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_第1页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_第2页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_第3页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_第4页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每年的农历5月5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1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个粽香漂浮的季节,又到端午节了吗?往事好像还很清楚,思绪飘了好远,飘到了家乡,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芳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淌,宛如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静静走来…

指甲红

端午节淅沥的小雨一下,凤仙花那些桃红的,细碎的小花朵就开得一片烂漫。每当这时,凤仙花颤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时,穿着花布衫女孩们把花瓣细心地采下来,放进一个细白的碎碗片里,再放上粗盐和白矾,又操起一根圆木捣得碎碎的,碗里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状。女孩们眨着光明的眼,不时有几绺黑发飘到额前,她们一边捣着,一边轻轻叨念着:“端午到,指甲红,染了指甲过端午,红红火火过一年。”她们摘下几片鲜嫩的梅豆叶,先把花瓣泥涂在指甲上,再用梅豆叶灵活地把手指尖裹成一只只绿粽子,最终缠上红丝线,把叶子扎紧。女孩们最终甜美地笑起来,明天那凤仙花的桃红就跑到她们指甲上去了!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桃红艳丽了女孩的指甲时,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喽!”

顽皮的孩童们坐在遥遥晃晃的自行车后座上仍担心分地大喊大叫,响亮的声音响遍了早晨的山野。是的,是该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抖动着晶莹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们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轻轻摩挲着艾篙,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气,咯咯地笑起来,他们用劲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溅上点点青绿,欢乐布满了山野。妇女们轻声说笑着,信手摘下几片艾叶,戴在耳边浓密的黑发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带回家,欢声笑语洒落一路。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艾篙遍绿了山野时,行走……

粽香飘

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活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突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爽,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暖和。充满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共享着粽子,满脸满意的笑。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漂浮时,渐行渐远……

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慢慢模糊了,那粽子的芳香好像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妙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重,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盼,更是对美妙生活得祈愿。

家乡的端午节啊,我愿在梦中,将你深深思念。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非常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宏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奇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芳香四溢,充满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季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伴侣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真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非常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竞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与,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竞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富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与的,所以,究竟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晰,由于,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与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严,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英勇,顽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由于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喧闹。这就是我家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家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快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家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敬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味道。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3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好像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学校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由于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别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常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想,或许是由于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爱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溶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常吃的也少,由于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常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由于午饭又和平常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渐渐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4

每到端午当日,家家户户的主妇将买回的箬叶(菰叶或芦叶)、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苏州人端午节非但要自己吃粽子,还要用它来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种繁多,按它的外形来分,像秤锤的叫秤锤粽,像枕头的叫枕头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苏州则把它叫“小脚粽”。箬叶里除糯米以外,人们还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绿豆粽、豆瓣粽、枣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馅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过去多用艾草灰汁来煮粽子,称作“灰汤粽”。

端午节苏州一家子人的习俗。一大清早,苏州人将艾草束成人形悬挂在大门边框上或厅堂门前,主妇用菖蒲浸水洗脸洗头发,并给起床的孩子头上戴上虎头帽,贴身穿虎头肚兜,外穿五毒衣,脚上穿虎头鞋。主妇除了包粽子,还要上街买回鱼、鲜肉、茭白等时令蔬菜,中午要烧一桌端午饭菜。

老苏州端午节第一件事是在厅堂中挂一幅钟馗像,并到药店买回雄黄和在黄酒中,配制成雄黄酒。中午开饭前,老苏州将小孩叫来,先用手醮着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一“王”字,再将部分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还有的人家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并用艾草、菖蒲烧汤沐浴。还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最终,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凉爽解毒的端午饭菜,共饮雄黄酒,共祝端午节健康欢乐。午饭后,主妇将香包给孩子带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叫做“长寿线”或“长命缕”。全家人一起到书场听上一回书,说的是《白娘子》一折,讲的是白素贞端午节误食雄黄酒惊现蛇形的故事,听说书先生将苏州端午节的风俗娓娓道。

初一端午吃粽子文化作文5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日,我才大开了一个眼界,对包粽子有了新的熟悉。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简洁的包粽子还能难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认为我自己能够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美丽而牢固的粽子是特别的不简单呀!

最终开头动手了,我感动的心也燃一烧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个又红又大的一颗枣,再用已经浸泡好的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特别得意,比想象中还顺当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围弄掉了一些米,我这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了小挫折,终于到了最终的,也是最简洁的步骤扎棕绳。小菜一碟,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了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