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龙碧株洲项目_第1页
3龙碧株洲项目_第2页
3龙碧株洲项目_第3页
3龙碧株洲项目_第4页
3龙碧株洲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市创业广场项目暖通系统方案汇报汇报人:陈照锋汇报公司: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目录01公司简介03暖通系统方案02株洲项目背景04特别说明01公司简介公司简介产品目录公司优势项目经验公司简介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杭州,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新风机、空气净化设备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空气污染治理。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创新、责任”为企业宗旨,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产品目录龙碧新风机产品目录表型号风量(m3/h)尺寸(mm)功耗(W)噪声(dB)热交换效率机外余压(Pa)是否自动控制

LB250-1s2001300X610X2507542制冷80.20~200是

LB250-1制热91.4否

LB500-1s5001300X1220X25015045制冷〉75%250是

LB500-1制热〉75%否

LB1000-1s10001310X810X75030065制冷〉75%300是

LB1000-1制热〉75%否

LB2000-1s20001310X1620X750400制冷〉75%350是

LB2000-1制热〉75%否

目前公司拥有的产品系列主要是全热交换型新风净化机,上表为主要机型的设计参数,另外还有除湿模块分为再生吸附式和制冷除湿两种类型。产品简介产品简介产品优势-高效热交换

公司使用的热回收模块为超高效的全热交换器,最高的热回收效率可达91.4%,并且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产品优势-高度智能化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风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无人值守,能够自动根据室内空气质量(PM2.5、CO2和TVOC)调整新风量大小,所使用风机为EC风机,可以实现0-满量程无极调速,且功耗超低。同时拥有远程移动端监视和控制功能。无线通讯模块公司云公司优势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团队,拥有博士1人、硕士5人及若干重点高校学士,有完全自主的设备研发能力,专业的暖通系统设计能力和优秀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能力。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供应配套商包括ebmpapst、WEINVIEW等。项目经验公司目前已有的一些项目经验,包括教育系统、商务办公系统、住宅系统、商业店铺等。公司在这些已有项目的新风系统建设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了实际施工经验。•杭州某科技大厦一层(1000平米,基本完工)•杭州某双语早教中心(2000平米,2016年9月完工,已经启用)•杭州肖山区高档住宅(200平米,2016年7月完工,已经启用)•浙江海宁市高档会所(400平米,2016年10月完工,已经启用)•杭州滨江区高档住宅(160平米,2016年11月动工,基本完工)•北京五环香山附近某200平米样板住宅(2016年9月完工,已经启用)•北京密云区某300平米别墅样板住宅(2016年9月完工已经启用)•北京小汤山别墅(400平方)项目(2016年11月完工,已经启用)•北京朝阳区400平米别墅改建项目(目前方案阶段)•北京王府井某大型特色餐饮店(2500平米)改建项目(目前方案阶段)•北京某设计院写字楼两栋(共5万平米,目前在初步设计阶段)杭州某大型商场(共四层10万平方,目前在方案阶段)02项目背景株洲市气候背景设计依据应用背景株洲市气候背景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属于被动房设计样板工程。株洲市位于湘江之畔,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适合被动房的建设。设计依据

本项目的设计是根据当地的空调设计参数和新风设计参数,再依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另外参考防火分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88-8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9℃冬季最冷月平均计算相对湿度83%室外平均风速1.6m/s(夏季)2.2m/s(冬季)风向NW(夏季)CS(冬季)室内设计参数设计依据根据项目特点参考了设计院的“被动房区域制冷制热能耗”,项目制冷和供热负荷及住建委科技发展中心的能效分析报告。应用背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各区域的实际使用需求,我们分为如下几个应用情况:夏季:需要制冷系统和新风系统同时启用;冬季:需要采暖系统和新风系统同时启用;过渡季:新风系统启用,在需要时除湿系统启用;档案室:该空间由于需要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需要单独考虑,设计出恒温恒湿的空间。03系统方案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系统匹配新风系统-总体设计该项目设计按照被动房要求设计,因此该项目中的新风系统都为全热交换型的新风净化机,且由于地域特征,在过渡季需要除湿,因此该项目新风系统需要配置除湿模块。根据甲方提供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该项目所需新风总量约为123800m3/h(不考虑地下一层),根据最小单独空间新风量和最大单独空间新风量计算,我们推荐使用新风量为2000m3/h、1000m3/h、500m3/h和200m3/h四种规格的分布式新风系统,可以为不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新风量。建筑设计中有专门的空调设备间,因此所有新风主机都放入空调设备间,再根据合理布局,将每一层的空间分为不同区域,由各个新风设备分别带动,最后所有的新风设备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解决整个建筑的新风问题。新风系统-1F设计一层基本都是作为办公使用,根据甲方提供的人数资料,一层安排200m3/h风量设备3台、500m3/h设备5台、1000m3/h设备14台、2000m3/h设备9台,图中蓝色风管为新风管道,紫色为回风管道,绿色为室外进风管道,褐色为室外排风管道,由于室外进排风口未确定,因此图中的进排风管道为示意效果。同时因为一层多数为独立的办公室设计,房间开间相对较小,为了便于管道分布,在保证新风效果的前提下,一层新风俱采用顶送顶回的方式。新风系统-2F设计二层也是办公使用,根据甲方提供的人数资料,二层安排200m3/h风量设备1台、500m3/h设备18台、1000m3/h设备13台、2000m3/h设备10台,图中风管颜色与1F一致。图中办公室等小空间部分的新风仍按照一层顶送顶回方式布置,而国投自营、拍卖厅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大空间区域推荐使用置换式新风,即地送顶回的方式布置管道和风口。新风系统-3F设计

三层空间主要为几个大空间区域,包括本次方案最大的空间国营自投约3000m2面积,因此本层的区域规划以这几个大空间为要点安排200m3/h风量设备0台、500m3/h设备8台、1000m3/h设备6台、2000m3/h设备9台,图中风管颜色与1F一致。此层除几个小型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值班室和机房管理区等空间用顶送顶回方式外,其他大空间区域都用地送顶回的方式。新风系统-3F设计

三层的大空间区域的地送顶回风口分布方式示意图。大空间风口分布示意图大空间置换式新风截面安装示意图新风系统-4F设计四层空间主要为2个大空间区域和一个办公会议区域,空间类型和三层类似,安排200m3/h风量设备0台、500m3/h设备8台、1000m3/h设备6台、2000m3/h设备9台,图中风管颜色与1F一致。空调系统-总体设计由于株洲市民中心项目所属气候区为夏热冬冷,为了配合被动房设计,本案冬夏两季采用置换式空调通风(DisplacementVentilation)和新风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以降低夏季空调负荷能耗同时满足房间舒适度。末端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设计方案,冷热源则选取空气源热泵。本项目中空间分布较复杂,既有小空间的办公室,又有大空间的大厅,敞开式办公区域,因此本次暖通设计采用2种空调设计:混合式和置换式,混合式即为常见的顶出顶回方式,对于小空间来说制冷采暖效果不错且安装简单,占用空间小;而置换式则采用地出顶回的方式,对于大空间来说在保证体感温度舒适的前提下更加节能,但是需要额外的管道。空调系统-总体设计混合式空调示意图置换式空调示意图空调系统-冷热源比较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方案五风冷热泵水冷机组+锅炉地源热泵楼宇三联供电制冷+直燃机变冷媒流量系统冷源方案简述2台120kW风冷热泵+2台850kW机组磁悬浮高效机组2台冷凝锅炉+2台980kW磁悬浮冷水机组12%负荷采用地源热泵;88%采用磁悬浮冷水机组500kW微燃三联供机组+2台750kW螺杆冷水机组250kW直燃机+2台750kW螺杆电制冷机组机VRV提供冷热源或2台冷凝锅炉+492kW磁悬浮冷水机组和热回收机组各1台特点系统简单,效率较高效,风冷热泵需要选择除霜能力强的机组系统高效,配置适应负荷变化,供热品质高、稳定性好,选用冷凝热低氮锅炉,严格控制燃烧效率(105%)和NOx(PM2.5),保证微环境少污染。水源\土壤源应该根据地勘和资源条件确定;由于未拿到地勘条件,不好望断结论。由于株洲是夏热冬冷地区,本项目的冷热负荷悬殊,大量采用土壤源热泵存在热堆积问题。投资太高,系统复杂,性价比相对较低。维护管理相对要求高且复杂原方案:与方案二比投资较高,燃烧器与锅炉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相对较低、Nox排放相对较高,冷却水量较高,环境效益相对较差。计量和管理由租户控制,冷热计量可以以电费形式结算,但是制冷能效低。与常规系统的增量投资冷热源部分增加约35%冷源部分增加约40%,磁悬浮冷水机组冷热源部分增加约45%冷热源部分增加约294%冷热源部分增加约10%和末端一起未参与比较空调系统-冷热源比较相比于其他冷热源,空气源热泵有四大优点,节能,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环保,使用空气能和电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简便,冷热结合,设备应用率高,易控,因为它是电驱动,所以它调控比较方便。因此本设计推荐选用方案1的2台120kW风冷热泵+2台850kW机组磁悬浮高效机组空调系统-冷热源比较同时风冷热泵还可以根据需求并联使用,运用灵活,同时各种运行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空调系统-末端风机盘管按照置换式空调的设计方式,我们以三层国营自投的大空间(约3000m2)为例,设计冷量约为9000W,按一台风机盘管为1000W,则需要9台设备,每台设备安排2个地出风,设计如图所示。空调系统-末端风机盘管本案建议的部分空间的末端风机盘管采用置换空调设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和混合空调比较置换空调设计可以提高2米以上高度空间的室内温度以及提高送风温度至少2度C,这样可以减小空调负荷及减小制冷量的需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混合空调由于上送上回的设计方案在冬季会产生上热下冷的现象(即热流短路),利用置换空调可以避免在冬季会产生上热下冷的现象。由于置换空调设计需要将风管拉到房间的低位,增加了一些管路施工及墙壁管路施工及装修的工作,经过计算本案的房间内空调风管尺寸(625mmx100mm),厚度不是很大,占用空间较少,应该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空调系统-1F空调内机分布1F的空间多为办公室等小空间,考虑到安装及效果,风机盘管多采用混合式安装。空调系统-2F空调内机分布2F的空间为办公室等小空间和一个大的国营自投空间,因此既有混合式也有置换式。空调系统-3F空调内机分布3F的空间多为较大空间,因此主要以置换式安装为主。空调系统-4F空调内机分布4F的空间多为较大空间,因此多为置换式安装。系统匹配新风系统和空调系统既要独立设计又需要配合工作,而本方案采用独立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这样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注重自动控制在空调中的应用,从节能、实用、经济和美观四方综合考虑,在此项目中使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

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

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

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6)使用季节长

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系统匹配全热交换新风机过度季除湿模块(制冷式除湿方式)独立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空调房间冷水(夏)热水(冬)新风焓交换效率:制冷:73%制热:82%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及除湿模块需要配合工作,组成一个大系统,原理如有图所示。系统匹配根据02中所述的应用背景,该系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个工况:夏季空调:开启风机盘管(冷水)+独立新风系统(关闭除湿模块)

控制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过渡季节:关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开启制冷式除湿模块方式+独立全

热交换新风系统,控制过渡季湿度及空气质量过度季新风送风温度=室外温度通过除湿模块被降温,再通过全热交换模块升温至适宜的温度冬季采暖:开启风机盘管(热水)+独立新风系统(关闭除湿模块)系统匹配全热交换除湿模块25℃90%17℃65%23℃58%25℃55%室外进风室内新风室内回风室外排风04特别说明必要说明施工细节水力平衡风口评估特别说明项目为被动式建筑的空调制冷方案,目前仅仅完成了初步方案的设想,建议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分析,针对湖南株洲的气候特点和项目建筑特点,采用CF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