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资料-《声声慢》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资料-《声声慢》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资料-《声声慢》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资料-《声声慢》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资料-《声声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析语言,把握意象及愁情;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思维发展与提升

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

品味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教学重点

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鉴赏的指导。教学难点

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初读感知愁情1.创设情景、歌曲导入。播放化用了李清照前期词作《一剪梅》的歌曲《一剪梅》导入。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走近李清照:请两位同学以李清照的身份来一个自我介绍。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简介。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并看注释疏通词义。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气候变化无常。将息:调养、保养。敌:对付、抵挡。损:词中相当于“煞”,很、极的意思。堪:可。怎生:怎么,怎样。4.

用现代语言改写这首词。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最难休息调养。饮下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傍晚之时骤降的冷风寒意。南飞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尤感伤心的是,原来却是旧时相识。园中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萎殆尽。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呢?静坐窗前,独自一人怎能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沥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在点点滴滴敲打不停。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5.

思考: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字是哪一个?愁。全词的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研读品味愁心1.体会“愁”情。⑴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愁情。

师生评议: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⑵请找出词中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心理:沉痛凄厉。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⑶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连用7个叠词的表达效果。讨论明确: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为全词渲染了一种的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二是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2.品味愁景。⑴《读你》引入分析。秋风萧瑟,梧桐婆娑,这样的黄昏,更适合读你。再读你,如花落满地,冷冷凄凄。如何寻觅,那些笑靥(yè)如水的日子?如何承受,那些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风住尘香,物是人非,再读你,在《声声慢》的(

)中,读到了你满纸悲戚。⑵思考:能否在空白处填入适合的意象,并试着说明理由。意象: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细雨

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⑶教师强调。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⑷、总结本词的意象、和情感: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3.分析愁因。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共赏文物。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1130年: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孤苦飘零。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赏读体会意境1.

聆听多媒体示范朗读。2.

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那凄惨的词人,全都浓缩在这首凄美的《声声慢》中,我们能把它读出来吗?3.

个别诵读。4.

学生配乐诵读。扩读拓展愁情清代沈谦赞叹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清代王士嫘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我们仔细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老师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清,广得没有边。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动吗?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彩,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决非平常愁情,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