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修辞立其诚》作业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材料三: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B.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C.纳博科夫明确指出,芜杂虚妄的现实世界既是作家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痛苦困惑的来源。D.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非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要提示事物现象本质,符合名实一致原则。B.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C.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D.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要求作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3.结合材料内容,下面表述符合材料一“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

)A.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正是因为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在男权世界里玩偶般的非“人”存在,首演即给欧洲社会带来震撼。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运用对联,以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竹笋为喻,对党内那些夸夸其谈并无真才实学的人进行讽刺和批评。C.《荷花淀》中水生嫂用吮手指的动作来掩饰得知丈夫第二天就要去大部队时内心的震动,“表里不一”的表现,突显其对丈夫的体贴。D.“小说、戏剧和其他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以假的形式说真话。”文学创作既需要虚构,也需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之间并不矛盾。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5.参加援助2020年武汉抗疫的杨医生,打算撰写一本自传性质的武汉抗疫回忆录。请结合这几则材料,给杨医生提三条写作建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节选自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材料二:①苏格拉底把演讲术归结为“马屁术”,这也许是愤激之言,因为说理和说服不一定是拍马屁,而拍马屁也不一定总是有说服力的。亚里士多德本着务实的精神肯定了演讲术的公共用途与伦理价值。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开头,他指出,城邦政治和文明的生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拥有公民美德和逻辑思考的能力,足以区分是非,区分公正与不公正。这种信念是民主政体的根本基础;如果把人类当作没有头脑的一伙,公民政治就没有必要,和平秩序也就没有前途。②这样看待说理技艺有其重要的公共生活意义,而且也关乎当公民和做人的道理。在雅典的公民大会上,人们用话语,而不是武力影响别人,解决争端。这时候,用语言说服别人就成为公民责任。只有用话语来维持和维护和平的社会人际关系,非暴力的社会秩序才能长久存在。在雅典,公民争取其他公民的尊敬和赞同,离不开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这才成为许多人学习的公共需求。学习说话的修辞技巧不仅仅是要变得能说会道,而且还要遵守话语的公共规则。学习说话是一种相对高等的教育,它使人们变得有能力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说话技巧不可能与说话者的心态和目的分开,而说话者是否能以无私的心态和以利他的目的说话,却是一件很难证实、很难确定的事情。所以,人们对修辞总是既感到需要,又有所提防。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就是质朴,文就是文饰,史就是虚浮不实。孔子是说,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懂得说些漂亮的门面话,甚至引经据典装饰,因而缺乏一份真诚的心意。孔子还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说话不能不借助修辞,但是,过于借助修辞,却会令人生疑,怀疑说话者是否由于说话不能动人以诚,才特别需要依靠技巧;是否因为说话的其他因素(动机、用意、目的)有所欠缺,才特别需要用修辞来掩饰。久而久之,修辞便有了巧言令色、诡辩、强词夺理等负面含义,注重技巧,尤其是过分注重技巧的修辞,便成为一种有道德瑕疵的语言行为。④所以,人们对修辞的戒备不是没有道理的。修辞造成情绪的激动,诉诸情感多于理智。听话的人因被打动而被说服,这种赞同往往与接受真实信息,并认真思考有所不同。这也是柏拉图讨厌修辞的原因,他和苏格拉底称善辩的智者是强词夺理、制造假象的魔术师,他们自己要运用的是论辩术,要把论辩纳入真正符合逻辑思维的轨道。柏拉图认为,那些冒充“智者”的诡辩家或蛊惑者很容易用语言操纵公众,让他们失去理智,牵住他们的鼻子,使他们盲目服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观比柏拉图来得现实,但他仍然非常强调修辞伦理的一面。不劝人做坏事,这便是修辞术和说服行为的伦理底线。亚里士多德写道:“如果目的是好的,那么能言善道便是值得称赞的技艺;如果目的是坏的,那就成为一种伎俩。”(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四十讲》)6.从内容来看,材料二中第③段的内容主要是在分析材料一中“立其诚”的三层含义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层含义。7.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A.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B.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C.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D.《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是材料二中所言“所以,人们对修辞的戒备不是没有道理的”原因的一项是(

)A.说话者的心态、目的难以确证。B.学习说话的修辞技巧会变得虚浮。C.修辞易造成情绪的激动,使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D.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用语言操纵公众,使他们盲目服从。9.请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10.材料二的第③段中“说话技巧不可能与说话者的心态和目的分开,而说话者是否能以无私的心态和以利他的目的说话,却是一件很难证实、很难确定的事情。”试分析以下《红楼梦》选段中王熙凤说这段话时的心态和说话技巧。附文:在“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回中,为了解决李衙内和张家小姐的纠纷,老尼求王熙凤让贾府出面让守备家退婚,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在老尼答应有报酬之后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王熙凤又加上一句:“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但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曾经,读者反感“襄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人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摘编自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与科学属于理论命题,其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文学虽与二者有所不同,但也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B.人们只有在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C.当下一些网络媒体浮夸荒诞的文风,不仅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也使得“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D.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年轻网民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格格不入。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年认同“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的观点后,指出了“立其诚”所包含的三层含义。B.人在观察现象时,常带有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发挥人的主体性时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C.“修辞立其诚”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热衷故弄玄虚等不良文风,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D.材料二第三段,作者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的道理。1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境非独谓景物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B.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C.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D.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王国维《人间词话》14.张岱年先生认为人们“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原因。15.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发言著论写文章”时应如何坚守“修辞立其诚”的准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在当今仍有价值,“诚”则是指真,“立其诚”则是要坚持真实性。B.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C.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一切空话。D.文章的长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务内容的需要,就如俗语说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二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B.哲学和科学都能揭示客观规律,文学不表现客观规律,所以文学不符合名实一致的要求。C.“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要彻底避免主观因素对客观世界的干扰。D.材料二中“懒婆娘的裹脚”是表象,结果是群众不想看,危害是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18.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对其解释说明,让文章没有艰涩之感。B.材料一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全文都采取递进式论证结构,将“立其诚”的含义深入分析阐述。C.材料二语言严谨,周密且生动活泼,引用谚语歇后语等群众语言,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D.材料二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战争时期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19.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埋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兵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在当今仍有价值,“诚”则是指真,“立其诚”则是要坚持真实性。B.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C.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一切空话。D.文章的长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务内容的需要,就如俗语说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2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二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B.哲学和科学都能揭示客观规律,文学不表现客观规律,所以文学不符合名实一致的要求。C.“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要彻底避免主观因素对客观世界的干扰。D.材料二中“懒婆娘的要脚”是表象,结果是群众不想看,危害是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22.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对其解释说明,让文章没有艰涩之感。B.材料一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对“立其诚”的含义深入分析阐述,采取递进式论证结构。C.材料二语言严谨,周密且生动活泼,引用谚语歇后语等群众语言,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D.材料二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战争时期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材料三: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23.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B.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C.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D.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24.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B.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C.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D.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让作者具有了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25.结合材料内容,下面例子不符合“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

)A.“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管子·心术上》B.“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经验发源的。”-毛泽东C.“我手写我心。”-胡适D.“艺术是谎言但它述说真理”-沈语冰26.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27.三则材料都说“修辞立其诚”,侧重点有何不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埋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兵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问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哀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2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修辞立其诚”在当今仍有价值,“诚”则是指真,“立具诚”则是要坚持真实性。B.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C.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一切空话。D.文章的长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务内容的需要,就如俗语说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2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二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B.哲学和科学都能揭示客观规律,文学不表现客观规律,所以文学不符合名实一致的要求。C.“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要彻底避免主观因素对客观世界的干扰。D.材料二中“懒婆娘的要脚”是表象,结果是群众不想看,危害是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30.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对其解释说明,让文章没有艰涩之感。B.材料一逻辑严密,层次清晰。采取递进式论证结构,将“立其诚”的含义深入分析阐述。C.材料二语言严谨,周密且生动活泼,引用谚语歇后语等群众语言,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D.材料二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战争时期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3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32.这是网上一幅关于“标题党”的漫画,请结合文本中的观点分析“标题党”的危害性。《标题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小说家卡佛说,写作或其他的艺术创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述,它是一种交流。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他拿起笔,以文字发声,诚挚而坚韧地与外围交流时,他便从个体的孤立中走出,与外围发生了碰撞、融合或抗衡。总之,作者与生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能不说,再个体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而这已足够。那些源自心灵的文字,其实已在日积月累中,自觉不自觉地与生活发生关联,并参与良性生活的构建。生活承载的时代感严峻地摆在每个作者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涉及文字的担当性。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和常识》中这样说道:有时,在事物的进程中,当时间的溪水变成一股混沌之流,历史的洪荒漫过我们的地窖,认真的人们总要在作家、国家和宇宙之间寻找内在关系,而作家自己也开始为他们的职责忧心忡忡。他在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私人的。每一个作家拿起笔时,都会出于本能地进行有关生活、命运、环境、时代、精神等等的思考。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真正的作家会为文字只停止于表象描摹而不安,从而在对命运处境作深邃思考上不断努力并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我们处在历史绵长、文化驳杂、物质与精神越来越背离的时代,可以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形势相当严峻。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摘编自朱朝敏《修辞立其诚》)材料三: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时不能只讲真话。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都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摘编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33.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真”与古代的“诚”一脉相承,无论古今,求真求诚都是发言著论应该秉承的一个原则。B.当创作者用文字与外界交流时,文字就与生活发生了关联,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创作者的自觉。C.纳博科夫的相关论述,从文学对时代能否担当和担当多少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文字的担当性。D.文字不能仅仅描摹表象,还要能清晰地呈现对命运处境的深邃思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34.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不是理论命题,但若想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也要符合名实一致原则。B.当下时代中问题和机遇并存,创作者只要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就能收获大情怀大境界。C.写作不同于写日记,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创作者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D.创作者要立足实际,对写作内容进行辨别取舍,这就要求作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35.结合材料内容,下面表述不符合材料一“三个一致”内涵的一项是(

)A.“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在接触外物的时候不要对外物有所损益,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B.“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我们说话时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不可曲解经义迎合世俗,否则就背离了真理。C.“爱真理,忠实地生活。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所谓“讲真话”不过是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D.“小说和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以假的形式说真话。”文学创作既需要虚构,也需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之间并不矛盾。36.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37.参加援助2020年武汉抗疫的杨医生,打算撰写一本自传性质的武汉抗疫回忆录。请结合这几则材料,给杨医生提三条写作建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立其诫”包括三层舍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改)材料二:古人对祭神非常虔诚,认为诚心可以打动上天,得到庇佑,所以将对神的诚信作为成败的关键,这种由敬畏神灵而产生的诚意上升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在礼教发展之后,“诫”又成为礼乐活动的伦理要求,由一种原始的宗教心理活动发展为一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说"。到了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列举前人实例说明修辞是“安国立命”的手段,“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也继承了“修辞立诚”中“诚心”的含义,认为修辞不仅需要“会说”,而且要以“诚”为基础进行真实的表达,不能华而不实,言过其实,而需要表达真实情感。宋末元初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可见,古人写作是以“诚”为本,“修辞立诫"固然需要雕饰文章,但切勿过于浮华,要从实际出发,回归“诚心”,做到“真实”。(节选自粲悦《“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及时代内涵》,有劃改)材料三:“辞不达则意不至”,修辞是“立言”的必经之途。孔子期盼弟子成为“君子”,更希望弟子能贯彻他的主张,实现他的理想。因此对孔门弟子雨言,修辞是成就功名的重要途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实践。换句话说,修辞就是修身!唯其如此,“修辞”必须出于“诚”。言为心声,它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显然,作为道德品质内核的“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第一位的,“辞”是第二位的;“诚”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诫”之“辞”更有价值和魅力。诚如饶宗颐先生所言:“辞是属于外表的事情,能修辞是能有美的辞令,但必要出于‘诫’。诚是内在的,必须内在充实,才能言之有物。美的辞令必须建筑在诚之上,修辞属于‘美’,‘诚’包括了‘真’和‘善’,有‘真'和‘善’才有‘美’可言,有真和善然后可以立诚。”我们认为,“诚”是“修辞”的前提和基础,“修辞”必须从“诚”出发,服从并服务于“诚”,不能妄加修饰。“修辞立其诫”是指在“诚”的基础上的话语修饰,它涵盖了孔子对言语表达的认识和态度,体现出言简意丰的话语风格。(节选自丁秀菊《“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学诠释》,有删改)38.下列有关“诚”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诚”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一致”,即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与行一致,所说的和所想的一致。B.“诚”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追根溯源是由先民敬畏神灵而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心理活动发展而来。C.“诚”作为道德品质的内核是属于内在的,相对于外在的“辞”而言,处于第一位,在两者中处于主导地位。D.“诚”是“修醉”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出发点,而前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后者,不能妄加修饰。3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是传情达意的手段,随着发展又认识到修辞不仅要能传递信息,还要能更好地传递信息。B.西汉时期的刘向通过列举前人的实例来表明修辞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安国立命”的手段。C.宋末元初王应麒认为“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意即修辞要做到内外兼修,皆有所得。D.饶宗颐先生认为修辞属于“美”,能修辞,仅有美的言语表达还不够,还应该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上。40.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然不像理论命题那样显现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也必须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一定的揭示,才能打动受众。B.文学必须超脱像理论命题那样受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约束,还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感动人心。C.文学虽然不像哲学和科学命题那样符合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是也必须揭示出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感动人心。D.文学可以不像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那样表示事实或客观规律,只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够打动受众。41.结合以上材料,试列举“修辞立其诚”的具体要求。42.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此外,他还说过“辞达而已矣”,意即言辞只要达意就行了。这二者是否矛盾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的理解。二、小阅读-课内43.论述类文章,既要阐述自己观点,有时还要批驳一些错误的言论。在这一单元中,这几篇文章都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体会这几种论证方式各自的特点。44.作者主张“修辞立其诚”就是要求人们讲真话,求真理;但也有人说可以有善意的谎言,要灵活处世,不要太死板。你怎么看待求真的问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中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4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说的“诚”就是现代所说的“真”,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先提出“真”字的是道家。B.言行一致包含深、浅两个层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现了学说理论和社会实践一致。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D.今天在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学术语境下,“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4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亮明观点,根据《易传》原文“修辞立其诚”来说明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B.文章在阐释和论证“立其诚”的含义时,是以总分的结构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开的。C.在论证追求真理时如何处理客观性与主观性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D.文章通过论述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得出了“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的结论。4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虽不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B.《心术上》提出的“静因之道”与列宁所说的“观察的客观性”都是在强调认识的客观性。C.“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中的“曲学阿世”违反了“立其诚”的原则。D.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讲求说真话,讲实话,体现了“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四、填空题48.解释词语。曲学阿世:哗众取宠:顺风使舵:错综纷繁:五、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虽是两千年以前讲的,①,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②。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③。“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摘编自《修辞立其诚》)4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也明确地显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使文学感动人心B.但事物现象的本质也能够在文学中显示,使文学能感动人心C.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D.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文学也应有所显示,以至能感动人心5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①,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②,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③;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5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不诚是最明显的B.如果心里所想的是一套,口说的却是另一套,是最明显的不诚,是谓说假话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不诚是最明显的,是谓说假话D.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52.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刍议 B.“修辞立其诚”释义C.“修辞立其诚”新解 D.修辞与立诚5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________,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________,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________,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________。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5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

顺风转舵

错综纷繁

扭曲B.夸大其词

见机行事

错综变化

歪曲C.哗众取宠

见机行事

错综纷繁

歪曲D.夸大其词

顺风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