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002_第1页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002_第2页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002_第3页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002_第4页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董海燕2014年12月16日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董海燕1消毒供应中心的概念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概念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院内承担各科室2内容一、职业危害因素二、防护措施三、职业暴露四、手卫生内容一、职业危害因素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发放工作,在进行物品回收、分类、消毒、清洗、灭菌过程中,经常要接触各种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感染因素,被锐器刺伤、化学消毒剂灼伤、蒸汽烫伤等危险时有发生,加上夏季的炎热潮湿,噪音等诸多不良因素,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检4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必须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必须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存5一、职业危害因素一、职业危害因素6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_0027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_0028职业危害因素

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职业危害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9职业危害因素3、烧伤、烫伤:每天与器械干燥箱、高温、高压蒸汽、紫外线接触,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操作人员的烫伤;有被烫伤和皮肤、眼睛损害的风险。(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会引起电光性眼炎、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等)。职业危害因素3、烧伤、烫伤:每天与器械干燥箱、高温、10职业危害因素4、化学危害因素

含氯消毒剂刺激性和腐蚀性明显、醛类消毒剂对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具有危害性,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职业危害因素4、化学危害因素11职业危害因素5、生物危害因素

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清洗带有体液、血液、分泌物和其他污物的各种器械的过程中。自身防护不到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溅入眼睛等途径进入人体。而感染上乙肝病毒、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5、生物危害因素12职业危害因素6、职业安全意识淡薄: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危害认识不清,易导致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6、职业安全意识淡薄:13二、防护措施二、防护措施14防护措施1、改善建筑结构布局: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在内部布局上要实行划区管理,做到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严格分隔,工作流程不逆行、不交叉,空气由洁到污。防护措施1、改善建筑结构布局:15防护措施2、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按程序操作,物品尽量集中清洗,减少机器故障或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噪音的房间随手关门,减少噪音污染。防护措施2、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16防护措施4、加强标准预防: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要做好标准预防,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双层橡胶手套,穿防渗漏隔离衣、全包型胶鞋。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防护措施4、加强标准预防:17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_00218防护措施5、加强清洗环节防护:清洗环节严防针刺伤,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手套操作,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钳取下,不能随便弃置,须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硬质容器内,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工作中出现针刺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建立针刺伤登记上报制度。防护措施5、加强清洗环节防护:19防护措施6、手工清洗器械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以下,避免水滴四处飞溅。如不慎溅污立即用流水冲洗,溅入眼内需连续冲15min,衣服如浸湿立即脱去衣服,必要时就诊。防护措施6、手工清洗器械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以下,避免20防护措施7、清洗消毒机和烘干箱门外贴有醒目的“小心烫伤”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忙碌时忘记了安全意识,取干燥的物品或灭菌后取物品时均使用隔热的棉纱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导致烫伤;灭菌物品出锅后冷却30min再进行物品的整理等措施减少操作人员的烫伤。防护措施7、清洗消毒机和烘干箱门外贴有醒目的“小心烫伤21防护措施8、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重视洗手,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和加强手消毒。防护措施8、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职业安全培训,增22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严格遵循各项操作流程。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受伤的次数,从而更好的预防职业伤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23职业暴露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

外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

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

况。

⊙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

⊙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80万,护士利器伤害率占80%以上。

职业暴露职业暴露的概念24如何避免发生职业暴露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盒内2.禁止回套针帽或用手分离针头,返回处置室进行二次处理流程操作3.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传递(刀、剪等锋利器械)4.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5.在工作繁忙及抢救病人时,应忙而不乱,相互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6.锐器伤后即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如何避免发生职业暴露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25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刻洗手锐器的正确处理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26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项基本操作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严格消毒所有器具认真洗手使用防护器具安全处置废弃物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项基本操作27洗手和手部消毒指征(1)当手部沾有肉眼可见的或蛋白似的脏物、血液或其他体液时,或者强烈怀疑或被证实暴露于潜在的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或使用公共厕所后,应洗手。(2)如手部无可见的脏物,在所有其他的临床状况下(如(3)所列),最好能卫生手消毒。否则,应洗手。(3)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

①在与患者直接接触之前或之后;

②摘掉手套之后;

③在护理患者当中,处理一个有创装置之前(无论是否带手套);

④在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⑤在护理患者期间,如果从污染部位移到干净部位;

⑥在患者附近接触物件(包括医学设备器材)之后;(4)在进行药物治疗和准备食物之前,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5)如果已经在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则不要同时使用抗菌皂。洗手和手部消毒指征(1)当手部沾有肉眼可见的或蛋白似的脏物、28防护措施3、规范操作程序: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及工作流程,设独立的敷料室,制作各种敷料包布时戴口罩,防止呼吸道的吸入损伤,尽量采用一次性医用材料。防护措施3、规范操作程序:29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分析30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31报告控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报告控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32建立锐器损伤后的报告管理制度,一旦被刺伤立刻报告感染管理科,评估发生情况。(见附表)建立锐器损伤后的报告管理制度,一旦被刺伤立刻报告感3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课件_00234讨论1、手卫生的概念正确的是什么?哪些时候必须进行手卫生?答: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直接接触病人之前、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接触血液或体液之后、直接接触病人之后;接触病人直接范围内物品之后必须进行手卫生。讨论1、手卫生的概念正确的是什么?哪些时候必须进行手卫生?35讨论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原则是什么?简述其概念?答: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原则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概念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