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宁夏农作物生产状况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穿过河流,影响形成宁夏平原,丰富水资源。西汉时期,宁夏平原开始灌溉农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它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灌溉系统。这是黄河上游的主要农业区。同时,宁夏还是西北主要的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畜牧业及其产品在西北占有重要的地位。宁夏又位于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上,特别是天津口岸开埠和京包铁路的建成,宁夏成为西北皮毛运往天津和洋货输入西北地区的主要通道,带动了这一地区农村市场的活跃。在近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民国时期宁夏的农村经济,在学术界是一个关注较少的课题。一、统计的基本情况有赖于黄河水利资源,宁夏平原形成了良好的灌溉系统,为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清朝嘉庆时期宁夏府人口大约139.3万,从表1来看,1938年—1940年宁夏放荒面积达232169亩,平均每年放荒7.7万余亩。由于宁夏省政府历年进行移民和垦荒,耕地面积迅速扩大,表2是宁夏各县人口和耕地的统计。表2只统计了宁夏省成立时七县的耕地和人口以及人均占有耕地情况,截止1941耕地达到了2315639亩,人均耕地4.1亩,比宁夏省成立前夕增加耕地150余万亩,人口比宁夏省成立前夕增加了16.2万人。宁夏平原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为148.5毫米,二、民国时期甘肃省的粮食生产民国《朔方道志》记载,宁夏粮食作物品种繁多,谷类作物有稻,早稻曰粳,晚稻曰籼,性黏曰糯,各处皆产;黍,黑、白二种;稷,红、黑、白三种;粱,黄、白、青、红、龙爪、羊角、蜡烛、芝麻、长角,凡九种;麦,红、白二色;大麦;荞麦,甜、苦、大棱、小棱四种;小麦,有红、白二种;青稞,有大、小二种;玉蜀黍,有黄、白、红三种;以及粟、沙米、莜麦、燕麦、玉麦等。豆类作物有豌豆、蚕豆、绿豆、黄豆、黑豆、豇豆、脑孩豆、小豆、白豆、赤豆、西番豆、回回豆。经济作物有胡麻、芝麻、苴麻、大麻、荏子等。宁夏中卫、中宁、灵武、金积、贺兰等地是水稻的主要产区,“产量以中卫最多,约十万担,中宁次之,金积则产糯米最多。如以各县稻田对灌溉面积之比例言之,则中卫、中宁、灵武各县,水田种稻最多,约占百分之三十;金积次之,占百分之二十;贺兰、永宁、宁朔三县最少,仅占百分之十。至平罗、惠农,则米稻产量甚微”。宁夏水稻耕作时间“大抵于芒种(六月初)播种,夏至后,以人工拔取杂草,至秋分前后(九月终),即可收获”。小麦、糜子、荞、谷子麦属于耐旱作物,主要分布在灌溉不发达的地区。宁夏海拔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故“本省小麦,均为春麦,清明前下种,夏至后收获”。秋田作物以糜谷荞麦为主,“夏至下种,秋分收获,与大小麦同为本省农民主要食粮。能生长于硗瘠之地,非如小麦之必须肥沃土壤,故各县山地及同心、盐池两县之主要作物”。从表3看出,民国时期宁夏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粟、大麦、高粱、豌豆,占全部作物种植面积的82.8%,其他作物仅占17.2%。几种主要作物的产区分布情况是:小麦在宁夏各地都有种植,种植面积43.6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26.2%,宁夏、宁朔、平罗、中卫、中宁、灵武、金积是主要产区,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3.8%。水稻种植20.9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12.5%,宁夏、宁朔、中卫、中宁、灵武、金积是主要产区。粟种植面积2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1%,宁夏、宁朔、豫旺、中宁、平罗是主要产区,占播种面积的93.9%。大麦种植面积14.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中宁、宁夏、平罗、宁朔是主要产区,占播种面积的94.8%。豌豆种植面积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宁夏、宁朔、平罗是主要产区,占播种面积的80.7%。高粱种植面积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宁夏、宁朔、平罗金积、灵武是主要产区,占播种面积的63.7%。我们再来看民国时期宁夏的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表4是民国时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见表3)以上的粮食作物总产量情况统计。通过表4我们看出,民国时期宁夏粮食总产量有556.8万担,其中几种主要作物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3.8%。在主要粮食产量中,山药产量146.8万担,占26.4%;小麦142.5万担,占25.6%;水稻67.2万担,占12.1%;粟60.8万担,占10.9%;大麦37.5万担,占6.7%;高粱36.4万担,占6.5%;豌豆31.3万担,占5.6%。我们如果将粮食总产量折合为55680万市斤,以1935年人口数量计算(见前文),人均粮食年产量为818市斤。民国时期宁夏农业因赖黄河之利,农作种植颇具特色,即使是粗放经营,也可获得较高亩产量。如时人所言,宁夏“农作物之生产,向极丰富,盖黄河水中挟有多量油沙,肥沃异常,灌田一次,不但可抵降落一次极适当之及时甘霖,并无异于田禾之下加肥一遍,……故土地之肥,尤异寻常,虽不施人工,而产量仍可丰稔。小麦每亩约产三百余斤,豌豆、高粱、大米、谷子每亩约产三百至四百斤之谱。”表5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民国时期宁夏省各地的粮食亩产量,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亩产量的情况是:水稻260—480斤,小麦130—400斤,大麦150—300斤,粟50—400斤,高粱240—540斤,黍200—400斤,豌豆60—480斤,马铃薯300—2400斤。一般地,灌溉比较发达地区的粮食亩产量比干旱地区亩产量要高出许多。即使和邻近地区相比,宁夏的粮食亩产量也是比较高的,如1935年调查甘肃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量是:糜子250斤,高粱300斤,粟213斤,豌豆275斤,水稻125斤,小麦300斤。三、土地占有情况的变化。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人在地权问题上,宁夏省政府颁布的《修正宁夏省荒地承垦暂行办法》从地价方面做了限制大土地所有者的规定:“(一)每一农户原有田在十亩以下者,承领田地不收地价,惟不准变卖典当……。(二)每一农户耕地,在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者,每人领生荒一亩,收价八角,熟荒一亩收价三元。(三)一百母以上之农家,承领荒地,不分生熟,按一百亩为一级,地价累进增加,其标准表如左:(1)10—100,生0.5元,熟6元;(2)100—200亩,生1.6元,熟6.0元;(3)200—300亩,生2.4元,熟9元;(4)300—400亩,生3.2元,熟12元;(5)400—500亩,生4元,熟15元。(四)五百亩田地之农户,停止其承领荒地权”。从表6所反映的内容来看,(1)20世纪30年代宁夏地权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不足20亩土地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2.1%,只占有全部耕地的21%,而拥有100亩以上土地的大中地主仅占农户总数的1.8%,却占有全部耕地的8%。(2)宁夏的地主主要分布在中卫、平罗、宁夏、宁朔、灵武一带灌溉农业发达的地方,宁夏32.5%的地主是在中卫,百亩以上耕地的农户有446家,“自然其中不一定都是纯农,也许兼商人,或更兼高利贷主。”通过表6和表7的比较反映出宁夏地权分配状况的变化,一方面耕地不足的农户增加了,耕地不足30亩的农户有79821户,占全部农户的79%,比1934年增加了1.8万户;特别是耕地在10亩以下的农户达到了4.6万户,比1934年增加了2.6万余户。另一方面占有耕地100亩以上的地主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占有土地的数量却增加了,拥有100亩以上耕地的农户1934年有1374户,占农户的1.8%,占全部耕地的8%;而1940年代初减少到708户,占全部户数的0.8%,占有全部耕地的16.76%。通过比较分析说明,在1940年代初期80%的农户只占全部耕地的35.08%,而户数只占0.8%的地主却占有耕地的16.76%。这充分说明民国时期宁夏地权分配不均的趋势有所加剧。“根据调查本省平均每户人口约七人,每人最低限度耕作面积为五亩,则应为三十五亩,始足一家之最低限度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土地租佃中,地主愿意把土地出租给本地人而不愿出租给外地人,这是宁夏的土地租佃关系中的普遍现象,如宁夏县地主“都喜欢本地人作佃户,鲜有外乡人作佃户者”,宁朔县地主“多喜欢本地人作佃户,不喜欢外乡人作佃户”,平罗、金积、中卫“各乡佃户尽系本地人”,灵武、中宁地主“多喜欢本地人作佃户,不欢迎外乡人,作佃户尽系本地人”。地主在招徕佃户时一般都是要别人介绍,并且订立租约,有的是口头订立,有的是笔立字据,如果是字据租约,要写明业佃姓名、佃种年限、租额、交租期限、中保人以及地主是否帮助佃户耕牛和农具等,在字据上地主、佃户和中保人都得签名。表8反映出民国时期宁夏的地租率普遍是是很高的,平均占粮食亩产量的40.7%,平均最高达到62.9%,最低也要亩产量的四分之一交给地主。反映在各县又有所不同:灵武、宁夏、中卫的地租较高,最高达到亩产量的66.7%—100%,特别是灵武最低租率占亩产量的50%,一般在66.7%,可见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地租率相对比较低的是中宁、宁朔、平罗,一般地租率占亩产量的25—33.3%。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出,一方面民国时期宁夏的地权分配是不均衡的,尽管从耕地面积上来看人均耕地达到4.1亩,但实际上有80%的农民耕地不足,依靠佃租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另一方面,民国时期宁夏农村地租率是很高的,一般都占粮食亩产量的40%以上。民国时期的宁夏农村佃农不仅租地主的土地耕种,而且还要向地主借贷,是宁夏农村租佃关系的一大特点。各地佃户向地主借贷的比例是:宁夏县有十分之四、宁朔有十分之五、平罗约占十分之四、金积约有十分之五、灵武约有十分之四、中卫约有十分之四、中宁约有十分之五。佃户借贷多半用于耕作,利息普遍每月在二分到二分五厘之间,也有高达月息三分(如宁夏县),还债方法既有用现金也有用粮食,各地用粮食还贷时“还债粮价普通低于市价十分之一”。四、民国时期甘肃省的农村集中市场关于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问题笔者曾经作过研究,集市是民国时期宁夏最主要的农村市场,是农民出卖农副产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笔者根据《甘肃通志稿》卷16《建置一·县市》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得出民国时期宁夏农村集市如下信息:集市数量为37个,每县平均集市数为4.6个,每个集市社区户数为1786户,每个集市社区人口为12157人,每个集市社区面积为965平方公里。从这些信息来看,民国时期宁夏农村集市发育程度是比较低的,不仅远远落后于江南和华北地区,也落后于黄河上游区域的陇东、陇右和陇南地区。就开市的日期而言,宁夏农村的集市主要为常市和定期市两种,常市约占54.%,定期市约占41.5%,其他约占5.4%。民国时期宁夏各地都有许多寺庙,每有庙会必然有商贩前来贸易,如宁夏县每年3月28日“东门外为东岳庙会,前后三日,市陈百货相贸易,老幼男女晋香游观,道为拥塞”。民国时期宁夏农村集散市场主要分布在水陆交通要道,活跃在集散市场的主要是大、中商人,建有一定规模的商号、仓库、骡马店、钱庄等,主要发挥货物的转运功能。如定远营是阿拉善旗的集散市场,商号“除小本经营摊贩不计外,共有一百十六家”,磴口“为宁夏要口,在昔为汉蒙贸易之点。同治之乱,房屋焚毁净尽,乱后渐次招聚,居民约百六十余家。回教徒居其二,悉由平罗县迁来,有清真寺一座。汉人居其一,皆山西之沁州、府谷、河曲等处来商于此者。市街有商店二十家,皆事蒙古贸易,内有栈房四家,专为运转东西货物者。全市贸易额约二十余万。米、面、油、茶砖、酒、洋布、粗布为大宗。春冬以骆驼载货至牧地,秋令易皮毛以归。乃将皮毛转售于天津,岁以为常”。“磴口有木船,专往来于宁夏包头间,装运皮毛、木料、煤炭、洋货、布匹、粮食之类”。民国时期宁夏的农村形成了皮毛、药材等专门市场。宁夏“因有黄河贯穿南北,沿岸沃野,水草丰茂,实为天然之大牧场。所产马、牛、骆驼,品种极佳,宁羊尤为特色。”除皮毛外,食盐、药材等是宁夏特产的大宗,如宁夏“盐产之富,甲于西北”,在抗战前年产30万公担,抗战后产量大增,年产约140公担,主要产地有察汉池、花马诸池、惠安池、和屯池等;宁夏药材“以枸杞,甘草,苁蓉为最著”,枸杞“以中卫县之宁安堡者为最佳,每年产量约三十一万二千斤,……大部分销售于天津、香港、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甘草产于“红广营、花马池等处,岁计七十二万斤”;苁蓉产于“定远营,岁达四十八万斤”。五、根据农民生活的需要,调查确定了土地增垦的标准与方法农村经济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了民国时期宁夏农村经济中的耕地、粮食作物分布及产量、地权分配与土地租佃关系以及农村市场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在黄河上游区域宁夏具有优越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生态环境,如土地平坦,水利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灌溉系统和农村市场网络。另一方面,地权分配不均衡和土地租佃关系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既要受地主高额地租的剥削又要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同时,我们也看到宁夏建省后,新政府在发展宁夏农村经济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兴修水利,兴建移民新村等,又如前文所言宁夏人均粮食达到800余市斤,人民生活应该是富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时人对宁夏农民生活做了这样的描述:“乡间农民,其生活更为困苦,加以捐税之苛杂,高利贷之剥削,负担匪易,于是向日小康之家,渐降而为次贫,次贫则递变而为赤贫矣。逃亡转徙,流离载道,农民离村之惨剧,日演日烈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宁夏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苛捐杂税。宁夏建省后,宁夏人民要“负担宁夏全省之军政各费,共约四五百万元之谱,地方款项,尚不在内。以八十万人民言之,此数非同小可!”而宁夏“一共不过十县,比较收入好些的不过七八县,要供给一个省政府,和将近二万的军队”,正是以上两个原因,最终导致宁夏发展农村经济所有的优越条件不抵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素材考试题及答案
- 商业楼宇中央空调改造工程协议
- 市场推广制作与执行合同书
- 在线服务隐私保护合同协议书
- 金融投资产品开发协议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人力委托招聘兰州地铁安检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赠友送别类试题及答案
- 《建筑装饰设计收费标准》(2024年版)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护理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项【语用新增题型】修改错别字名校最模拟题
- 《腹泻的临床思维》课件
- 留学项目宣讲流程设计
- DBJT45-003-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及考核评价标准
- DB31T 1419-2023医疗付费“一件事”应用规范
- Unit1 Greeting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度涉密电子设备研发与生产保密协议范本
- 《中国染织史》第九章-五代、两宋的染织工艺
- 2025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学生组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