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_第4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三总复习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地理必修三总复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包括

三省和①_____________东部。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

(2)地位:我国重要的②________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东部。内蒙古自治区商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a.气候特点: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③____气候区,冬季

,夏季温暖,雨热同季。季风b.耕作制度:。低温冷害c.自然灾害: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④_________的影响。(2)地形条件a.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⑤_________。林牧业b.东北地区包括⑥______、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高原寒冷一年一熟种植2.自然条件气候区,冬季,夏季温

(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⑦____________、

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机械设备交通发达(2)交通运输:⑧___________,对外联系方便。(3)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⑨_____。低黑土黑钙土化肥 (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

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⑩__________的不同。2.耕作农业区生产方式

(1)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

和辽河平原。(2)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减少增多a.玉米——分布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⑪_____。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⑫_______。c.⑬________——种植在

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水稻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松花江 农业布局特点2.耕作农业区生产方式 (1)主要分布在平原

3.林业和特产区

(1)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

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⑭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大小兴安岭苹果梨柞蚕茧

(2)特产

a.

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b.延边盛产⑮_________。

c.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⑯_________产区。

d.

是重要的苹果产区。长白山长白山辽南 3.林业和特产区国最大的林区。大小兴安岭苹果梨柞蚕茧 (24.畜牧业区西部高原三河牛三河马

(1)主要分布在⑰____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⑱_________和⑲________,是闻名国内的良种。东北红牛(3)松嫩平原西部是⑳_________的商品生产基地。4.畜牧业区西部高原三河牛三河马 (1)主要分布在⑰____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是全国________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最大的三江平原2.特点: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1)

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机械化生产(2)

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________的前提。商品化玉米3.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水稻等。小麦大规模机械化地区专业化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基地。最大的三江平原2

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问题:东北地区

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表现在水土流失和________退化严重,

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黑土生态效益

2.治理原则:从改善

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____________的统一。

3.目标:建设成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绿色食品人口不合理利用土地沙化、盐碱化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方向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黑土生态效益 2.治4.农业发展方向商品粮生态建设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

_________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

需求。

(2)西部草原区:围绕___________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____________业。舍饲畜牧森林资源保育

(3)山区: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_____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____________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立体开发特色农业粮食4.农业发展方向商品粮生态建设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的影响。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DCD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6.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DABB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8.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9.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0.东北是我国重要的:()①林业基地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④重工业基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1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B.地表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DBAC8.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地区成为商品1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13.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主要是因为()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粮食生产过剩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14.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5.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ACC1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D16.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D.水稻和花生17.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18.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9、水稻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BCDB16.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BCDB20、粮食输出前两位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1、江浙地区曾经号称“鱼米之乡”,如今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22、我国江南丘陵过度开垦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BCD20、粮食输出前两位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2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特征正确的是()A.西部是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有优质的草场B.中部和西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的1/3C.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D.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C24.图4-1-2

中,能代表东北平原农业发展方向的是()A25.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D2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特征正确的是()C24.图26.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⑵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⑶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大农业发展方向。⑷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主要的农业生态环境有: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①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②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土壤水分

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

26.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⑵长江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27.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⑤是_______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作物的美国农业地域是______(①②③④)(2)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但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④处是以______________经营,⑤处则以___________经营。(3)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区的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③为_______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江商品谷物农业劳动力廉价乳畜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④家庭农场国营农场土地租金低27.读中国、美国两区域三江商品谷物农业劳动力廉价乳畜人口谢谢!谢谢!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下游。珠江(2)范围:包括A____、B____、C____、佛山、江门、D____、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和F____。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香港澳门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珠江(2)范围:包括A____、B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优越的条件是: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1)

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2)

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

,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

,参与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产业结构第二第三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港澳扩散国际分工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区域工业化必然来

,城市化反过来促进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主要动力工业化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优越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第二第三劳动力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增多扩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劣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为增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增多扩大第一阶段第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

。2.问题表现(1)

面临困境。原因或表现: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②

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③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大

规模,迁往其他地区;④

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产业基础市场腹地规划与管理产业升级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市场南岭三、问题与对策产业基础市场腹地规划与管理产业升级产业基础、科(2)

相对落后。原因或表现①城市

、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

,竞争力下降;③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

和治安等问题,“”现象比较普遍.(3)

问题日趋严重。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

中心之一;②水污染严重,“”缺水问题突出;③

扰民;④耕地锐减,

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

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分工合作居住、交通、教育城中村人口酸雨水质性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噪声(2)相对落后。生态环境城3.对策(1)

调整:发展重工业和

,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

城市群。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构建以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规划与管理分工合作广州、深圳广州3.对策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规划与管理分工合作广州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良好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CC训练题: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4.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广州市B.中山市C.珠海市D.深圳市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6.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A B C B 4.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8.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A.畜牧业B.谷物种植业C.园艺业D.迁移农业

9.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①.建设核电站 ②.大力开发潮汐能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

④.西电东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B.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C.建设城市新区

D.加强规划与管理1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DDCB8.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1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1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CD1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图中国最大的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突然倒闭,60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而之前该工厂产品曾一度热销欧美地区。据此完成14—15题。14、影响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科学技术B.航空港C.劳动力D.自然资源15、珠角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化速度太快B.重工业比重太高C.能源、水源严重缺乏D.产业升级困难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6-17题。16、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17、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