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龋病预防_第1页
第三章 龋病预防_第2页
第三章 龋病预防_第3页
第三章 龋病预防_第4页
第三章 龋病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龋病预防第1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致龋菌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异链球菌,可至光滑面、窝沟、邻面、牙颈部龋乳酸杆菌两种:一种同源性发酵,产物是乳酸,如乳酪乳酸杆菌、嗜酸性乳酸杆菌,可单独导致窝沟龋发生。另一种是异源性发酵,产生乳酸和乙酸等有机酸。放线菌属:粘性放线菌、衣氏放线菌、溶牙放线菌与牙邻面、根面龋有关。第2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菌斑致龋特点及菌斑液致龋菌主要作用是:粘附、产酸、耐酸。黏附机制对龋发生起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外多糖及表面附着蛋白。GTFs(葡糖基转移酶)是公认致龋因子,不溶性葡聚糖可抵抗唾液和水的溶解,产酸主要是乳酸脱钙无菌斑则无龋,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如韦永菌,临界pH:pH低,钙离子饱和度下降,促使釉质表面脱钙,反之则有利于再矿化。因此在脱矿与再矿化之间有一个临界pH,它的范围是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钙,所以临界值对观察龋活性有一定意义。无龋菌斑pH一般不低于临界值第3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宿主因素唾液流量和流速:分泌受进食、咀嚼、情绪、年龄和时间的影响。唾液:缓冲系统碳酸盐系统、磷酸盐系统和氨和碱性氨基酸产物促使牙表面再矿化的因素主要是:唾液缓冲能力、唾液中的钙磷浓度、一定量的氟。牙:1、牙易发生龋的条件2、牙的抗龋力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包括口腔卫生、食糖、吸烟等。第4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饮食因素蔗糖:变形链球菌一般通过如下途径消耗蔗糖1、通过变形链球菌体内磷酸转移酶系统,利用蔗糖合成细胞内多糖,作为糖原储备在细胞内。内多糖合成的能力,决定代谢产酸能力;2、菌体外葡糖基转移酶利用蔗糖合成有黏附作用的不溶性葡聚糖又称变聚糖及可溶性右旋糖酐,促进菌斑形成,使酸性产物在菌斑内滞留3、果糖基转移酶利用蔗糖合成果聚糖是菌斑间质的多糖储备其中甘露醇、山梨糖、木糖醇、甜菊糖不能被致病菌利用产生葡聚糖及有机酸,可以作为防龋的糖代用品。乳牙在胚胎期形成,恒牙大部分在3岁前形成。第5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蛋白质可以使PH值升高,可以结合钙增强抗龋力微量元素F、P、钙是牙齿再矿化的原料,镁可以促进釉质发育完善,锌可以阻止至龋菌附着,镉、钼可以增强抗酸力。饮食方式和不同类型含糖食品。第6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易感人群的检测易感人群的定义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群也称“高危人群”第7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龋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二)二级预防(三)三级预防(四)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一)一级预防1、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在口腔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进行窝沟封闭,应用防龋涂料。

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2、康复修复牙体组织的缺损和牙的缺失,以恢复牙颌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1、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2、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3、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第8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龋病预防方法

一、牙菌斑的控制二、糖代用品三、增强牙的抗龋能力第9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牙菌斑的控制一、机械法清除菌斑

二、生物法清除菌斑三、化学方法四、免疫方法机械清除菌斑的方法是指用牙刷、牙膏、牙线、牙间清洁器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现在这些用品的种类不断翻新,作用不断完善。

化学方法:洗必泰(氯乙定)有二价阳离子活性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阻止附着。(1)抗菌剂:天然植物抗菌剂毒副作用相对较少。

(2)抗附着剂:酶类、甲壳类。第10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糖的致龋作用1、糖的摄入量

2、糖的种类3、糖食的物理性状4、食糖的方式和时间1、糖的摄入量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糖摄入量的增加同患龋率的上升呈正相关。2、糖的种类单糖和双糖容易被致龋菌代谢产酸,多糖类物质如淀粉、糊精等一般不易受到细菌作用。各种糖类的产酸能力与致龋性呈正相关,排列顺序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醇糖。但淀粉和蔗糖1:1混合后致龋性超过蔗糖3、糖食的物理性状糖的致龋性能与其物理性状有关。一般说来,固体的粘度大的糖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长,而糖水、水果汁之类的饮料,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较短。4、食糖的方式和时间在牙发育时期多食糖类,则机体对龋的敏感性增加,牙发育成熟后,糖的影响就小一些,在两餐之间给予糖食的致龋作用大于进餐时吃糖,因此,随时进食含蔗糖的零食不利于牙健康。临睡前吃糖的习惯也是不好的,特别是含着糖睡觉更为有害。第11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糖代用品和限制食糖蔗糖的致龋性最强,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可使致龋菌的葡聚糖产生减少。目前已广泛使用木糖醇防龋。甜菊糖除替代蔗糖作用外,本身还有抑菌作用,不足之外是甜味中含中药苦味,不易被人接受,它是一种强甜味剂,比蔗糖用量少,甜度高20倍,推广使用有待于提纯工艺的改进。另外已作为防龋产品的果脯糖,有很好的防龋作用。

第12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使用蔗糖的代用品

目前国外所采用的蔗糖代用品有两大类:膨胀甜食如糖醇类物质、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不为口腔细菌所代谢,故被认为是不致龋的;另一大类为强甜味剂如甜菊糖,其优点是不致龋,缺点为供能低,适用于胶姆糖和饮料中。木糖醇、甘露醇、甜菊糖等均是被学者们所肯定的甜味剂。如木糖醇为5碳糖醇,其甜度与蔗糖相似,但并不被菌斑中产酸菌所利用。安全食品:玉米、牛奶、莴苣、卷心菜、花生等高氟食品:海产品、动物骨、茶叶、块茎类等第13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限制含蔗糖的食物由于糖类中蔗糖与龋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应尽量限制食用含蔗糖的食品,特别是在牙刚萌出时,尤其应注意。一是少吃糖,二是不要在晚上吃糖,三是吃糖后应马上漱口。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少吃零食”的教育。同时,对食品工业应注意生产少致龋或不致龋的食品。凡食品经机体试验在进口腔后约30分钟内未引起牙菌斑PH下降至5.7以下者。可标为对牙无害。但少食多餐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益。第14页,课件共1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增强牙的抗龋力1、氟防龋2、激光防龋:是一种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