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道具艺术_第1页
民间道具艺术_第2页
民间道具艺术_第3页
民间道具艺术_第4页
民间道具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主讲人:尹宏浩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

道具是戏剧、电影中所需的舞台用具的总称。民间道具可以说是民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一个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分支,不论是中国各地历史悠久的皮影,还是地戏,藏戏各具特色的面具,抑或是形态不拘一格的木偶,都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道具的本身形态以及被赋予的深厚文化内涵,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中国民间文化、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2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一、民间道具的文化内涵(一)民间道具与习俗

民间的道具多与当地的习俗有关。在湖北,皮影的演出时间与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农历正月演《大回窑》,土地菩萨生日演《土地会》,农历七月初七演《鹊桥渡》。有些地区演出皮影还有着驱鬼酬神的意义。贵州的地戏中所使用的面具也是民间道具的一种。它有着浓厚的世俗文化色彩,在当地人看来地戏有着驱疫避邪的作用,在每年的新春之后跳地戏,可以一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兴旺平安。3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一、民间道具的文化内涵(二)民间道具与宗教

民间道具也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系,或受其影响,或衍生而来。

皮影的造型在很多地方与古代寺庙宗教壁画和宗教石窟如出一辙,也带有教化的功能。

萨满鼓,就是萨满宗教的道具之一。传入民间成为萨满舞的道具。

藏戏中的面具是起源于藏族宗教面具。

4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在我国,皮影戏是流传广泛、古老而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场景、道具,是由民间艺人手工用动物皮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所以称之为皮影。5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真正意义上的皮影戏形成时间大约是在唐代,西安作为汉唐故都,影戏十分流行。在宋代(960-1127)皮影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宋代一个影戏班各类角色人物道具多达千余件。宋代皮影雕刻已成为专门的行业。

1、历史6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元明时期,影戏盛行不衰,仅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这一时期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7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8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清代影戏达到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城市乡镇都有专业或业余的班社演出,它深受上至帝后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等社会各阶层的喜爱。9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10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皮影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在如今这娱乐生活多样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只有一些特殊场合可以看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展览与装饰。11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皮影戏的造型结构分为头茬,身段和衬景、道具。其中头茬在皮影造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皮影人物的身段除少数特定人物专用外,大多数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子上换一个相应身份的头茬,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物。

2、皮影造型及其特点12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

(1)平面化(2)艺术化(3)戏曲化2、皮影造型及其特点13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皮影戏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风格流派之间的区别,除戏曲唱腔的差别较大外,皮影的制作材料、雕缕技巧、影偶形象的造型、花纹的繁简、线条的曲直、色彩的明暗也有极大的差异。不同风格的皮影受当地民众审美观念和欣赏趣味的驱使而不同。2、皮影的地域特色

14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1)陕西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皮影在陕西又叫“影戏”、“影子戏”,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陕西皮影,有东、西、南三路之分。东路形制较小,古朴,雕工细,形象豹头深目,性勇健;西路体形较大,头脸多刻通鼻梁,女性英俊大方;陕南皮影介乎二者之间,人物忠奸善恶易分,英妇少女有别,技法、设色能区分身份和性格、年龄,至今依然是适合当地群众欣赏习惯的皮影艺术。15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1)陕西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16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1)陕西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华县皮影17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18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2)唐山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唐山皮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的滦州,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的乐亭,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乐亭县是我国最早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之乡”。19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2)唐山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有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其造型优美,雕缕精细,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清新,独具风采,所选作雕刻的驴皮十分讲究,只取驴前身的一个部位,经过加工、上浆,一张张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的原料就备好了。至今唐山还流传着北山驴皮明如镜的俗语。20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3)北京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到清朝同治年间分为东、西两派,东派––滦州戏,西派––涿州影。西城毛家湾的“和顺社”是西派,以外都是东派的领域了。两派的分别,西派没有底本,影人用牛皮制成,多着古装,长约50厘米;东派有底本,影人用羊皮制成,尺寸小,只有30厘米左右,表演巧妙,所唱腔调最具特色。21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4)四川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30厘米,以牛皮制成。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高约60厘米。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夸张幅度大,注重刻划人物的性格,尤其着力人物眼睛的设计,艺术格调浑厚、大气。22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一)皮影2、皮影的地域特色

除了以上几个著名的皮影产地以外,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广东皮影、甘肃皮影、青海皮影、山西皮影和东北皮影都各具特色在中国皮影艺术史上有较大的影响。23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面具,平面的称“假面”、“脸子”,将整个头都包住的称“套头”。在中国戏剧中,很多戏曲已改为以涂面化妆,也就是以脸谱为主要表现手段,因为毕竟厚重的面具固定化了演员表情的发挥,也不利于表现唱腔。但假面还是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它的立体造型丰富了表现语言,有助于强化表现人物的特性,另外面具还可以快速变换。使用面具的戏曲流派主要包括起源于中原的古老的傩戏系列、发源于西藏雪域的藏戏系列、古老的彝族变人戏等,在这些戏中,面具扮演着重要的地位。24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1、地戏面具地戏不用戏台,在村野旷地演出,故名。主要分布于贵州安顺和贵阳周围地域。整个演出活动中,演员都要佩戴面具,当地群众称为“脸子”。面具用木质细腻的白杨、丁香、白果、揪树等木料制成,刻工精细,着色讲究,以武将最有特色。艺人制作面具,要参照“地戏谱”和民间传说,有一定规矩,有的还有口诀。地戏演员全部由本村农民担任,一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时间约15天,叫“玩新春”;另一次在七月中间,演出5天左右,叫“挑米花神”。25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1、地戏面具地戏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其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表现自己身份的脸子,这些做工精美的面具体现着古朴富于乡土气息的审美观念,如武将肤色较深,五官见棱见角、宽鼻大嘴,横眉立目,女将则肤色白晳、丹凤眼,既富有女性魅力又不矫揉造作,而是英姿飒爽。和京剧脸谱一样,地戏面具中也有白脸的周瑜、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地戏的面具是戴在头顶上,而非面部,可能与贵州多山的环境有关,主要为了让坐在高处的观众也能看清。26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1、地戏面具在忙碌单调的农事生活中,地戏带给人们心理极大的慰藉,那些形态各异的面具更是将屯田军民与他们的过去联系起来的纽带,为他们所珍视。虽然地戏本身已经基本脱离了原始傩戏的宗教祭祀色彩,但这些面具在农民心中还是有神圣的色彩,不可亵渎。在过去,地戏的脸子是不能随便刻制,地戏也不是随随便便搭个台子就能演的。27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2、藏戏面具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28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2、藏戏面具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藏史《巴协》中记载;“八世纪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一种舞蹈”。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29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2、藏戏面具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30民间艺术欣赏第五讲民间道具艺术二、民间道具的种类(二)面具3、傩堂戏面具傩堂戏,流行地域较广、涉及民族众多,是傩戏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傩堂戏又有傩愿戏、傩坛戏、傩神戏、还傩愿、神戏、鬼脸戏、端公戏、师道戏、土地戏、师公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