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_第1页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_第2页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_第3页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_第4页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化而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5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1

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很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非常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风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好玩的划龙舟竞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芳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竞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喧闹了!竞赛开头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速地划过水面,似乎是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舞,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布满了信念用劲地划桨,水花处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终,落后的一号最终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处处都是一片欢快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很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2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办法,但是没有被国王接受,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特别鄙视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预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预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头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终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非常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非常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许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爱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昂扬,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用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特别壮丽、热闹。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喧闹闹的端午节。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3

在我很小的时候很期盼过端午节。迷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里面包了枣子,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布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枣子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我经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小花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渐渐挪动着步伐,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我是外婆孙辈中最小的孩子,格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好像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许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葫芦,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的带一把小扫帚,可爱极了。外婆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却给我的端午节增加了许多的欢乐。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爱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挂的满身都是。姐姐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旧“孤芳自赏”,跑去伙伴面前炫耀去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渐渐长大了,儿子都8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旧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非常空洞,越接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儿时端午节的饰物——布满爱意的香包,更经常想起慈爱的外婆。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4

“5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是的,今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闻在古时候诗人屈原投江时,大家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包了许多粽子偷到江中。怪不能,我一想到端午节脑海里就出现出一只香香的粽子来。

今日,姥姥包了我最爱吃的大肉粽,可香啦!刚开头,姥姥端来了一盆加好调料的生糯米。那些雪白的糯米在加完调味料之后,一下子变成了咖啡色,仿佛掉进了染缸一样。接着,姥姥把浸泡好的碧绿的粽叶卷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小桶,然后,塞上糯米再放上两片长长的精肉,在洒上一层糯米包起来,用白色棉绳将粽子扎好,一个大肉粽就完成了。粽子外表挺好玩的的:一个全方面立体的三角状,再配上缠来又缠去的棉绳,就如同被绑架了似的,真搞笑!姥姥把粽子都放进了锅里煮,我可急了,想立即吃吃看。在粽子被放进锅里不到半个小时时,我便问:“奶奶,什么时间好?”“刚刚放进来如何会熟啊!”姥姥说。我在姥姥家走来走去,总想找点什么乐子来打发煮粽子的时间。过了许久,我在看电视,一阵阵粽香流进了我的鼻子,我赶忙跑过去让姥姥给我拆一个。拆开粽叶时,那一粒一粒糯米跳进了我的眼帘,那些糯米煮过后披上了一件油亮油亮的衣服,看着就叫人流口水,于是我咬下了一大口,肉也又熟又香!嗯。这是我吃到过的吃的粽子了!

此外,你还不了解端午节有其他名字吧!我来对你说。端午节又被叫做午日节、5月节、浴兰节和诗人节,名字海量,是中国人民从古到今日以来古老的传统文化。端午节还要挂香囊避邪,不久前就有人送我了一个,那是一个红色的前面绣有红“福”字的香囊,很美丽,凑近鼻子闻闻,哎呀!一阵又难闻有刺鼻的中药味冒了出来,虽然这种气味难以入鼻,但母亲对我说这种香味啊能驱虫赶蚊,所以我始终放在床边。

到了吃晚饭时,大家家,姥姥老两口和舅舅家一块围坐在餐桌四周,有说有笑地吃着饭,喧闹又温馨!最终我拎着一大串被姥姥扎起来的大肉粽,兴奋地回家了。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二千多年来始终传承下来的传统,就让大家一块用欢乐和粽香来记住这个端午节吧!

名风名俗端午节作文5

上一个端午节好像离我是那么遥远,记忆也是那么模糊,闻不到艾草跨越时间的芳香,也没有黏黏的糯糯的米粽带来余香的绵长,我为自己对传统的不恭感到压力和羞惭。

然而,早早地,左邻右舍与亲友已经带来了很多粽子和香囊。但带来的粽子虽然品类繁多,却究竟是商品粽,有些许油腻。几天前,这些馈赠被冷落于角落,而爷爷则亲自买回精选的糯米与碧绿的粽叶,自己包粽子。他自己包得飞速,一声不吭,头始终低着,我却学不来这技术,包起来松松垮垮。没有多年的实践,我是不行能胜利的。

无聊地捧起一根粽叶,宽大,挺括,脉络清楚。轻轻地捻一捻,摩擦力极大,好像用肥皂搓洗过,很奇怪。贴近鼻子闻一闻,有股蒿叶的气息,也仿佛夹杂着些许薄荷的清冽,轻轻放入水中,绿得是那么肤浅,不觉离真正的端午更近了一步。

劳碌到正午,远处又飘来艾草神圣的气息。观世音菩萨的佛龛前,不知谁已燃了三炷香,升腾着袅袅的烟。它与艾草一起,无声地传达着端午节的前兆。抬头看看那尊佛像,眼神好像有着满足与欣慰。

端午节在这个小长假的最终一天如约而至,清早朦胧中粽子的气息又燃起记忆中的余火。早晨,爷爷取出冰箱中白米粽,听着暖和的沸腾声,它们渐渐清醒。

等待,等待。

剥开层叠的粽叶,还有糯米坚韧地吸附在上面。撒一些绵绵的白糖,咬一大口,那种糯米原本的稻香与糯,粽叶的芳香,白糖的甜美在口中交织,唇齿留香,它让我觉得,还是最简朴、最自然的品相方能永恒。或许,它正是由于有了端午节的历史与传奇的光环而愈加神圣,仿佛纵阅历史,流转千年。我虔诚地吃下一整个粽子,以表示对传统的敬重。

仍在佛龛前摆着的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