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亚非拉民族民主

运动的高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背景篇19141945兴起一战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涨进一步发展二战后1、一战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2、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与1929后转嫁经济危机,激化了矛盾3、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作用4、亚非拉各国民族意识觉醒,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926年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20世纪20年代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南亚与东南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并开始反抗日本殖民统治1930年胡志明领导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东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土耳其凯末尔改革西亚亚洲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广度(范围)、深度(领导阶级)斗争手段、斗争目标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广度(范围):深度(领导阶级):斗争手段:斗争目标:

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

涉及国家众多(广泛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暴力、和平(兼用性)民族独立、民主要求(合一)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26-19271927年以后领导组织内容结果印尼共产党(无产阶级)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领导第一次反荷起义与殖民当局不合作争取民族独立遭到荷兰殖民者镇压被迫转入地下民族资产阶级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1、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印度尼西亚运动领袖,1927年7月成立民族党并任主席。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圣雄甘地”国大党领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非暴力”:即用爱、精神的力量来追求真理,通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不合作”: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2)过程:第一阶段(1920-1922)号召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手纺车运动”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2)过程:第二阶段(1930-1934):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引发印度各地抗税斗争。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2)过程:第三阶段(1940-1942):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印度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等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2)过程:(3)结果:印度国旗巴基斯坦国旗英属印度被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8月15日印度赢得独立。1950年印度建国,尼赫鲁成为首位总理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洲篇:觉醒后的新高潮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第61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以表彰他的行为。如何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进步性:局限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①消极的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运动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②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社会进步;③体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摩洛哥里夫地区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非洲篇:独立意识的觉醒思考: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国家代表人物方式过程及结果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扎格鲁尔(资产阶级)克里姆(酋长)塞拉西一世(皇帝)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武装起义游击战争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12年的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①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②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②1936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③1941年,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1、概况

非洲篇:独立意识的觉醒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阿根廷共产党领导工人进行罢工和战斗拉美篇: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考迪罗(Caudillo):

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主义。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拉美篇: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思考:一战前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已经实现独立.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为何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时间:1926年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斗争对象:武装反抗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结果:美军被迫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意义:尼加拉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鼓舞了全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桑地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拉美篇: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态,保证宪法的施行内容: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影响: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拉美篇: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卡德纳斯材料: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动摇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革命已由自发转向自觉,且力量逐渐强大。亚非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战略性通道,从而在国际关系旧格局的内部冲破限制,成为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的力量。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认识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意义篇与一战前相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问题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

)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③领导力量的层次性④运动具有地区不平衡性④手段的多样性⑤目标的明确性

⑥影响的深远性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既有共产党领导,也有民族主义政党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A推动殖民体系崩溃探究: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寻找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特点?持续时间:运动性质:革命范围:斗争方式:结果影响:领导阶级:发展道路:从未间断,持续高涨。(持续性)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有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地区广: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此起彼伏;参与面广: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广泛性)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有的地区由当地社会的上层如酋长等领导。(多样性)各国根据国情采取了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方式。(多样性)虽大多未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影响深远)由于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一时期的运动仍然呈现不平衡性;191419171920192119221923192419271930193419401941194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十月革命印尼共产党成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埃及宣布国家独立里夫共和国成立;埃及颁布第一部宪法中国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党的广泛建立三大背景: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民主政治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