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职业接尘和无接尘职工死亡状况研究_第1页
广州市职业接尘和无接尘职工死亡状况研究_第2页
广州市职业接尘和无接尘职工死亡状况研究_第3页
广州市职业接尘和无接尘职工死亡状况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职业接尘和无接尘职工死亡状况研究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对有害粉尘的职业损害进行了一些序列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回顾性较少,前瞻性研究较少,随访方法相对简单,以跟踪死亡和死因等结果。大多数只向厂方提供。因此,它容易受到许多主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不足。国内尚未有采用居民身份证来追踪生存状态的队列研究报道。利用工厂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资料建立队列进行前瞻性研究的报道,国内未见,国外也少见。我们在1990~1992年借助广州市开展厂企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工作的契机,将工作与科研相结合设计并实施了“广州市职工职业接触有害因素和/或吸烟与死亡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为该研究项目的一部分,目的是探讨职业接触粉尘对死亡的影响,为现代职业卫生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和方法1.1职工身份信息数据库电子资料以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于1989~1992年建立的个体健康档案基础资料作为基线资料,选建档时年龄≥30岁、所有同意参加本队列研究的来自广州市辖区内的建筑、冶金、橡胶等25个行业的399家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职工。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均由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建档时就注意规范检查项目,统一医务人员培训及其标准。工厂职工建档时使用的健康监护册可连用10年,包括12大项。根据这些健康档案资料,设计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含身份证号码)、职业接触史、烟酒史、疾病史、部分检查结果、生存状况(含具体死因)和资料核对等七大项共244个指标的智能字符识别(intelligentcharacterrecognition,ICR)表,进行建档资料的统一整理,统一登记。已完成的ICR表由香港明日电脑处理中心统一扫描直读,建立数据库,同时建立ICR表影像集供快速核对用。1.2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核查首先由研究人员对已完成的ICR表逐张核对,发现错漏及时更改;最后对刚建立的数据库采用著名的专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初步的描述分析,尽可能细致详尽地做好数据库的逻辑检错,发现问题及时核对原ICR表,若仍存在疑问,集中统一到相应厂企核对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3无机尘组划分职业接触粉尘(简称接尘)指从事生产性粉尘作业1年以上,接尘者中有149例(0.2%)既接触有机尘又接触无机尘,其划分原则为接触哪一类粉尘年限长者归入该类,其中68例接触年限相同,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无机尘危害较大,故将其归入无机尘组。对照组为非接尘者。吸烟指曾经吸烟,含经常吸烟、偶然吸烟和戒烟;经常吸烟指每日吸烟至少1支,连续吸烟1年或以上;偶然吸烟指平均每日吸烟不足1支,烟龄1年以上;戒烟指已停止吸烟1年或以上。1.4职工生存状态研究人员和各工厂调查人员均分期接受培训,研究过程中首先逐年追踪队列职工生存状态,对死者根据医院发出的死亡证明登记死因,对死亡证上死因不明确的,则由研究人员或工厂医务人员到医院核查以明确死因。然后,统一用身份证号码到广州市公安局人口信息中心进行整批电脑查询,以最后确定整个队列职工生存状态。死因确认,一是工厂医务人员提供确认死因或死亡证复印件,二是到各区卫生局统计室、街道派出所、广州殡仪馆复印死亡证或死亡登记。所有死因均按国际卫生组织第九次修订的《国际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分类》(ICD-9)填写相应代码,由1名流行病学专家和2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师(1名为预防专业、1名为临床专业)共同完成。追踪截止时间为1998年12月31日1.5ox比例风险模型统一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在PC机上进行频数分析、t检验、χ2检验(含χ2线性趋势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主要用于计算调整相关因素后各死因死亡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死亡率指粗死亡率,为死亡数与随访人年数之比,用十万分率表示;归因危险度%(AR%)=[(RR-1)/RR]×100%;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e(RR-1)/[Pe(RR-1)+1]}×100%,Pe:指在人群中暴露于某因素的比例。归因死亡数=ARP×死亡数。2结果2.1个人接尘者主要来源了7.本队列共80987人,其中男49685人,占61.3%,女31302人,占38.7%,平均年龄(43.5±6.7)岁[男(45.0±7.2)岁,女(41.0±5.1)岁]。职业接触粉尘13206人,接尘率为16.3%(男18.4%,女12.9%)。接尘者主要来源(1)冶金、机械、船舶行业的铸造工和打磨工等,占34.7%(男39.7%,女23.4%);(2)轻工、纺织行业的制鞋工、首饰加工工人和纺织工等,占26.4%(男21.4%,女37.7%);(3)医药、化工、橡胶等行业的滑石尘、药尘(多数为中药尘)等接触工人,占14.9%(男12.4%,女18.5%);(4)建材、煤炭行业的水泥工、煤工等,占11.6%(男12.0%,女10.8%)。已建立工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的广州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厂企作业环境粉尘浓度,1992、1993、1995和1996年监测结果显示超标率分别为23.5%、16.5%、21.6%和5.7%,平均13.0%。研究队列基本特征见表1。2.2人年、死亡及转归本队列平均追踪(8.0±1.4)年,其中男(8.0±1.4)年,女(8.0±1.3)年,合计追踪646304人年,其中男396290人年,女250014人年。死亡共1539例,男1294例,死亡率326.53/10万;女245例,死亡率97.99/10万;男女死亡率比为3.33∶1。主要死因恶性肿瘤(ICD-9编码:140-208)786例,占51.1%;心脑血管疾病(ICD-9编码:390-415,420-459)357例,占23.2%;呼吸系统疾病(ICD-9编码:460-519)90例,占5.8%。失访35人,占0.04%。2.3女性全死因粗死亡率接尘组万和1263.表2提示男性接尘组全死因粗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0.14/10万和314.56/10万,主要表现在恶性肿瘤(肺癌和鼻咽癌)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女性全死因粗死亡率接尘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分别为95.72/10万和98.33/10万。接触有机尘或无机尘者全死因粗死亡率相近。2.4气体和微生物指标表3提示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调整性别(男女合计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职业(管理干部、工人)等混杂因素后,与无接尘者相比,均显示接尘者存在超额死亡,全死因、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95%CI)分别为1.24(1.09~1.41)、1.34(1.12~1.59)、2.41(1.51~3.84)。男性恶性肿瘤的超额死亡以肺癌、鼻咽癌较为明显,RR(95%CI)分别为1.67(1.20~2.32)和1.81(1.05~3.13)。接触有机尘或无机尘者恶性肿瘤死亡RR基本一致,但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接触无机尘者高于接触有机尘者。表4提示相对于对照组,男性矽尘、煤尘和木尘接触者均出现超额的恶性肿瘤、肺癌死亡,矽尘、木尘接触者同时也出现超额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恶性肿瘤死亡危险度以矽尘接触者最高,比无接尘者高出61%,肺癌死亡危险度则以煤尘接触者最高,比无接尘者高出22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男职工仍以矽尘接触者最高,比无接尘者高出472%;木尘接触者除了也存在超额的恶性肿瘤、肺癌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外,同时也存在具显著意义的超额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但因死亡例数过少,前两者超额死亡尚无显著意义。2.5ar、par比例男女合并后,调整相关混合因素所得接尘者全死因、恶性肿瘤死亡RR、AR%和PAR%分别为1.24、19.5%、3.8%和1.34、25.4%、5.3%,总死因死亡者中有60人归因于接尘。接尘者全死因、恶性肿瘤死亡RR、ARP和PARP男女分层分析结果见表5。3研究任务的确定队列研究是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在职业卫生研究如粉尘职业危害研究中,队列研究的开展将可为该领域的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依据。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粉尘职业危害方面进行了一些队列研究,研究单位多来自高校和劳动卫生研究所,研究以回顾性为主,最早回顾至1963年,最长随访时间为30年,最短10年,由于是回顾性研究,容易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某些不足。如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职工基本资料收集主要靠查工资册或简单的调查等所得,材料不完整,尤其是有关职工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极为欠缺,因此,这些研究均没有较好地报道研究对象基本人口特征。使用ICR表电脑扫描直读建立数据库和采用居民身份证号来追踪生存状态是本研究的两大特色,前者可大大减少由于手工输入而引起的错输或漏输等不足,后者是利用广州市现有的完善的人口信息系统,通过将研究队列(全部为广州居民)的身份证号与广州市人口数据库连库检索,定期追踪队列人员生存状况,它不仅确保了队列追踪的可行性,同时也确保了较低水平的失访率。据我们自己以及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检索到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类似我们采用居民身份证号来追踪生存状态的队列研究报道。利用工厂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资料建立队列进行前瞻性研究的报道,国内未见,国外也少见。粉尘主要分有机尘和无机尘两大类,无机尘以矽尘、石棉尘危害性较大。石棉的致癌性已比较明确,王治明等对石棉厂工人进行了27年的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石棉工人肺癌死亡SMR为652,明显高于对照组(仪表厂工人:89),我国已明确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列为法定职业病。矽尘会不会诱发癌症,世界各国医生争论已久,国际癌症研究委员会(IARC)在对矽尘和某些矽盐进行评价后认为:在实验室已有足够的资料证明矽尘对动物是致癌物,但对人类的致癌作用尚显不足。Simonato、Saraci和Pairon在评述矽肺与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时也认为矽肺患者并发肺癌的危险性似乎是有限的。有研究支持矽尘致癌,也有研究认为尚不能肯定矽尘可以致癌。但国内对不同接尘者的研究提示多数接尘者恶性肿瘤或肺癌高发,其中有的研究认为粉尘并非直接致癌,而是充当致癌物的载体,另外,有研究指出接尘者胃癌死亡危险性增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有机尘的研究提示烟草尘和木尘均可致肺癌高发,国外的研究认为木尘可引致鼻咽部癌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于1980年肯定了木工鼻腔癌和鼻窦癌与职业因素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调整相应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接尘者恶性肿瘤死亡RR(95%CI)为1.34(1.12~1.59),有显著性意义,接触有、无机尘者恶性肿瘤均存在超额死亡,死亡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