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_第1页
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_第2页
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_第3页
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_第4页
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第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转座因子的发现与分类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转座作用的分子机制与遗传学效应主要内容第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

转座因子的发现与分类转座因子的发现DNA转座反转录转座子第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转座因子的发现1914年,Emerson在研究玉米果皮色素遗传中发现:花斑果皮产生宽窄不同红白相间的花斑。花斑条纹的突变产生在于突变基因的不稳定性,但不知其因。1938年,Rhoades在研究玉米糊粉层色素遗传时,首次报道一个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受到一个独立基因的控制。但也未揭示其遗传机制。第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40年代初,McClintock在研究玉米花斑糊粉层和植株色素产生的遗传基础时,发现色素变化与一系列染色体重组有关。并且染色体的断裂或解离有一个特定位点(Ds)。但Ds并不能自行断裂受一个激活因子Ac所控制。Ac表现很特殊,可以离开原座位运动到同一个或不同染色体的另一座位,McClintock把Ac和Ds称为控制因子或转座因子。“控制因子”假说第5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61年Jacob和Momod发表乳糖操纵子模型和控制基因理论,McClintock的“控制因子”假说开始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60年代未期Shapiro在细菌中也发现了可转座的遗传因子后,转座因子被人们所接受。McClintock(1902-1992)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第6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DNA转座复制型转座非复制型转座保守型转座第7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复制型转座转座子被复制,转座的DNA序列实际上是原转座子的一个拷贝。转座子中移动的部分被拷贝,一个拷贝仍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而另一个则插入到一个新的部位,这样转座过程伴随着转座子拷贝数的增加。转座酶、解离酶如:TnA转座子家族(Tn3和Tn1000等)第8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非复制型转座转座因子作为一个物理性实体,直接由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如:Tn10与Tn5第10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保守型转座保守型转座是另一种非复制型的转座过程。该过程中转座元件从供体部位被切除并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插入到靶部位,在该过程中每个核苷键皆被保留。该转座过程与λ的整合机制类似,并且转座酶与λ整合酶家族有关。第1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反转录转座子由RNA介导,通过反转录酶将转座子RNA拷贝为cDNA后再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形成转座,称为反/逆转座子或反转录转座子。包括反转录转座子和反转录病毒。只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发现。第1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RNAcDNARNA整合宿主靶DNA反转录病毒第1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第二节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第1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插入序列(insertedsequence,IS)20世纪60年代末Starlinger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半乳糖基因的突变体,称为gal-。实验证明这种突变体是由于DNA片段插入而产生的,这一插入序列是最先发现的最小的一种转座因子,称为IS1。第15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的特性插入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拷贝数长度(bp)末端反向重复(bp)靶DNA中产生重复片段大小IS15-8份在染色体768239IS25份在染色体,1份在质粒1327415IS35份在染色体,1份在质粒1400383或4IS41-2份在染色体14001811第16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特点(1)长度在768-5700bp;(2)本身没有表型效应,只携带转座酶基因;(3)两端几个到几十个bp的核苷酸顺序完全相同或相近。但方向相反,称为反向重复序列(IR)。(4)插入后引起靶DNA序列多数为5~11bp的正向重复。(5)一般情况下转座频率为10-4~10-3/世代,恢复频率为10-7~10-6/世代。CCCAGACGGGTCTGCCCAGACGGGTCTG正向重复GTCTGGGCAGACCC反向重复第17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IS结构模式图第18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含有IS的质粒经变性后形成颈环(或哑铃状)结构变性后单链复性IRIRISIRIR第19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当一个IS插入靶DNA后,其两端会出现一小段正向重复序列(约5-11个核苷酸对。第20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转座子(transposon,Tn)一类较大的转座因子:2000~25000bp.含有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外,还带有抗药基因以及其它基因,从而赋于宿主细菌一定的表型。分为简单转座子和复合转座子。第2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Tn的特征转座子抗性标记长度/bp反向重复序列长度/bp末端重复序列的方向靶DNA产生的重复长度/bpTn3氨苄青霉素497538反向5Tn5卡那霉素54009反向9Tn9氯霉素263823正向9Tn10四环素930023反向9第2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Tn3转座子(a)不含IS,为简单转座子。(b)含有3个基因:编码β-内酰胺酶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转座酶基因(tnpA)和编一种阻遏物的调节基因(tnpR)。(c)两端为IR。第2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Tn3(简单转座子)的结构模式图调节基因使宿主菌获得一定特性ampRtnpAtnpRIRIR转座酶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第2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Tn10转座子Tn10的两侧IR为IS,为复合转座子。带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n10的结构模式图含转座酶基因不含转座酶基因IR第25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转座噬菌体(mutatorphage):Mu1963年,Taylor发现,它是大肠杆菌的温和噬菌体,38000bp的线状DNA。Mu的特点:几乎可以插入宿主染色体任何一个位置上。而且游离Mu和已经插入的Mu基因次序是相同的。另外它的两端没有粘性末端,插入某基因中就引起该基因突变。第26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酵母菌的转座子果蝇的转座子玉米的转座子人类基因组中的转座子第27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酵母菌的转座子目前在酵母中研究得较清楚的转座子是Ty系列(transponsonyeast,Ty)。Ty1为5900bp,两端含有两个称为δ的正向重复序列,正向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长度约340bp。Ty插入酵母菌染色体后,受体上就会出现5bp的正向重复序列,这和细菌中转座子作用相似。但它通过RNA中间产物进行转座----反转录转座子.第28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型a型a型aaaaaaa啤酒酵母的两种接合型的控制基因α和a基因都可以转座。特殊性:只能转座到MAT座位上。属于复制型转座第29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2、

果蝇的转座子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黑腹果蝇的一些品系间杂交子代出现某些异常现象:如卵巢发育不全、分离比异常、高突变率、染色体畸变等。这种现象称为杂种劣育。第30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F1(杂种劣育)这是因为在P品系的细胞中有导致杂种劣育的遗传因子,称为P因子。第3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P因子的组成4个外显子:ORF0、ORF1、ORF2、ORF33个内含子:1,2,32个反向重复序列:31bpP(2907bp)

123第3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3相对分子质量66kDa相对分子质量87kDaM品系果蝇缺失该阻遏蛋白第3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杂交后代的细胞质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母本第3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果蝇的转座子插入后在靶DNA序列形成8bp正向重复序列;切离:P因子可以从原来的位置上消失,这一过程称为切离(excision)。P因子的位置和数目:不同果蝇品系的基因组中P因子的位置、数目均不相同(30~50copy)。引起插入突变:P因子的插入而发生突变的基因有白眼(w)、焦刚毛(sn)、黄体(y)等。其他转座子:Copia、412、279、Tip、FB等。第35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正向重复反向重复反转座子DNA转座子第36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

3、玉米的转座子

美国遗传学家BarbaraMcClintock发现玉米籽粒色斑不稳定遗传现象,于1951年第一次提出转座子的概念,当时她把这种可以转移的染色体因子称为抑制基因(inhibitor,I)。第37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DNAtransposableelement第38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Ac-Ds家族Ds:dissociate解离因子,在9号染色体上,是转座酶基因有缺失的Ac元件,需有Ac的存在才起作用,为非自主元件。Ac:activator激活因子,在9号染色体的另一染色体上,该元件为4563bp。具有活性的转座酶基因,可自主移动,为自主元件。第39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AcDs结构示意图转座酶编码转座酶基因缺失第40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玉米的转座子的类型自主转座子:Ac(可自主移动)非自主性转座子:Ds(不可自主移动)转座子非复制型转座第4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玉米的解离因子Ds(dissociate)9Ac基因缺失时,Ds不能转座Ac基因存在时,能激活Ds转座Ds插入某基因后使得该基因突变Ds也可以从该基因中移走,使得该基因发生回复突变第4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玉米的转座子的特点玉米中除了Ds一Ac系统以外,至少还有5个转座子系统都是由2个成分组成,这也是玉米等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转座子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如Spm-dSpm:两个成员(Spm因子和较小的dSpm因子),dSpm为Spm因子内部发生缺失后形成的转座子,但能独立转座。第4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4、人类基因组中的转座子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反转录病毒类转座子序列DNA转座子序列第45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可自主性转座的反转录转座子L1:6500bp,以富含A序列终止,两个阅读框(ORF1和ORF2)。与人类疾病有关,如:两个缺失突变的L1插入到凝血因子Ⅷ基因中,阻断该基因的表达,引发了血友病A。随后又在凝血因子Ⅷ基因(1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3种)、多发性结肠腺癌(APC)基因(1种)和β珠蛋白基因(1种)中发现了其他6种L1插入片段。第46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非自主性转座的反转录转座子(无反转座酶基因),能依赖L1或借用宿主中的反转座酶基因进行转座。Alu家族:成员丰富,约300bp,两端具有短正向重复序列,有一AluⅠ位点。;第47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转座机制与遗传学效应转座机制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第48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转座的机制DNA转座机制1)复制型转座2)非复制型转座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机制1)反转录病毒的转座机制2)Ty1/copia类反转座子的转座机制3)人类LINE反转座子的转座机制第49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1、DNA转座机制

1)复制型转座(Tn3转座子)A.切开:转座酶识别受体靶序列,切开两条单链形成粘性末端;B.连接:转座子与切开的受体DNA链结合形成共联体。C.复制:DNA聚合酶补齐缺口,由连接酶连接,形成两个正向重复序列。D.重组:在特定位点进行重组,共联体分离形成两部分,一个含有原来的转座子,另一个通过转座插入了转座子序列。第50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转座酶共联体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通过重组分成两部分形成两个正向重复序列第51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非复制型转座原理:断裂和重接反应使靶序列重构,只有靶位点发生重连,而供体链仍保持裂缺,不形成共联体。例:Tn10非复型转座第52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转座酶结合在Tn的两个末端供体受体转移末端产生切口另一条链产生切口供体被释放Tn10非复型转座机制受体被交错切割产生切口Tn与靶位点融合复合体第53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机制重复序列RU580~100bp

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约2000bp

pol编码反转录酶和整合酶约2900bp

env编码病毒的包装膜蛋白约1800bpU3170~1260bpR重复序列10~80bpRNA病毒的线性基因组1)反转录病毒的转座机制反转录病毒将其RNA基因组的DNA拷贝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而产生的。第54页,课件共60页,创作于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