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_第1页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_第2页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_第3页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_第4页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第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几点要求一、课堂纪律二、教材及作业(实习报告)三、参考书信息检索/卢小宾,李景峰主编信息检索/符绍宏主编信息检索与利用/徐庆宁主编信息检索与利用/陈惠兰主编信息检索与网络应用/王梦丽等编著大学生文献信息检索指南/潘薇主编大学信息检索/张基温等编著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刘红光,周金元主编科技信息检索/梁丽华,朱红编著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储荷婷等著第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课程安排一、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二、搜索引擎三、中外文图书资源检索系统四、中外文期刊资源检索系统五、中外文学位论文资源检索系统六、中外文标准资源检索系统七、中外专利资源检索系统第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章信息和信息资源第一节信息基本知识第二节文献基本知识第三节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系统第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信息基本知识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的基本特征第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一、信息的含义1、信息的诸家之说(1)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3)《中国大百科全书》☆(4)《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术语标准》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的不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反应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按照狭义的理解,信息是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按照广义的理解,又有两种认识:从本体意义上说,信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方式。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事实、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第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信息的基本含义(1)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2)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3)信息的基本成分是数据、事实和消息,它存在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识过程之中。即信息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感知、认识过程之中的一切数据、事实和消息。

一、信息的含义第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价值性3、信息的时效性4、信息的传递性5、信息的共享性6、信息的可存储性第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知识、情报、文献概念及关系知识经过实践活动和人的思维加工的(系统化的)信息,即为知识,因此,从外延上看,知识包含在信息之中。情报情报是特殊的信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传递给一定对象的有用的新知识或新信息。文献“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是信息、知识、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也是信息、知识和情报存在的主要方式。第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转换关系信息是由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不断运动产生的,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将所获取的信息经大脑加工转化为知识。知识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被传递利用,就转化成了情报。信息、知识和情报被记录在载体上就形成了文献。而文献被利用后就变成了情报。第1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范畴关系

世界上的信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未被人们认识的原始信息,另一部分是已被人们认识的信息,即知识。在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其中一部分经过交流传递变成了情报,一部分记录在载体上变成了文献。它们之间形成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情报和文献之间的互相转换,又使二者形成了交叉关系。1、是尚未被认识的信息区;2、是未被记载和传递的知识区;3、是非实物型载体情报区;4、是未被利用的文献区;5、是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统一区。

第1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文献基本知识一、文献的概念二、文献的构成要素三、文献的属性四、文献的功能五、文献的类型六、文献的特征第1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一、文献概念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第1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文献的构成要素信息内容载体材料信息符号载体形态生产方式第1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信息内容是指文献中记录的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信息,以及经过积累、总结的知识,这是文献的灵魂所在。

*2、记录符号或称信息符号,它是揭示信息内容的标识,表达知识信息的手段。

*3、载体材料是信息内容存储的依附体,又是信息内容传播的媒介体。

*4、文献的生产方式,经历了刻划、手写、机械印刷、拍摄和电脑录入、扫描等生产方式。

*5、载体形态是指文献的外部单元形式,包括装订形态(书籍的装帧形式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简策、卷轴装、缣帛、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收藏单元、流通单元及计量单元形态,如页、册、盒、盘、件、份、种、卷、套等。

知识内容是文献的根本属性,其他要素则体现文献的物质属性。第1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卷轴装经折装简策第1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蝴蝶装包背装第1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线装第1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文献的属性

知识信息性物质实体性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第1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是知识信息性。这是文献的本质属性。任何文献都记录或传递一定的信息知识。离开知识信息,文献便不复存在。传递信息、记录知识是文献的基本功能,人类的知识财富正是依靠文献才得以保存和传播的。*二是客观物质性。文献所表达的知识信息内容必须借助一定的信息符号、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长时期保存和传递。

*三是人工记录性。文献所蕴涵的知识信息是通过人们用各种方式将其记录在载体上的,而不是天然荷载于物质实体上的。*四是动态发展性。文献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按新陈代谢规律运动着。随着人类记录水平的提高,信息交流的频繁,文献的数量日益庞大,形式日益多样;与此同时,文献的老化速度也在加快,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形成了有规律的运动。第2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四、文献的功能1、认识功能2、存储功能3、传递功能第2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文献的类型1、文献的载体类型2、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3、按文献的加工深度进行划分第2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文献的载体类型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电子型文献第2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印刷型文献载体:纸张实例:教科书记录手段:油印、石印、铅印、胶印、复印特点:可直接阅读,方便使用;但难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收藏文献占用空间大。第2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缩微型文献载体:感光材料实例:缩微平片、缩微胶片记录手段:光学缩微技术特点:体积小;价格低;不能直接阅读,阅读需要有较复杂的缩微阅读机来支持。目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在一般的图书馆入藏亦较少第2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声像型文献载体:磁性材料、感光材料实例:录像带、电影胶带、幻灯片、CD、VCD、DVD记录手段:磁记录、光学技术特点:直观、生动、形象;成本高;不易检索和更新。第2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电子型文献载体:磁性材料实例:磁盘、光盘记录手段:计算机输入特点:存储密度高、速度快;易复制;成本高;不能直接阅读。第2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出版形式的不同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产品样本期刊报纸年鉴第2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图书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定义概括(狭义):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BOOK).图书主要包括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图册、读物和文集等。第2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图书的特征

*主题突出,内容系统,论述全面深入,知识成熟稳定。

*出版的周期长,因而其内容一般就缺乏最新的研究成果。

*识别依据之一:ISBN[10位格式和13位格式(2007年计划实施)]《铁路路基工程》一书的ISBN号是:978-7-113-07726-6,所代表的意思是:978,代表EAN(欧洲商品编号)图书类代号;7,代表中文;113,代表中国铁路出版社;07726,是书序号;6,是检验码。《铁道工程测量》一书的ISBN号是:7-113-02685-0,所代表的意思是:7,代表中文;113,代表中国铁道出版社;02685,是书序号;0,是检验码。第3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0位格式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假设某ISBN号码前11位是:7-309-04547;

计算加权和S:S=7×10+3×9+0×8+9×7+0×6+4×5+5×4+4×3+7×2

=

226;

计算S÷11的余数M:M

=

226

mod

11

=

6;

计算11-M的差N:N

=

11

6

=

5

如果N=10,校验码是字母“X”;

如果N=11,校验码是数字“0”;

如果N为其他数字,校验码是数字N。

所以,本书的校验码是5。第3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3位格式校验码的计算方法13位ISBN的最后一位校验位的加权算法与10位ISBN的算法不同。具体算法是:用1分别乘ISBN的前12位中的奇数位,用3乘以偶数位,成绩之和以10为模,用10减去此模,即可得到校验位的值,其值范围应该为0-9假设某13位ISBN号码前15位(包含‘-’符号)是:987-7-309-04547;

位置为123-4-567-89(10)(11)(12)

计算加权和S:S=9×1+8×3+7×1+7×3+3×1+0×3+9×1+0×3+4×1+5×3+4×1+7×3

=

117;

计算S÷10的余数M:M

=

117

mod

10

=

7;

计算10-M的差N:N

=

10

7

=

3

所以,本书的13位ISBN的校验码是3。

第3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BN-13位格式结构第3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期刊定义期刊又称杂志,它是指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有统一的名称、固定的开本、版式、有连续的序号、汇集了多位作者分别撰写的多篇文章,并由专门的机构编辑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第3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期刊的特点A、期刊以品种为单位形成知识流;B、内容新颖、及时、广泛,但不如图书成熟;C、期刊一般不修订再版。D、科技期刊是最重要的一次文献。E、识别期刊依据之一:ISSN(8位格式和11位格式)ISSN由8位数字分两段组成,如《铁道工程学报》8位格式ISSN1006-2106,前7位是期刊代号,末位是校验号;11位格式ISSN977-1006-210-09-0。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都有国内统一刊号(CN),它由地区号、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组成,如《铁道工程学报》CN11-3567/U。地区号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表GB2260-82》取前两位,如北京为11、天津12、辽宁21、上海31、武汉42、四川51等。

第3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SN的编码规则。EAN的前三位必须是977,示范数据:97771002489001(这是EAN码)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第七位按此公式计算:1X8+0X7+0X6+2X5+4X4+8X3

+9X2

=76将步骤2除以11,取其余数

76除以11余10将步骤2的结果取11的补数

11-10=1

校验位为1

步骤2余数为0时,校验位为0,补数为10,校验位为X代替。期刊号为:10024891第3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SN-11位格式结构第3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核心期刊*

少数刊载某一学科大量高质量专业论文的期刊。

*特点(1)刊载专业文献密度高,信息含量高;(2)水平较高,代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3)出版相对稳定,所载文献寿命较长;(4)利用率和被引率较高。目前,核心期刊的判定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标准岩土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铁道学报、铁道车辆、中国铁道科学、铁道运输与经济、内燃机车、中国铁路、铁道建筑、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铁道工程学报、路基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第3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形式特征:有统一的名称,定期连续出版,每期汇集许多篇文章、报道、消息等,多为对开或四开,以单张散页形式出版。报纸第3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容特征:时间性强,能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广泛。类型:按出版周期分,有日报、双日报、周报、旬报等;按范围划分,有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系统性报纸等;按内容划分,有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报纸第4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是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研究进展的记录科技报告的特点

(1)反映新的科研成果迅速;(2)内容多样化;(3)质量参差不齐;(4)保密性强;(5)每份报告独立成册,有连续编号;(6)有表示报告的词,如Report、Memorandum等;有报告号。第4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种会议上宣读、交流的论文、报告及其它有关文献。特点:*具有水平高、针对性强、发表快.*英文常用Preprint表示会前文献的会议论文预印本;Transactions表示会议上发表的汇编论文;Proceedings、Symposium表示会议的记录和会后整理出版的会议论文录、论文集第4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指由政府机构制作出版或由政府指定出版商出版的文献。如政府公报、政府会议文件、法律汇编、条约集、公告等

第4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政府出版物的类型(1)行政性文件(如法令、方针政策、统计资料等)(2)科技文献(包括政府所属各部门的科技研究报告、科技成果公布、科普资料及技术政策文件等

政府出版物第4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的特点(1)内容广泛,涉及各学科领域;(2)数量巨大;(3)资料可靠性强;(4)出版发行方式多样,有重复现象;(5)保密性;(6)售价低廉。第4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标准文献

与标准化活动有关的一切文献都称为标准文献。其主体是标准,还包括标准形成过程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它出版物。标准是按规定程序制订,经权威机构公认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第4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标准的主要特点(1)标准的制订、审批程序有专门规定,并有固定的代号,格式整齐划一;(2)一个标准一般只能解决一个问题;(3)时效性强;(4)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标准在不同范围内执行;(5)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6)有自身的检索系统。第4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标准概况*195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并于1958年颁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管理条例”*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中国标准的分类: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第4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指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中的本科生、研究生为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1180年巴黎大学授予了第一批神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答辩制度是由德语国家首创的。第49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学位论文的主要特征(1)是带有一定独创性的原始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2)世界各国都重视学位论文的收藏和流通,并出版目录和索引

(3)学位论文是非卖品也不公开发行,其收集与利用不如其它类型的文献方便

(4)识别学位论文的主要依据有:学位名称、导师姓名、学位授予机构、专用词(Thesis,Dissertation)等。

我国,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单位)、万方、清华同方都集中收藏和报道国内各学位授予单位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博/硕士学位论文。

第50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第51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一次文献*作者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具有创造性;*大多数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术论文……第52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具有报道和检索

作用的文献;

*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有序化;提供一次文献线索;

*目录、题录、文摘等检索工具。2、二次文献第53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利用二次文献系统地检索出一批有关的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述评而编撰的文献。

*对知识的再加工;提供文献检索;

*综述、专著;字词典、百科全书3、三次文献第54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还未形成一次文献的非出版物;

*论文草稿、谈话记录、实验记录、书信等文字资料;科技人员的口头交流的非文献型信息;在科研或生产中摸索出来的操作方法、专门工艺、仪器设备的使用窍门或经验,其中有些是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4、零次文献第55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目标)

二次文献是检索的工具(手段)

三次文献是情报研究的成果(检索目标+检索手段)从检索的角度来看:第56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创造性)二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有序化)三次文献是对知识的再加工(有序化+创造性)从知识加工角度来看:第57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现代文献的整体特征1、数量激剧增加2、载体形式和文种多样3、内容交叉重复4、文献聚散有序5、新陈代谢加快第58页,课件共6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数量激剧增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知识门类的不断增加,无疑会导致各个知识领域的文献数量急剧增长。文献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信息污染”,使图书情报机构在选择、收集、整理、保存、传递文献方面,面临许多新的难题。

2、内容交叉重复:现代科学技术综合交叉、彼此渗透的特点,必然导致知识的生产和文献的出版也相互交叉,彼此重复。文献内容的交叉重复产生大量的冗余文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收集文献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