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_第1页
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_第2页
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_第3页
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_第4页
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附:范文及点评)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反弹琵琶——运用逆反思维(附:范文及点评)

逆反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视角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它不守众口一词的思维定式,不沿着单一的常规思维线路前进,而是同中求异,寻找新的角度、新的层次,推陈出新,把认识导向新的层面。因此,逆反思维不是一般的同中求异,而是正理反求;不是一般地调换角度,而是完全改变视角的方向。它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创造精神为基础,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着力发现原有认识的局限性,摆脱并逾越、推翻已有的看法、观点、结论,从已知到未知。例如,“班门弄斧”,原指在内行人、专家面前卖弄本领,倘若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在内行人专家面前展现自己的技能以求其指导,这不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这一见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篇考场作文写道:“班门弄斧……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再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它就不切实际了。试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没有敢于向名人挑战的魄力,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向前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这赋予了“班门弄斧”新的内涵,深刻揭示出它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再如,某校高中某班根据题目“节日”写作文,绝大多数同学都在作文里热情赞美节日,歌颂节日;却有一个同学的作文题目居然是“愿天下没有节目”。他说,印度农村有个“打夫节”,这天妻子可以打老公出气,如果夫妻之间一直平等相待,此节岂不多余?如果妇女和劳动享有尊荣我们的日历上就会少了“妇女节”“劳动节”。如果绿荫铺满城乡,那么“植树节”何用?如果教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又何必设立“教师节”?如果哪个地方设立“无贪节”,那么这个地方一定腐败透顶了。他的观点:各种节日,尤其是有关权益和倡导性的节日,最好一个也不要,因为它们有着尴尬的背景。此文运用逆反思维,极具新意,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

示例1阅读下面作文,思考:作者怎样运用逆反思维提出独特的观点。不诚不信不为过北京市考生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都讲究待人诚实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是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要想打败对手,就得抛开“诚信”,巧妙运用计谋,以诈取胜。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战例。春秋时,燕国派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还未攻下,田单是即墨的将军,他决心誓死保卫城池,而攻城的乐毅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利用乐毅与燕王之间的矛盾,巧用反间计,散布乐毅要造反的谣言,使昏庸的燕王撤掉了乐毅。而后,田单又假意降燕,却暗地准备,乘夜大摆“火牛阵”,使围城燕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正是田单在国家危难之际,使诈谋迷惑了敌人,才打败侵略者,保全了国家,假如他在这种生死关头仍抱着“诚信”美德的背囊不扔,和敌人硬碰硬,恐怕齐国的历史之舟就要在此倾覆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垂史册的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使诈的专家?而对他们所创下的伟业来说,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这点不诚不信的手段甚至正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我们后人手捧青史,唏嘘赞叹的所在。时至当代,古人使诈的方法依然大行其道,当然我这里说的仍是在一些特殊场合。都说商场如战场,真是一点也不假。在行情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诈而不欺”之道也是可取的。当然,我所说的“诈而不欺”是在不违法、不违纪的情况下运用计谋,赢得先机,使企业之舟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上乘风破浪。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葛洛夫曾说:“在我的哲学词典里,手段和目的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如果在商场上恰当运用诸如“避实就虚”、“暗渡陈仓”、“扮猪吃虎”等计策,那么你的对手就摸不清你的虚实强弱,从而达到“治人而不治于人”的效果,使你的企业在竞争中获胜。“诈而不欺”固然好,但我们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运用。在一般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时仍要本着“诚信”的原则。总之,我们欢迎诚实守信的人,但社会是复杂的,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点评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年全国数以百万计的考生,绝大多数都是顺着试题的思路,人云亦云,阐述“诚信”的意义,编写“诚信”的故事;而上文的作者却独辟蹊径,逆反思维,论述“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也不为过”的观点,具体界定了对哪些人、在什么场合可以“不诚不信”,说理辩证、周密,富有创意、独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着实可贵。文章布局方面亦比较自然、得当,成功地运用“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起——在“通常情况”与“特殊情况”比较中提出观点;承——分析在战场、商场等方面,不诚不信有其重要意义;转——在“一般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时”还是应讲诚信;合——照应开头,再次强调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不为过。示例2阅读下面文章,思考:作者怎样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俗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分析。荒谬的苦难美学狄马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容回避。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苦难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但不是所有的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它转化为动力是有条件的。首要条件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不移。当然,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些人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总是得牺牲在他们看来价值比较的目标,但对处于历史关头的承当者来说,这种选择有时会异常残酷。因为它不仅会牺牲自己的健康、安逸和生命,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而且更令人丧气的是,即便牺丝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也不一定能换回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它需要牺牲者的才力、勤奋和机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里。可以想见,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创造精神会被苦难和凄惨的生活窒息。在荣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面前,在只有按照既定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尊严的社会里,要让所有人都顶住贫困、疾病以及各种世俗专断势力的压迫从事他心仪的事业,未免是奢望。在离婚、抄家、监禁、杀戮、秘密处决甚至灭门九族的威慑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而大多数人则选择了投降。在他们看来,自由虽然是好东西,但要牺牲世界上那么多的好东西来保全它,就未必值得。这就是历史上被处宫刑的人很多,而司马迁只有一个的原因。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一般来说,不能剥夺受难者的生命,因为它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仁人志士可以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但若如此并不能换取更大的目标,这种牺牲就毫无意义。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牺牲者必须要能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商纣王的监狱里一定没有牢头狱霸,否则文王哪里顾得上推演八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本人若无方宅草屋恐怕他也难吟唱“归去来兮”。中国的传记作家喜欢描写传主的不幸,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传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他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哪怕被要求者是古人或外国人。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这些“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是由血、汗、水还是葡萄糖析出来的?在我看来,任何一门艺术如果不能体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甚至完工之日就是创造者生命终结之日,那么,这门艺术之所以留存下来,就是因为后人要研究祖先的耻辱。长城也许雄伟壮丽,兵马俑也许奇巧无比,故宫也许幽深似海,但作为人类罪恶的象征,我们应该首先记住,这些用白骨奠基,充斥着脓血和眼泪的所谓“艺术”,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使我们拉开了距离“审美”,充其量是坏事里面衍生出的好事,不值得赞美。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我们依照自己的良心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我们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美恶在个人不能负责的范围内是没有意义的。一件我们不能把握的事件,在道德上就既没有机会获得好评,也没有机会招致恶损。在皮鞭和棍棒下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事,和顶住舆论的压力,毁家纾难,成就一项他认为有价值的事业,这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不问选择和被迫的区分,一味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即使他们的工作真对后人有意义,也会显得我们全无心肝。座偌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脚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一个乡村教师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被高度赞扬,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对老人的身心摧残。这种冷血文化培养出的冷血道德,鲁迅称为“瞒和骗”。它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那么,谁是这种牺牲道德的最后受益者?当一些人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受人哄骗地出售了他的体能和智力时,谁是这种廉价的真正买方?(摘自《随笔》2022年第3期,有删改)点评对一个流传几千年的成语进行反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已属难能可贵;而要对一种习惯、一种观念、一种传统进行反思,指出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批判与时代发展的悖谬,那么,其价值、意义可能是开创性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这句妇孺皆知的老话面前,许多人的大脑被遮蔽了,连“动”都懒得动一下,麻木地盲从这“权威话语”。时至今日,不少家长还在用“人上人”的榜样去教育子女吃“苦中苦”,许多教师还在推崇、美化苦学死学,教诲学生在困境逆境中成才,还有莘莘学子以此为座右铭发愤苦读……其实,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就是你的屈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上文作者质疑“苦难成就伟大”这一简单、片面的论断,理性地分析它成立的复杂条件:“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不移。”“它需要牺牲者的才力、勤奋和机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里。”同时又走出“选择性失明”的误区,站在对方的立场,自我校准:“苦难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作者的观点在具体分析中不断矫正、推进、完善。“并不总是”“在很多情况下”“一定意义上”“在有限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