清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全国人口总数为2010万,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4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国人口总数为3亿。如图是“清代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从中可以看出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恢复后却开始下降,并在乾隆时期跌至最低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不断衰落 B.自然灾害频发 C.社会蕴含巨大危机 D.人口过快增长19.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A.削弱了六部权限 B.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完善了行政体制 D.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20.1771年,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A.渥巴锡 B.噶尔丹 C.大和卓 D.小和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事件元朝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1943年中、美、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在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根据材料,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2)根据材料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宝)四年,置A(机构名)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闲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斋诸蕃并通贸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玛瑙……
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全国共设有驿站1400余处,分路站和水站……在辽东还设有狗站,用狗拉雪橇。
材料三: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材料四:清朝时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1)材料一中“A”指的是什么机构?归纳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材料二表明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这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实施的某种政策,当时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该政策的影响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2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三: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汤因比《历史研究》(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3)请说出材料三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的影响。2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七年级(6)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列举表格——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新疆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管辖新疆地区西藏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元朝:设______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台湾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元朝:设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在表格空缺处填写合适内容。
【材料研读——感悟时代精神】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2)阅读材料二,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题,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是我们的祖先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才建成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A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2.【答案】D【解析】依据“只是暴君不是昏君”“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虽然不是昏君,但是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不体恤百姓,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造成隋朝迅速灭亡,因此这一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D项正确;题干主旨是说明隋炀帝的暴政以及没有改善民生,由此可以理解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并不是强调经济发展的原因或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或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灭亡,需要考生掌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灭亡,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解析】《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唐太宗在位时期,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故选:B。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唐太宗在位时期,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解析】“紫髯深目两胡儿”说明胡人留着紫色的胡子,眼眶凹陷,与图片中的胡人形象一致,这说明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唐朝少数民族的外貌特征。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导致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答案】D【解析】A和C项与材料无关,两项均排除;
B项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后,地方无财权,当水涝灾害来临时,只能“坐至流亡”,可见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切入,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影响要掌握.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辽国政权,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而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胡虏”最有可能是指女真,B项正确;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排除C项;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即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后来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岳飞抗金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等知识。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茶文化也流行于北方的辽国,这是南北文化交流交融的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需要考生掌握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及民族交融的表现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相关史实。
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宋代海外贸易中大宗出口商品产地和海外商品的主要销售地集中在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因此出现材料现象,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南方都市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此基础上,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C【解析】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C。
本题以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为依托,考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1.【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宋朝的人口和粮食亩产量都比盛唐有了极大的提高,表明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南方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2.【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是指南针。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指南针的发明应用。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与传播。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武则天、朱元璋、雍正等古代帝王打击贪官污吏的历史事实。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抑制贪污腐败,加强皇帝的统治,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则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故A项正确,B、C项错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凭借人治,并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贪官污吏的打击.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对贪官污吏打击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掌握打击贪官污吏的主要历史事件及目的.
14.【答案】D【解析】依据“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当地人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可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D项正确;选项A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题干的主旨是郑和远航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好交往,没有体现加深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没有体现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可知,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戚继光不断创新。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并且将领善于创新,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C。
本题以戚继光抗倭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
16.【答案】D【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为了强化统治,巩固皇权,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题干三幅图所示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化统治,巩固皇权。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隋朝大运河、长城、北京故宫的共同特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隋朝大运河、长城、北京故宫的共同特点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都属于抵抗外来侵略,他们受到人民尊重的原因是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示意图不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总数由两千多万增加到3亿,但是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恢复后却开始下降,并在乾隆时期跌至最低点,显然这是人口过快增长导致人均收入的下滑,D项正确;康乾盛世时期封建经济仍然继续发展,排除A项;自然灾害频发有一定的影响,但毕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仅凭人均收入下降无法得出社会蕴含巨大的危机,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重点掌握清朝前中期人口过快增长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解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依据材料“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答案】A【解析】1771年,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渥巴锡。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渥巴锡。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21.【答案】【小题1】名称:荷兰、日本。【小题2】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析】本题以表格内容为背景依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澎湖巡检司。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概述能力,熟记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澎湖巡检司相关知识。
22.【答案】【小题1】机构:市舶司。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等。【小题2】影响: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小题3】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小题4】机构:广州十三行。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小题5】变化:从开放到封闭,从对外交往到闭关锁国。【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宋朝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相关知识。
23.【答案】【小题1】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士人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小题2】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暗示与心理健康课件
- 出国工作还债协议书范本
- 拆迁渣土买卖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面试培训课件
- 中药材投资协议书范本
- 管理种茶叶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航空滤网钢丝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石油钻探、开采专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空气净化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车辆更新换代承包合同
- 客舱服务(空中乘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施工技术指引一本通
- 一代身份证转二代身份证【批量15位转18位】公式备份-有用的
- 中暑与热射病的急救
- 职业健康检查操作规程
- 电影音乐欣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YS/T 442-2001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置A、B、C分类管理规范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GB/T 20492-2006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 信锐渠道初级认证试题
- CRUISE培训教学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