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_第1页
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_第2页
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_第3页
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_第4页
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研究

0旅游村落特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也蓬勃发展。村落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出现2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旅游业反哺农业,农业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二是旅游村落虽增加了经济收入但是经过短暂的繁荣最终走向没落。究其原因,地方环境与人文特色的结合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是旅游村落呈现不同境地的重要因素。地方特色概括起来指的是一定空间尺度地域内特有的文化气息、民族风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和地理地貌。一般村落旅游都是以当地的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点,体现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旅游心理。地方特色的体现正好对旅游村落提出了要求:只有在满足地方特色的前提下,才能满足游客的“四求”心理,在村落旅游发展上也具备更强的异质形象。旅游村落是指游客在村落中游览、食宿、购物、娱乐为主要内容。村民拥有自己建设并经营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从游客的花费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在本文结合峨山县坡广上-坡脚村旅游规划,在村落的旅游规划建设中将村落特色进行提炼,并且加以运用,达到虽由人做,宛如天成。通过对地方特色的讨论研究,在旅游村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希望能对具有同类资源特色的村落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区位优势与旅游资源特色峨山交通便利,原213国道经过,元玉高速过境,距昆明较近,拥有昆明一级客源市场;处于昆明、易门、新平、元江、峨山、玉溪西环旅游线路上,区位优势良好。此外,玉溪市峨山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其拥有较好的乡村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峨山旅游资源特色包括锦屏山自然风光、彝族民族风情、茶山竹园、花灯花鼓民间艺术、竹子编制加工工艺等;许多传统村落风貌保存较好,厂上、坡脚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可行性。1.1旅游非优区模式玉溪是滇中经济圈和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自然生态优良。玉溪各区县旅游发展不平衡,红塔区的城市旅游区和红塔工业文化、江川李家山古滇文化和抚仙湖旅游、通海的杞麓湖和秀山、澄江的抚仙湖和星云湖、新平哀牢山“花腰傣”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元江的哈尼梯田、华宁泉乡等都使玉溪各区县旅游处于不同发展层次(图1)。从玉溪市域看,峨山县旅游资源不占绝对优势,属旅游非优区。旅游非优区是特定时期内,旅游区旅游资源或区位属性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并非绝对的不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优势度转化,即所谓的补偿和突变现象。根据旅游非优区开发原理,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和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由市场及资源来看,乡村旅游和民族生态文化村建设将有利于峨山旅游的发展。研究表明:市场导向和资源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适宜于乡村旅游开发初期的发展,而产业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能调动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1.2厂上村村坡脚、厂上两村选址四面环山,原生态植被保护较好,溪水环绕,农田依伴,交通便捷。坡脚村为典型的沿路形成的聚落形态,建筑沿213国道(原邑南大道)两旁生长,部分建筑沿村中的溪流两岸布局,即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马店区域。厂上村村落形态为坡地聚落的形式,村落选址背山面水,建筑层层跌落依山而建。从坡脚村沿着213国道漫步于山涧水流之中,峰回路转之时便可看见进厂上村的蜿蜒小河,山脚小厂上的建筑依山而建(图2)。2地方特色资源分析2.1建筑布局特点坡脚、厂上两村建筑结构体系以砖木、土木结构的为主;居住建筑的类型主要有3种:一是布局沿袭了“一颗印”的布局,多采用为“三间两耳”形式;二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的变体;三是为现代建筑,多数为L型。3种建筑类型的布局都保留了传统建筑院落的空间,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均为“一进院”。建筑造型朴实是云南地域“一颗印”的典型代表(图3)。村落中传统的公建几乎消亡,如宗祠、庙宇、戏台等。现有的公房为现代建筑、厂上村的观音庙现只有地基遗址。2.2厂上-坡脚生态乡镇“彝人谷”片区内山地较多,并呈分割山原的状态,地理环境类型丰富,低海拔的热带气候到高寒山区气候垂直分布。盛产各种热带的水果产品及山区特有的各种山货产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基础。高香茶园、坡脚杂菜、茶马古道的邑南大道、古朴多姿的彝族古村、神秘的彝祖故里和多元的彝族民族风情,也为“彝人谷”的厂上-坡脚生态乡村旅游赋予了诱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厂上-坡脚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条件的不同决定了这一旅游区发展必然要有自己的重点与优势:气候及自然资源景观、古村落的载体及历史遗产,是厂上-坡脚村乡村生态旅游的核心与主体;补充与完善彝族文化产业的旅游开发,该项目必须立足于与峨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同时借鉴国内各地彝族特色的民俗历史。2.3厂上-坡脚村的基本功能厂上-坡脚村是一个群山环绕的民族村落,其中蕴含了多种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3种文化——传统的农耕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驿栈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是一种天地人最大和谐的文化。在厂上-坡脚村主要表现在:人与天的关系——强烈的天、神、自然崇拜,村中有观音庙、龙王庙等寺庙建筑,虽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多已消失,但许多祭祀活动至今依有留存。人与地的关系——农家人天生爱泥土的味道,这应该也是人的天性,厂上-坡脚村外便是田,有的人家屋前就是田,同时院落中就有果树、蔬菜等。人与人的关系——“屋舍俨然,鸡犬相闻”这是外在的环境,也是人与人的关系;邻里、宗族是厂上-坡脚村主要的人际关系,凡逢红白喜事,村子的人聚于公房,能歌善舞者打起花鼓、孩子们打闹嬉戏、老人们坐享天伦;农闲时是房前屋后的两杯小酒,几个老友的“把酒话菊”。民俗文化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在厂上-坡脚村主要有:彝族的风俗习惯、民族节庆及花鼓舞等;哈尼、回、傣、蒙古、苗、白、壮等多民族融合的各民族风情;汉族南迁,儒家文化的影响。诸如:饮食中的位次,坐位对着入口方向的人买单等;大碗饮酒的民族豪情等。驿栈文化是指厂上-坡脚村有老鲁关、邑南大道,古时曾有马帮经过,是重要的茶马驿栈;随之衍生的善经营、敢于冒险、不畏困苦艰辛的文化精神。厂上-坡脚村从来都是交通要塞,古时的邑南大道、今天的213国道,这种交通上的村落经营的坡脚饭店分布昆明、玉溪市场;具有特色的杂菜饮食知名度较高。厂上-坡脚村这种特有的文化底脉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主要突破点。3旅游业的概念3.1旅游形象的定位厂上-坡脚村紧扣彝族生态文化旅游村主题形象的定位,紧紧围绕该村的地方特色:“传统农耕文化、多彩民俗文化和特色驿栈文化”,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旅游形象可定位如下。3.1.1农耕文化体验区深入挖掘古村的特色文化,结合规划区域,开发民族节庆旅游及民族文化探源;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区,发展彝族生态特色的农家乐;依托坡脚村原马店遗址处,结合茶马驿栈文化,结合社区自建,提炼交通流线上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质,打造融“农耕、民俗和驿栈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村落。3.1.2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打造茶马古道上彝族美食第一村,开发高中低各类的餐饮行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挖掘彝族民间艺术文化,活跃美食文化,并借助花鼓即成的名气来提升当地菜肴的知名度。3.1.3自然生活之态融“农耕、民俗和驿栈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彝乡古村,寻其文化之源,感其自然生活之态,重新展示其文化内涵及环境风貌;吸纳峨山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彝族文化产业,形成一个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例如云南民族村就是云南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基地)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2文化特质的把握和领通过对厂上-坡脚村的地方资源特色(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元的文化特质)把握和领悟,地方人文环境的了解和提炼。主要的规划构思是:以坡脚村为出发点,联合高香开发,沿213国道向厂上延伸,形成“3带5区4类活动多个景点”的宏观架构(图4)。3.2.1美的3条飘带总平面是结合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村落沿河而建,形成优美的3条飘带分别是山带、水带、村带;根据彝族的文化特色建设“火把欢歌”广场,广场主要由农田景观、花卉园、小河景观,沿河游憩区,滨河游廊等组成,充分表现彝族人民喜好歌舞的地方特色。3.2.2坡脚平坝区、农田体验区、厂坡区、造林地区和区规划将村落分为5区(图5),分别为:村子入口区、坡脚平坝区、农耕体验区、高山溪流区(交通联系区)和厂上坡地区;4类活动分别为:康体健身活动、观光休闲活动、民俗节庆活动、修学活动。3.2.3民族风情街区深入开发民俗文化和茶马驿栈文化(图6),同时开发特色餐饮和特色商业,结合坡脚平坝区和厂上坡地区,建设火把广场、民族风情集市、家庭民俗博物馆(图7),恢复特色民居、马店、观音庙等,设置马店旧事、坡脚留香、火把欢歌、彝寨风情、彝文拾趣、茶马寻梦等景点;形成民俗节庆红带。3.2.4水上岩石段结合环境整治与污水处理,沿河流规划布置水上设施,开发水上旅游产品。有荷塘垂钓、趣味捕鱼、水车体验、水上漂流、攀岩,设置水车、轮胎划艇和勇攀高峰、小河淌水等景点;形成康体蓝带。通过环境塑造、绿化种植、果木培育及农耕生产,在农耕体验区开展赏沿河竹林、农田体验、沿河果林体验、山地农耕体验、开心果园体验、山林采集体验等,设置竹林情深、稻田迷宫、稻花飘香、归园田居、开心果园等景点,形成观光休闲绿带。3.3坡脚区、加味旅游要素策划包括对村民“居”和游客“游”的策划;包括对村落环境和场所设施的“硬件规划”,也包括对旅游环境及活动策划的“软件规划”;同时还有“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规划(图8)。通过对特色民居恢复及坡脚杂菜饮食开发,在坡脚及厂上村建设农家乐,住农家屋、品农家菜,满足游客的“吃、住”需求。分布区域主要在坡脚区,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体现坡脚杂菜特色;厂上村北端临213国道的休闲美食广场;以彝族风味为主,体现彝族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住宿与高香设施统一规划,近期住宿发展规模为50个床位,分布于农田体验区附近接待中心及部分农家乐接待。通过街巷、广场、河流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营造“进得来、聚得拢、散得开、藏得住、看不透、走得通、有特色”的游客游览空间,从而留得住客人。整治河流,在村委会对面建设小水塘,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开展水上漂流、趣味捕鱼等活动;建设火把广场,在此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恢复观音庙、戏台等公共设施,满足村民及游客活动需要;通过设施建设和空间改善,增强游客的进入性和参与性,满足游客“行、游、娱”的要求。整合农业种植结构,规划果园林地、调整农田体验区的水稻种植,营造开心果园、稻田迷宫等农业体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增强旅游体验性。在坡脚区还原茶马集市景象,在厂上区建设民族风情集市,进行场景设计,使当年的马店、驿栈浮现于游客眼前;开发特色民族商品经营,满足游客购物需求。3.4旅游线路的组织和规划3.4.1小区理解:“生态时间”停车场——桥头(公路上)——坡脚村公房——小学旧址——坡脚村口——保存完好民居——桥头(公路下小河旁)——马店旧事——茶马古道——山地农耕体验——祭龙盛典——开心果园——明天小学——火把广场——农田体验——品坡脚宴(上午)。火把广场——攀岩区——荷塘垂钓——趣味捕鱼——水车体验——水上漂流——厂上村口——赏沿河竹林——名族风情集市——厂上小桥1——厂上古戏台——厂上村中心广场——厂上——观音庙——特色民居——厂上小桥2——休闲、美食广场——乘车至竹园、高香茶园或沿老213线回坡脚村吃饭住宿(上午)。晚上:火把广场看民俗表演、听彝族民歌、玩篝火晚会、吃农家烧烤、赏小河映月。3.4.2厂上渔村段坡脚村口——保存完好民居——桥头(公路下小河旁)——马店旧事——小河景观——农田体验——攀岩区——趣味捕鱼——水车体验——水上漂流——厂上村口——赏沿河竹林——名族风情集市——厂上小桥1——厂上古戏台——厂上村中心广场——厂上小桥2——休闲、美食广场——老213线——厂上村委会——开心果园——茶马国道(片段)——坡脚宴——火把广场——乘车至竹园、高香茶园或回县城。3.4.3项目体验:主5回个人,观—2~3小时游线停车场——桥头(公路上)——坡脚村公房——小学旧址——坡脚村口——保存完好民居——桥头(公路下小河旁)——马店旧事——小河景观——农田体验——攀岩区——趣味捕鱼——水车体验——水上漂流——厂上村委会——明天小学——火把广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