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_第1页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_第2页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_第3页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_第4页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强化传热技术进展7(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强化传热技术进展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黄素逸一概述只要存在着温度差,热量就会自发地由高温传向低温,因此热传递过程是自然界中基本的物理过程之一。它广泛见诸如动力、化工、冶金、航天、空调、制冷、机械、轻纺、建筑等部门。大至单机功率为130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小至微电子器件的冷却都与传热过程密切相关。热传递过程可以分为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三种基本方式,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传热规律,实际中遇到的传热问题都常常是几种传热方式同时起作用。实现热量由冷流体传给热流体的设备就称之为换热器。它是上述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设备,以电厂为例,如果把锅炉也看作换热设备,则再加上冷凝器,除氧器,高、低压加热器等换热设备,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整个电厂投资的70%。在炼油企业中四分之一的设备投资用于各种各样的换热器;换热器的重量占设备总重量的20%,在制冷设备中蒸发器、冷凝器的重量也要占整个机组重量的30%~40%。由于换热器在工业部门中的重要性,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出发,为了进一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减轻重量和金属消耗,减少换热器消耗的功率,并使换热器能够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必须用各种办法来增强换热器内的传热。因此最近十几年来,强化传热技术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如美国通用油品公司将该公司电厂汽轮机冷凝器中采用的普通铜管用单头螺旋槽管代替,由于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效果,使冷凝器的管子长度减少了44%,数目减少了15%,重量减轻了27%,总传热面积节约30%,投资节省了10万美元。又如用我们研制的椭圆矩形翅片管代替圆形翅片管制作的空冷器,其传热系数可以提高30%,而空气侧的流动阻力可以降低50%。这种空冷器已在我国石化行业和火电厂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强化传热的原则从传热学中我们知道换热器中的传热量可用下式计算,即Q=kFΔT(1)式中,k-传热系数[W/(m2·K)],F-传热面积[m2],ΔT-冷热液体的平均温差[K],从上式可以看出,欲增加传热量Q,可用增加k、F或ΔT来实现。下面我们对此分别加以讨论。1.增加冷热液体的平均温差ΔT在换热器中冷热液体的流动方式有四种,即顺流、逆流、交叉流、混合流。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逆流的平均温差ΔT最大,顺流时ΔT最小,因此为增加传热量应尽可能采用逆流或接近于逆流的布置。当然可以用增加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差别来增加ΔT。比如某一设备采用水冷却时传热量达不到要求,则可采用氟里昂来进行冷却,这时平均温差ΔT就会显著增加。但是在一般的工业设备中,冷热流体的种类和温度的选择常常受到生产工艺过程的限制,不能随意变动;而且这里还存在一个经济性的问题,如许多工业部门经常采用饱和水蒸气作加热工质,当压力为15.86×105Pa时,相应的饱和温度为437K,若为了增加ΔT,采用更高温度的饱和水蒸气,则其饱和压力亦相应提高,此时饱和温度每增高2.5K,相应压力就要上升105Pa。压力增加后换热器设备的壁厚必须增加,从而使设备庞大,笨重,金属消耗量大大增加,虽然可采用矿物油,联苯等作为加热工质,但选择的余地并不大。综上所述,用增加平均温差ΔT的办法来增加传热只能适用于个别情况。2.扩大换热面积F扩大换热面积是常用的一种增强换热量的有效方法,如采用小管径。管径越小,耐压越高,而且在金属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积也越大。采用各种形状的肋片管来增加传热面积其效果就更佳了。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肋片(扩展表面)要加在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否则会达不到增强传热的效果。一些新型的紧凑式换热器,如板式和板翅式换热器,同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单位体积内可布置的换热面积多得多。如管壳式换热器在1m3体积内仅能布置换热面积150m2左右。而在板式换热器中则可达1500m2,板翅式换热器中更可达5000m2,因此在后两种换热器中其传热量要大得多。这就是它们在制冷、石油、化工、航天等部门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当然紧凑式的板式结构对高温、高压工况就不宜应用。对于高温、高压工况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扩展表面,如普通肋片管、销钉管、鳍片管,虽然它们扩展的程度不如板式结构高,但效果仍然是显著的。采用扩展表面后,如果几何参数选择合适还可同时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这样增强传热的效果就更好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扩展面常会使流动阻力增加,金属消耗增加,因此在应用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3.提高传热系数k提高传热系数k是强化传热的最重要的的途径,且在换热面积和平均温差给定时,是增加换热量的唯一途径。当管壁较薄时从传热学中我们知道,传热系数k可用下式计算: (2)式中,α1—热液体和管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α2—冷流体和管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δ—管壁的厚度,λ—管壁的导热系数。一般讲金属壁很薄,导热系数很大,δ/λ可以忽略。因此传热系数k可以近似写成:k=α1α2/(α1+α2)。由此可知欲增加k,就必须增加α1和α2,但当α1和α2相差较大时,增加它们之中较小的一个最有效。要想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就需根据对流换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方法。我国学者过增元院士在研究对流换热强化时,提出了著名的场协同理论。该理论指出要获得高的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有:1)提高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2)改变速度矢量和热流矢量的夹角,使两矢量的方向尽量一致;根据上述理论,目前强化传热技术有两类:一类是耗功强化传热技术,一类是无功强化传热技术。前者需要应用外部能量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如机械搅拌法、振动法、静电场法等。后者不需外部能量,如表面特殊处理法、粗糙表面法、强化元件法、添加剂法等。由于强化传热的方法很多,因此在应用强化传热技术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应根据工程上的要求,确定强化传热的目的,如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降低换热器的动力消耗等。因为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与此同时确定技术上的具体要求。2)根据各种强化方法的特点和上述要求,确定应采用哪一类的强化手段。3)对拟采用的强化方法从制造工艺,安全运行,维修方便和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具体比较和计算,最后选定强化的具体技术措施。只有按上述步骤才能使强化传热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三单向介质管内对流换热的强化1流体旋转法强化单向介质管内对流换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使流体在管内产生旋转运动,这时靠壁面的流体速度增加,加强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搅动。同时由于流体旋转,使整个流动结构发生变化,边界层内的流体和主流流体得以更好的混合。以上这些因素都使换热的到了强化。使流体旋转的方法很多,在工艺上可行的有以下几种:(1)管内插入物使流体旋转最简单的方法是管内插入各种可使流体旋转的插入物。如扭带、静态混合器、螺旋片等。a.扭带扭带是一种最简单而又使流体旋转的旋流发生器。它是由薄金属片(通常是铝片)扭转而成。扭带的扭转程度由每扭转3600的长度H(称为全节距)与管子内径d之比来表征。H/d称之为扭率。扭率不同强化传热的效果也不同,试验表明,扭率为5左右效果最好。b.错开扭带错开扭带是将扭带剪成扭转180°的短元件,互相错开90°再点焊而成。c.静态混合器由一系列左、右扭转180°的短元件,按照一个左旋、一个右旋的排列顺序,互相错开900再点焊而成。d.螺旋片由宽度一定的薄金属片在预先车制出的有一定深度和一定节距的螺旋槽的心轴上绕成。e.径向混合器用薄金属片冲压成具有一个圆锥形收缩环和一个圆锥形扩张环的元件,在环上开许多小孔,然后将这些元件按一定间距点焊在一根金属丝上,插入管内就成为一个径向混合器。f.金属螺旋线圈用细金属丝绕制成三叶或四叶的螺旋线圈,插入管内,即可使流体旋转。除上述常用的插入物外,还有其它一些形状的插入物。管内插入上述插入物后,由于流体的旋转,使管内流体由层流向湍流过渡的临界雷诺数Re降低,强化了管内换热。当然由于流体的旋转,流动阻力也会相应增加。实验研究证明,在低Re数区采用插入物比高Re数区强化传热的效果更加显著,这说明层流时采用插入物是很有效的。等功率和等流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各种插入物的强化效果在层流区都随Re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当于光管由层流向湍流过渡的临界Re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随Re的增加而减小。在Re=500~10000的范围内,在相同的流量下,静态混合器可获得较强的传热效果。因此当系统压降有裕量的情况下,为强化传热可优先采用静态混合器。在要求消耗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则可选用螺旋片和扭带,此时螺旋片还有节约材料的优点。许多研究者提供了管内加插入物后计算流动阻力和传热的公式,这些公式大多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在选用这些公式时应注意这些公式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管内插入物后传热增加了,但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加,因此通常在计算强化传热的同时,还应进行流动阻力的核算和经济性的比较,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2)螺旋槽管和螺旋内肋管管内插入物的方法,其结构不够牢靠,制造安装工作量大,一般宜在增强现有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上采用。对新设计制造的换热设备,可以采用螺旋槽管或螺旋内肋管来使流体旋转。螺旋槽管可以用普通圆管滚压加工而成,它有单头和多头之分。螺旋槽管的作用也是引起流体旋转,使边界层厚度减薄并在边界层内产生扰动,从而使传热增强。研究表明,在相同的Re及槽距、槽深的情况下,单头螺旋和三头螺旋相比,强化传热的效果差别不大,但流动阻力却减小很多,因此实际上多采用单头螺旋槽管。采用螺旋内肋管,一方面可使流体旋转,另一方面内肋片又加大了管内换热面积,有利于增强传热或降低壁温。虽然其加工比较复杂,但仍是一种理想的强化传热管。2.改变流道截面形状1)层流工况和过渡工况流动截面形状对换热和阻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层流工况而言。试验证明,当管道长度较长及雷诺数Re较小时,换热的Nu数实际上与雷诺数Re数无关。表1列出了各种不同截面的流道中最小的Nu数及阻力系数ξ的值。表1层流时不同截面形状的Nu数管道截面形状热流恒定时的Nu壁温恒定时的NuξRe等腰三角形20°40°60°80°100°120°2.72.953.02.952.82.72.72.72.72.72.72.751.55353.352.75251圆形4.363.6664矩形a/b=1a/b=0.7a/b=0.5a/b=0.3a/b=0.1a/b=03.633.84.14.96.88.242.893.03.34.36.17.5456.85862708596从表1中可以看出,合适高度比的矩形截面的换热比三角形截面和圆形截面要高得多,以锅炉中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例,由波纹板和平板可组成不同形状的流道,如三角形和近似矩形。计算表明在传递相同的热量时,三角形流道将比矩形流道的换热器长18%,而流动阻力矩形流道比三角形流道要低30%。对一般圆管和矩形截面而言,在管道中温度条件相同时,采用矩形管道也能增加换热系数,但与此同时流动阻力会急剧增加。在由层流向湍流过渡的过渡区中管道截面形状对换热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具有槽形截面通道的板式换热器中改用波纹板可以显著提高换热系数。2)湍流工况a.横槽纹管湍流工况时为改变管子的流道截面情况,应用最广的是所谓横槽纹管。它是由普通圆管滚轧而成。流体流过横槽纹管会形成漩涡和强烈的扰动,从而强化了传热。强化的效果取决于节距p和横槽纹的突出高度h之比。实际应用中p/h10。与前述的螺旋槽管相比,由于横槽纹管的漩涡主要在管壁处形成,对流体主流的影响较小,所以其流动阻力比相同节距与槽深的螺旋管小。谭盈科等对p/d=0.5,h/d=0.03的横槽纹管的测定表明,当工质为空气时,Re=3.4×104。横槽纹管可比普通光管的换热系数提高1.7倍,阻力增加2.2倍;如工质为水,Re=4000,换热系数可提高1.4倍,阻力增加1.7倍。当流体纵向冲刷环形槽道时,为了强化传热可在管内采用横槽纹管,这样内外流体都能得到强化。b.扩张—收缩管流体沿流动方向依次交替流过收缩段和扩张段。流体在扩张段中产生强烈的漩涡被流体带入收缩段时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且收缩段内流速增高会使流体层流底层变薄,这些都有利于增强传热。一般扩缩管中扩张段和收缩段的角度应使流体产生不稳定的分离现象,从而有利于传热,而流动阻力却增加不多。扩缩管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强化传热管,特别是对污染的流体,扩缩管不易产生堵塞现象。对于非圆形槽道亦可利用扩缩管的原理使流道扩缩,如在两块平板间加入两块带锯齿表面的板,就可构成扩缩槽道。四单向介质管束外对流换热的强化单向介质横向或纵向掠过管束是工程上常见的对流换热过程,其最实用的强化方法是扩展换热面和采用各种异形管。1.扩展换热面当换热面一侧为气体,另一侧为液体时,由于气体侧的换热系数比液体侧小得多(一般小10~50倍)。这时应用扩展换热面的方法来提高传热系数是最有效的办法。为了使换热器更加紧凑和进一步提高气侧的换热,现在各种异性扩展换热面得以迅速发展,它们可使气侧的换热系数较普通扩展面再提高0.5~1.5倍。(1)平行板肋换热器中各种异性扩展换热面平行板肋换热器中的异性扩展换热面发展最快,应用也最广。他们是各种普通扩展面(如矩形、三角形)的变形,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最常用的有波形、叉排短肋形、销钉形、多孔形和百叶窗形。这些换热面的肋片密度都很高,一般为每米300~500片。由于通常当量直径小,气体密度小,因此它们经常处于低Re数的范围,即Re=500~1500,亦即处于层流状态。它们的特点,或者是利用流道的特殊截面形状来强化传热,如波形通道中产生的二次流;或者是使通道中流动的边界层反复形成又反复破坏来强化换热,叉排短肋形、销钉形就是如此。下面分别对常用的异性扩展面加以讨论。a.波形扩展换热面波形扩展换热面能使气体流过波形表面的凹面时形成漩涡,造成反方向的旋转;而在凸面处又会形成局部的流体脱离,这两种因素会使换热得到强化。b.叉排短肋形扩展面这种叉排短肋形扩展面是将通常的矩形长直肋变成短肋,并错开排列,这样在前一块短肋上形成的层流边界层在随后的叉排肋处被破坏,并在其后形成漩涡,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由于边界层开始形成时较薄(入口效应),热阻较小,因此换热得到充分的强化。一般叉排短肋要比矩形直肋换热系数高一倍,当然相应阻力也要增加,一般约增大2倍。c.销钉形扩展表面销钉形扩展表面与叉排短肋类似,它使用销钉来代替短肋,其强化换热的机理也与短肋类似。d.多孔形扩展换热面这种换热面是先在板上打许多孔,再将板弯成通道,当孔足够多时,由于孔的扰动可以破坏板上的流动边界层,从而强化传热。e.百叶窗形扩展换热面在板上冲许多百叶窗,再将板弯成通道,这些百叶窗的凸出物能破坏边界层,从而增强传热的效果。(2)圆管上的各种异形扩展换热面圆管上的异形扩展换热面通常是在普通圆肋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开槽肋片,开三角孔并弯边的肋片,扇形肋片,绕圈形肋片等,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流动边界层从而强化传热。肋片的形状对换热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研究过椭圆管上套圆形肋片、椭圆形肋片和矩形翅片(其四角上带有绕流孔),结果发现矩形翅片效果最好,可使换热系数较前者提高7%。2.采用异形管为了强化管束传热,在工程应用上已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异形管来代替圆管。如椭圆管、滴形管、透镜管等。其中以扁管和椭圆管应用最广。以作者研究的椭圆矩形翅片管为例,与圆管相比,由于椭圆管的流动性好,流动阻力小,且在相同的管横截面积下,椭圆管的传热周边比圆管长;从布置上讲在单位体积内可布置更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量高。作者研制的TZ型椭圆矩形翅片管散热器与SRZ型圆形圆翅片管散热器相比,阻力可降低59%,传热系数可增加67%,单位体积的传热量可提高80%,性能明显改进。目前国内外大规模的风冷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也是各种椭圆矩形翅片管。在国外直接空冷电厂中换热面积常常达到几十万平方米。此时椭圆管的尺寸(长、短轴之比)和翅片的形状、间距以及翅片与管子接触的紧密程度对换热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螺旋扁管、螺旋椭圆扁盘及交叉缩放椭圆管等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五单相介质对流换热的耗功强化技术强化单相介质对流换热,除上面介绍的普遍应用的无功方法外,针对一些特殊的换热问题,也可采用耗功的强化方法。1.机械搅拌法此法主要应用于强化容器中的对流换热。容器中的单相介质对流换热主要是自然对流,这时换热系数低,温度分布很不均匀,采用机械搅拌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容器中的介质粘度较低时,通常采用小尺寸的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的直径d一般为容器直径D的1/4~1/2,搅拌叶片的高度,从底部算起约为液体总高度H的1/3。容器中为高粘度介质时,则应用比容器直径略小的低速螺旋式或锚式搅拌器。在进行搅拌器计算时应区分容器中的介质是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2.振动法有两种振动法,一种是使换热面振动,一种是使流体脉动或振动,这两种方法均可强化传热。(1)换热面的振动对于自然对流,实验证明,对静止流体中的水平加热圆柱体振动,当振动强度达到临界值时,可以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实验还证明圆柱体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效果好。在小振幅和高频率时,振动可使换热系数增加7~50%对于强制对流,许多研究者证明,根据振动强度和振动系统的不同,换热系数比不振时可增大20%~400%。值得注意的是,强制对流时换热面的振动有时会造成局部地区的压力降低到液体的饱和压力,从而有产生汽蚀的危险。(2)流体的振动利用换热面振动来强化传热,在工程实际应用上有许多困难,如换热面有一定质量,实现振动很难;且振动还容易损坏设备,因此另一种方法是使流体振动。对于自然对流,许多人研究了振动的声场对换热的影响,一般根据具体条件的不同,当声强超过140分贝使可使换热系数增加1~3倍。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声振动也有不少困难。实际应用中如有可能首先应用强制对流来代替自然对流,或用机械搅拌,这样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强制对流,由于强制对流换热系数已经很高,采用声振动时其效果并不十分显著。除了声振动外,其它的低频脉动(如泵发生的脉动)也能起到类似强化传热的作用。众所周知,当流体横掠单管或管束时,由于漩涡脱落,湍流抖振,流体弹性激振及声共鸣等诸多原因,会引起管子产生振动。这种振动通常称之为流体诱导振动,它常常是导致换热器管子磨损、泄漏、断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换热器设计时,人们都尽量采用各种措施来避免流体的诱导振动。能否利用上述诱导振动来强化传热呢?我国学者程林创新地提出并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设计了一种弹性盘管,该盘管有两个自由端及两个固定端,通过弹性盘管的曲率半径、管径、管壁厚及端部附加质量等参数的组合来得到一种最有利的固定频率,同时,程林还设计了一种脉动流发生器,它将进入换热器的水流分成两股,其中一股通过一正置三角块后,在下游方向就会产生不同强度的脉动流,该脉动流直接作用在弹性盘管的附加质量端,从而诱发弹性盘管发生周期性的振动。这种流体振动,换热面也振动的强化传热新方法,几乎不耗外功,却能极大地提高换热系数,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弹性盘管汽水加热器,在流速很低的情况下,可使传热系数达到4000~5000W/(m2·℃),是普通管壳式换热器的二倍。现在这种换热器已在供热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添加剂法在流动液体中加入气体或固体颗粒,在气体中喷入液体或固体颗粒以强化传热是此法的特点。有的研究者提出在上升的水流中注入氮气泡,由于气泡的扰动作用可使换热系数提高50%。在油中加入呈悬浮状态的聚苯乙烯小球,可是换热系数提高40%。在实际应用中,在气体中喷入液体或固体颗粒是一种有前途的强化换热的方法。如在汽车散热器的冷却空气中喷入水或乙烯乙二醇后,由于液体在散热片中形成薄的液膜,液膜吸热蒸发以及蒸发时对边界层的扰动都可以增加传热。我们研究了竖夹层空间的自然对流,此时如果在竖夹层空间加入极少量的水,由于水在竖夹层空间一侧沸腾蒸发,在另一侧凝结,从而使换热系数提高数倍。气体中加入固体颗粒亦能强化换热。Babcock公司在气体中加入石墨颗粒后发现换热系数可提高9倍。现在沸腾床的迅速发展也与气固混合流能强化传热有密切关系。4.抽压法抽压法多用于高温叶片的冷却。此时冷却介质通过抽吸或压出的方法从叶片或管道的多孔壁流出,由于冷却介质和受热壁面的良好接触能带走大量热量,并且冷却介质在壁上形成的薄膜可把金属表面和高温工质隔开,从而对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此法在燃汽轮机叶片的冷却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使用换热面在静止流体中旋转的方法,利用静电场强化换热的方法,但它们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在工程应用上,应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采用多种强化传热的方法,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六沸腾换热的强化沸腾是一种普遍的相变现象,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沸腾换热的特点是换热系数很高,在以往的应用中人们认为已不必进行强化了,而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单相介质对流换热的强化上。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热负荷的出现,相变传热(沸腾和凝结)的强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工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沸腾换热的强化主要从增多汽化核心和提高汽泡脱离频率两方面着手,具体方法有粗糙表面和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扩展表面,在沸腾液体中加添加剂等。下面介绍常用的强化沸腾换热的方法。1.使表面粗糙和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粗糙表面可使汽化核心数目大大增加,因此和光滑表面相比其沸腾换热强度可以提高许多倍。最简单的粗糙表面的办法是用砂纸打磨表面或者采用喷砂的方法。在使壁面粗糙度增加以强化沸腾换热时,应注意存在一极限的粗糙度,超过此之后,换热系数就不再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增加粗糙度并不能提高沸腾的临界热负荷。工程上为增强沸腾换热应用最多的还是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特殊处理的目的是使表面形成许多理想的内凹穴,这些理想的内凹穴在低过热度时就会形成稳定的汽化核心;且内凹穴的颈口半径越大,形成气泡所需的过热度就越低。因此这些特殊处理过的表面能在低过热度时形成大量的汽泡,从而大大地强化了泡状沸腾过程。实验证明,表面多孔管的沸腾换热系数可提高2~10倍。此外临界热负荷也相应得到提高。在相同热负荷下特殊处理过的表面的传热温差也比普通表面低的多。制造上述表面多孔管的方法很多,一种是在加热面上覆盖一层多孔覆盖层;另一种是对换热面进行机械加工以形成表面多孔管。(1)带金属覆盖层的表面多孔管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出现用烧结法制成的带金属覆盖层的表面多孔管。除了烧结法外还可采用火焰喷涂法、电镀法等。一般讲烧结法的效果最好。作为覆盖层的材料有铜、铝、钢、不锈钢等。用烧结法制成的多孔管已在工业部门获得广泛的应用。这种多孔管一般可使沸腾换热系数提高4~10倍,从而推迟膜态沸腾的发生。(2)机械加工的表面多孔管用机械加工方法可使换热表面形成整齐的T型凹沟槽。这种机械加工的表面多孔管亦能大大强化沸腾换热过程和提高临界热负荷值。对形状和尺寸不同的凹沟槽,沸腾换热系数可提高2~10倍。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还可克服烧结法带来的表面孔层不均的缺点,且多孔层也不易阻塞。2.采用扩展表面用肋管代替光管可以增加沸腾换热系数。这一方面是肋管与光管相比除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外,还可以增加汽化核心;另外肋片和管子连接处受到液体润湿作用较差,是良好的吸附气体的场所;加之肋片与肋片之间的空间里的液体三面受热,易于过热。以上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气泡的生长,一般换热系数可高10%左右。对于管内强制沸腾换热,通常还采用内肋管或内外肋管。这些内肋片不但强化了沸腾换热过程,还强化了管内单相介质的对流换热。因此在制冷和化工中应用很广,其中应用的最多的是带星形嵌入式的内肋管,一般换热系数可提高50%左右。3.应用添加剂在液体中加入气体或另一种适当的液体亦可强化沸腾换热。例如在水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如各类聚合物),有时可使沸腾换热系数提高40%。值得注意的是,如液体和添加剂配合不当,反而会使换热系数降低。在液体中加入固体颗粒,当颗粒层的高度恰当时亦可强化沸腾换热,有时沸腾换热系数甚至可以比无颗粒层时高2~3倍。4.其它强化沸腾换热的方法前面介绍的强化单相介质对流换热的流体旋转法对于强化管内沸腾亦非常有效,这时可以在管内插入扭带,螺旋片或螺旋线圈,亦可采用螺旋槽管或内螺纹管。它们不但能使换热系数提高(如扭带可提高10~15%,螺旋槽管可提高50%~200%),还可提高临界热负荷。七凝结换热的强化凝结是工业中普遍遇到的另一种相变换热过程,一般认为凝结换热系数很高,可以不必采用强化措施。但对氟里昂蒸汽或有机蒸汽而言,它们的凝结换热系数比水蒸气小的多。例如对氟里昂,其凝结换热系数仅为其另一侧水冷却换热系数的1/4~1/3。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凝结换热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对空冷系统而言,由于管外侧空气的肋化系数非常之高,强化管内的水蒸气凝结换热也仍然是有利的。1.管外凝结换热的强化(1)冷却表面的特殊处理对冷却表面的特殊处理,主要是为了在冷却表面上产生珠状凝结。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可比通常的膜状凝结高5~10倍,由于水和有机液体能润湿大部分的金属壁面,所以应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方法(化学覆盖法、聚合物涂层法和电镀法等),使冷凝液不能润湿壁面,从而形成珠状凝结。采用聚四氟乙烯涂层已获得一些实际应用。在冷却壁面上涂一层聚四氟乙烯,再经过热处理后可使凝结换热系数提高2~3倍,此时应注意聚四氟乙烯的老化和脱落。另外涂层不能厚,否则会增加壁的附加热阻。用电镀法在表面涂一层贵金属,如金、铂、钯等效果很好,缺点是价格昂贵。(2)冷却表面的粗糙化粗糙表面可增加凝结液膜的湍流度,亦可强化凝结换热。实验证明,当粗糙高度为0.5mm时,水蒸气的凝结换热系数可提高90%。值得注意的是,当凝结液膜增厚到可将粗糙壁面淹没时,粗糙度对增强凝结换热不起作用。有时当液膜流速较低时,粗糙壁面还会滞留液膜,对换热反而不利。(3)采用扩展表面在管外膜状凝结中常常采用低肋管,低肋管不但增加换热面积,而且由于冷凝流体的表面张力,肋片上形成的液膜较薄,因此其凝结换热系数可比光管高75%~100%。日本日立公司开发了一种肋呈锯齿形的冷凝管,其肋高1.22mm,肋片密度每厘米上13.8片,错齿凹处深度为了高的40%,凹槽宽度为肋间距的30%,这种锯齿形肋片管可比普通低肋管的凝结换热系数提高0.5~1.5倍。此外会有一种销钉形的外肋管,它的扩展面是一系列的销钉,销钉形肋片管的凝结效应和低肋管差不多,但可节约60%的材料。对垂直管外的凝结,采用纵槽管的效果十分显著,这是因为表面张力和重力的作用。顶部冷凝液会顺槽迅速排走,使顶部区及上部液膜变得很薄。试验表明,对某些有机蒸汽(如异丁烷)换热系数可增大4倍,在垂直管上垂直设置金属丝也可达到类似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易结垢的介质不宜采用低肋管等,因为其结垢难清除。应用螺旋槽管和管外加螺旋线圈。螺旋槽管,管子内外壁均有螺纹槽,既可强化冷凝换热,又可强化冷却侧的单相对流换热,与光管相比其凝结强度可提高35~50%。在管外加螺旋线圈,由于表面张力使凝结液流到金属螺旋线圈的底部而排出,上部及四周液膜变薄,从而凝结换热系数有时甚至可提高2倍。2.管内凝结换热的强化(1)扩展表面法采用内肋管是强化管内凝结的最有效的方法,试验表明,其换热系数比光管高20~40%。按光面计算则换热系数可高1~2倍。(2)采用流体旋转法采用插入扭带,静态混合器和螺旋槽管等流体旋转法均可强化凝结换热。如插入扭带一般可使凝结换热系数提高30%,但此时流动阻力也会大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强化凝结换热之前,应首先保证凝结过程的正常进行。例如,排除不凝气体的影响,顺利地排除冷凝液等。强化传热技术在动力、制冷、低温、化工等部门的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新的强化传热的方法正在不断出现和应用于工业界。强化传热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不但能节约大量的能源,而且能大大减少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减低金属消耗量,是当前增产节能向深度发展的重要一环。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王兴娟,王坤勋,刘庆祥??(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实验室,北京102200;??3.潍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潍坊261000)??摘要:燃料电池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集中在4个方面:即电解质膜、电极、燃料、系统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应用上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极材料、制造成本、操作温度过高等),但这并未影响其开发研究以及商业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当今世界能源电池发展的主方向。??关键词:燃料电池;能源;固体氧化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M9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962(2021)01-0006-04??能源问题近些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三大化石能源的不断使用,能源储备、过度开采,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能源组织调查显示,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矿物质能源将在未来的100~200年内耗尽,新的能源利用技术将被不断的开发并利用起来。燃料电池就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能源。??1?燃料电池概述??燃料电池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所用燃料包括纯氢气、甲醇、乙醇、天然气,以及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最常见是以氢氧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燃料价格便宜,无化学危险、对环境无污染,发电后产生纯水和热,这是目前其它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由于燃料电池产生的电量较小,无法瞬间提供大量电能,因此只能用于平稳供电。目前一些笔记本电脑开始研究使用燃料电池。将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燃料电池用可燃性的燃料与氧反应产生电力。通常可燃性燃料如瓦斯、汽油、甲烷、乙醇、氢等这些可燃性物质都要经过燃烧来加热水,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汽并推动涡轮进行发电。这种转换方式大部分的能量通常都转为无用的热能,转换效率相当的低,只有30%左右;而燃料电池则是以特殊催化剂使燃料与氧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无需推动涡轮机等发电器具,也不需要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比一般的能源利用方式高出40%,且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水又是无害的产物,因此也是一种低污染性的能源。??2?燃料电池的分类??(1)按燃料电池的运行机理可分为酸性燃料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2)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在燃料电池中,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冷起动和快起动,可以作为移动电源,满足特殊情况的使用要求,更加具有竞争力。??(3)按燃料类型分,有氢气、甲烷、乙烷、丁烯、丁烷和天然气等气体燃料;甲醇、甲苯、汽油、柴油等有机液体燃料。有机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必须经过重整器“重整”为氢气后,才能成为燃料电池的燃料。??(4)按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分,有低温型,工作温度低于200?℃;中温型,工作温度为200~750?℃;高温型,工作温度高于750?℃。??在常温下工作的燃料电池,例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类燃料电池需要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燃料的化学能绝大部分都能转化为电能,只产生少量的废热和水,不产生污染大气环境的氮氧化物。不需要废热能量回收装置,体积较小,质量较轻。但催化剂铂会与工作介质中的一氧化碳发生作用后产生“中毒”现象而失效,使燃料电池效率降低或完全损坏,而且铂的价格很高,增加了燃料电池的成本。??另一类是在高温(600~1?00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例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这类的燃料电池不需要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但由于工作温度高,需要采用复合废热回收装置来利用废热,体积大,质量重,只适合用于大功率的发电厂中。??3?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3.1?国内的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展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的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政府十分注重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陆续开发出30?kW级氢氧燃料电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开发出60?kW、75?kW等多种规格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开发出电动轿车用净输出40?kW、城市客车用净输出1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使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国内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各个组件的开发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对于催化剂方面:清华大学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铂/碳电极催化剂。将碳载体在使用前置于一氧化碳中活化处理,即将碳载体置于流动的一氧化碳气中加热到350~900?℃,活化处理l~12?h,再用沉淀法把Pt负载到碳载体上,得到Pt/C催化剂;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出纳米级高活性电催化剂用作阳极催化剂。该催化剂粒度均匀,粒径约(4±0.5)nm,电化学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复旦大学利用沉淀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制得纳米负载壁铂/碳催化剂,该催化剂使用效果非常好;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催化剂时普遍把粉末状活性炭加入氯铂酸溶液,再加入过量甲醛还原,反应中采用软脂酸、硬脂酸或硅油作为表面活性剂,掺杂组分是Pd、Ir、Ru等金属元素或非金属物质之一。??在电极组合件方面:北京世纪富原燃料电池开发出横板涂敷法,在一片质子交换膜上制作多个膜电极的燃料电池,由一片质子交换膜、多个催化层和多个扩散层组成多个膜电极,由多个膜电极和多个导流板组成多个发电单元;北京太阳能新技术公司研制出陶瓷型无机复合材料厚膜电极,材料中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石墨25%~30%、Ag?25%~30%、PbO?30%~35%、BO?6%~8%、SiO22%~4%,将金属或非金属与导电粉末等氧化物组成的无机粘结剂掺合,丝网印刷,烧结,形成微观网络式导电通道。??在质子交换膜方面:清华大学研制出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EM。聚偏氟乙烯溶于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将该高分子溶液加热至甲基吡咯烷酮的沸腾温度,在该温度下回流0.5~5?h,温度降至90?℃,然后向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在90?℃保温1~5?h后降至室温,再向溶液中加入三氯甲烷,直至不溶性固体全部沉淀,将固体取出,加引发剂,再经处理便制得此种质子交换膜。??在双极板方面:天津电源研究所研制出实用新型双极板,它包括金属板气体反应区域、气体进口、气体出口。金属板上、下面气体反应区域周围分别设有凹槽,气体进口、气体出口与气体反应区域之间分别设置有暗孔道。该设计改善了电池组的密封性,延长了其寿命,提高了性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的双极板由3层薄金属板构成,中间为导电流不透气液的分隔板,两边分别置有带条状沟槽的导流板,条状沟槽占整个工作面积的50%~80%。这种新颖的设计提高了反应气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性能。??在电解质方面:吉林大学研制出固体复合电解质,它由基体材料Ce1-xRexO2-d和Ni、Al、Co、Na、Ca、K的金属化合物或NiAl化合物添加剂合成,经过混合、研磨、烧结、冷却、粉碎、研磨等工艺制成。它是用模具直接压制成薄片,烧结后强度可达到10?MPa。用它作PEMFC电解质,可使用甲醇、乙醇、甲烷和乙烷等多种燃料;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新型电解质?带磺酸盐侧基、羧酸盐侧基的聚芳醚酮,该聚合物可作为PEM的阳离子组分。??3.2?国外的研究现状??发达国家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企业界也纷纷斥以巨资,从事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在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要的新型发电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及解决电力供应、电网调峰问题,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燃料电池的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低成本的潜能将引爆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以急起直追的势头快步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将成为21世纪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4代发电方式。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外的迅猛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现在它已是能源、电力行业不得不正视的课题。??由于碱性燃料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采用空气作为氧化剂,会受CO2毒化而大大降低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人们认为碱性燃料电池不适合作为汽车动力等方面,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只有少数机构还在对碱性燃料电池进行研究。为了解决碱性燃料电池这一问题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E.?Gulzow等研究发现:当电极采用特殊方法制备时,可以在CO2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正常运行而不受毒化。在电极制备中,催化剂材料与PTFE(聚四氟乙烯)细颗粒在高速下混合,粒径小于1mm的PTFE小颗粒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增加了电极强度,同时也避免了电极被电解液完全淹没,减小了碳酸盐析出堵塞微孔及对电极造成机械损害的可能性。此外,还允许气体进入电极,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区域形成1个3相区;S.?Rahman等将通常电极制备的干法和湿法相结合,提出了过滤法,通过控制PTFE的含量和碾磨时间来优化电极的性能。研究表明:当PTFE的含量为8%(质量分数)、碾磨时间为60?s时,电极性能最好。通过新的电极制备方法,碱性燃料电池可承受较高的CO2浓度;E.Gulzow等在氧气中加入5%的CO2,对碱性燃料电池电极进行连续3?500?h的实验,未发现CO2对电极的寿命和性能带来影响,说明新的电极制备方法可解决电极CO2毒化的问题。??另外也有人提出采用氨作为氢源,避免CO2的毒化问题。氨在室温下仅需8~9?MPa就可被液化,不需较高能量消耗,且价格低,已有比较完善的生产、运输体系,而氢的使用则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氨具有强烈刺鼻的气味,其泄漏很容易检测。和其它燃料相比,氨更为清洁,不会对土地造成破坏。氨的爆炸范围比较小,仅15%~28%(体积分数),相对安全。在碱性燃料电池使用中,只需在燃料入口增加1个重整器,将NH3分解为N2和H2即可。所以NH3将有望在碱性燃料电池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3.3?燃料电池最新成果??Mobion燃料电池使用了MTIMicro公司的Mobion专利芯片来简化燃料电池内部的复杂结构,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这种芯片集成了1个流质的能源模块,可以让燃料电池在0~4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和任何湿度条件下使用。Mobion芯片采用了100%甲醇设计,并使用了被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整个芯片的体积只有9?cm3,可以轻松地被嵌入到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MTIMicro公司表示,Mobion燃料电池可以提供0.050?W/cm2和1.4(W?h)/cm3的能量,并且整个芯片的重量不足29?g。??4?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燃料电池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以用作小型发电设备;作为长效电池;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燃料电池用作发电设备,是因为其价格有可能与一般的发电设备相竞争。但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商业应用前景是远期的,因为汽车需要的是发电机,发电机的价格远比燃料电池要便宜,因此在短期内,燃料电池汽车在价格上难以与其他汽车相竞争。??目前燃料电池研究与开发集中在4个方面:(1)电解质膜;(2)电极;(3)燃料;(4)系统结构。日美欧各厂家开发面向便携电子设备的燃料电池,尤其重视(1)~(3)方面的材料研究与开发。第4方面的研究课题是燃料电池的系统结构,前3个方面是构成燃料电池的必要准备,而系统结构是燃料电池的最终结果。??燃料电池,特别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开发研究以及商业化,是解决世界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包括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尽管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极材料、制造成本、操作温度过高等等问题,但瑕不掩瑜,加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必然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降低电池操作温度和微型化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其关键部件的材料制备成为制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应突破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2)新型电解质材料及电极支撑电解质隔膜的制备技术;(3)电池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制备技术;(4)电池的结构、性能与表征的研究。??5?结束语??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发展,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且还会波及到汽车业、住宅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集中供电系统。它将把人们由集中供电带进分散供电的新时代。因为太阳能供电虽然能替代部分能源,但它受天气与气候的制约,核能利用又存在安全问题。而燃料电池供电,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解决了火力发电使全球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纯正的绿色清洁能源。??随着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瓶颈得以解决,以及新技术开发研究和商业化运作,发展中的燃料电池技术必将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化发展步伐。??参考文献:??[1]王毅波.21世纪理想的能源?氢能[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19(2):63-65[2]陈哲艮.氢能与燃料电池[J].科技产业,2001(10):19-21[3]刘晓秋,吕雪艳,李胜海.燃料电池用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质[J].分子科学学报,2021(3):30-32[4]王亚琴,张宏伟.燃料电池用非氟质子交换膜研究现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8-21[5]席怡宏.膜分离-变压吸附联合工艺生产燃料电池氢气[J].上海化工,2021,30(1):26-28[6]清华大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碳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00106170.4[P].2000-09-27[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一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00112136.7[P].2001-01-17[8]复且大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纳米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01126184.6[P].2002-01-09[9]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质于交换膜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01118253.9[P].?2001-10-24[10]?清华大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碳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国,00106170.4[P].2000-09-27[11]北京世纪富原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国,99104990.X[P].2000-10-18[12]北京海淀太阳能新技术公司.一种厚膜电极及其制法:中国,90100537.1[P].1992-10-21[13]?清华大学北京市世纪博纳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一种聚偏氟乙烯枝接聚苯乙烯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中国,01129698.4,2002-01-09[14]?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中国,00268207.9[P].2001-10-24[15]?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双极板:中国,98114178.1[P].2000-01-26[16]HU?Jian-dong(胡建东).固体复合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中国,00123375.0[P].2001-06-27[17]上海交通大学.带磺酸盐侧基、羧酸盐侧基的聚芳醚酮及制备方法:中国,01113262.0[P].2001-12-05[18]Tsukuda?H.?Nisbi?T.?Base?material?for?a?fuel?battery:US,09/186134[P].2001-03-27[19]Xiaoliang?C,Baolian?Y,Zhiyin?L.et?al,The?extended?abstracts?ofworkshop?on?the?fuel?cell?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J].Dalian?P?R?China.?1998:59-64[20]Gulzow?E,Schulze?M.?Long-term?operation?of?AFC?electrodeswith?CO2containing?gases[J].?J?Power?Sources,2004,127(2):243-251[21]Rahman?S,Al-Saleh?M,Al-Zakri?A,et?al.?Study?of?thepreparation?of?gas-diffusion?electrodes?for?alkaline?fuel?cells?bya?filtration?method[J].J?Power?Sources,1998,72(1):71-76.[21]Cifrain?M,Kordesch?K?V.?Advances,aging?mechanism?andlifetime?in?AFCs?with?circulating?electrolytes[J].J?PowerSources,2004,127(2):234-242[23]全书海,曾卫,陈启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供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3:23-28.7.3习题一、选择题1.在视频拍摄‎中,由镜头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构‎图形式。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①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②横向构图与‎竖向构图③固定构图与‎追随构图④扫描构图与‎变焦构图2.在动态构图‎中,自始至终要‎注意___‎_因素的起‎伏变化。①方向②速度③节奏④以上都对3.动态构图的‎拍摄手法包‎括有___‎_。①固定法和追‎随法②扫描法和变‎焦法③固定法和移‎动法④以上都有4.下面的视频‎《清理口器》是用___‎_法拍摄。①固定②追随③变焦④移动5.对于大面积‎风光的视频‎拍摄,在一个镜头‎照不完画面‎的情况下,可以用__‎__法进行‎拍摄。①变焦②追随③扫描④移动6.在动态物体‎视频拍摄中‎,固定法适合‎拍摄的对象‎是____‎。①活动范围大‎的动体②静体③活动范围小‎的动体④以上都对7.在视频拍摄‎中,如果动体在‎不停地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速度不是很‎快,要保持动体‎的大小不变‎,可能使用的‎拍摄方法是‎____法‎。①变焦②追随③移动④以上都对8.关于视频拍‎摄的曝光补‎偿问题,正确的叙述‎是____‎。①如果被摄物‎体的颜色很‎白,必须进行曝‎光补偿,减少曝光量‎②如果被摄物‎体的颜色很‎黑,必须进行曝‎光补偿,增加曝光量‎③需不需要进‎行曝光补偿‎,关系不大,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后‎期处理④以上都不对‎9.下面《土家风情园‎》的视频是用‎____拍‎摄的。①动体的固定‎法②人文景观的‎固定法③动体的扫描‎法④动体的追随‎法10.下面的《孔明车》视频使用_‎___拍摄‎。①固定法②追随法③扫描法④移动法11.下面的《陀江风光》视频是用_‎___进行‎拍摄。①固定法②追随法③扫描法④移动法12.下面画面代‎表的主体适‎用扫描法进‎行拍摄的是‎____。①②③④13.如下图《天子山索道‎》所示,如果在拍摄‎时保持索道‎车箱的大小‎不变,需要使用_‎___进行‎拍摄。①变焦法②追随法③扫描法④移动法14.从下面《幼教老师》视频的结构‎中可以看出‎是根据__‎__构图原‎则拍摄的。①保持照相机‎的平衡②保持单一主‎体的活力③保持多个主‎体的联系④画面要流畅‎二、是非题1.静态构图适‎用于造型艺‎术。2.动态构图是‎视频拍摄所‎特有的构图‎方式。3.人文景观的‎固定法视频‎拍摄与人文‎景观摄影的‎方法是一样‎的。4.下面的视频‎构图属于静‎态构图。5.在动态构图‎的被摄景物‎中一定有动‎体。6.固定照相机‎的视频拍摄‎方法是视频‎拍摄的静态‎构图方法。7.在视频拍摄‎中,镜头固定法‎只能对静体‎进行拍摄。8.如果被摄动‎体有规律地‎前进移动,可以使用追‎随法视频拍‎摄。9.变焦法是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推拉‎镜头进行变‎焦拍摄的方‎法。10.视频拍摄中‎,移动法和追‎随法一样跟‎踪动体进行‎拍摄。三、多选题1.关于人文景‎观的固定法‎视频拍摄与‎人文景观摄‎影的方法,正确的叙述‎是____‎。①拍摄方法一‎样,都对着相同‎的位置拍摄‎②摄影中人文‎景观中的动‎体要处在合‎适位置③视频拍摄中‎风景不变,人物是一连‎串不同的画‎面④以上都正确‎2.____属‎于动态构图‎。①照相机在移‎动②被摄景物有‎动体在移动‎③照相机和被‎摄景物同时‎在移动④以上都对3.在下面动态‎构图中,____。①照相机在移‎动②镜头在变焦‎③背景在变化‎④以上都对4.在动态物体‎视频拍摄中‎,固定法适合‎拍摄的对象‎是____‎。①人文景观②自然景观③各种动体④以上不全对‎5.在动态物体‎视频拍摄中‎,固定法适合‎拍摄的动体‎对象是__‎__。①在原地运动‎的动体②活动范围小‎的动体③任意动体④以上不全对‎6.下面的视频‎拍摄使用的‎是____‎法拍摄。①变焦②追随③扫描④移动7.在视频拍摄‎中,如果动体在‎不停地朝照‎相机方向运‎动,速度不是很‎快,要保持动体‎的大小不变‎,需要使用的‎拍摄方法是‎____法‎。①变焦②追随③移动④以上都对8.在下面的视‎频拍摄中,要保持画面‎的稳定,其参照物是‎____。①水平线②地平面③建筑物的垂‎直线④以上不全对‎9.关于追随法‎视频拍摄,正确的叙述‎是____‎。①是指镜头一‎直追随动体‎进行视频拍‎摄的一种方‎法②包括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转动追随③拍摄效果一‎定是动体清‎楚,背景模糊④以上都对10.追随法视频‎拍摄适合于‎拍摄___‎_。①投掷铅球②江面漂流③车辆行驶④以上都对11.下面画面代‎表的主体可‎以使用变焦‎法进行拍摄‎的是___‎_。①②③④12.关于移动法‎视频拍摄,正确的叙述‎是____‎。①被摄物体可‎以不动②被摄物体可‎以运动③照相机可以‎跟随被摄物‎体一起移动‎④照相机可以‎围绕被摄物‎体进行拍摄‎13.如下图所示‎,被摄人在步‎行移动。如要使被摄‎对象始终保‎持同样的大‎小,可使用__‎__进行拍‎摄。①变焦法②追随法③扫描法④移动法14.下面《苗寨迎客》视频的结构‎中可以看出‎是根据__‎__构图原‎则拍摄的。①保持照相机‎的平衡②保持单一主‎体的活力③保持多个主‎体的联系④画面要流畅‎四、填空题1.摄影中__‎____、_____‎_和___‎___基本‎知识均适用‎于视频拍摄‎。2.视频拍摄中‎,由镜头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构图‎所产生的画‎面结构,形成各种构‎图形式。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构图和_‎_____‎构图。3.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镜头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_____‎_及___‎___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4.动态构图的‎拍摄手法有‎固定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对于与运动‎方向成垂直‎角度的动体‎拍摄,_____‎_可以改变‎构图的景别‎,改变动体的‎大小。6.视频拍摄的‎构图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问答题1.什么是静态‎构图?2.什么是动态‎构图?3.在动态构图‎中,画面构图和‎画面运动的‎依据是什么‎?4.在视频拍摄‎方法中,什么是固定‎法?它包括哪些‎内容?5.人文景观的‎固定法视频‎拍摄与人文‎景观摄影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6.什么是视频‎拍摄追随法‎?7.追随法摄影‎和追随法视‎频拍摄的区‎别是什么?8.扫描法视频‎拍摄的作用‎是什么?9.为什么在进‎行静止景物‎扫描拍摄的‎过程中不能‎让动体闯入‎画面?10.视频拍摄中‎什么是变焦‎法?它有什么特‎点?11.视频拍摄时‎如何保持照‎相机的平衡‎?12.视频拍摄时‎如何保持单‎一主体的活‎力?13.视频拍摄中‎,当场景中存‎在两三个主‎体时,如何处理?8.3习题一、单选题1.云霞最丰富‎的佳作是_‎___。①②③④2.拍摄地面云‎海的大好时‎机是___‎_。①太阳初升时‎②太阳稍高时‎③9时以后④光线柔和时‎3.拍摄雨景_‎___。①要以天空为‎背景②要用逆光或‎侧逆光并衬‎以深暗背景‎,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③适当增加曝‎光量,并减少显影‎时间④雨量极大时‎,为避免雨中‎景物不被雨‎丝所蒙,宜用1/30秒以下‎的慢速度4.不是描写薄‎雾笼罩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5.描写薄雾笼‎罩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6.描写雨雾笼‎罩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7.____雪‎景作品是用‎侧光拍摄的‎。①②③④8.没有表现雪‎花飘落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9.花卉作品构‎图时,忌讳的是_‎___。①花朵太小或‎花朵居中②拍摄整簇花‎朵③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加上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④只拍花瓣、花蕊特写10.下面的花卉‎中,构图合适的‎是____‎。①②③④11.在各种摄影‎门类中,唯一能够完‎全由摄影者‎控制拍摄的‎就是___‎_摄影。①风光②人物③静物④花卉12.人工可以完‎全控制拍摄‎角度和光线‎的摄影是_‎___。①②③④13.不同的静物‎反映的着重‎面不同,如____‎。①工艺装饰品‎,主要反映其‎美观的造型‎②玻璃陶器制‎品,主要反映其‎质地与光泽‎③水果和蔬菜‎,主要展示其‎色彩与味道‎④以上都对14.____不‎属于静物摄‎影。①②③④15.下面风光中‎,不属于人文‎景观的是_‎___。①②③④16.____容‎易拍摄成人‎文景观的照‎片。①②③④17.下图中,没有表现出‎轮廓光的是‎____。①②③④18.____是‎纯旅游风光‎。①②③④19.____是‎少数民族风‎情画面。①②③④20.____不‎是少数民族‎人物影像。①②③④21.光源只有一‎个的溶洞画‎面是___‎_。①②③④22.在溶洞中拍‎摄纪念照,____。①如果使用现‎有的人工布‎光,需要使用三‎脚架将照相‎机固定,进行慢速度‎曝光②一般情况下‎,必须使用闪‎光灯③被摄人与景‎物之间不要‎距离太近,避免身后将‎出现“黑影环”④以上都对23.____是‎用追随法拍‎摄的照片。①②③④24.____照‎片没有表现‎动感。①②③④25.在体育摄影‎中,____照‎片适合用追‎随法来表现‎动感。①②③④二、是非题1.风光拍摄依‎靠的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的造型。2.用散射光可‎以拍摄色彩‎柔和、层次细腻的‎风光作品。3.拍摄雨景要‎用逆光,可以以天空‎为背景。4.在抓拍中,拍摄者处于‎主动地位。5.表现物体的‎质感是静物‎摄影的一大‎特色。6.体育照片或‎视频拍得是‎否成功,快门速度往‎往是关键。因此,快门速度调‎得越快,便越能拍好‎动体。7.动体离拍摄‎者距离近一‎半,快门速度提‎高一级;反之,距离远一半‎,快门速度可‎放慢一级。8.追随法摄影‎要用较快的‎快门速度。9.新闻摄影是‎一种具有新‎闻价值的艺‎术摄影。10.新闻摄影就‎是图片新闻‎。11.艺术摄影可‎以通过想象‎或虚构,去表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人或‎事。12.新闻性即新‎闻事实具有‎新闻价值。13.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可以‎报道。14.专题照片是‎“用照相机做‎文章”。三、多选题1.____属‎于风光拍摄‎的内容。①建筑、园林②草原、沙漠③云、雨、霞④花卉2.关于上下拍‎摄角度__‎__。①平视可以突‎出主体②俯视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③仰视可以表‎现景物的高‎大④以上都正确‎3.____是‎动态的风光‎,要抓紧时机‎,不然就错过‎机会。①②③④4.____是‎雨雾风光。①②③④5.风光拍摄中‎,一般理想的‎光线是__‎__。①逆光②侧逆光③侧光④顺光6.日出、日落拍摄的‎最佳时机是‎春、秋两季,因为这两季‎中日出、日落时分的‎云霞较为丰‎富。①春②夏③秋④冬7.下面的云海‎画面是__‎__拍摄的‎。①逆光②侧光③俯视④平视8.拍摄云海的‎最佳光线是‎____。①逆光②侧逆光③侧光④顺光9.表现雪花飘‎落动感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10.没有下雪的‎雪景画面是‎____。①②③④11.能够表现出‎雪的质感的‎照片是__‎__。①②③④12.晴天拍摄雪‎景的用光最‎好是___‎_。①逆光②侧逆光③侧光④顺光13.夜景摄影的‎主要光源是‎____。①灯光②月光③火光④日光14.夜景摄影的‎主要拍摄对‎象是___‎_。①灯光、月光、火光②自然景物③建筑物④人物活动15.____夜‎景作品是以‎灯光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的。①②③④16.____夜‎景作品有以‎移动的灯光‎作为拍摄对‎象。①②③④17.____夜‎景作品没有‎以移动的灯‎光或火光作‎为拍摄对象‎。①②③④18.完全以灯光‎、火光或月光‎作为夜景拍‎摄对象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19.雨夜拍摄的‎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20.利用水边倒‎影或雨夜路‎面倒影拍摄‎的夜景作品‎是____‎。①②③④21.花卉拍摄的‎体裁包括_‎___。①花②鸟③虫④鱼22.运用侧光(包括前侧光‎或后侧光)来拍摄花卉‎的画面是_‎___。①②③④23.____属‎于静物摄影‎的题材。①花②器皿③蔬菜④首饰24.在进行静物‎摄影构图时‎,____。①要注意均衡‎和协调②画面上要留‎有适当空间‎③两件以上的‎物品要突出‎主体,相互照应④主体或构图‎重心要放在‎中心位置,以便突出主‎题25.关于静物摄‎影的景深,____。①一般拍摄距‎离较近,带来景深小‎的问题②如果主体和‎陪体有一定‎的前后距离‎,带来景深不‎足的矛盾③由于静物不‎动,因此可以尽‎量使用小光‎圈和慢速度‎④以上不一定‎都对26.____是‎人物生活拍‎摄。①②③④27.人物的拍摄‎手法有__‎__。①抓拍②摆拍③抢拍④偷拍28.____是‎偷拍的。①②③④29.____是‎人物肖像作‎品。①②③④30.____是‎少数民族人‎物影像作品‎。①②③④31.____是‎少数民族风‎情影像作品‎。①②③④32.在体育摄影‎中,关于拍“静”和拍“动”,____。①拍“静”是指拍摄对‎象是静止的‎②拍“静”是指把拍摄‎对象拍清晰‎③拍“动”是指拍摄对‎象是运动的‎④拍“动”是指把拍摄‎对象拍出动‎感33.____是‎用追随法拍‎摄的照片。①②③④34.拍“动”的照片是_‎___。①②③④35.不是使用追‎随法拍“动”的照片是_‎___。①②③④36.体育活动中‎,不适合于拍‎“动”的照片是_‎___。①②③④37.新闻摄影_‎___。①是摄影技术‎引入到新闻‎媒体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②是运用摄影‎手段,报道具有报‎道价值的艺‎术作品③必须结合一‎定的文字说‎明来进行报‎道④主要指报纸‎上登载的时‎事性新闻照‎片38.关于图片新‎闻____‎。①是以照片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来‎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摄影形式‎②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摄影‎方式③只能以单幅‎照片报道④以上都对39.在专题照片‎中____‎。①多幅照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内在的‎逻辑联系②每一幅画面‎都能够阐述‎主题思想的‎一部分③画面内容和‎构图形式可‎以重复。④至少有一幅‎能够较集中‎、充分地表现‎主题思想的‎点题照片四、填空题1.普通风光是‎指在普通天‎气和普通场‎合下的__‎____和‎_____‎_。2.普通风光的‎拍摄角度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拍摄‎位置。3._____‎_、_____‎_、_____‎_既是夜景‎拍摄的主要‎光源,又是夜景拍‎摄对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4.无情节静物‎摄影在静物‎摄影中占主‎导地位。它主要是表‎现____‎__、_____‎_和___‎___。多以精巧的‎构图和漂亮‎用光取胜。5.通常情况下‎,静物摄影采‎用____‎__或稍_‎_____‎的角度拍摄‎。因为拍摄角‎度太___‎___会使‎物体变形,太____‎__又不利‎于展示纵深‎感。6.静物摄影是‎指以___‎___为拍‎摄对象,经过___‎___进行‎拍摄的创作‎活动。7.微距拍摄是‎指拍摄出来‎的图像大小‎比实物的原‎始大小要大‎的拍摄方式‎。一般来说,拍摄比例为‎_____‎_左右影像‎比的拍摄都‎属于微距拍‎摄。8.人物的拍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9.在艺术人像‎的人物中,对于眼大无‎神的,要利用眼睛‎的光点,配以___‎___光,使之光点突‎出,产生有神感‎觉。10.在旅游拍摄‎中,对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拍摄的方法‎与____‎__相同。11._____‎_拍摄是典‎型的动体拍‎摄。它需要在被‎摄对象动作‎变化,甚至急速变‎化中进行拍‎摄。12.拍“动”是方法是指‎拍摄时__‎____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