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七上语文教学同步周周测: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_第1页
2023秋七上语文教学同步周周测: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_第2页
2023秋七上语文教学同步周周测: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_第3页
2023秋七上语文教学同步周周测: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_第4页
2023秋七上语文教学同步周周测: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周: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一定要保持稳定呼吸,不要焦躁,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2.拿到试卷后,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3.不要舍不得放弃,一道题无思路做不出来,你在那里耗时间,就是在减少试卷分数!4.越狂躁,越容易粗心,和答案失之交臂!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B.窠巢(guǒ)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C.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贮蓄(zhù)D.黄晕(yùn)

落地(luò)

高邈(miǎo)

竦峙(sōng)【答案】A【解析】B.“窠”应读“kē”“啬”应读“sè”;C.“莅”应读“lì”;D.“竦”应读“sǒng”;故选A.2.(2分)(2017·浙江杭州·七年级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他的《济南的冬天》用生动的语言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具有一种绘画美。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用生花妙笔将江南的春天描绘得美不胜收,妙不可言。C.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细致地描写了雨的景象、雨的音响和雨的气息。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短小而又优美的唐代诗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愁心情。【答案】D【解析】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故选D。3.(2分)(2023秋·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解读和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十分紧迫的一件大事。B.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各地农民争相“晒丰收”“秀幸福”,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C.通过成功举办世乒赛团体赛,使成都点燃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D.忙碌了一天的居民悠闲漫步在海堤路上,眼前是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归巢鹭鸟的鸣叫声。【答案】B【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语序不当,应改为“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和落实,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C.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搭配不当,应删去“和归巢鹭鸟的鸣叫声”或将“和归巢鹭鸟的鸣叫声”改为“耳畔是归巢鹭鸟的鸣叫声”;故选B。4.(2分)(2023春·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中国人来说,月球似乎有着独特的意义。

。①在冥冥之中与这个在夜空中不断变化形状的天体有关②中国人愿意相信,自身命运的发展、感情的走向③无数诗词歌赋都以月亮为题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⑤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颗地球的自然卫星寄托了深厚的感情A.③⑤②①④B.⑤③④②①C.⑤③②④①D.③④⑤②①【答案】B【解析】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解答此题先通读所给的句子,了解语段大意,然后根据内容或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去排列顺序。通读五个句子可知,第⑤句“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颗地球的自然卫星寄托了深厚的感情”紧承空格前的句子,交代“对于中国人来说,月球似乎有着独特的意义”这一说法的原因,所以首句为⑤;接着第③句“无数诗词歌赋都以月亮为题”阐述古代写月的诗词歌赋很多;再以第④句“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给出具体的诗句佐证;最后是第①句“在冥冥之中与这个在夜空中不断变化形状的天体有关”紧承第②句“中国人愿意相信,自身命运的发展、感情的走向”,总结语段,解说古人爱“月”的原因。所以五个句子排序为:⑤③④②①。故选B。5.(7分)课文内容识记填空。①《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

。③《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揭示主题,表达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朱自清《春》【答案】

小桥流水人家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中的“残、天涯、腰脚”等字词容易写错。(6分)(2022湖北荆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材料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世界中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他们不知道“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他们不会珍惜时间,更不会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当家长提醒他们要珍惜时间的时候,他们总会表现出非常不屑的态度。孩子的这种态度让家长很生气,生气之余也会充满忧虑。因此,家长多会以训斥的方式反复说教,希望他们学会珍惜时间。但是,家长这种直接提醒的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时孩子并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只是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家长所说的话。所以,要想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首先应该让他们知道时间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家长的包办,让孩子缺少时间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坐享其成,认为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帮他们做,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澎湃新闻客户端》2022年7月13日,有删改)材料二: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假期时间,直接考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将目标分解成阶段小目标和日常小任务,这也是制订计划的过程。只有目标明确,时间管理才有方向,时间管理才更具体。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让学生把握时间管理的优先级。当面对过多想要做的事情时,学生区分需要任务的轻重缓急,据此把握时间管理的优先级。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让学生掌控时间管理的效率。学生独立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大多会出现磨蹭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往家长和教师主导下的管理方式就是用增加时间长度来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人民融媒体》2022年7月21日,有删改)6.(2分)结合【材料一】说说孩子不会管理时间的两点原因。7.(4分)假期即将来临,你的好友小文给你发邮件,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请你利用材料中的内容给他回复邮件,帮助他解决烦恼。(100字左右)【答案】6.①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孩子的世界中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从而缺乏时间观念。②家长的包办,让孩子缺少时间自主意识。

7.示例:亲爱的小文,你好!要想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建立时间观念;第二,设定阶段小目标和日常小任务;第三,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把握时间管理的优先级。第四,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让自己掌控时间管理的效率。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用。【解析】6.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结合“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世界中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他们不知道“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他们不会珍惜时间,更不会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可知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孩子的世界中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从而缺乏时间观念。结合“家长的包办,让孩子缺少时间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坐享其成,认为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帮他们做,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可知家长的包办,让孩子缺少时间自主意识。7.考查书信。依据材料来写,注意书信格式。示例:亲爱的小文:

你好!

如果你想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要想利用好时间,就要建立时间观念。第二,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些方法。第三,设定合理的生活、学习目标,将目标分解成阶段小目标和日常小任务。第五,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让自己掌控时间管理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用。

XX

X年X日X日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2022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几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8.(4分)第③段写到“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一句写出了“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怎样的心理状态?9.(4分)有人认为第④段是按空间顺序写景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选段说说你的理由。10.(4分)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句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2)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从修辞角度赏析)11.(4分)同学们想要更好地朗读这篇课文,商量了一些朗读意见,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你觉得不妥当的一项是(

)A.“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句中,“温晴”重读,能突出济南冬天的鲜明特点。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句中,“觉得”后停顿,“有了着落”和“有了依靠”连读,这样能读出冬天里济南人的安全感、温暖感。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句用欣喜、赞叹的语气来读,节奏轻快些,这样,“妙”的韵味就出来了。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中,“济南”重读,强调济南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与众不同,更能突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答案】8.人们面上含笑,写出了在济南的冬天人们内心的舒适、安逸、满足,以及对春天的憧憬。

9.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本段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也可以看作按从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

10.(1)“卧”,意为躺或趴,运用拟人,把村庄和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照应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运用比喻,把济南城外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淡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D【解析】8.考查句子理解。结合第③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可知,在济南的冬天人们内心的舒适、安逸;结合“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可知,写出了他们的满足;结合“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可知,写出了他们对春天的憧憬。9.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能力。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写人、写事、写景时,常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作;按空间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逻辑顺序来写等。如选段中使用了空间顺序来写雪景,即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作,这种写法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选段先依次写了山上的雪景、山尖雪景、山坡上的雪景、山腰上的雪景,这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描写。或前半段描写日光下的小山,后半部分描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按照从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10.考查词句赏析。(1)要求赏析加点字。“卧”是躺或者趴的意思,把村庄和雪人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形态(或情态),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同时,“卧”与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表达作者对济南,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把济南城外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这是比喻的修辞。水墨画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以此为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济南雪景的清新淡雅。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冬天济南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1.考查朗读技巧。D.如果为了强调济南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与众不同,突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就需要重读“冬天”一词。故选D。(二)(2022·安徽安庆·七年级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校考期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锦城夜雨杜阳林①春风风人,夏雨雨人。②这句出自汉代《说苑》的话语,背后藏着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的深刻喟叹:如果我不能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像夏雨一样滋润人,那么处于困境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了。③倘若“天街小雨润如酥”说的是“春雨贵如油”,到了夏雨,便是一种“重”。是重要,亦是浑厚,象征着生命必不可少的“滋润”。④锦城不是火炉,但一到夏季依然酷热,如果在备受烈日炙烤的绿色植物上扔一根火柴,可能就会噼噼剥剥地燃烧起来。日头挤干了植物身体的水分,它们的生命,被压迫成一张张苍白的纸。⑤人们汗水淋漓,就像一丛焦虑的灌木,渴望一场雨。甘霖的滋养,成为一切生命迫切的等待。⑥锦城夏日的夜雨,在人们的期盼中,伴随闪电撕裂黑色幕布,不打招呼说来就来,让凉爽的夏风吹拂人间。A⑦在雨声中安静躺卧,我需要的正是这种酣畅的痛快。窗外雨水尽情倾泻洒落,闷热压抑之感顿觉消失。苏轼写夏季暴雨,声势浩大,磅礴如斯:“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回味东坡诗句,仿佛目见其景。B⑧锦城夏季的夜雨到来之前,闪电雷声在天际爆开,雨柱银白,雨雾缭绕,挥散不开。狂风骤雨如万马奔驰,铁蹄踏踏,对饱受酷热折磨的人而言,仿若天外佳音,送来平和静怡。⑨夏日夜雨不是都会挟裹雷霆万钧而来,也有缓缓而至的时候。欧阳修也曾写过轻柔之夏雨:“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柳林外,传来轻响的雷声,池塘上细雨绵绵,雨水滴落,在荷叶上发出细碎的声音。C锦城夏日的夜雨,也有欧阳修笔下珠落玉盘的意境,清扫炎夏燥热烦忧,格外惹人怜惜。此情此景,颇似江南梅子雨,搅动人们的柔肠万缕,正如赵师秀诗中所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D夏雨的体内,蕴藏的不仅仅是电闪雷鸣,更是恣肆磅礴,亦有绵绵不绝的诗意,生生不息,屋外雨滴叩击池塘,蛙声一片,屋内走棋轻震灯花,子落棋盘的声响与雨声相呼相应。⑩锦城的夜如帷幕,落下的雨滴不再是雨水,而是永恒的思绪。嬗变的时光行走雨帘之中,渐渐褪去外壳,袒露出柔软的底色,千年光阴自在流淌,好像手中持了雨的密信,大可一朝飞渡,去感知大宋年间的“天外黑风”或者“柳外轻雷”。摇曳多姿的雨,惊艳了泛黄的卷册,一场文学与审美的雨,下得缱绻多姿,为历史留下一页微凉而潮湿的痕迹。⑪锦城夜雨百变多面,热情如她,矜持亦如她。可不管它是气壮山河而来,还是轻叩屋檐而至,都能带给人间滋养和润泽,洗去尘埃碎屑,应和人们的期望,带来一个清爽的世界。12.(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春雨的特点,是为了与夏雨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B.文章大量引用诗句,文笔优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情。C.“锦城夜雨百变多面,热情如她,矜持亦如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D.文章末尾一段总说锦城夏夜夜雨的特点,并点明了文章的中心。13.(3分)下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

处。(填字母)即便此刻我躺在夜色之中,也能与诗人眼中的浩荡暴雨达到共鸣。14.(4分)文章引用苏轼和欧阳修写夏雨的诗句,分别表现了锦城夏天夜雨的什么特点?15.(4分)从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6.(4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哪些情感?【答案】12.C

13.B

14.文章引用苏轼的诗是在表现锦城夏天夜雨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特点;引用欧阳修诗是表现锦城夏日的夜雨也有轻柔的一面。

15.佳音,美好的消息,在文中指雨的声音。人们在酷热的夏季盼雨久矣,表达了这场夏雨给大家带来的喜悦之情。

16.①从作者引用的苏轼、欧阳修、赵师秀等人的诗词,可以看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锦城夏季的夜雨恣肆磅礴和诗意绵绵的喜爱赞美之情;②锦城夏季酷热,人们久盼甘霖,从文中四、五段可看出对夏雨的期盼之情;③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锦城夜雨带给人间滋养和润泽的喜悦之情。【解析】1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语句分析。C.“锦城夜雨百变多面,热情如她,矜持亦如她”,用“热情”和“矜持”来形容锦城夜雨,赋予她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13.考查语句衔接。“浩荡暴雨”一词形容雨势很大,浩浩荡荡的。如选填入文章中,应与描写大雨磅礴的内容相联系。A处,根据第⑥段“锦城夏日的夜雨,在人们的期盼中,伴随闪电撕裂黑色幕布,不打招呼说来就来,让凉爽的夏风吹拂人间”可知,此内容只写了夜雨会伴随闪电来临,并未体现雨势之大;B处,根据第⑦段“苏轼写夏季暴雨,声势浩大,磅礴如斯:‘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回味东坡诗句,仿佛目见其景”可知,引用苏轼描写暴雨的诗句并于东坡相联系,描写的大雨倾盆的内容;CD处,根据第⑨段的内容可知,整段内容都在讲夏日夜雨的轻柔和绵绵不绝,并未描述大雨磅礴的内容;故选B。14.考查语句赏析。根据第⑦段“苏轼写夏季暴雨,声势浩大,磅礴如斯:‘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可知,诗词内容为一声惊雷贴地震响,好像在游人的脚底,浓云重重充溢座间无法拨开。黑色巨风似从天外吹起海潮,江面宛若直立;暴雨横下,又像从钱塘江东面飞过江来。江中水势浩大如满斟的酒杯,雨点骤急如千杖击鼓催饮。为了唤醒李白赋诗,上天才下这场暴雨,洒洗其面,这雨水倾泻、江海翻腾的景象,就激发出优美诗篇,表现出了锦城夏天夜雨浩荡磅礴的特点。根据第⑨段“欧阳修也曾写过轻柔之夏雨:‘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此诗句的意思为,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细雨蒙蒙,绵绵柔柔表现了锦城夜雨的轻柔。15.考查词语赏析。文中划线句为“狂风骤雨如万马奔驰,铁蹄踏踏,对饱受酷热折磨的人而言,仿若天外佳音,送来平和静怡”。天外佳音:美好的消息,美妙的声音。可知饱受酷热的人们得到大雨的滋润,将大雨的声音形容为天外佳音,侧面表达出了人们希望雨的到来,突出了人们的激动和喜悦。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⑦段“苏轼写夏季暴雨,声势浩大,磅礴如斯:‘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和第⑨段“欧阳修也曾写过轻柔之夏雨:‘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还有第⑨段“正如赵师秀诗中所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可知,作者引用的苏轼、欧阳修、赵师秀等人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锦城夏季的夜雨恣肆磅礴和诗意绵绵的表达了作者对夜雨的喜爱和赞美;根据第④段“城不是火炉,但一到夏季依然酷热,如果在备受烈日炙烤的绿色植物上扔一根火柴,可能就会噼噼剥剥地燃烧起来。日头挤干了植物身体的水分,它们的生命,被压迫成一张张苍白的纸”和第⑤段“人们汗水淋漓,就像一丛焦虑的灌木,渴望一场雨。甘霖的滋养,成为一切生命迫切的等待”可知锦城夏季炎热难耐,人们很期盼下雨带来清爽,突出了人们对雨的期盼;根据第⑪段“锦城夜雨百变多面,热情如她,矜持亦如她。可不管它是气壮山河而来,还是轻叩屋檐而至,都能带给人间滋养和润泽,洗去尘埃碎屑,应和人们的期望,带来一个清爽的世界”可知,锦城夜雨雨势不定,情况多变,但尽管如此都可给人们带来滋养和润泽,让人们喜悦高兴。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2022湖北十堰·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7.(2分)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C.次句直叙其事,“闻道”即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D.本诗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心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18.(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自选一角度简要赏析。(提示:可从炼字、修辞、写法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答案】17.D

18.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生动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D.错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诗人因友人被贬生出“愁心”,这份“愁心”寄托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牵挂、同情、担忧,并非“因怀才不遇而心生的‘愁心’”;故选D。18.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做人来写,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郭伋①传郭伋始至行部②,到西河美稷③,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注】①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东汉官员。②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③西河美稷:地名,今汾阳市西北。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19.(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对曰

对:应答,回答B.闻使君到

闻:听说C.伋辞谢之

谢:认错,道歉D.须期乃入

期:约定的时间20.(4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21.(4分)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郭伋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9.C

20.(1)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住拜迎。(2)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送(他)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

21.①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②郭伋为官体恤民生,关爱百姓。他刚到任上,出巡至西河美稷,儿童们听说他要来,都很高兴,“竹马迎君来”,这从侧面说明他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解析】1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伋辞谢之”的意思是: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谢:感谢。不是“认错,道歉”。故选C。20.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各(各自)、道次(在道路旁边)、迎(迎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及(等到)、讫(完)、复(再,又)、郭(外城)、何(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侧面表现出郭假是一个体恤民生,关爱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之人;从“伋辞谢之”可知郭假是一个深受讲礼貌的人;依据“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郭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参考译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四、作文(共50分)22.(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题目:我心中的英雄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④书写工整,卷面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