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资源的饲用价值_第1页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资源的饲用价值_第2页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资源的饲用价值_第3页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资源的饲用价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资源的饲用价值

艾蒿和艾蒿的半灌木植物以科艾属和丝绸艾蒿为主,如相似的科亚菊、女艾蒿、紫菀木、喀什菊、短舌菊、木本植物和骆驼。简称蒿类半灌木。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据全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统计,我国草地饲用植物约6704种,其中蒿与蒿类半灌木饲用植物约9属335种(含变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种数的5.27%。种数较多的为蒿属近230种,约占蒿类半灌木总数的68.66%;其余数量较少,绢蒿属近34种,约占总数的10.14%;亚菊属30种,占9.0%;女蒿属12种、地肤属11种、紫菀木属7种、短舌菊属5种、驼绒藜属5种、喀什菊属2种。在生态型上它们大多数为广旱生和超旱生种类,而中旱生或中生种类较少。蒿类半灌木植物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西藏、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地中,生态幅度较广,从高山到广袤的平原沙漠均有分布,但多集中在温带干旱和高原寒冷地区。据初步统计在西部和西北地区共有蒿类半灌木草地4776.19万hm2,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12.16%。其中新疆约1395.62万hm2,占该区草地总面积的24.37%;内蒙1627.25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20.65%;西藏1537.38万hm2,占总面积的18.74%;宁夏111.42万hm2,占总面积的36.97%;甘肃161.26万hm2,占总面积的9%;青海42.26万hm2。并以建群种、优势种的地位处于温性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以及草原化荒漠、荒漠、高寒荒漠等草地中。2克氏原螯虾可恢复的草地类型蒿类半灌木植物其分布规律具以下特点。分布在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中的主要是旱生或中旱生种类;而分布在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及高寒荒漠草地中的则为一些寒旱生种;分布在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地中的主要是超旱生的种类。根据我国80年代草地资源的调查表明:在上述各草地类型中,蒿类半灌木植物作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主要有冷蒿(Artemisiafrigida)、铁杆蒿(A.gmelinii)、差巴嘎蒿(A.halodendron)、藏白蒿(A.younghusbandii)、藏沙蒿(A.wellbyi)、冻原白蒿(A.stracheyi)、灰苞蒿(A.roxburghiana)、米蒿(A.dalai-lamae)、茭蒿(A.giraldii)、裂叶蒿(A.tanacetifolia)、牛尾蒿(A.subdigitata)、沙蒿(A.desertorum)、山蒿(A.brachyloba)、褐沙蒿(A.intramongolica)、黑沙蒿(A.ordosica)、女蒿(Hippolytiatrifida)、川藏蒿(A.tainingensis)、银蒿(A.austriaca)、束伞亚菊(Ajaniaparviflora)、蓍状亚菊(A.achilloides)、新疆亚菊(A.fastigiata)、纤细绢蒿(Seriphidiumgracilescens)、博洛塔绢蒿(S.borotalense)、高山绢蒿(S.rhodanthum)、毛莲蒿(Artemisiavestita)等。在荒漠草地中的蒿类半灌木除草原植被中同时出现的种类外,还有灌木亚菊(Ajaniafruticulos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垫状驼绒藜(C.compacta)、戈壁短舌菊(Brachanthemumgobicum)、星毛短舌菊(B.pulvinatum)、喀什菊(KaschgariaRomarovii)、灌木紫菀木(Asterothamnusfruticosus)、紫菀木(A.alysioides)、木地肤(Kochiaprostrata)、白茎绢蒿(Seriphidiumterraealbae)、新疆绢蒿(S.kaschgaricum)、伊犁绢蒿(S.transillense)、沙漠绢蒿(S.santolinum)、旱蒿(A.xerophytica)、白沙蒿(A.sphaerocephala),上述种类的分布地区、面积、产量以及组建的主要草地型见表1。冷蒿是蒿类半灌木草地先锋植物,生态幅度广,从湿润的森林草原到干旱的荒漠草原都有生长,并以建群种的地位组成各种冷蒿草原类型,亦是荒漠草原稳定的优势成分。饲用价值高的多种木地肤,常以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组成草原及荒漠草原类型。蒿类半灌木中耐旱和耐瘠更强的种类驼绒藜常是砾石质荒漠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而垫状驼绒藜则是高寒超旱生垫状小半灌木,是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草地的建群种,也是青藏高原极端大陆性的寒旱生生境下发育形成的较年轻的特有种。驼绒藜在新疆、内蒙分布最广,面积161869hm2,占蒿类半灌木草地总面积的33.89%。在荒漠草地广泛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天山南坡、昆仑山北坡、西藏阿里西部山地、柴达木西部、阿拉善东部和狼山山前平原的砂砾质戈壁,占据海拔从准噶尔盆地500~700m的平原到昆仑山北坡3500m和阿里西部4600~5200m的高度。在新疆以伊犁绢蒿、博洛塔绢蒿、新疆绢蒿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广泛分布于天山北部的荒漠草原、荒漠;而高山绢蒿在昆仑山海拔3200m以下的山地有大面积分布或发育为纯高山绢蒿优势群落;铁杆蒿、新疆亚菊等在天山、阿尔泰山山地草原占有一定优势;白茎绢蒿、沙漠绢蒿、准噶尔沙蒿、旱蒿则为沙质荒漠草地的主要建群种。在内蒙古由差巴嗄蒿群系、黑沙蒿群系和沙蒿群系组成的类型是构成大面积草原区范围内的主要沙地植被;岩蒿群系则是主要发育在山地森林灌丛带下部的山坡植被;蓍状亚菊、女蒿以及黑沙蒿是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的建群种;白沙蒿是构成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荒漠区流动、半流动沙丘的优势种。在西藏草地中,蒿类半灌木以其种类多、分布广、优势度高占居重要地位。如藏沙蒿、藏白蒿、冻原白蒿、日喀则蒿、川藏蒿是高寒草原的建群种或亚建群种,而毛莲蒿、铁杆蒿、银蒿、藏龙蒿(Artemisiacvactonii)、灰苞蒿是温性草原的建群种。宁夏草地中由蒿类半灌木构成的草地约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6.99%,其中牛尾蒿、铁杆蒿是草甸草原的主要建群种;沙蒿、艾蒿、冷蒿为干草原的建群种;蓍状亚菊、黑沙蒿是荒漠草原的建群种。在甘肃草地中有所不同的是冷蒿只处于优势地位组成草原类型,荒漠草原的建群种由米蒿、束伞亚菊、灌木亚菊替代白沙蒿仅为组建荒漠群落主要的蒿类半灌木之一。3食后对食草的影响就适口性而言分枝和现蕾前即晚春和夏季枝叶中含有较多的芳香物质,具苦臭味,家畜多不愿采食,其他季节(返青和结实后),小畜及马、骆驼均喜食和乐食。由于返青较早,首先为提供青绿饲草,牲畜采食后对恢复体力和安全渡过早春缺草季节有特殊的作用;秋季籽实营养丰富,是抓膘的季节;冬季保存率高,亦是家畜采食的主要牧草,尤其在我国北方牧区由蒿类半灌木组成的草地多用作春秋场,故对牲畜安全越冬渡春起着重要作用。蒿类半灌木以其很强的抗旱性表现在生长发育上的明显节律性。春季返青早,但生长缓慢,至6月下旬随降雨增多出现第1个生长高峰,夏季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处于休眠状态,8月中旬后大量生成生殖枝,至10月下旬达到年内最高生物量,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所以秋季特别是雨水较多年份,可形成大量新枝,此时放牧牲畜具有明显的抓膘、育肥效果,成为牲畜早春、秋、冬季采食的主要饲草来源。4蒿类半灌木草原蒿类半灌木植物在干旱草地中生物产量高,有效饲用产量所占比重亦较大。在新疆一般蒿类半灌木产量约占草地产量的60%~90%以上,由高山绢蒿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山地荒漠、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产量分别为510、780、825~1620kg/hm2,其中高山绢蒿产量分别为540、660、1305kg/hm2;由博洛塔绢蒿为建群种的荒漠草原,产草量1065kg/hm2中,其单产量为780kg/hm2;由沙蒿与白茎绢蒿为建群种的沙质荒漠,平均产鲜草2679kg/hm2,蒿类产量占49%。在内蒙由冷蒿与克氏针茅组成的草原类型,产鲜草1506kg/hm2,蒿类产量为451.8kg/hm2;由差巴嗄蒿建群的山地草原类型中,蒿类占产量的51%;以褐沙蒿建群的沙地草原类型平均产草量2925kg/hm2,蒿类占产量的52.6%。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半灌木中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类,其分布广、数量多,从草原到大面积荒漠均有生长,无论从植被组成或是饲用价值上都处于重要地位,不单是在草地牧草产量构成中所占比重大,同时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一般超过禾本科牧草,尤其粗脂肪含量更高于禾、豆科草类0.5~1倍,无氮浸出物也较其他半灌木高(见表2)。此外,因蒿类半灌木牧草在饲用特点上又具明显的季节性,故将在春季(营养期)以及在秋冬霜(结实期)两个利用期营养成分在放牧畜牧业中的作用(见表3)。在蒿类半灌木牧草中,木地肤各种属优等牧草,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质脆、叶多汁,生长期长,全年都为家畜喜食,是绵、山羊秋季的催肥饲草;冷蒿营养含量在菊科植物中居于首位,牧民称冷蒿是家畜春季催乳、秋季抓膘、冬季保膘的优等牧草,其营养枝、生殖枝绵羊、山羊、马均嗜食,牛四季喜食,骆驼乐食,因春季返青早、冬季保存率高,牧民常把冷蒿草场作为春、冬季利用。驼绒藜也是营养价值高的半灌木,粗蛋白质、钙含量较高,株体高、枝叶多,质地柔嫩,产量高,适口性好,鲜草产量达1200~1500kg/hm2,常为砾石质荒漠的主要饲草之一;蒿属和绢蒿属的大部分牧草,除夏季含有较多蒿臭味和芳香物质而影响家畜采食,但春、秋、冬3季是干旱草地重要的饲用牧草,尤其富含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氮浸出物,故在家畜春季恢复体力,生产母畜催乳等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5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和荒荒蒿类半灌木多分布在干旱土层瘠薄的生态恶劣的荒漠、半荒漠之中,抗逆性极强,即使在降水量不足100mm的地方也能正常发育。草地牧草是自然界中适应性最强、覆盖面积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绿色植物,并具调节生态平衡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蒿类半灌木牧草,不仅面临着分布区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还维持着绿洲、山区的生态平衡,在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进一步扩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内蒙古阿左旗1981年以来在降水量只有150~120mm的腾格里沙漠东北部飞播超旱生灌木沙拐枣和白沙蒿4.47万hm2,6年中植被盖度达23.2%,使裸露的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沙丘高度降低0.3~2.1m,大片沙漠变为每hm2产干草810kg以上的优质草场;新疆伊犁的半荒漠草场由于进行了飞机播种木地肤,使严重退化草地植被得到恢复,伴生植物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