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论文_第1页
收入差距论文_第2页
收入差距论文_第3页
收入差距论文_第4页
收入差距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收入差距分析经济学一班白雪20104120135

我国收入差距分析一、引言(一)前言改革开放以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既表现在城镇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上,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失业率等变量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有着密切的关系。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差距的积累和加剧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而生,并成为严重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生产条件分配差异的结果,而且是再生产中生产条件分配新的差异的源头。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并建立健全国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培育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动荡,促进和谐枕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二)文献综述在经典的库兹涅茨“倒U”假说中,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具体变动趋势主要取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因为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将经历一个“先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再逐步缩小的过程”。但是实证研究结果对“倒U”假说提出了质疑。传统分析框架的不完善推动了我国学者从更多的角度來探究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变动趋势问题。林毅夫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的变化,决定于该国在全球竞争压力下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所实行的社会政策。陈宗胜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总体上必然呈现为倒U特征,而倒U曲线的具体位置则取决于特定的经济体制。李实则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主要是制度转型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动并没有推动居民收入差距“倒U”变动的效果。马宇文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归结为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并提出分配过程的公正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前提。郭熙保则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來源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将呈现“倒U”变动趋势。因为居民收入分配既是社会经济的出发点,乂是其落脚点,的确与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各个层面都有联系,或者说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居民收入分配差别。这种情况要求研究者必须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侧面进行全面研究,才能避免片面,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从研究范围来看,学术界主要讨论了全国范围、城乡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从影响要素來看,学术界讨论了改革与发展的各主要要素,如讨论了非国有经济、乡村非农产业、税收政策、人力资本、劳动力流动及性别等对收入差别的影响。但大部分是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各种系数进行分解,从而发现收入差距的具体构成情况。但是,我们发现研究者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的数字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并且,对于很多影响变量的解释也很不到位,英至是含混不清的。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间长期一致性关系的静态或比较静态假定,而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变动趋势间的动态性质缺乏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模型分析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的结果以确定最佳的研究方式,以便于分析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真实关系。二、实证分析(一)全国总体状况分析为了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对全国总体数据进行分析,以城乡平均收入之比代表收入分配差距,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总体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关系如图一(见下页)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全国1983年以前,我国总体城乡收入差距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下降,之后就呈现明显的到U型趋势,可以看出1983年前后数据存在着结构性变化,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国家出台了一些调节经济的措施,规范了市场经济运行。二、改革开放的滞后效应。三、国家实施第一步利税改革。从釆用1978至今的数据分析和釆用1983至今的数据分析结果的比较(如表一),可以看出以1983年以后数据分析更为科学,且不影响模型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采用了1983年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四个省市数据对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表一

不同时期数据PgdpPgdp八2CRA21978-2011■2.2990200.6590134.1079120.7542221983^20116.001502-0.847850-7.1995190.901383图一图二BJ—HEB—-SH图一图二BJ—HEB—-SHGDSDZJGS——GZ——SX——YNAHHBHNHUN图三图四如上图,图二为东部地区六个省市,图三是西部地区四个省,图四为中部地区四个省收入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情况图。由图可以看出各省市大致都服从到u假定,但是不同省市之间的曲线所在位置、曲线开口大小不同,据此釆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用以确定各种方法的优劣。不同的分析结果如表二所/J<:表二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东中西东中西东中西C7.93-8.55-9.55-10.22-6.96-6.96-6.96-7.18-6.65-7.38Pgdp6.326.566.566.565.314.984.794.894.925.47PgdpA2-0.93-0.85-0.85-0.83-0.61-0.61-0.61-0.62-0.62-0.62RA20.060.680.690.69方法一是将所有数据混同分析,方法二是根据中东西部地区引入虚拟变量且假设不同地区U型曲线的不同仅存在上下移动,方法三则是只存在左右移动,方法四上下左右都移动的情况。由表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混同分析是不可行的,分东中西部地区分析无论釆用什么方式引入虚拟变量,其结果没有太大差别。就方法四结果來说,中东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存在略微差别,这表现在倒U曲线的顶点的位置上,将图中结果写成回归方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回归方程如下:gapi=—0.62(%—3.94)2+2.45:gap2=一0.62(兀—3.97)2+3.12gap3=—0.62(%—4.41)2+4.68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区顶点位置依次升高,这也表明了收入分配差距大小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而收入分配差距却依次升高。从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比较来看,我国还正在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的扩大。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在生产因素缺乏流动的状况下,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就不可避免。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但是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起点上不同。西部地区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改革开放对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就促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主要是一些能源、基础材料等资源性行业,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多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行业逐步走向衰落,加上西部不少地区资金与人才匮乏,产业升级难度很大,企业经济效益便处于不断滑坡状态,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应受到影响。东部地区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机会,早一步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先发展金融、贸易、信息、通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这样,就进一步拉大了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三、经济政策因素的缘故。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改变了过去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做法,将效率原则和效益原则放在优先地位进行考虑。地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地区收入差距的诱因。(三)不同省市内部分析从不同省市内部來看,大部分省市内部已经达到了倒U型曲线的下半部,这也就表明各省市内部发展已经经过了收入差距最大的时期,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会缩小省市内部的收入差距,这和地区之间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的。省市内部收入差距的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对农村居民粮食补贴直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在胡锦涛主席执政期间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各种体制改革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稳定了农业生产,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二、工资制度的改革和税收体系的完善使各阶层员工收入合理化。前儿年国家一再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部分,这就直接保护了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对特别消费税、遗产税、财产税、房产税等直接针对高收入者的税种的征收,调节了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强化了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整顿了不合理收入,营造出积极公平的竞争环境。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与垄断密切相关。2006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反垄断法(草案)》,为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引入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提供了政策基础。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保护专利、无形资本参与分配等形成了良好的收入分配机制。三、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才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个省市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总体和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呈现均呈现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呈现倒U型,且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在到U的前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