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_第1页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_第2页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_第3页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_第4页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

诊断和处理路径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唐世刚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

诊断和处理路径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1概述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又称为Ebolavirus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概述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2

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六种病毒之首”。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是3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4电镜下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电镜下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5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呈管状、丝状或索状等,直径为80nm。病毒的核酸为-ssRNA,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外有脂蛋白包膜,表面有刺突。病毒在人、猴、豚鼠等哺乳动物细胞中增殖,在感染的细胞内能形成包涵体。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呈管状、丝状或索状等,直径为80nm。埃6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传播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7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8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9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以致宿主死亡为止。已死或部分已死的器官开始液化。像血液、粪便和呕吐物这样的流体,一点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以10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渗入周围的空腔。肝脏肿大、裂开,然后化脓腐烂;塞满了死细胞和血块。血细胞凝结,妨碍了大脑供氧,最终导致痴呆和严重的癫痫发作。病毒摧毁剩余血液的凝结能力,以致大出血不受抑制地继续。血液随同死组织及脱落的粘膜,包括胃、口腔和肠道的粘膜,经过呕吐和腹泻排出体外。血管和肠子像流体涌入体腔。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理路径课件11在致命性感染中,表现为严重的体液免疫反应受损:测不到病毒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在病人死亡前数日,T细胞相关mRNA消失。诱导免疫抑制是病毒感染具有高度致死性的原因之一。在致命性感染中,表现为严重的体液免疫反应受损:12埃博拉病毒反复发作夺去了许多非洲人的生命血液渗透到周围的组织里埃博拉病毒反复发作夺去了许多非洲人的生命血液渗透到周围的组13埃博拉病毒入侵正常细胞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发作时,人体各处将流血不止埃博拉病毒入侵正常细胞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发作时,人体各处将流14临床特点经过2~21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早期出现流感样非特异症状,发病后5~7天出现严重的出血。发病后7~16天出现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临床特点15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临床表现16临床表现早期极期恢复期

临床表现17临床表现早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临床表现18临床表现极期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极期19埃博拉病毒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埃博拉病毒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对人体任何其他20诊断(一)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一、诊断依据

诊断(一)流行病学史。一、诊断依据21诊断(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特异性IgG抗体:2.病原学检查病毒抗原: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核酸检测:RT-PCR检测核酸一、诊断依据

诊断(三)实验室检查。一、诊断依据22诊断(一)留观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体温>37.3℃)患者。二、病例分类和定义

诊断(一)留观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23诊断(二)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二、病例分类和定义

诊断(二)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24诊断(三)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若核酸检测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2.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二、病例分类和定义

诊断(三)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25诊断(三)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二):3.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5.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二、病例分类和定义

诊断(三)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26处置路径(一)留观病例。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采集标本,在医疗机构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非病原学检测;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病例管理

处置路径(一)留观病例。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27处置路径解除留观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病例管理

处置路径解除留观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28处置路径(二)疑似病例。

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

3.若发热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

病例管理

处置路径(二)疑似病例。

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29处置路径(三)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两次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临床医师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其适时出院。

病例管理

处置路径(三)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

连续30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加强对感染者的隔离以及对实验室和医护人员的保护。防治:31治疗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治疗一般支持对症治疗32治疗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国外有美国的实验性药物:Zmapp

国内军事医学科学院新近报道有抗病毒小分子药物。治疗33治疗补液和支持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治疗34治疗保肝抗炎可应用甘草酸制剂。出血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治疗保肝抗炎35治疗肾功能衰竭及时血液透析等。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36医院感染控制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应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避免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医院感染控制目前还没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