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_第1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_第2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_第3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_第4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回顾《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回顾3《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4归纳:思乡怀人类诗歌常见思想情感归纳:5《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宿建德江》孟浩然羁旅愁思思念亲友6《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征人思乡闺中怀人《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征人思乡闺中怀人7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8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9鉴赏方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鉴赏方法:10总说——具体分说——总结规范答题方法: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分析这句话的艺术手法。答1:比喻。答2:比喻。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答3:比喻。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感。总说——具体分说——总结规范答题方法: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11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即诗中所描写的人物、意象、景物和语言技巧、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鉴别赏析。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对作品的思想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进行评说。这两点在检测中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交织的。高考古诗歌鉴赏解题技巧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高考古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2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先要仔细阅读作品。从标题、作者、诗文到注释,都要反复咀嚼,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和表达技巧。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13二、感受形象,体味意境。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要注意的是诗歌中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往往和写景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既要注意对人物的描写,又要注意意象的描写。二、感受形象,体味意境。14三、立足主旨,鉴赏技巧。

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

(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三、立足主旨,鉴赏技巧。15四、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①平淡

②工丽

③直率

④委婉⑤自然

⑥雄奇⑦沉郁

⑧洗练

四、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16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好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作者的愁苦与无奈。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江苏卷)17

长安晚秋赵嘏云雾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分析“凄凉”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2、试探讨《长安晚秋》尾联是如何传达诗人情怀的?

用典。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囧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囧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

18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19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商山早行温庭筠20总结鉴赏方法解题技巧答题方法总结鉴赏方法21“炼”哪些字?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221、动词(1)

采菊东篱下,悠然___南山。(见、望)(陶渊明)(2)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3)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形容词(1)

蝴蝶_____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纷纷、飞来)3、数量词(1)半篙流水夜来雨,_____早梅何处春?(一树、几点)(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1、动词234、特殊词:

(1).颠倒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活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吹、满)

(王安石《泊船瓜洲》)(3).重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李清照《声声慢》)4、特殊词:24怎么“炼”字?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25一个生动传神的字,我们该思考如何分析它(鉴赏角度

)?1、“炼”字的准确性------准确地突出事物特征。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横”准确的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悠的形象特征,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2、《早梅》一个生动传神的字,我们该思考如何分析它(鉴赏角度)?262、炼字的达意性----最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江亭月夜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笼”字妙在尽显离别沉闷抑郁的气氛;“寒”字之妙在于一片离情全凭此字托出。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注入了“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此字一用,点活了画面,深切的表达出送别后的孤寂、惆怅。2、炼字的达意性----最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273、炼字的审美性-----增强审美情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所呈现出的画面给人的是一种苍凉壮阔的意境美,而且两句诗所写景物具有线条画的构图美,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特点突出。“直”字,却直接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韧之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则是化静为动,把一种流动的、带色的动态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3、炼字的审美性-----增强审美情趣。28小结:“炼字”的鉴赏角度:1、准确性2、形象生动性(有时要考虑到修辞手法,如拟人等)3、表情达意(含营造的氛围等)4、审美5、综合鉴赏小结:29如何答题?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件30表述格式:解释字义—结合内容描述景象—突出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3江苏卷)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咽”即”呜咽”,冷即阴冷.(字义)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的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景象)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感情)

表述格式:解释字义—结合内容描述景象—突出感情31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村行王禹偁32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译文:33

这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偁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