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名校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4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全国名校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4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全国名校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4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全国名校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4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全国名校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4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4

选择题

迁移农业的土地利用过程为焚地一耕作一休耕一再生林。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地区土壤肥力变化图。

时间

L图中''休耕”与“再生林”阶段分别为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解析】迁移农业休耕时期往往是土壤肥力最低的时期,并且上升缓慢,丙代表休耕阶段;长出再生林,则表示土壤

肥力已经上升至某一水平,丁代表再生林阶段;甲阶段土壤肥力迅速上升,应为焚地;乙阶段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应

为耕作。答案C

2.该地区的典型土壤A.土层深厚B.富含有机质C.多呈碱性D.多磷、钾元素

【解析】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土壤为呈酸性的砖红壤;有机质

分解旺盛,含量较低;经长期高温高湿的风化作用,土层深厚;淋溶作用强,磷、钾等矿物养分缺乏。答案A

3.乙阶段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湿地大量吸收养分B.淋溶作用强烈C.耕地化肥补充不足D.气候趋于恶化

【解析】乙阶段因原始森林的焚烧,肥力提高但植被覆盖率下降,淋溶作用加剧,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因此,经过一

段时间的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答案B

基于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得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

式(如下图)。

图例

•制造业高密度区

o制造业中密度区

o制造业低密度区

匚二I国家级开发区

△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o都市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机械设备产业

2004年

2013年■基础型产业

4.2004^2013年,乌鲁木齐市制造业集聚程度最大的产业是

A.都市型产业B.高新技术产业C.机械设备产业D.基础型产业

【解析】结合图例及示意图判断乌鲁木齐市制造业集聚程度最大的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分布

1

在中心城区,且一直是单核心结构。答案B

5.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远郊区资源丰富交B.中心城区企业向外迁C.远郊区环境优美D.中心城区市场需求低

【解析】结合示意图分析都市型产业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并带有向外扩散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主要集中

于中心城区,区位变化并不明显;机械设备产业和基础型产业的区位变化明显,从中心城区向近郊区和远郊迁移区

扩散。答案B

6.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

A.使中心区人口就业困难B.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使中心区地价大幅下降D.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部分制造业向外迁移不会增大中心区人口的就业困难;

低端的制造业向外迁移会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大量增加,服务业发展

迅速,中心城区地价会不断上升,大了制造业的成本,这是制造业向外迁移的原因之一,不会因制造业外迁使中心

区地价大幅下降;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为全省服务,不会因制造业的迁移而扩大城市的服

务范围。答案B

科技界正在试验建设世界首列胶囊超级高铁车厢。据悉,车厢将会在空气被几乎抽干、近真空状态下的封闭管

道中移动。作为第五代交通运输方式的设想,高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一旦成功实践,开发和运用前景不可估量。

7.结合材料描述,胶囊超级高铁可能没有的特点是A.连续性强B.污染小C.灵活性强D.运量大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因在真空里运行,胶囊车厢可能具有速度快、全天候、无污染、运量大的特点,但因受制

于管线布局,故灵活性差。答案C

8.影响胶囊超级高铁得以推广实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技术C.经济D.社会

【解析】从材料分析,胶囊高铁得以实现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答案B

9.如果胶囊超级高铁技术成熟并引入我国,下列哪两个城市间最有可能率先建设

A.北京一广州B.兰州一乌鲁木齐C.上海一乌鲁木齐D.广州一深圳

【解析】从材料分析,能推广此类技术的城市要保证距离足够长,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客货运量大,具有修建使用的

可行性。答案A

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下图I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图H为

该地河谷中一传统村落分布图。

=桥梁

•池塘

,森林

山地

♦(•河流

6民居

I道路

10.图所示区域

2

A.甲河段比乙河段流速快B.乙河段侵蚀作用比甲明显

C.M地坡度比池塘周围陡D.乙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甲小

【解析】图中数字表示坡度,数字越大,坡度越陡。乙地数字大于甲地,说明乙地坡度陡,流速快,侵蚀作用比甲地

明显M地等坡度线密集,只能说明坡度变化幅度大,不能说明坡度陡。池塘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会使其下游河流

水位变化变缓,结合图II可推测该河流大致流向为由西南流向东北,乙地位于池塘上游。答案B

11.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图II中村落前池塘的布局有利于

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C.扩大耕地资源D.预防洪涝灾害

【解析】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该村附近池塘的布局有利于汇聚坡面径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大气降水、

预防洪涝灾害不是资源利用角度;开挖池塘不会扩大耕地资源。答案A

二.非选择题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P岛被认为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隔海峡同大陆相望。岛上夏凉冬冷,人口稀少,

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中部森林密布,民居以低矮、尖顶木屋为主。下图为P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D比较图示山脉东西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答案】差异:东侧以温带荒漠为主,西侧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4分)原因: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气候湿润;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4分)

(2)分析P岛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气候冷湿,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稀少,对环境破坏小;远离大陆,北有麦哲伦海峡阻隔,受外界影响小。(6

分)

⑶说明P岛自然环境对当地民居的影响。(8分)

【答案】岛上风力大,气温低,低矮房屋抗风和保温性能好;降雪量大,尖顶房屋不易积雪;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筑

材料以木材为主,且木屋保温效果较好;于板块边界,多地震,木屋利于防震。(8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文化遗产它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郸江镇邺江上游出山处的

3

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据记载,坝的设计高度要求是“涝则七分水入于

江(奉化江),三分入于溪(即引水渠南塘河),以泄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它山堰与国内的郑国

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1)分析邺东平原和郸西平原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地处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

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平原。(6分)

(2)简述它山堰建设前,古代宁波地区人们生产生活面临的自然障碍。(6分)

【答案】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严重;供水紧张(难);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6分)

(3)分析它山堰建设后,樟溪水在旱季和雨季的水流流向变化特点。(8分)

【答案】雨季,大部分来自樟溪的洪水漫过它山堰,进入勤江,并经奉化江一甬江入海;小部分樟溪的洪水经南塘河

一日、月两湖一姚江一甬江入海。旱季,溪水则主要经南塘河一日、月两湖一姚江甬江入海;小部分樟溪水漫过它

山堰,进入郸江,并经奉化江一甬江入海。(8分)

⑷简述冬季它山堰的主要生态功能。(4分)

【答案】蓄淡阻咸;供水。(4分)

43.(10分)【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陕西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的汉江上游,2017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

地。2012年以来留坝县树立旅游“一业突破”的发展方向,投入3.2亿元实施“精美留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

程”。依托90.58%的森林覆盖率发展集观光、研学、运动、养生为一体的全域旅游,让老百姓从青山绿水中获得经

济效益。说明绿水青山行动对留坝县发展旅游产业的益处,并设计四项依托“绿水青山”开展的旅游项目。(10分)

【答案】益处:通过城乡环境整治,美化了旅游环境;(2分)发展了多种旅游产品,使旅游资源多样化;(2分)国家级

实践创新基地,扩大了知名度。(2分)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观赏秦岭自然风光等。(1分)研学项目:如考察秦岭

植物多样性、河流地貌等。(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