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九中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九中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九中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九中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九中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天津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粳米(gēng)

曲肱(gōng)

猿猱(róu)

卷帙浩繁(zhì)B.慰藉(jiè)

淬火(cuì)

潦水(liáo)

小有舛漏(chuǎn)C.嫉妒(jí)

哀矜(jīn)

恤孤(xù)

否极泰来(fǒu)D.谀佞(nìng)

苔藓(tái)

异爨(cuàn)

扪参历井(shēn)【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A.“粳米”的“粳”读jīng;“猿猱”的“猱”读náo。B.“潢潦”的“潦”读lǎo。C.“否极泰来”的“否”读pǐ。故选D。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则是书的精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B.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C.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D.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答案】2.A3.B【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结合“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分析,侧重强调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更切合语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修饰“闲事”,“鸡零狗碎”更切合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结合“俗世烟火”分析,修饰“源泉”,选用“喜怒哀乐”。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结合“在烟火之上”“有那么一些人和事”分析,应该是在烟火之上,有一些事和人不同凡俗,选用“超尘脱俗”。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A.使用了比喻和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夸张,用来形容庐山瀑布的落差气势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了比喻,说庐山瀑布像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一样,也是用来形容它不可思议的壮阔的。B.“烟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使用借代手法。C.使用了比拟。用无可挽回的落花来映射作者对时光、对往事一去不返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叹息。有一定的象征意味:用年年春天燕归来的现象比拟花开到花落,冬去春来,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无尽的往复与轮回。D.使用了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故选B。三、选择题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大类。B.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有两首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一首是《木兰诗》,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C.《蜀道难》,作者李白,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属于古乐府旧题,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D.《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收录的内容应该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手法。故选A。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同时,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北斗渔业应用。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1万余人。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材料二:2006-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材料三:《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B.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C.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2010-2015年波动较大。D.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速放缓,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形成了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B.北斗系统己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造了更多新型应用形式。C.北斗系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并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D.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北斗系统在海外落地应用的首要途径。7.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意义的一项是A.广泛应用,形成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为陆上、海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C.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提升国家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D.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答案】5.D6.D7.C【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错,表格中线条为“增速”。根据材料二的图可知,2012年增速降低只是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增长速度放慢,实际上仍在逐年增长当中,不能表明经济走势下滑。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2自然段,“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并不能说明我国就无需进口了。B项,未然当已然。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这些美好的憧憬都在奋斗过程中。C项,“北斗系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偷换概念,材料三第一句说“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是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不是“北斗系统”。故选D。7.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错,原文说“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可以在灾害预警以及救灾方面发挥作用,但不能“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故选C。【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若获戾

戾:凶暴B.兴举义兵

举:发动C.妄相忖度

度:猜测D.昔乐毅走赵

走:投奔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胡亥之杀蒙恬也

夫人之相与B.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C.夫能以大事小也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而遭值董卓之难

门虽设而常关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11.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2)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答案】8.A9.C10.D11.A12.①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②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A.“戾”,应是“罪”的意思。句意:我如果获罪。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胡亥杀蒙恬的时候/人和人相处。

B.“为”均为介词,被。句意: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自身死亡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C.“以”,第一个,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因。句意:因为他能用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感慨不已。D.“而”均为连词,但是。句意:但是遇上董卓犯上叛乱/虽然有门但是经常关闭着。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是说自己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是属于自己平素的行为高洁,而非“志向”;②“欲为国家讨贼立功”,表达自己志向远大、高洁;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④“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直接表明曹操志向远大、高洁;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⑥虽然是讲作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所以②④⑥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A.“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分析错误,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并非“很多兵马”,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身”,自己;“极”,形容词作动词,到了极点;“过”,超过。(2)“孤”,我;“当”,担任;“之”,助词,的;“见”,表被动。参考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其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注】:①离披:散乱的样子。1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描写山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4.“新晴尽放峰峦出”的“放”字历来受人称道。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3.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这场山雨的。“山雨忽来人不知”,山雨来得突然,人对此不知不觉。“沾湿”更加说明雨水不大。14.“放”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雨过天晴,阳光依次照在此前云雾笼罩的峰峦,褪去了它们的阴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它们重新耸立天地间的过程。【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这两句诗写雨前之景,着重写诗人头戴以竹篾编织而成的圆形雨帽在秋天初凉时节漫行于山野林间,不时地闪避着树枝,字里行间透露出如此信息:秋高气爽,行者也心旷神怡。“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这两句是说:山雨来得突然,人对此不知不觉。通过人不知的反应,侧面表现山雨“下得突然”的特点。“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重也离披。”这两句主要是说: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沾湿”更加说明雨水不大。还是通过人的表现来说明山雨“下得轻微”的特点;由此可推知,这首诗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出这场山雨的。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依次解释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和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诗句“新晴尽放峰峦出”中“放”字:解释为“放出”,诗句意思是: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了雨过天晴,阳光依次照在此前云雾笼罩的峰峦,褪去了它们的阴影,使它们重新耸立天地间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雨后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七、混合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2)西当太白有鸟道,。(3),两朝开济老臣心。(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无论生死必将报答君恩的两句是“,”。【答案】哀民生之多艰可以横绝峨眉巅三顾频烦天下计齐彭殇为妄作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艰”“峨眉巅”“频烦”“殇”“作”“陨”。八、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雪峰之树田瑛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欧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锌海》,影响深远。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展望未来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E.“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比喻,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17.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到“我”童年的经历,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18.结合全文,理解概括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意义。【答案】16.BD17.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18.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全文的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中,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并没有涉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表述。D.“体现了作者展望未来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说法错误,应为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故选BD。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1)第一处,在文中的第三段,“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我”因为看到“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作者从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象,想到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运用了反衬手法,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2)第二处,在文中的倒数第二段“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主人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而马尾松“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儿时的我与马尾松有着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从而正衬现在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又有了新的不解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使主题更鲜明。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1)从内容上看,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如“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2)从情节结构上看,“雪峰之树”是本文的线索,文章的开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以“雪峰之树”起笔,文章的结尾“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以“雪峰之树”收束全文,文中仍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如“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等等,线索清晰,首尾呼应,结构非常完整。(3)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本文借助“雪峰之树”,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突出了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形象地揭示文章主旨。九、命题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笔尖在纸面上反复摩挲,擦了又写,写了又擦,终于确定下第一句话:“还是想跟您说声‘对不起’……”少年饱满的额头渗出丝丝汗意,似乎在调动全身的勇气。自初中二年级起,晨宇突然感觉自己成熟起来了,个头似乎一夜之间窜起,比老爸还要高一个头,运动时的敏捷与力量,让他颇有点蔑视老爸的迟缓。思想言谈层面,极厌恶母亲“宝贝”样式的称呼,更不必提大事小情方面的教育,如考试后的例行谈话。这不,母亲拿着他的成绩单,照旧皱着眉头开口:“你初中那会成绩还凑合,怎么到了高中一次不如一次……”“行了您别说了!又要从史前数落到现在了!我自己心里有数!”“砰”的一声,房门被摔上,整个房间颤了两颤,徒留母亲愣在那里。家里是一刻不想多呆,学校倒还能凑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