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电影的叙事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以各种方式纪念战争,并建立了自己的战争记忆。对日本而言,其“二战”题材电影往往聚焦于太平洋战争,却巧妙回避中日战争;聚焦于对本国军民的灾难呈现,却有意遮蔽和掩饰灾难的根源。“从颂扬‘三勇士’的影片开始,渲染艰苦奋战的悲壮几成传统,以苦战来突出防卫战的性格,以苦战来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一、集体记忆的结构法国社会学者哈布瓦赫说,“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现在对过去的一种重构,“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对于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介在集体记忆的传播中到底具有延续的功能还是断裂的功能?在集体记忆形成的过程中,哪些内容被媒介记住,哪些内容被遗忘?为什么有些记忆被保留和强化,而另一些记忆被遮蔽和删除?对此,中外学者们通过研究实践,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总的来说,学者们认为,“大众媒介中集体记忆传播最核心的功能是连接现在与过去,通过将当下的影像、符号和地景与过去相连接,大众媒介使得社会的现在、过去乃至未来通过集体记忆的连续叙事得以整合”总之,大众媒介作为“记忆的过滤器”,在各种权力因素的制约下,采取一定的方式和策略书写历史记忆,从而建构了整个社会的记忆框架。二、其他媒体在建构和形塑集体记忆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电影是一种影响更为广泛的大众艺术形式和视听媒介,尤其是战争电影,在建构和形塑集体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日本“二战”题材电影而言,由于受到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中日外交关系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在记忆的建构过程中,呈现出选择性再现与凸显、选择性遮蔽与遗忘和记忆的扭曲与失真等特征。(一)突出:选择性记忆“凸显”是大众媒介建构集体记忆的有效方式,“它使得迎合权力需要的某些事物被重点呈现,从而占据了民众的集体记忆空间”1.战争合作是日本“二战”电影的主要内容“二战”期间,涉及日军的战场主要有三个,即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一直以来,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持暧昧甚至否定的态度。日本“二战”题材电影也将美日战争和苏日战争作为其主要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与太平洋战争有关的电影四十多部,几乎占日本“二战”电影的三分之一,而中日战争只有十多部。太平洋战争电影以宣扬军国主义为主,通过塑造“圣战”英雄,煽动战争狂热,赞美以死殉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战争期间以《上海陆战队》《燃烧的天空》及《夏威夷·马来亚近海战》《射击那面旗帜!》等为代表的军国主义电影极力宣扬勇敢的海军陆战队和日本空军,尤其是《夏威夷·马来亚近海战》,“很多纯洁而不幸的日本青年正是看了这部宣传军国主义的影片后,狂热地走进海军预备军官训练队,驾着飞机去撞击美国规艇”2.影片中运用的悲剧视角无论是反映正面战场还是后方战场的电影,灾难呈现和受害者角色始终是日本电影“二战”记忆的主体。仅“原爆”题材的电影(不含纪录片)就有十多部,全面真切地再现了原子弹爆炸带来的惨象及伤痛,使影片渗透出撕心裂肺的悲剧色彩。对于表现前线作战的电影,也多以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痛苦为主,着重凸显其灾难性结局和悲壮色彩。如《姬百合之塔》《血战冲绳岛》《海军特别少年队》等,全部以集体死亡作结,充溢着浓郁的悲剧意识。至于爱情片和家庭片也都从苦难的视角去展现战争悲剧,如《野火》讲述了一个胸部患疾的士兵被赶出野战医院而流浪荒野、相互残食的悲惨境遇;《飘舞的军旗下》讲述了一位日军遗孀在战后几十年为爱人讨要说法的家庭悲剧;《逝风残梦》讲述了太平洋战争前后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萤火虫之墓》讲述了美日战争期间失去亲人、四处逃难的兄妹俩的悲惨命运。通过灾难叙事,不仅淡化甚至掩盖了日本作为侵略者的角色,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其作为受害者的角色,形塑了日本特有的“二战”集体记忆。(二)选择性叙事策略除了凸显性记忆外,“忘记”和遮蔽也是媒介建构记忆的重要方式。出于维护集团形象和利益的需要,大众媒介也常常通过选择性改写来遮蔽某些事件。战争结束后,为了抹除侵略他国的记忆、重构世界公民的身份,日本电影对“二战”中的某些历史记忆采取了沉默、模糊、遮蔽甚至遗忘的方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特攻队攻击的悲情关注“日本电影所表现的与美国的战争,无论描绘得多么悲惨,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日本敢于将世界最强大的美军作为对手、并获得了与自身实力相符的胜负,最后也总是以特攻队攻击的悲壮美拉上帷幕。但对于同亚洲各国、尤其是同中国的战争,却连一个说得上精彩的场面也找不出来。”2.回避战争根源,转移战争责任如前文所言,日本“二战”电影中有大量的灾难叙事和死亡叙事,但是影片仅限于对灾难和死亡的呈现,却从不交代灾难的原因,更缺乏对战争根源的追问和对战争责任的反思。在仅有的十几部关涉中国战场的电影中,只有《做人的条件》中明确地表现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从亚洲掠夺资源。电影通过日本人将中国的战俘和劳工带到满洲的矿山,并投入超强度的奴隶劳动,来揭示侵略战争的目的,可惜此后几乎再没有出现过类似影片。在“受害者”意识主导下,日本“二战”电影暧昧地回避了战争根源,巧妙地转移了战争责任。由战争的加害方和灾难的始作俑者变成了“战争受害者”,“角色地位的转换意味着日本对自己发动侵略战争认知态度的转变:既然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战争迫害,那么作为受害者就不存在什么战争责任问题了”,至此,日本电影完成了对“二战”灾难记忆的建构。(三)史认识的相关问题关于战争的集体记忆与权力阶层对战争的历史认识密切相关。政治权力对历史记忆的重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遵照相应的认知逻辑做出所谓的“合理性解释”。1.《终战宣言》关于战争性质与结果的记忆。“在政治因素、市场因素、流行元素等影响下,集体记忆在媒介空间中常常被扭曲变形,甚至被杜撰和恶搞。”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所有电台同时播出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除了标题使用了中性词“终战”以外,通篇没有“投降”“战败”等字眼。在他们看来,日本不是被打败,而是被迫“停战”。与此相对应,日本“二战”题材电影中反复出现“玉音放送”镜头,其用意也在于强调天皇为“护持国体”“子孙相传”而决定“停战”,对于“战败”的事实,日本电影始终讳莫如深。2.影片中运用的女性形象关于中国土地与军民的记忆。“通过蒙太奇手法,电影拥有了将‘没发生过的事情’转换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手段”在日本早期的战争电影中,为了实现开拓疆土的野心,顺利实施“百万户移民计划”,将伪满洲国描绘成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的“王道乐土”,有美丽温柔的少女和热情好客的居民。为了唤起日本青年对满洲的向往,激发移民热情,影片中频繁出现满洲居民对日本开拓团夹道欢迎的情景,甚至还出现当时在日本国内都比较稀缺的拖拉机耕作的镜头,严重地偏离和扭曲了历史真实。日本早期“二战”题材电影中没有清晰的中国男性军人形象,女性也多以俘虏、逃兵、难民和妓女等角色出现,且一律将她们塑造成被日本人救助的对象。如《上海陆战队》的中国军人不仅丑陋无耻,其个人品格和战斗素养也与日军相去甚远。该片还描写了接受日本兵疗伤和食物的一群中国女难民形象,着重塑造了一个接受嗟来之食的抗日少女。影片对中国妇女的扭曲性描写,连日本人也感到难堪:“‘抗日女性’过于显眼,极不自然,低头哈腰的‘亲日女性’,很怪,连日本人看了都会感到不快,中国人看了绝不会有好感。这种对中国人的概念化描写,在日本电影中一直存在着。”三、战争与记忆:“受害者”记忆的凸显福柯认为,包括记忆在内的知识生产都是权力操纵的结果,“权力在本质上操纵了记忆”“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脉络”就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而言,日本的“耻感”文化和武士道精神对电影“二战”记忆的影响较大。美国文化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不同于德国文化中的“原罪”意识,日本文化中的“羞耻”意识让日本人多了一份对罪恶的“遮蔽”心态,只要自己所犯下的罪过不被他人发现,就没有必要为之羞耻,更不必为之道歉。日本“二战”题材电影刻意回避中国战场上的血腥屠杀,否认战争的侵略性质,回避“战败”的结局,正是基于“耻感”文化的心理。武士道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内核,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死亡代表着至上的荣誉。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充分利用这一传统民族思想,并将其搬上银幕。《男人们的大和号》中的一段台词诠释了武士道的精髓:“武士道就是让你随时都抱有赴死的决心。”其片尾曲“无论怎样,我都将发狂地爱着我的国家,直至我为你死去,如果我还有来世,我希望我还能再次呼唤您的名字……”也是对武士道精神的形象注解。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日本军国主义电影中普遍存在的个体自杀、集体自杀场景和自杀式攻击行为。通过对这种题材的夸张性再现,凸显其英雄记忆。影响日本“二战”记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政治干预。由于日本战败前后特殊的政治环境,日本战争电影的生产与记忆也呈现出诸多变化。1939年4月日本《电影法》实施,使日本电影的制作、放映和作品本身都被限定在宣传军国主义的范畴内,以协助“完成圣战”为目的成为审查的主要内容,由此诞生了一批国策片。战后七年日本处于GHQ“管制”下,遵照“制作电影的方针性指示”,日本电影被强行要求进行符合美国意志的战争反思,禁止一切表现国家主义、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影片上映,因此产生了相当数量凸显灾难和反思战争与人性的电影。1952年4月“管制”解除后,美国接着对日本实施了各种援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对战争性质与战争罪责的认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右翼势力先后掀起了三次为“二战”翻案的高潮,妄图否认和篡改历史,为战争罪犯树碑立传,一批军国主义电影又重新回到银幕。正如沃尔夫冈·施文特克所指出的,“自民党的政治领袖、文化领域的官僚和国家媒体的一部分在当前组成了一个意见垄断集团,他们出于政治的目的把历史加以工具化利用”就历史问题而言,首先是“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使日本国民遭受重创,强烈的“受害者”意识冲淡甚至淹没了对侵略战争和“加害者”角色的反思,导致日本“二战”电影呈现出强烈的“受害者”记忆。其次,战后的东京审判和对日本的政治改革极不彻底,尤其是保留了“二战”的最高统帅、头号战犯———日本天皇及“天皇制”,意味着免除了天皇的战争责任,使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得以复活,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记忆也不断重现银幕。四、日本战争记忆的成因由于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廊坊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大理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6年绍兴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保定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红河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屏东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綦江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河源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石嘴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DB34∕T 4161-20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规程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物化学基础入门篇
- 蒸汽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
- 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全国一等奖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口哨与小狗》课件
- JT∕T 1477-2023 系列2集装箱 角件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
- 《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 国际音标发音口型图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