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_第1页
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_第2页
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_第3页
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为了了解中国大陆近年来法定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传播特征,探讨传染病防控措施,为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2002-2010年a、b和c类传染病的临床疫情分析如下:。1数据和方法1.1数据收集疫情资料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2方法1.2.1甲类、丙类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规定防治的传染病分甲、乙、丙3类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按系统将传染病分为4大类,其中肠道类传染病10种,呼吸道类传染病13种,血源及性传播类疾病6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4种。1.2.2数据的分析和所有疫情数据的统计,包括excel和spss17。0用于评估描述性抗病性2结果2.1脊髓灰质炎临床疗效全国2002~2010年9年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8种39590880例(脊髓灰质炎无发病报告),年均发病4398987例,年均发病率为321.9270/10万,死亡共98991例,年均10999例,死亡率为0.8049/10万,病死率0.25%。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见表1。2.2发病情况对比9年间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法定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90.09/10万,其中乙肝为73.04/10万),肺结核(73.65/10万),感染性腹泻病(33.62/10万),伤寒和副伤寒(28.79/10万),手足口病(27.42/10万);以上5种疾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8.88%。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艾滋病(0.23/10万),肺结核(0.22/10万),新生儿破伤风(0.18/10万),狂犬病(0.17/10万),病毒性肝炎(0.08/10万,其中乙肝为0.06/10万);以上5种疾病占总死亡数的90.38%。病死率前5位依次为狂犬病(98.3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8.57%),艾滋病(41.76%),白喉(22.22%),鼠疫(15.33%)。在9年间发生流行的38种法定传染病中,以丝虫病(0.00011/10万)和白喉(0.00015/10万)的发病率最低,登革热(0.0000081/10万)和丝虫病(0.0000082/10万)的死亡率最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0.00024%)和风疹(0.00081%)的病死率最低。2002~2010年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见表2。2.3发病与死亡率2002~2010年甲、乙、丙3类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见表3,变化趋势见图1。9年间甲类传染病的发病及死亡维持在较低水平,最高发病率出现在2005年,约为0.07/10万,最高死亡率出现在2004年,为0.0007/10万,近5年来发病与死亡水平控制在0.013/10万、0.0002/10万以下;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为稳定,但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高于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死亡率比较稳定,但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从2005年开始超过乙类传染病。2.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情况9年间肠道类传染病发病最多,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最少;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死亡病例最多、病死率最高;肠道类传染病死亡病例最少、病死率最低。见表4。2002~2004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最多,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死亡最多;2005~2008年呼吸道类传染病成为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最高的传染病;2009~2010年肠道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构成比最高;2007~2010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保持最高的发病状态。全国2002~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率及构成比见表5、表6。2.5一些重要的法律疾病2.5.1法定传染病监测结果2002~2010年共报告发病11068631例,年均发病率90.0870/10万,位居所有法定传染病首位;死亡9806例,年均死亡率0.0798/10万,居第5位;病死率为0.09%。本病发病基本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9年间共发病8974864例,死亡7401例,分别占病毒性肝炎的81.08%和75.47%。2.5.2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002~2010年共报告发病9048601例,年均发病率73.6521/10万,位居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第2位;死亡26920例,年均死亡率为0.2191/10万,位居第2位;病死率0.30%。2002~2005年本病发病呈逐年升高,2005年达到1259308例,为近9年来的发病高峰,之后缓慢下降,2010年为991350例。2.5.3死亡率:5.0.7万/10万2002~2010年合计报告发病3532517例,死亡1059例,年均发病率28.7940/10万,位居第4,年均死亡率0.0086/10万。年发病处于不稳定状态,近2年有所下降。2.5.4死亡率:5.10万,为7.10万,为7.10万表a2002~2010年共报告发病66327例,死亡27700例,年均死亡率0.2255/10万,病死率为41.76%。发病呈明显递增趋势,年发病数量从2002年的787例上升到2010年15982例,增长近20倍。2.5.5非典型肺炎非典于2003年暴发,当年报告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2004年报告发病10例,死亡1例,2005年至今无报告发病。2.5.6发病情况分析2005年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近6年共报告发病35例,死亡24例,病死率68.57%。年发病不稳定,2010年发病1例,处于最低水平。2.5.7发病情况分析2008年5月1日起手足口病被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近3年发病分别为488955例、1155525例、1774669例,共报告3419149例,死亡1384例,发病呈明显逐年递增趋势。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近年来,随着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控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国民传染病预防意识不断加强,国家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也逐步加大,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同时人类又面临着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和旧传染病死灰复燃的严重威胁。目前,传染病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并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最不安全的潜在或持续的突发因素,传染病防治仍是一项不可懈怠的工作。病毒性肝炎位居我国传染病之首,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就是控制乙肝,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策略,同时应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1996年以来疫情相当活跃,2002~2009年本病发病及死亡位居我国法定传染病第2位,这一方面与肺结核在世界范围复燃有关,另一方面与1996年肺结核由丙类传染病改为乙类并实行归口管理从而提高了报告率有关,因此对于肺结核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转诊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治疗。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也是我国重要传染病,应加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台、广播、报纸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有效预防痢疾的发生和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及不良社会行为等复合因素的作用下,一系列新发传染病接连出现。艾滋病是1981年发现的重要新发传染病,2000年以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主要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以及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防治方法欠缺,又无天然免疫力,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造成社会恐慌和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新一轮严重污染,使地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新发传染病及其流行的复杂因素的认识,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建立完善有作为的专业防治新发传染病的队伍,加强相关学科研究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对呈迅速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