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非选择题) 北师大版_第1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非选择题) 北师大版_第2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非选择题) 北师大版_第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非选择题) 北师大版_第4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非选择题) 北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2023·南平]《东方老墙》讲解词:中国人,特别是蒙古人,至今仍在纪念这位声名炬赫的“一代天骄”。讲解词中的“一代天骄”是指忽必烈。错误:订正:错误:忽必烈订正:成吉思汗(铁木真)[2023•滨州]自秦朝开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稳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新皇帝开场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假设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稳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表达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开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1)秦始皇。郡县制。(2)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或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意思相近即可)[2023·岳阳]“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请放松紧张的心情,运用所学知识,轻松作答:(1)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初祖”是谁?)(2)和亲是古代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两个典型事例。(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什么?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何开展?(4)综观中华民族的开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8(山西省)、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假设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40年唐太宗容许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遂使唐蕃“和同为一家”。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展改革,促进了满足关系的开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异。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稳固。依据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答: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1分)(2)分别写出唐朝和元朝民族融合的一那么事例。(2分)答: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元朝: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异;形成新民族——回族。(1分)评分说明:分别打出唐朝和元朝的事例各一个,一个1分,共2分。(3)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管子的开展有什么特点?(1分)答:政府设机构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分)评分说明:写出“政府设机构”或“加强管辖”都可得1分。(4)材料所述四朝的民族关系得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答: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1分)评分说明:意思相符即可。只答“国家统一”者不得分。(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开展有何意义?(1分)答: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稳固。(1分)(2023福建福州,27)(10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答复:(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2分)(2)材料二表达元朝哪一历史趋势?(2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2分)(3)材料三反映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东归英雄们的态度如何?(2分)27.(1)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答复一例即可)(2)民族融合的趋势。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人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异等。(答复一例印可)(3)妥善安置。(2023湖南岳阳,31)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开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朝。(2分)(2)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奉献。请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开展做出的重大奉献。(3分)(3)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你认为出现这一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4)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固时期。请你举出清朝前期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4分)31、(1)秦(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国家统一,经济开展(4)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唐代高僧玄奘著有《▲》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元世祖时来华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撰写的《▲》,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参考答案]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记[09烟台中考B卷]第26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以下相关内容。(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4)元朝时期开场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参考答案](1)张骞(2)北魏孝文帝改革(3)藏族(4)回族[08安徽中考]第11题读以下图请答复⑴上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⑵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展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⑶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开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⑴元朝(1分)元世祖(忽必烈)(1分)⑵行省制度(1分)宣政院(1分)⑶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④回族形成(任两点,每点2分,共4分)[2007年眉山中考]第40题是非判断题1271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参考答案]×[06年湘潭中考]第33题[]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开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参考答案]√[06年常德中考]第32题;[2007年常德中考]第32题在抢答赛上,主持人问:“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小明答:“成吉思汗”。[参考答案]F[06年福州毕业会考]第23题非选择题从中国历史开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北宋在镇州、易州、沧州、霸州、雄州等地设榷场(贸易市场)同辽进展贸易。宋人以茶、盐、布、药材、粮食、丝麻纺织品、漆器、硫磺、铜钱等,交换辽人的马、羊等畜牧产品以及马具、刀剑等物品。宋与西夏也曾在保安军等地设榷场贸易。南宋与金在接壤地带开设榷场。材料二:从东汉后期开场,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参考答案](1)边境贸易、迁徙杂居(每点各2分)(2)民族融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06年沈阳课改]第24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开展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