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_第1页
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_第2页
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_第3页
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_第4页
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拉图《臣》的政治思想脉络

0两组像的所见相同根据罗森的说法,对“政客”的仔细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详细、更丰富的关于柏树的复杂理论的形象,这与人们通常的情况大不相同。如果说西方哲学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脚,那么,以《政治家》为代表的这样的后期著作,就是柏拉图思想正文的一系列注脚,而这些注脚更正、限制甚至有时还反驳那篇正文1埃利亚人异邦人《政治家》哲学对话的主角主要有:苏格拉底、泰奥多洛、异邦人[注释:stranger中译本多译为“客人”。Stranger是指从城邦之外来的人。希腊城邦乃一共同体,其中的公民彼此熟识,故城邦为一熟人之共同体。Stranger实有三义:一指生人(异邦人),一指外人(局外人),一指客人(客观者)。惟因是“生人”,故本对话一开始便讲“结识”、“熟识”,而logos(言说)乃结识生人、获得朋友之最佳方式;惟因此埃利亚人乃外人,其言说不受城邦礼法所束缚,故可大发其“非常意义可怪之论”;惟因其为“客人”,故其对城邦之“观”能“客观”。因此,这里根据意义乃上下文使用之便利,将stranger译作“异邦人”1.1具有独特的政治知识《政治家》开篇不久,异邦人依然沿用在《智者篇》中对智者下定义的二分法(注释:二分法属于辩证法,是异邦人擅长的哲学,把事物从中间一分为二),提议首先对知识作区分以借此来突出政治知识的独特性。通过层层区分,政治家的技艺被初步界定为:照料“二足的非杂交的无羽毛的”动物(人)且是出于自我指导的专门技艺。在这里,政治家拥有的知识是理论上的,然而,二分法的运用忽视了认知的指异性,把事物的类从中间一剖为二,必然会粗鲁而武断地遗漏掉事物的某些类别,同时也降低了政治科学和政治生活的地位(罗森认为二分法只是一种技术操作,并不关心其自身的有用性,无法产生一个在政治上有用的人的种类归属,对人的政治性的漠视使其最终在政治上的无用性更为明显)。1.2神统治及其教育意义异邦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并没有急切地前行,而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克洛诺斯王国的神话。神话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并非首次出现。柏拉图经常运用神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理想国》一书中体现得很明显。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神话做一番深入的考察。按照罗森的观点,“造物主,也被设想为所有变化的引领者,创造了一个具有两种循环可能的宇宙。反常规循环由克洛诺斯统治,是特定的人类生存的前提;而常规循环,被设想为由独裁者统治,但实际由造物主设计,是性、劳作、政治以及哲学的舞台。从普遍意义上来说,造物主关心宇宙整体,但是由于必然性,它被迫分成两个相反的循环,在其中之一中他与克洛诺斯同一。我们可以补充说,在另一个中,他成为——或通过宙斯的面具发挥作用,神的统治问题在常规循环中表现得很含混。尽管同步运转者缺席,但是宇宙却遵循记忆,原初的愿望以及必然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宇宙大破坏将近时同步运转者的悲痛,用关切来指明,而异邦人则用掌控来表明政治关切。”从这段对《政治家》中克洛诺斯王国神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异邦人借由神话想要阐明的几点问题:首先,二分法的定义实际上暗示了政治家的某种神性,而这种神性在属人的统治者与其臣民平起平坐的时代是不存在的。使用的“饲养”一词,它所暗指的政治家的职能范围就要宽于现代政治家的。我们必须区分属神的看管者与属人的统治者;我们必须区分饲养和照料,必须限定属人的统治者的职能范围,让他只限于管理他所统治的社会。考虑到我们的时代是凡人的时代(这些人按其本性是容易犯错的),我们还必须区分两种政治家,一是真正的王,人们自愿臣服于他的统治;一是暴君,他步入了歧途,只能借助于强力得到人们的服从其次,二分法的精确性无法对政治知识进行确定和定义,这是因为二分法自身是科学的或是技术性的。第三,在城邦中实践的政治知识以理性或智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知识涉及正义、荣誉(或高贵)以及善好,包含善如何保护(或改善)公民健康与安全的知识。显然,补插的这个神话并非节外生枝、亦非故弄玄虚。神话的这番妙用在于:首先,使政治家和国王的形象在当前模糊的状态中得以明显的显现。其次,通过二分法找到的政治家犯了一个时代错误,把本属于黄金时代的形象换化到了当下时代。这同时也是对《理想国》的回应。《政治家》揭露了《理想国》的时代错误,即《理想国》中所描述的最好的政治制度的在现实社会的不可能性,它忽视了对政治技艺的探讨。第三,为下文引出编织技艺作铺垫:正是因为二分法找到的政治家的统治方式模糊不清,才需要编制技艺的弥补。柏拉图认为,政治家对人群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牧人”对牧群的“饲养”,而所谓“饲养”,就是把人当作自己的放牧对象。这只有在神统治人的克洛诺斯时代,神才可以“培育和饲养”人,神作为人的“牧者”存在;而作为属人的政治家,只能“照料”而非养育1.3基于知识的技术分析结果运用于对真人的技艺尽管“外部轮廓已完整,但尚未获得布色后所具有的那种生动。”为了理解什么是编织,有必要划分“技艺”,不过与起初二分法的划分有所不同。对编织技艺的分析所根据的是两种新的划分,概括之,一种是在相互关系中考虑大小;另一种是根据适宜或适度考虑。在明确将分析结果运用于王者的技艺以前,这种划分使异邦人既能一般地阐明技艺,又能特殊地阐明王者的技艺通过将编织技艺分析的结果运用于王者的技艺,异邦人明确区分了王者的技艺与其他技艺,特别是那些打着正义的幌子同王者技艺竞争城邦统治的技艺。最高明的竞争者便是那些自称为具有王者技艺的杰出的智者。这些人是城邦的统治者,即缺乏王者技艺或治国才能的统治者,或者说,他们是实际上的全部政治统治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依然是。同时,政治家的任务还有制定法律。“在某种意义上,立法属于王者之技艺,显而易见。但是,最好的却并非法治,而是人治——有智慧国王的统治。因为法律从来不曾有能力来准确理解什么对所有人同时是最好与最正义的,也没有能力来施与他们最好的东西,因为人的差异性、人的行为的差异性以及人事的变异性,不承认任何技艺能对一切事物作一简单而永恒之断言。”2以德性为主的性格在了解完政治家如何凭借知识治国后,有必要对政治家参照的统治原则和统治目标作进一步的分析。“正义”在《理想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想国根据正义原则而建,哲人王是正义的体现。在《理想国》中,“正义”体现于城邦和个人两个方面。城邦的正义就是组成城邦的三个等级(统治者、辅助者与被统治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同时坚持以智慧为首,维持城邦的秩序与和谐,使城邦走向至善。城邦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城邦。作为个人的正义表现在灵魂的三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及其相对应的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和谐统一。《政治家》延续了《理想国》中的政治思想,同时作了相应的修正与发展。理想状态的完满还需要相对完善的技艺加以充盈才能实现。寻找理想国便等于寻找理想的哲人王及其理想的辅助者,寻找现实的国家便等于寻找现实的政治家及其政治技艺。现实的政体便是政治家统治的政体在《政治家》中,柏拉图强调的主要是“勇敢”和“节制”两种德性并且把其贯彻于编织之义中。柏拉图指出,正像一匹精美的织物需要由较硬的经线和较软的纬线交织而成,公民的生活习性具有相似的组成部分,既有刚勇雄健的气质也有平和文雅的气质,反映在德性上便是勇敢和节制。这两种气质和德性的任何一类。如若走向极端而不经另一方的调合,都要发生退化。一类退化为“过度”甚至是“疯狂”的气质,另一类则退化为“怯懦”和“迟钝”的气质。这两种性格中的任何一种发生退化,或一个城邦只具有某一种性格,都不利于城邦的和谐。倘若一个城邦生活的基调是持久的节制,起初是孑然独立、不好战事,但因没有勇敢的品性,最终会衍化成怯懦,落得被人奴役的下场。反之,一个城邦假如选择勇敢作为主导的品性,则会由于过分的好战而陷入许多强有力者的憎恨中,同样会导致被奴役的结果。政治家的伟大便在于以和谐之道化之,即要把两种根本不同的德性灵活而妥善地“编织”在一起。这正是政治家的职责。他必须找到一个原则,把各种不同的性情调和于一种和谐之中。这个原则在《政治家》中被柏拉图称为“中道”。柏拉图认为,所有技艺都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存在并存在较大与较小的度量,并且这种存在与中道之生成相关。较大与较小的测定标准有二:一为比较标准(注释:较大与较小只能在相比较的意义上成立,而一旦脱离比较,则二者的大小关系便不复存在);二为中道标准。中道的标准决定着比较标准,“若中道存在,则诸技艺存在;若诸技艺存在,则中道存在,两者中(指较大与较小)若有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亦不存在。”柏拉图认为比较的标准更重差异方面,而中道标准则重统一协调。两种标准应结合起来以求和谐,而不是草率地把那些迥然不同的关系纳入同一个范畴。应在众多对象不同处看对象的统一性,同时亦应在众多事物的统一处看到事物的所有差别。柏拉图在探求政治家技艺的二分法中便遵循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当然,柏拉图对中道原则的运用不仅在技艺中,还同样作用于德性中。回到我们刚刚讨论的关于勇敢和节制两种德性的讨论中,一向受柏拉图重视的“勇敢”和“节制”的德性,在政治家的编制技艺中起先是以对立的方式提出的。勇敢与节制之所以成其为德性,有赖于中道的标准,而合乎中道的标准才是美德。也许在纯形而上的层面,柏拉图需要分别对勇敢和节制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注释: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四种德性的分析运用了一种心理机制,上升到灵魂论中),但在《政治家》中他只是诉诸国王的政治“编织”术对它们作一种“实践”的导引显然,柏拉图在《政治家》中论及的“正义”与“德性”和《理想国》的比起来,侧重点与各自内涵的要素不同,尽管二者都在试图区分人性的不同要素(注释:主要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都认为不同的性格代表了那些不同的要素,都认为各阶级间的差异就以这种性格差异为基础,但在《政治家》中,柏拉图更注重的是谈论勇敢和节制而不是激情和欲望,而理智要素只表现于政治家身上。《政治家》中的各阶级,不同于《理想国》所强调的,代表了社会类型而不是社会职业。相应地,正义的内涵也有了更深更新的意致,不仅是蕴涵了中道的具体原则,也是贯穿于统治技艺中的秩序,更是达到德性的和谐。概而言之,柏拉图在《政治家》中向我们传达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个人自身勇敢和节制的德性得以协调编织,同时勇敢和节制的人被政治家编入公共生活中,各部分都由两种性格的人组成时,一个城邦才会在公共和私人事务方面达到完美,整个城邦才会获至幸福。换言之,一个各安其所、各得其命、得其所哉、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完成3从理想国家到政客的政治思想变化与《理想国》中有关政体的思想比,可以看出柏拉图政治思想两点重要变化:3.1对所有人的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理解不清尽管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仍然坚持认为只要拥有政治技艺的政治家出现,最好的统治便是政治家的统治。他们依据的是王者之知而非法律,这是因为“法律从来不曾有能力准确理解什么对所有人同时是最好与最正义的,也没有能力来施予他们最好的东西,因为人的差异性、人的行动的差异性以及人事的变异性,不承认任何技艺能对一切事物作一简单而永恒之断言。”柏拉图在《政治家》中一直要寻找一个具备政治技艺的政治家,就是为了克服法律的刻板与无人格。哲人王与法律的对立,在《政治家》中便体现为这样一种矛盾:应把政治视为一种知识,把国家视为可供政治家自由发挥的领域,还是把它视为一种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经验具体表现在遵循的法律体系中3.2柏拉图时代的新理念对特殊职能的管取我们知道,柏拉图一直反对民主制。在《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看来,民主视自由为至善,这导致允许每个公民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换言之,让他们兴之所至的安排生活。柏拉图一直都把民主政体置于寡头政体之下,而在《政治家》中这样的顺序却被倒转过来了。或许苏格拉底之死的阴影仍然留在柏拉图内心,让他久久难以释怀,但这种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涤荡逐渐弱化了。柏拉图晚期的思想逐渐趋于理性与成熟,对民主政体的批判也不那么绝对了。以前谴责那种国家在本质上是不正义的,因为它否认了履行特殊职能的权力综上所述,从“二分法”到“编织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各政体中“政治家”的模样,由此可区分真正的政治家和所谓的政治家。柏拉图说得很确切,“除知识政体以外的所有政体参与者,必须被排除,因为他们不是政治家,而是内讧分子,他们是最大的影子的支持者,而他们自身同样也就是这样的影子,他们是最大的摹仿者,是最大的魔术师,是智者中的智者。”4理想与现实的融合通过对《政治家》文本的解读诠释,柏拉图从哲人王到政治家的路数可管而窥之。一脉相承的政治哲学体系,有总体的构想蓝图、有具体的实施框架、有付诸实施的统治者、有赖以维系的德性,这些使柏拉图在遥相远景的古希腊谋划的政治哲学王国越显丰腴。政治家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也从神坛走向了人间。与此同时,他也使得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开始出现了政治融合。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不仅定义出了真正且世间稀有的政治家,区分了真正政治家与伪政治家,同时也承认了次好的现实的政治家。他在坚持一种完全凭借政治智慧进行统治的政治理念的同时,也认可了现实可行的依法的统治。这些思想上的转变表明柏拉图确已在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这种沟通一方面表现为现实的政治家是对真正政治家的摹仿,他进行依法统治的同时也在追求对真正政治智慧的无限接近;另一方面,真正的政治家要想在现实中实现其政治统治的理想就必须依赖于现实的政治家,这是因为他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有机会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两者的相互融合对于现实的政治统治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对理想的选择。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也一直想要完善自己的政治理想。对正义要素的补充,对与现实最接近的德性(勇敢和节制)的强调,无疑都是为了缩小理想与现实的鸿沟。真正政治家的出现应承了古希腊对贤人制式的呼唤,同时这也启示着我们后人,在一系列的规范戒律中贤人智者是否还有其权威性的意义。选择何种路径前行,《政治家》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对政治家的设定和对法律的认可,人类可以重新回归善的生活。那么对于现代性的问题导致的“虚无主义”,是否可以重新思考换条路向呢?政治家的二分法没有继续下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