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_第1页
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_第2页
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_第3页
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_第4页
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考略

南阳范氏家族是两晋南朝著名的贵族之一。它在刘宋范泰时期达到了顶峰。在此期间,许多学者、科学家和名人为红儒而著,并在史书中留下了著名的名字。包括著名政治家范旭、范王、学者范坚、范宁、作家范泰、范云、大思想家范突、伟大史学家范凯。众所周知,六朝时期家族地位具有流动性和可变性,家族要跻身于上层士族并保持声望,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家族文化上的突出表现。那么范氏家族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有着怎样的家族文化呢?1两晋南朝范氏范氏家族的世系范氏家族历史悠久,古老而煊赫。关于范氏的族源,文献记载颇多且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本文针对南阳的范氏家族发展历程阐述如下:一般认为南阳范氏家族的直接祖先是范蠡。《史记正义》中引《吴越春秋》云“蠡字少伯,乃楚宛三户人也”,又引盛弘之《荆州记》云“范蠡楚宛三户人”。三户是什么地方?清修《淅川直隶厅乡土志》卷三《耆旧上》云“范蠡,《史记》注云`楚三户人’。三户者,今城南淤村保也。明《一统志》谓在内乡西南,时淅川并入内乡,未分设故耳,事亦见《史记·越世家》”91。又卷六《地理》“淤村里”条下说:“淤村里在城之正南,距城自三里至五十里,东下张里,东北武丁里,北淅川里,西北新兴里,西南皆均州界,东西广三十余里,南北长四十余里。”224据此得知范蠡籍贯应在南阳三户城,即今河南省淅川县南部淤保村。那么,范蠡的籍贯与本文所要讨论的南阳范氏祖居在地望上是相同的。南阳范氏是范蠡后裔的说法确有道理。范蠡以后范氏家族显于历史的人很少,这也反映出范蠡以后的很长时间范氏非常衰退,直到两晋南朝南阳范氏范晷时期,南阳范氏家族又逐渐得以振兴和发展。《晋书·良吏传·范晷传》云:范晷,字彦长,南阳顺阳人也。少游学清河,遂徙家侨居。郡命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太守裴楷雅知之,荐为侍御史。调补上谷太守,遭丧,不之官。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甚有政能,善于绥抚,百姓爱悦之。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于时西土荒毁,氏羌蹈藉,田桑失收,百姓困弊,晷倾心化导,劝以农桑,所部甚赖之。元康中,加左将军,卒于官。由上可知:一是范晷以士起家,进取登仕,在西晋历任朝廷要职;二是范晷有较高的儒学修养,“少游学清河”意为范晷少年时曾问经求学;范晷还被裴楷赏识,被推荐为“侍御史”。裴楷虽属玄学清淡名士,但儒玄双修,并有很深厚的儒学家风;三是范晷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所部甚赖之”。范晷时期是士族门阀阶层形成时期,许多家族因有人位居高官而成为士族。范氏家族因范晷开创家门,子孙得其荫护,也入仕为官,使南阳范氏成为两晋南朝显贵的士族之家。把范晷作为两晋南朝南阳范氏的第一代,那么范晷以后的世系及政治生涯又如何呢?以第三代范汪、第四代范宁为例:《晋书·范汪传》记载:范汪较有名气,其“博学多通,善谈名理”,使范氏向士族靠拢,并深得简文帝赏识。但由于恒温“挟震主之威,蓄无君之志”,范氏深受排挤,范汪后因事被免为庶人,积年不得复出。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1984。范宁以儒学见长,简文帝想扶持范氏,欲辟范宁为官,但由于“为恒温所讽,遂寝不行。故恒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1986,恒温死后,范宁又为帝所重。其在职时,大力办学,崇儒术。终因得罪权势,被免官。宁“既罢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1989。东晋时期的范氏因受压抑排挤,多不得志。但是这种状况到范氏第五代刘宋时期又有好转。以范宁儿子范泰为例:范泰抓住晋宋转换的时机,向后起军阀刘裕靠拢,并被刘裕重用。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因安定东土有功,刘裕拜范泰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泰卒于元嘉五年,“追赠车骑将军,侍中、特进、王师如故。故曰宣侯”。范泰可谓范氏于两晋南朝时期最为贵显者。范氏家族第六代最有名的范晔,即《后汉书》作者,范泰庶子,幼出继从伯范弘之。范晔一开始虽然也掌管禁旅,参预机要,但终因犯事惨遭杀害,范氏家族也因此几乎全盘覆灭。直至范云的出现,南阳范氏家族才有了新的转折点。范云师从父兄范缜,是杰出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其少时从沛国刘学经,渐而出众,继承了南阳范氏家学。官至尚书左丞。范氏第九代以后范氏家族真正地日渐式微。纵观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沉沉浮浮,潮起潮落,但范氏后世子孙俊杰辈出,许多大家名载史册。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程章灿先生在《世族与六朝文学》第一章中指出六朝士族“是靠自身在政治文化上的突出表现,逐步得到社会的确认,其社会地位的获得,源自后天的奋斗和努力,而非分封赏赐所得,因此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可变性”。魏晋士族以学问名世,重视文化修养。范氏家族在政治、文化上的杰出表现,与他们的家风家学离不开的,那么范氏有着怎样的家风家学呢?2南阳范氏家族研究2.1第三,范汪的原因亲近皇室,审时度势,可谓范氏家族地位提升的政治条件。魏晋九品官人制度确立以后,士族拥有世袭政治的特权,形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士族专政格局便形成,士族与皇室共掌大权,这种局面即后世所称“门阀政治”。琅琊王氏、颖川庚氏等大族先后分别执掌军政大权,势力甚至盖过朝廷。在这种局面下,矛盾频起,皇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常因权势之争而发生矛盾,而范氏在这样的斗争中往往是拥护皇权的。两晋南朝南阳范氏第一代范晷因寓居于清河,便与琅邪国相接近,而当时琅琊国国主就是后来的东晋创建者司马睿。范氏随琅邪王渡江后,得到颇为可观的政治权益,范晷也因政绩卓著而显宦。这为后来范氏家族成为士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如范坚,其审时度势,追随晋室,及时南迁,依附皇权,仕途颇为顺利,后又“讨苏峻,赐爵都亭侯。累迁尚书右丞”1989。第一次振兴了范家的范汪更是效忠皇权的典型。由颖川庾氏的提携,使其很快成为“转鹰扬将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征拜中书侍郎”,而当颖川庾翼为排挤桓宣势力,于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出兵进驻襄阳时,范汪却因表示效忠皇权,采取了违背庾翼的举措,上疏反对庾翼的出兵行为,建议“严诏谕翼,还镇养锐,以为后图”1983。颖川庚氏势力衰落后,谯郡桓氏桓温崛起。桓温频频拉拢范汪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温频请为长史、江州刺史。”1984但范汪“皆不就。自请还京,求为东阳太守”1984。后来,恒温借北伐之机,排挤范汪,“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1985。此后,“汪屏居吴郡,从容讲肆,不言枉直。后至姑孰,见温……汪实来造温,恐以趋时致损,乃曰:`亡儿瘗此,故来视之’”1985。可见,范汪排斥恒温的决心及对皇权的坚决维护之心。2.2体现了西方近代学术的主流思想,结合魏晋经学、梁武帝学和南北朝学术尊崇儒学并与时俱进,这是范氏家族声誉提升的文化条件。魏晋以来,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仍然或隐或现地制约着文人的文化创造。南阳范氏家族有重儒重经的家学传统,精研《春秋》,代代相传。特别要指出的是,晋代虽玄学兴盛,但皇室司马氏为儒学世家,范氏要维持地位,也须重视儒学。范汪“一生行事,全在崇儒”221,著有《祭典》、《尚书大事》。《范汪别传》曰范汪:“博涉经籍,致誉于时。”范宁可谓范氏家族中儒学成就最高者。他勤于经学,终年不辍,注过《古文尚书舜典》1卷、《古文尚书》10卷,著有《礼杂问》10卷、《文集》16卷,尤以《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晋书·范宁传》)。范宁被贬为豫章太守时,又在郡内大设庠序,改革旧制。跟随范宁求学的学生众多,超过千人,这种规模之前少有,所谓:“自中兴以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1985范氏其他人,也较崇尚儒学,“范氏是江左少有的一个儒学家庭”222。南阳范氏家族虽崇尚儒学,但也受时风影响,儒玄佛并修,与时俱进。晋、宋时期的思想界,由于佛教的炽盛,玄学已退处次要地位,并且逐渐与佛学合流。在玄、佛合流的同时,儒学重新被提倡,儒家思想也逐渐恢复了它的影响。在思想领域,又出现了多元并存的局面。就玄学而言,玄学兴起于魏晋之际,而盛行于两晋。从东晋开始,玄学又吸取了佛学的一些成分,进入了新的阶段。刘宋时期,玄学已经失去了强势地位,但它依然流行。王僧虔在宋代曾作有《诫子》一文,颇能反映当时谈玄的风气。文曰: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国志》聚置床头,百日许,复徙业就玄,自当小差于史,犹未近彷佛。曼倩有云:“谈何容易。”见诸玄,志为之逸,肠为之抽,专一书,转诵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尚未敢轻言。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未知辅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说,马、郑何所异,《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谈士,此最险事。设令袁令命汝言《易》,谢中书挑汝言《庄》,张吴兴叩汝言《老》,端可复言未尝看邪?谈故如射,前人得破,后人应解,不解即输赌矣。且论注百氏,荆州《八帙》,又《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如客至之有设也。汝皆未经拂耳瞥目,岂有庖厨不,而欲延大宾者哉?就如张衡思侔造化,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六十四卦,未知何名;《庄子》众篇,何者内外;《八帙》所载,凡有几家;《四本》之称,以何为长。而终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此文是王僧虔写给他的长子王慈的。文中“见诸玄,志为之逸,肠为之抽”,充分说明玄学对当时世人的吸引力。另外,玄学大师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何晏的《论语集解》等,都是当时文人必读之书。再看佛学:佛教在两汉之际就已传入我国,但一直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开始是神仙、方术的附庸,后来是魏晋玄学的附庸,延及东晋,佛教终于由玄学的附庸而蔚为大国,最终与玄学交融而形成中国化的佛学。南朝时,其发展更为迅猛,成为社会思想的主导和主流。《高僧传》载,宋文帝遣使迎接天竺僧人求那跋陀罗到京师,“深加礼敬”;文帝善悟佛理,特别对道生的“顿悟成佛”说甚为赞扬,还召请顿悟论者进京宣讲。在竺道生去世后,文帝还亲讲“顿悟成佛”义,沙门僧弼等提出疑难,文帝说:“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来,文帝便专门使人寻访能够讲解其顿悟之义的僧人,如法瑗、道猷。宋文帝对僧侣极为尊崇,其中以慧琳最为典型。史载:文帝见论赏之(按:指慧琳),元嘉中,遂参权要,朝廷大事皆与议焉。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辆。四方赠赂相系,势倾一时。方筵七八,座上恒满。琳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权侔宰辅。会稽孔觊尝诣之,遇宾客填咽,暄凉而己。觊慨然曰:“遂有黑衣宰相,可谓冠屦失所矣。”(《南史》卷七十八《夷貊天竺传》)因古时僧侣穿黑衣,故孔觊称之为黑衣宰相,由此可见慧琳利用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左右时局。由上观之,东晋南朝是儒、玄、佛多元思想并存的时期。南阳范氏家族也与时俱进,与这种时风有着相通性。《晋书·王忱传》载,王忱“性任达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体而游”,王忱拜见舅舅范宁时,被称赞“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在范宁身上,不仅体现着玄风的影响,还有着佛学精神。据《高僧传》,范宁为豫章太守时,邀请高僧慧远之弟慧持宣讲《法华》《毗昙》二经,佛学得以传布。另《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范宁曾在四月八日(佛的生日)用文书向庙里请佛像供奉。再如范泰,其信仰佛教,晚年“事佛甚精”(《宋书》本传)。受当时士风的影响,范泰又“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事”(《宋书》本传),在范泰身上表现出儒、佛、道精神的融合。还有范晔,其在思想意识里,主要继承传统家学——儒学,而在性格上却受时代士风的影响,恃才傲物、不拘小节、乏于自律。2.3文学材质的传承尚文多才,成就博杂为范氏家族名气的提升提供了个人素质条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当时门第传统共同理想所希望于门第中人,上自贤父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魏晋南朝时期,社会上重文的态度日趋成风,人以文显,文以人显,文学传统是门阀士族家学的重要内容。南朝刘宋时期,随着晋室的灭亡,晋代的清谈玄理之风渐归沉寂,高门世族对文化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文章之学,品藻人物的重要标准也从风度、言语转移到文章、才能方面。文化素养是两晋南朝衡量人乃至家族社会地位、声誉及价值的重要标准。各家族要想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具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素质,才会拥有参与交流的权利。南阳范氏家族在文化上广泛涉猎,在文学、史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上:范云是范氏家族中成就最高者,其与沈约、谢、王融等人皆为“竟陵八友”,为永明声律论的发明及永明新体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范晔所著《后汉书》,被誉为“前四史”之一,不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