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编辑ppt关于月亮的诗文: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可编辑ppt关于荷花的诗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可编辑ppt4可编辑ppt5可编辑ppt6可编辑ppt7可编辑ppt8可编辑ppt9可编辑ppt10可编辑ppt11可编辑ppt12可编辑ppt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13可编辑ppt14可编辑ppt15可编辑ppt16可编辑ppt17可编辑ppt18可编辑ppt19可编辑ppt欣赏散文的一般步骤朗读感受品味评论20可编辑ppt读21可编辑ppt朗读的基本要求a:
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22可编辑ppt朗读的基本要求b:1、理解内容2、看到形象3、体会情感4、适当注意眼神5、把握重音、语调、语速23可编辑ppt品评24可编辑ppt品味的方法压缩法荷塘上是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中(是)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25可编辑ppt品味的方法
替换法方方正正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连着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26可编辑ppt品味的方法想象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27可编辑ppt思考1A.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B.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参考:月下散步参考:A.作者的行踪.B.作者思想感情.28可编辑ppt思考2:作者的行踪如何?参考2:家里----路上-----荷塘------(路上)----门前(家)29可编辑ppt作者的行踪: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30可编辑ppt思考3:去荷塘和回家都要经过路上,两者的写法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1.避免重复.2.表明去了荷塘之后感情上没有什么变化.3.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结构上很简洁.31可编辑ppt思考4:梳理作者的感情历程。心不宁静----独处求静----无所有-----惦念江南。32可编辑ppt思考5:
A.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B.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33可编辑ppt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时代背景:34可编辑ppt思考6: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宁静35可编辑ppt思考7:那么,作者找到宁静了么?36可编辑ppt思考8: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什么?几段文字的写作侧重点有何不同?37可编辑ppt参考8:对象是荷塘月色。第四段侧重荷塘,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侧重月色,写荷塘上的月色。第五段写荷塘四周。38可编辑ppt行文思路1(行踪)家里----路上-----荷塘------(路上)----门前(家)39可编辑ppt行文思路2:第一部分:1点明心境,交代缘由。第二部分:2-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第三部分:4-6荷塘月色,景语情语。第四部分:7-8江南采莲,向往崇敬。40可编辑ppt行文思路3:心里颇不宁静观赏去荷塘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四周淡淡的哀愁联想采莲西周曲淡淡的喜悦回到家中依旧不宁静景
情
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淡淡的哀愁41可编辑ppt第一部分分析(1)1.大意:点明心境,交代缘由.2.文眼,像乐曲的主旋律,回荡全文.3.第三句前半句,反衬作者连日来的苦情;4.后半句烘托环境的静谧.5.全段创造出孤寂氛围,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42可编辑ppt第二部分(2、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2.A.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B.写景:曲折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C.作用:描绘荷塘周围情景,烘托作者的内心----苦闷和哀愁.43可编辑ppt3.A.独处心境.B.独处之喜悦.C.跟“另一世界”相对的是“现实世界”.D.对社会现实不满.E.暂时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后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F.进一步点明夜间出游的原因.G.“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和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44可编辑ppt第三部分4—6/4思考9:(1).本段具体写了什么?各突出了什么?(2).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在哪里?(3).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45可编辑ppt参考91.荷叶----繁盛茂密.荷花----洁白袅娜荷香----幽微清雅荷水----饱含深情2.比喻.拟人.通感.3.叠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其它:弥望.点缀.袅娜.羞涩.风致.46可编辑ppt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
47可编辑ppt
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以虚写实。48可编辑ppt
用写女子姣美神态的词来写荷花,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用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49可编辑ppt用“歌声”比“清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50可编辑ppt本体喻体原句相似点荷叶
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荷花的纯净洁白和刚出浴的美人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51可编辑ppt通感:利用各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法。52可编辑ppt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53可编辑ppt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水动静结合54可编辑ppt曲曲折折田田袅娜羞涩55可编辑ppt思考10:这一段写到月色吗?这一段作者的心情如何呢?56可编辑ppt参考10:1.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所写景物皆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2.淡淡的喜悦.57可编辑ppt第三部分4-6/5思考11: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2.所用的修辞手法?3.找出用的生动传神的词语.58可编辑ppt第5段: 荷塘中的月色59可编辑ppt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花叶如梦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塘上月色虚实相生60可编辑ppt
以“流水”喻“月光”,用“泻”而不用照,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动,有动感美。
用“浮”不用“升”,像“梦”,分别表现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的姿态,有状态美。
叶子与花在“牛乳中洗过”,写出了叶和花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总体看,写出了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61可编辑ppt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泻浮62可编辑ppt泻63可编辑ppt流水64可编辑ppt照65可编辑ppt“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结论66可编辑ppt浮67可编辑ppt漂68可编辑ppt“浮”突出静态美,“笼”可与之对照。“漂”突出动态美,“笼”不能与之对照。结论69可编辑ppt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生动的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70可编辑ppt荷塘上的月色
光:月光(泻)青雾(浮)叶和花(洗)影:参差、斑驳、弯弯、稀疏从色彩美→幻觉美→语言美→形态美刚与柔的对照(线条的美
节奏的美)乐曲(通感)71可编辑ppt
荷塘月色
画面是—美丽的气氛是—宁静的格调是—雅致的美静雅72可编辑ppt第三部分4-6/6思考12:1.本段写了什么?跟哪一段相照应?2.重点写什么?3.写作思路如何?4.本段的情感转折点在哪里?5.景物总体特征如何?73可编辑ppt参考12;1.本段写荷塘四周环境,跟第二段相照应.2.重点写树.3.写作思路:总写树之多----树色----树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74可编辑ppt4.情感转折点是:“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明仍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5.景物清淡朦胧,宁静悠远.75可编辑ppt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塘月色呢?
----心情好,兴致高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真正的宁静?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得到宁静,不是真的宁静76可编辑ppt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以乐景写哀情77可编辑ppt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江南旧俗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①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78可编辑ppt第四部分7、81.江南采莲,向往憧憬.2.想到江南采莲风俗乃是由眼前之景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企保险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煤矿安全生产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预防接种试题及答案大全
- 文化旅游策划师职业发展路径规划
- 基于API的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 关于推广和普及激光技术的倡议书
- 项目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 钢琴教师进阶教学与演奏技巧
- 碳交易市场趋势分析与AI预测技术探讨
- GB/T 20346.1-2006施肥机械试验方法第1部分:全幅宽施肥机
- GB/T 20056-2015滚动轴承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外形尺寸和公差
- GA/T 1068-2015刑事案件命名规则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答案
- 基础护理学护理基础知识1000+题库与答案
-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 Unit 2 Workbook Be a Good Tourist 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食品加工企业应急预案
- 气密性试验方案
- 四年级上册英语复习教案
- 中医筋伤学-下肢筋伤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