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1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2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3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4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A.2×3设计B.1×3设计C.2×2设计D.3×3设计2.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______A.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B.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C.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D.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3.此实验设计为______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区组设计D.混合设计4.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______A.RTB>RTA>RTCB.RTC>RTB>RTAC.RTC>RTA>RTBD.RTB>RTC>RTA5.等响曲线反映的响度听觉特点有______A.频率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B.响度为零的等响曲线的响度级为零C.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D.声强提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6.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指向和调节作用时,常用的研究范式是______A.双侧任务范式B.双任务范式C.提示范式D.搜索范式7.该实验设计是一个______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8.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______A.匹配法B.分层抽样法C.ABA法D.ABBA法9.采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信号检测法10.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______A.交互作用B.易化作用C.抑制作用D.强化作用11.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A.注意瞬脱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视12.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______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嵌套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13.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误差主要是A.时间B.习惯C.动作D.期望14.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______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15.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衡技术有______A.匹配法B.拉丁方设计C.双盲法D.ABBA法16.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______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17.该实验的交互作用是______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B.靶子词×非靶子学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D.词的类型义辨别条件×追随效应18.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人数可能是______A.10B.20C.30D.4019.ABA实验设计属于______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20.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______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21.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22.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______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23.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______A.霍桑效应B.实验者效应C.练习效应D.安慰剂效应24.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______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25.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词汇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A.期望效应B.练习效应C.习惯效应D.交互效应26.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______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27.其中的组间变量为______A.XB.YC.X和Y都是D.X和Y都不是28.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______A.PETB.fMRIC.MEGD.ERPs29.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______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30.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A.练习效应B.疲劳效应C.习惯误差D.期望误差31.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______A.主效应检验B.相关分析C.简单主效应检验D.回归分析32.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33.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______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34.在进行反应时实验的过程中,防止“假反应”的有效措施是______A.提醒被试注意B.插入侦察试验C.剔除过快反应D.剔除过慢反应35.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A.互补原则B.对比原则C.加法原则D.减法原则36.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______A.历史因素B.成熟因素C.统计回归效应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37.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______A.结果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额外变量38.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______A.2台B.3台C.4台D.5台39.波斯纳(M.I.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40.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它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______A.定性遗忘B.返回抑制C.提取诱发遗忘D.错误记忆41.用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包括______A.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B.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C.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D.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42.下列关于选择反应时的表述正确的有______A.选择反应时与选择刺激数目之间呈线性关系B.刺激-反应之间的相似性越高,选择反应时越长C.准备状态与不同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D.个体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反应时缩短43.在制作心理量表时,用下表的顺序来呈现刺激的方法是

A.感觉比例法B.等级排列法C.感觉等距法D.对偶比较法44.考查7、8、9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______A.3种B.4种C.7种D.12种45.“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后,将您所看到的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______A.部分报告法B.延迟部分报告法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46.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47.刺激项目与选择反应的关系是______A.线性关系B.指数关系C.对数关系D.二次函数关系48.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史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冯特49.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A.自由回忆法B.对偶联想法C.系列回忆法D.延迟部分报告法50.下列选项中,可以把儿童作为被试的实验研究选题是______A.延迟满足B.习得性无助C.长期感觉剥夺D.长期恐怖情绪诱导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A[解析]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故本题选A。2.参考答案:A[解析]有效的因变量特征:信度、效度较高,反应敏感。对应选项应综合考虑稳定性,与自变量关系的客观性,可辨别性。故本题选A。3.参考答案:D[解析]混合设计是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它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如被试内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则可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即被试间设计。本题中,实验分成了三组,其中自变量X在每一组中是同一种水平,说明X是被试间变量;自变量Y的两种水平在每一组全部被试中都分别进行了处理,这说明Y是被试内变量。故本题选D。4.参考答案:D[解析]当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在刺激呈现时立即做出反应的时间为简单反应时,即RTA,反应时间最短。当仅对多个刺激中某个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其他刺激出现时不予理会,此时测量到的是辨别反应时。而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的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时间最长。故本题选D。5.参考答案:ACD[解析]等响度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频率不同的声音响度,不能单纯地用声强级大小衡量声音的响度。如果频率不同,即使声压级相同,那么响度感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需要确定响度级来度量各频率声音响度的大小。响度级的利用间接对比的方法确定,首先选定了一个频率为标准,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到与标准纯音响度相等,所以响度级是一个相对。从等响曲线还可以看出,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响度变化情况是不同的。故本题选ACD。6.参考答案:B[解析]双任务范式(Dual-TaskParadigms)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故本题选B。7.参考答案:A[解析]实验考查了青年和老年两种人,以及阅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种材料,那么说明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年龄,有两个水平,青年和老年;材料类型,也有两个水平,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故该实验设计是二因素设计。故本题选A。8.参考答案:A[解析]匹配法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缺点是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些。定量调查中的分层抽样是一种卓越的概率抽样方式,在调查中经常被使用。ABA法和ABBA法都是安排实验顺序的方法,是为了控制实验的顺序效应。故本题选A。9.参考答案:A[解析]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直线内插法(S-P作图、S-Z作图),平均Z分数法(将P值转换为Z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故本题选A。10.参考答案:A[解析]不同难度下,不同方法的效果不同,是交互作用。故本题选A。11.参考答案:A[解析]注意瞬脱:在一些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T1)出现之后的200-600ms之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T2),个体探测T2的能力会降低。故本题选A。12.参考答案:B[解析]为了避免练习效应,最好选用被试间设计。故本题选B。13.参考答案:C[解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可能会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动作误差是指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被试的动作方向不同,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估计比较刺激的反应倾向;空间误差是指视觉刺激,因刺激呈现方位不同所造成。故本题选C。14.参考答案:B[解析]排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排除法使得实验的有效范围减少,不能扩大到更大的外部环境,所以排除法会降低外部效度。故本题选B。15.参考答案:BD[解析]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额外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其效果得到平衡的方法。选BD。平衡法的具体方式很多:第一,对比组法。基本思想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两个被试组。这样,两个组之间除了研究变量差异外,在其他额外变量的效果方面都是相等的。第二,循环法。主要是用于平衡顺序效应。包括拉丁方设计和ABBA法。第三,匹配法。是指当被试数目较少时,对比组法很难保证不同组被试之间是同质的。匹配法则是根据被试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行为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以保证被试在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特质上严格地平衡。16.参考答案:A[解析]自变量是实验者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实验者观察的、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实验发生混淆,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再回到题干提到的实验,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是要加以操作和控制的变量,所以是自变量。本题中的因变量应是识记成绩。材料显然不是使实验发生混淆的变量。故本题选A。17.参考答案:A[解析]交互作用是指不同的自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即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另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本题有两个自变量,词的类型和辨别条件。故本题选A。18.参考答案:C[解析]本实验设计中共需要三组被试,每组人数要求相等,那么总人数一定要是3的倍数。故本题选C。19.参考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或每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实验设计。ABA中的A和B分别指代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故本题选A。20.参考答案:C[解析]1901年,铁钦纳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故本题选C。21.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心理旋转现象是指通过心理操作将所知觉到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20世纪70年代库柏和谢帕德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

(1)Cooper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和反(镜像)的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当图片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旋转0°的时候,反应时最短。这说明被试在辨别图形时,需要将头脑中贮存的图形表象进行放置,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着延长,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

(2)心理旋转实验的逻辑就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22.参考答案:B[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要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一般来说,研究者必须确保所有参与实验的被试在实验之前真正了解实验程序及其目的,知道自己将会处在怎样的情况中,允许被试随时退出实验,确保被试是真正自愿地参与实验。选项B提到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对研究者带来的不利后果,这给被试带来了压力,违背了实验伦理。故本题选B。23.参考答案:C[解析]本实验根本不能采用被试内设计,因为一个被试不可能既是青年又是老年。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是被试内设计,在阅读上就可能存在前面的材料对后面材料的影响,因而出现练习效应。故本题选C。24.参考答案:C[解析]费希纳和韦伯是心理物理的创始人,我们熟知的是他们的感觉定律。赫尔姆霍茨被我们熟知的是他利用反应时测量反应时神经传导。上述似乎都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故可以排除。而斯金纳的一系列实验注重了对单个被试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了小样本的研究范式。故本题选C。25.参考答案:D[解析]交互作用: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在另一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上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则认为产生交互作用。故本题选D。26.参考答案:B[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是在实验过程中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最小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很明显,题干描述的是平均差误法,故本题选B。27.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组被试只接受X1水平的处理,第二组只接受X2水平的处理,第三组只接受X3水平的处理,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所以X是组间变量。故本题选A。28.参考答案:B[解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为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缩写为fMRI。29.参考答案:B[解析]这一结论说明年龄这个变量在实验材料上表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表现。故本题选B。30.参考答案:B[解析]疲劳效应,是指由于被试参加的实验过长,或是参加的实验项目太多,情绪和动机都会减弱的现象,表现为被试的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练习效应,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或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偏向。期望误差,是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故本题选B。31.参考答案:C[解析]如果本实验设计交互作用显著,应做的统计分析为简单效应分析。故本题选C。32.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外部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任务类型;任务要求等。

(2)机体因素: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速度一准确性的权衡。[解析]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主要是来自机体内部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①外部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②机体因素: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速度一准确性的权衡。解答此题时,重要的是答案要有条理,因为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有分别列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尽量把所有的因素都回答出来。33.参考答案:D[解析]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确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关系问题。构思效度指对所研究的特质在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内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故本题选D。34.参考答案:B[解析]“假反应”是指在反应时实验中,有些被试由于反应定势或者反应期待,在刺激呈现前就提前做出反应,这会大大缩小反应时间。而我们要的反应时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开始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假反应”不符合我们对反应时的界定,此时插入侦查实验,即呈现一些其他刺激,以此了解被试是否是在觉察到刺激后才作出反应,可以减少被试的“假反应”倾向。故本题选B。35.参考答案:A[解析]互补原则:如果对资源的总需要量超过可利用的总能量,双作业操作就会发生干扰,一个作业的操作的资源增加量,就是另外一个作业操作可利用资源的减少量。故本题选A。36.参考答案:A[解析]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故本题选A。37.参考答案:BD[解析]单词的频率是材料的属性,是可以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自变量是实验者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包括两种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在实验中不用研究的那些变量叫做额外变量。所以,单词的频率只能作为自变量或者额外变量。故本题选BD。38.参考答案:B[解析]光谱上两种颜色混合会出现一种新的颜色。一般而言,光谱上临近的两种颜色混合所产生的新颜色,因处在光谱上两种被混合颜色的中间而称为中间色。众所周知的三原色,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故至少需要3台单色仪。故本题选B。39.参考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故本题选A。40.参考答案:C[解析]定向遗忘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是一项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不同于自然遗忘。Bjork提出了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认为有意遗忘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呈现完毕后,向被试给出指导语,要求记住一些材料而忘记其他材料。如果确实存在有意遗忘现象,那么要求被试只回忆指定的项目时,只有非常少的指定遗忘的项目掺杂进来;当要求被试回忆所有项目时,指定遗忘的项目被回忆出的可能性将低于指定记忆的项目。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在回忆部分材料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的降低。错误记忆的概念: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或者对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故本题选C。41.参考答案:ABCD[解析]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内隐记忆研究的加工分离程序,其基本假设就是本题的四个选项。故本题选ABCD。42.参考答案:BC[解析]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所需的时间。选择反应时遵从RT=lgN(RT为反应时,N为辨别刺激的数目)。可选择刺激间的相似程度也会影响反应判断。反应时会以机体内部状态为中介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机体在反应前的状态,比如对环境的适应水平,自身的动机水平都会影响之后的判断反应。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反应时呈离散或者集中趋势,具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