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_第1页
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_第2页
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_第3页
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_第4页
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朝内廷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从雍正四年开始,军机部逐渐发展,清政府的权力分配发生了变化。当时,军事办公室成为军事国家秘密的集合地,“军事国家的总体规划是不可避免的”,“军事宰相的职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一、内廷汉三、嘉道时期内廷大学士作为清廷的核心人物,均由皇帝钦定,除了个人的资历、能力、身世背景以外,皇帝的信任程度是决定他能否在内廷行走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汉臣,因清朝惯有“首崇满洲”的原则,所以皇帝对内廷汉大学士这一人物选择更是小心谨慎,不仅对出身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把个人的经验和能力作为基本的参考标准,并且他们精通各种事,可以为皇帝提供建设性的建议,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也来源于此,汉臣“君为臣纲”的思想也深受皇帝的喜爱。雍正四年到八年之间(1726-1750),因西北用兵,雍正皇帝命允祥和张廷玉办理相关事务,军机处遂逐步设立起来,因此清廷第一位内廷大学士当属雍正帝最信任的怡亲王允祥,而张廷玉就是清廷的第一位内廷汉大学士,雍正八年(1730)汉大学士蒋廷锡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年(1737)军机处代替总理事务大臣再次复出,乾隆朝是军机处的鼎盛期,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得以定型。虽然乾隆皇帝有很深的满汉成见,但此时17名的内廷大学士中汉臣就有7名,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王杰在朝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嘉道时期,因“和珅案”促使了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使汉大学士在军机处的势力逐渐上升,汉大学士曹振镛在军机处独自行走多年,并且董诰、曹振镛、潘世恩均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咸丰时期,内廷汉大学士有祁寯藻、彭蕴章。到同治朝,因慈禧把持朝政无汉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光绪朝以后因内忧外患,再加上此时的满洲人已无人才可用,汉臣开始斩头露角,此时内廷大学士有11名,满人只占4人。内廷汉大学士在朝廷中枢的地位逐渐上升,在朝局中的政治影响力大大增加,得益于他们自身的条件和皇帝的选择。在清廷的权力结构当中,内廷大学士虽然居于高位,但也仅是皇帝的高级辅政秘书,并无人员的限定,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自雍正八年军机处设立到宣统三年(1911),这期间内廷大学士共49人,其中满人(包括满洲人、蒙古人、汉军旗人)27人,汉人22人,满汉大臣所占名额不相上下,所以内廷汉大学士这一群体作为清廷中的中坚力量不可小觑。二、清代内廷汉进行郡望、下罪、四省分布、技术空间分布以及分布特点提取清代内廷汉大学士籍贯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清代内廷汉大学士的籍贯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清代把全国划分为十八个行省,而内廷汉大学士只分布在上表所示的八个行省地区;籍贯分布情况为北方籍9人,其中以直隶人数最多为4人;南方籍13人,其中以江苏人数最多为5人,且南方人数明显超于北方人数。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5人,其次为直隶、浙江各4人,安徽人数为3人,而这四省人数之和就占了总人数的7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清代内廷汉大学士的籍贯分布的特点:第一,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南方。其原因在于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为走上仕途的世人提供了宽裕的经济环境;其次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思想活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意识十分厚重,为其提供了浓厚的文化环境;并且清代在杭嘉湖设立的织造局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政治环境;最后自古江南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清代汉重臣也大多来自江南地区,他们凭借“师生”“同乡”“同科”等人际优势,因此他们成功入仕或晋升就不足为奇。第二,从政治方面来看,直隶地区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18%,22位中就要4位来自于直隶地区。究其原因,直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京幾重地,士子向学、从政之风较重,因此官吏得任封圻者几率较大。第三,从地域特点上来看,内廷汉大学士只来自其中的八省。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八省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秩序稳定,人口稠密、思想文化开放活跃,是每朝皇帝治理的重点对象,有着强烈的政治环境氛围。因此,只分布在这八个省是由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决定。三、清代内阁学士的官方职业(一)最突出的任职规定清代内廷汉大学士除左宗棠为举人出身,刘纶由廪生举博学鸿词试第一出身这2人外,其余20人均是进士出身,这当中又有6人是一甲一名状元,可见皇帝在选用内廷汉大学士时是极其看重出身的。左宗棠是晚清的重臣,少时中举之后三次会试不第,于是他开始遍读群书,刻苦专研起舆地、兵法来,这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等起了很大作用。左宗棠最大功劳当属平定太平天国和收复新疆了,他多次出任总督,对地方治理有方,同治十三年(1875)八月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晋升东阁大学士,留任。在光绪七年(1881)和十年(1884)先后两次入京任军机大臣,但在京时间并不长,第一次被授予两江总督离任,第二次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离任。清史稿中这样评价左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进士出身者,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孔孟之道,尊奉君权至上的理念,再加上自身的见识才学和为官之道得到皇帝的赏识,日后凭借为政功绩和皇帝的信任被授予高职。但如左宗棠和刘纶身为内廷大学士并不是进士出身却任内廷大学士,可见出身固然重要,但官员自身的资历和皇帝的信任程度也是晋升的重要因素。(二)内廷三人任职情况统计雍正朝以来,每年均有2~3名内阁大学士兼任着军机大臣,任职年限却有很大差别。内廷汉大学的任职年限跨度是很大的,雍乾朝的张廷玉在内廷行走长达二十余年,参与和完善了军机处的建置和奏章制度,雍正说他“和平端正,学问优长”,是死后配享太庙的唯一汉臣;董诰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就已在军机大臣处行走,嘉庆元年(1796)被授予东阁大学士后,正式成为内廷大学士,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因病乞休,在内廷行走将近二十年;四朝元老潘世恩在任时间长达15年。但也有任职不到一年的,如戴衢亨,在嘉庆四年(1799)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才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十六年就病死在任上;左宗棠在同治十三年(1875)被授予大学士,留任陕甘总督,光绪七年和光绪十年分别两次入值军机处,但两次入直时间都很短暂。内廷大学士的在任时间是受着皇帝的喜好、个人资历和政局等因素的影响。具体任职年限据钱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统计并整理如下(见表3):从横向来看表3,任职不到1年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8%;任职1~5年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45%;任职5~10年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4%;任职10年以上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23%。任职年限集中于5年以下,占总人数的63%,可见内廷汉大学士任期和人员交替是相对频繁的,但也不乏有任职10年以上的。除了与自身的资历和皇帝的信任有关,也与本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相关。如于敏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户部右侍郎命在军机处行走,这时他47岁,乾隆三十八年(1773)授予文华殿大学士,这时他60岁。他是乾隆二年(1737)的状元,并且精通满文,因此受到了乾隆帝的青睐,以“才力尚可造就”得到重用,乾隆帝评价他“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从纵向来看表3,在雍乾时期,任职5年以上的内廷大学士有5人,且有2人任职在10年以上,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完善、政局趋于稳定有着一定的关系。任期较长的除张廷玉外还有刘统勋在任12年,王杰在任9年多。这一时期内廷大学士的任期和人员的交替是相对的稳定的,只要任职过程中不出现重大的失误,皇帝则会一直重用。嘉庆朝开始清王朝由盛转衰,再加上嘉庆帝对军机处的改革,政治环境和权力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内廷大学士的人员变动就开始发生变化。嘉道咸时期,内廷大学士在任时间在5年以下的有4人,任期在10年以上有3人。同治年间,没有汉大学士的入直军机处。到光宣时期,内廷汉大学士的任职年限都在5年以下,成员更替变得频繁,其原因在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外强势力渗入到朝廷内部,对政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权力结构也相对应地发生变化。(三)让皇帝构造自己有清一代的22位内廷汉大学士,除左宗棠被派往督办闽军和徐世昌授内阁协理大臣外,其余20位的离任原因大致有卒于任上、以老疾致仕、罢直等。一是卒于任上。内廷大学士的去向原因中,有10位是卒于任上的。如刘统勋卒于上朝途中“今晨肩与入直,至东华门忽婴痰疾”二是以老疾致仕的,有4位。这种情况大概是为官者最好的结果,但是作为皇帝却不想让他们这么做,每当大臣向皇帝提出要以病乞休时,皇帝定会再三让其留任,因为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得力助手和肱骨之臣。如王杰多次上奏嘉庆帝以病乞休,但最后都以“奉旨慰留,并许扶杖入内右门”、“如调理就痊,照旧供职”继续在其任上工作,最终“杰再请开缺,得旨允其致仕”三是罢直,即不让其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有6位。如彭蕴章“谕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示体恤”,而在此之前彭蕴章出入军机处需要“命内侍扶掖以行”内廷汉大学士的离任主要就是这三种方式。官至大学士,并被任命在军机处行走的大臣大多都是在内朝或外朝磨砺多年,熟悉政务,有着极其丰富处理事情的经验,后因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成为皇帝的得力助手。到这时大多数已是花甲之年了,除非犯重大错误,皇帝是不会让自己失去这样一个已经用惯了的臣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清一代的内廷汉大学士中,没有一个人因为失职过错而被革职的,这与汉臣在清朝廷上一直都是唯唯诺诺,兢兢战战有关。四、内廷汉三大学职从何来来首先,与内廷满蒙大学士相比较。根据上文可看内廷汉大学士多数为进士出身,对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和尊奉君权至上的理念都尤为熟悉,因此才学知识均无可挑剔,这也正是内廷满大学士所不能比的。并且内廷汉大学士的任职年限和离任情况相对于内廷满大学士来说较为稳定,如内廷满大学士高斌因徇私被革职,内廷满大学士赛尚阿以钦差身份被任命前往督剿太平军,但因“调度乖方,总由号令不严,赏罚失当,以致劳师糜饷,日久无功,实属辜恩,大负委任”其次,与皇帝的关系。清朝惯有“首崇满洲”的原则,所以不管是在信任程度,培植对象,还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皇帝都更倾心于满蒙大臣,因此作为汉臣能在内廷行走并且得到皇帝信任实属不易,而皇帝选作他们在内廷行走,更看重的是他们的经验丰富和资历老成,这从出任的年龄就可看出,他们之中大多数都已年过六十,而且他们之中有的是在外朝打拼多年的封疆大吏,如左宗棠,先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并有平定太平天国、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盖世功劳;有的是在内廷宣力多年的得力助手,如于敏中早在乾隆二十五年就在军机处行走,辅佐皇帝有十九年之多,他精通满汉文字,文才过人,为人谨慎稳重,办事纤悉周详,并且有超群的记忆力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遂一路累迁,位及人臣。所以皇帝和内廷汉大学士的关系仅限于他们的才学折服了皇帝,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也是来源于此,能服务皇帝和忠君才是第一要务。最后,在政治权利方面,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