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1页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2页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3页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4页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对1990~1996年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行细菌学培养,阳性菌以K-B法或两倍稀释法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6228个痰标本中分离细菌2660株,阳性率为39.29%,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70.75%。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分离菌前5位,分离率分别为18.08%、15.6%、11.73%、9.66%、4.96%;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黄杆菌、D群非肠球菌出现多重高比例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则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近年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现多重耐药。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应用。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耐药;感染

中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529(2000)06-0407-03StudyontheBacterialSpectrumandDrugResistanceinPatientswiththe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GeneralWardsCHENJi-quan,LUOWen-tong,XIUQing-yu,SHENCe,YANZe-min

(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ChangzhengHospital,the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realizethebacterialspectrumanddrugresistanceinthe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ofinpatientsingeneralwards.METHODSQualifiedsputumspecimensfrominpatientswith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betweenJune1990andJune1996wereculturedforbacterialisolation,andtheantimicrobialactivitytestsweredeterminedbyK-Bmethodsoragardilutionmethods.RESULTSTwothousandandsixhundredsixtystrains,most(70.75%)ofwhichwereGramnegativebacillus,wereisolatedfrom6228sputumspecimens,theisolatingratewas39.29%.The5mostcommonisolatedbacteriawerePseudomonasaeruginosa,Acinetobacter,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andStaphylococcusaureus,withisolatingratesbeing18.08%,15.6%,11.73%,9.66%and4.96%,respectively.ExceptthatalltheStaphylococcussppweresensitivetovancomycin,alltheotherisolatedstrainsshowedresistancetoalltheagentstestedindifferentlevels,alsothemultidrugresistanceemerged.Imipenem,ceftazidime,amikacinandciprofloxacinaretherelativelyactiveagainsttheGramnegativebacillus.CONCLUSIONSInrecentyears,Gramnegativebacillihavebecomethemajorpathogenscausing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withmultidrugresistanceinhighlevels.Inclinicaltherapy,sensitiveantibioticsshouldselectedbasedonthedrugsensitivetests,combinedwithotheragentswhennecessarytoacceleratetheclearanceofbacteriafrominfectiousrespiratorytract.

Keywords:Lowerrespiratorytract;Bacterialspectrum;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fection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需抗生素治疗。目前临床上的细菌性感染多依据经验治疗,但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化疗等情况的存在,某些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再具特征性,下呼吸道感染时的菌谱构成及其抗生素敏感性均已发生明显变化[1]。为帮助临床抗生素应用,我们对1990年6月~1996年6月间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时分离的病原菌2660株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中主要为COPD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共6228个痰标本。

1.2取材晨起生理盐水漱口后咯痰至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先行涂片,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大于2.5为合格痰,不合格者重新留取。

1.3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痰培养阳性且为优势菌者行分纯及生化鉴定,必要时以API系统及Vitek系统鉴定。以K-B法对分离菌株行药物敏感试验,部分以两倍稀释法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判断根据NCCSL1993。

2结果

2.1细菌阳性率从6228份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660株,其中212例为复数菌感染,细菌阳性率为39.29%。

2.2病原菌分布下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882株占70.75%,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所有分离菌中位于前5位,分离率分别为18.08%、15.6%、11.73%、9.66%、4.96%(表1)。表1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细菌株数百分比(%)金黄色葡葡球菌1324.960表皮葡萄球菌2579.660布拉汉卡他双球菌100.380粪链球菌1124.210肺炎双球菌381.430A群溶血性链球菌170.640B群溶血性链球菌100.380非ADB肠球菌1274.770D群非肠球菌622.330CDC菌属110.410铜绿假单胞菌48118.080其他假单胞菌331.240不动杆菌41315.600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80.680流感嗜血杆菌341.280副流感杆菌291.090肺炎杆菌31211.730臭鼻克雷伯杆菌461.730催产克雷伯杆菌391.470鼻硬节克雷伯菌40.150聚团肠杆菌913.420大肠埃希菌903.380阴沟肠杆菌552.070产气肠杆菌291.090板琦肠杆菌281.050杰文维肠杆菌180.680赫夫尼亚菌421.580多形性模仿杆菌80.300变形杆菌391.470产碱杆菌40.150黄杆菌381.430沙雷菌160.600纤文菌30.110氟劳地枸橼酸杆菌110.410亲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0.038

2.3药敏结果分离的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对临床上常用的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结果,除万古霉素(Ⅴ)对葡萄球菌、亚胺培南(IPM)对肠杆菌科、变形杆菌未发现耐药外,其余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P)的耐药率为96.9%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达60%~95%,对红霉素(E)的耐药率亦在80%以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15%~88%。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出现高比例的耐药,耐药率在20%~100%之间,仅哌拉西林(PIP)、头孢他啶(CAZ)、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为较敏感的抗生素。不动杆菌亦表现多重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已经出现24%~68%的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则对各种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在0.2%~8.2%间,但对磺胺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可达25%。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AN)较为敏感,但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SXT)有较高耐药率。D群非肠球菌、黄杆菌则表现出对各种抗生素的高度耐药,仅去甲万古霉素(NVA)对D群非肠球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较为敏感。赫夫尼亚菌则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CRO)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在[CM)1.6%~4.8%(表2)。

3讨论

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为呼吸系统重要疾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是COPD[1]及肺癌[2]等死亡的主要诱因,为ICU病房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抗生素应用以来,治疗感染性疾病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危重病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器官移植的开展、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重症感染增加,呼吸道感染细菌谱及细菌的耐药性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组下呼吸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0.75%,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阳性细菌中则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非ADB肠球菌、粪链球菌、D群非肠球菌亦有较高的比例,与以往报道的有明显不同[3]。国外有肺癌伴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68.8%的报道,其主要感染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另有报道COPD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莫拉卡拉菌。表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随病种、病情、时间和环境不同而发生明显改变,近年已转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表2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细菌株数耐药率(%)VCXMCAZCROCFPOXPPIPGMANCIPOFLNVAIPMSXTE金黄色葡萄球菌13215.545.882.771.215.480.596.986.860.495.370.874.60.035.718.578.9表皮葡萄球菌25752.349.488.355.429.882.098.873.776.093.878.978.60.017.266.785.7铜绿假单胞菌481100.0100.020.235.737.3100.0100.021.929.334.120.236.6100.022.381.4100.0不动杆菌413100.089.824.030.568.8100.0100.030.719.118.319.318.3100.01.358.6100.0流感嗜血杆菌348.85.98.88.88.3……5.95.918.28.35.9…2.95.918.3粪链球菌11283.346.935.737.538.494.454.25.353.343.082.465.0…3.686.452.3肺炎双球菌385.35.32.62.60.081.312.3…25.032.163.268.4…7.950.042.9D群非肠球菌6283.990.395.295.293.5100.087.1…95.290.390.390.34.8…90.366.7克雷伯菌属40124.713.54.58.28.7100.0100.012.78.28.57.29.2…0.220.2100.0肠杆菌科29356.830.09.76.920.1……40.421.65.735.721.3…0.032.4…赫夫尼亚菌4280.641.911.34.88.1……16.14.83.21.61.6…3.224.2…变形杆菌3966.723.115.417.915.4……35.920.56.46.410.4…0.017.9100.0黄杆菌38100.0100.094.794.794.7100.0100.086.8100.0100.078.978.9…94.758.9100.0

对16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黄杆菌、D群非肠球菌等均出现多重高比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CFP)、亚胺培南较为敏感;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他啶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肠杆菌科细菌及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相对较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出现较高比例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则有较高的耐药率。国外资料显示下呼吸道病原菌出现较高的耐药率,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及同时对氨基糖苷类及环丙沙星的交叉耐药成为一大难题。我们另外对ICU病房及普通病房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比较,发现ICU中两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呼吸道病房,多重耐药更加明显。而众所周知,ICU中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时间和种类远高于普通病房,说明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用药环境密切相关。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主要包括诱导修饰酶的产生、抗生素靶位的改变、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耐药基因传播,前三者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耐药基因的传播则与环境密切相关,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采用洗手、消毒隔离等手段阻断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标本多取自COPD患者,因老龄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均发生变化,感染表现极不典型。同时一些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等可在慢性感染气道内形成一层生物膜(biofilm),存在于其中的细菌有较长的存活期及较强的药物抵抗。在获得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前选择一个敏感正确的抗生素十分困难,而不正确的用药则进一步引起菌群失调及耐药性的产生。以上均给下呼吸道感染的传统经验用药提出挑战。因此尽快获得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至关重要,另外对环境中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作定期监测对正确选择抗生素具有确定的指导意义。可采用纤支镜无菌毛刷技术、环甲膜穿刺、气管内吸引等取得合格标本,以及PCR技术、细菌快速鉴定药敏系统帮助诊断。对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慢性感染者,在取得病原学标本后,应根据经验联合选择抗生素,以加速病原菌的清除。在获得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后,及时更换抗生素。同时加强综合治疗。陈吉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罗文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修清玉(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沈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颜泽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参考文献:

[1]DorcaJ.Acutebronchialinfection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NonaldeArchChestDis,1995,50(5):366.

[2]MoriK,KonishiM,SawakiM,etal.Analysisofprognosisofbronchopulmonaryinfectiousdiseasewithlungcancer[J].KansenshogakuZasshi,1997,71(1):34.

[3]余国华,陈蝶枝,何杰,等.广州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道病原菌的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8,11(3):148.

[4]曹国强,杨肇享,梁先万,等.COPD死亡病例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196.收稿日期:1999-12-01;修订日期:2000-06-21一、或病房的特点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与一般的普通病房或医院相比,有以下特点:1、对象为临终病人。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收住的主要对象是临终病人,其中大部分是晚期癌症病人或患有其它绝症身心倍受病痛折磨的人,这些人比一般病房或医院的病人更需要关怀与身心的照顾。2、提供整体照护。临终关怀医院实施的是以临终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照护,它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支持病人、控制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姑息治疗及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照护。3、人道主义关怀理念。临终关怀医院重视病人的尊严与价值,真正体现了对病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它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提高临终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为宗旨。尽可能地了解及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控制病人的疼痛等症状,尽可能地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并能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应用相应的心理照护方法,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使病人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使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临终时保持人的尊严与价值。4、家庭式温暖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充满了家庭式的温暖、关怀与爱抚。它既为病人提供服务,又为病人的家庭提供有关服务。除了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外,又注重对临终者亲友的关怀、帮助与安慰,使他们及时从悲哀与痛苦中解脱出来。

5、全天候服务临终关怀病房实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无论何时,出现何种情况,只要病人需要,医护人员都应为病人提供服务。

二、临终关怀病房设施的特点

临终关怀病房应具备四个特点:明亮、宽阔、安静与温馨。

1、病房设施家庭化为使病人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和谐,病房的一切设施和格局力求美观大方,整齐协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房中可摆放花卉、盆景、壁画,并可配置电视机、收音机等以增加生活内容及乐趣。

2、开设宽敞明亮的活动室组织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可在此看电视、听音乐、聊天、下棋等。此室也可作为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庆祝病人生日等的活动场所。

3、配备危重病房临终病人可转入危重病房,以便于治疗和特别护理,也可避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

4、建立适合临终病人的陪伴制度,开放探视时间可根据病人及家属要求留有市立仁愛醫院六東病房一、實習單位介紹病房特性:外科床位數:54床地理位置:台北市仁愛路病房電話:27093600轉3819,3628病房護理長:劉洵媛護理長臨床實習指導教師:王雅容老師(0921925637)二、各科診斷及常見術式、檢查Uro縮寫全文中文BPH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前列腺肥大/良性增生Prostaticcarcinoma(adenocarcinoma)前列腺癌Prostatebiopsy前列腺切片TUR-PTran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te經泌尿道前列腺切除TUR-BT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經泌尿道膀胱腫瘤切除TUR-BN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neck經泌尿道膀胱頸切除TRUS/TRS-PTransrectalultrasoundTrnasrectalsonaofprostate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前列腺特異性抗原DREDigitalrectalexamination肛門指診UFMEMGUrodynamicstudy1.Uroflowmetry2.Cystometrography3.Electromyography4.Urethralpressureprofilestudies尿路動力學檢查膀胱尿流速測定膀胱壓力描計法肌電圖檢查尿道壓力檢定檢查UTIUrinarytractinfection尿路感染Acute/chronicprostatitis急/慢性前列腺發炎Epididymitis副睪丸炎Orchitis睪丸炎Orchiedectomy睪丸切除術Testicletorsion睪丸扭轉Hydrocele陰囊水腫Varicocele精索靜脈曲張APNAcutepyelonephritis急性腎盂腎炎Peri-renalabscess腎膿瘍Hydronephrosis腎水腫RCCRenalcellcarcinoma腎細胞癌TCC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移形細胞癌ICInterstitialcystitis間質性膀胱炎HCHemorrhagiccystitis出血性膀胱炎Neurogenicbladder神經性膀胱炎Hernia/hernioplasty疝氣/疝氣修補術SUI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壓力性尿失禁URSUreteroscopy輸尿管鏡檢Cystoscopy膀胱鏡檢IVPIntravenouspyelography腎盂尿路攝影R-PRetrogradepyelogram逆行性腎盂攝影DJSDouble-Jstent雙J導管ESWL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體外震波碎石Hematuria血尿Urolithiasis尿路結石Renalstone/calculusofkidney腎結石Ureterstone/calculusofureter輸尿管結石(urinary)bladderstone膀胱結石EHLElectrohydrolithotripsy/cystolithotripsy膀胱碎石術PCNLPercutaneousnephrolithotripsy經皮腎碎石術Cystolithotomy膀胱取石術Ureterolithotomy輸尿管取石術Nephrolithotomy腎取石術ENT&Oph縮寫全文中文Buccalcancer口腔癌CPSChronicparanasalsinusitis慢性副鼻竇炎DNSDeviatednasalseptum鼻中膈彎曲Nasalpolyp鼻息肉Tonsillitis扁桃腺炎Cataract白內障Cornealulcer角膜潰瘍Otherretinaldisorder視網膜疾病RDRetinaldetachment視網膜剝離VHVisualhandicap視力障礙Glaucoma青光眼斜視Epiglotticcyst會厭囊腫COMChronicotitismedia慢性中耳炎CVS縮寫全文中文hemangioma血管瘤Varicosevein靜脈曲張PS縮寫全文中文Burn燙傷Bed/pressuresore壓瘡Cellulitis蜂窩組織炎GS縮寫全文中文Breastcancer/tumor乳癌/乳房腫塊Nodulargoiter結結性甲狀腺種大Thyroidcancer/tumor甲狀腺癌/腫塊Others縮寫全文中文Neckabscess頸膿瘍Pelvicfracture骨盆骨折三、常見藥物藥物主要作用藥物主要作用Ace-cal腎末高血磷酸血症Eromycin()紅黴素Aldacton保鉀性利尿劑Euglucon降血糖Adalat鈣離子阻斷劑Eubrain腦代謝改善劑Adalat-OROS長效劑鈣離子阻斷劑EurodinCNS抑制劑Adulatesoft鈣離子阻斷劑FerrumHausmann鐵劑Aleviatin抗痙攣劑Flagyl抗生素Alsamin制酸劑Fluitran利尿劑Amiyu補助營養劑Fluimucil鎮咳、去痰劑Asamox促進消化劑Folicacid葉酸Ascotyl抗血小板凝集Gascon消脹氣Ativan抗焦慮劑GasterH2blockerAugmentin抗生素Gelawen制酸劑Baktar用於e-coli,KP之UTIGelfos制酸劑Betalog抗高血壓Gelusilplus制酸劑Bisolven鎮咳、去痰劑Glidiab降血糖藥Buscopan抗膽鹼激性製劑Glucophage降血糖劑Bladderon尿道平滑肌抗痙攣劑Haldol抗精神病製劑CapotenACE製劑Hebovita抗貧血劑Cephadol抗暈眩、控制噁心Herbesser鈣離子抑制劑Coumadin抗凝劑Hytrin抗高血壓、BHPCozzar抗高血壓Imodium止瀉劑Deanxit抗精神病複方製劑Imovan失眠症Diamicron降血糖Inderal抗高血壓Diamox利尿、抗尿石、痙攣INH抗TB劑DiazepamCNS抑制劑Ismo-20Angina、MI、H/TDiertina血管擴張劑Isoptin鈣離子抑制劑Diflucan抗黴菌用藥Isoptin-SR長效性鈣離子抑制劑Digoxin強心劑Kalimate降鉀製劑Diovan抗高血壓Keto解熱鎮痛劑促胃排空、止吐Lasix利尿劑Dogmatyl抑制CNSdopamin-RLopid降血中膽固醇Doxaben抗高血壓Losec抑制H-K-ATPase作用Ducolax軟便劑Madopar抗癲癇、抗痙劑Eltroxin甲狀腺素Medicon-A鎮咳劑EMB抗TB藥Meptin支氣管擴張劑Endoxan抗腫瘤藥Mexitil強心劑Enzyme消化劑MgO軟便劑EraCNS抑制劑Mykrox利尿劑ErispanCNS抑制劑Nacid制酸劑Nakacef抗生素Voltaren解熱鎮痛劑Naposin解熱鎮痛劑Wintermin精神神經安定劑Neomycin抗生素Wellpin制酸劑Nimotop鈣離子阻斷劑Xanax精神神經安定劑Nitrocontin強心劑Xanthium支氣管擴張劑Nizoral抗黴菌劑ZantacH2blockerNovamin鎮吐劑Zyrtec抗組織胺Norvasc鈣離子抑制劑Zyloric降尿酸Os-cal鈣質補充劑Bentyl抗組織胺Panadol解熱鎮痛劑Atrogem解熱鎮痛劑Panzynorm消化劑Antica鎮咳劑Perdipine鈣離子抑制劑Tarivid抗生素Persantin冠狀動脈擴張劑Diclofenac解熱鎮痛劑Phyllocontin支氣管擴張劑Danzen酵素製劑Plendil抗高血壓Betaloc強心劑Popon維他命Metisone抗炎症及抗過敏Prednisolon類固醇製劑Peace自主神經藥Primperan止吐劑Muscalm-S骨骼肌弛緩劑Prophyline支氣管擴張劑Euclidan血管擴張劑RelifexNSAIDAlinamin-F綜合維他命Renitec抗高血壓Ulex抗生素RIF抗TB製劑Ponstan解熱鎮痛劑Rifater抗TB製劑Cleosin抗生素Rivotril抗痙攣製劑Winzoline抗生素Rulid抗菌劑GM/Gentamicin抗生素Sennapur軟便劑Lofatin抗生素Senequan抗抑鬱劑Uzolin抗生素Slow-K鉀離子補充劑眼藥Spagasgel制酸劑AtropineStacaine抗膽鹼激性製劑Mydrin-P(0.5%)StilnoxNon-Benzodiazepine催眠劑Trusopt(2%)Strocaine局麻、抑制胃酸TimoptolXE(0.5%)Sulindac解熱鎮痛劑Catalin-KTagametH2bolckerAcular(0.5%)Takepron抑制胃酸製劑Spersadex(0.1%)Tapal-C解熱鎮痛劑、抗血小板凝集劑Sinomin(4%)Tegretal抗痙攣製劑DuratearsTenormin抗高血壓TetracyclineHCl(1%)Trancolon止瀉劑OphtagramointmentTrandate降高血壓Rinderon-ATransamin止血劑Alcaine(0.5%)Trental血管擴張劑Xalatan(0.005%)U-cal制酸劑BaccidaleyedropUlcerin制酸劑Cleo(tobramycin)U-save抗生素VitB6維他命四、常見檢查檢查名稱中文ESWLIVPRPAPCystoscopyAbdominalechoRenalechoCTProstatebiopsyThyroidecho伍、常見儀器儀器備註EKGMonitor 心電圖監測器BpMonitor血壓監測器Oxymeter血氧監測器EmersonSuction抽吸機Defibrillator去纖維震動器NGPumpIVPumpOnetouch血糖機六、實習進度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週環境介紹作業及單張的講解解說外科之技術及注意事項病房常規,用物介紹前測驗瞭解病房儀器病房常見疾病介紹安排個案收集資料學習閱讀病歷技術回示教考診斷見習並參與病房常規熟悉外科常見診斷及藥物I/O之講解個案報告書寫介紹執行個案基本護理技術介紹出入院護理及注意事項講解整體性身體評估及臨床使用交個案基本資料執行個案護理熟悉排藥及給藥注意事項瞭解常見檢查第二週討論給藥及使用特殊藥物注意事項交週記及Gordon5項考藥物執行給藥講解各項檢查討論護理評估討論個案護理問題瞭解護理記錄的書寫方法讀書報告瞭解交班內容及注意事項討論個案護理措施交Gordon11項討論個案衛教讀書報告練習寫護理記錄及交班討論護理評值認識急救車讀書報告考試第三週討論個案練習寫護理記錄及交班交週心得及整份的個案報告討論個案正式書寫護理記錄及交班讀書報告討論作業讀書報告實習檢討會討論作業交總心得後測驗總評值會經驗分享討論成績七、實習注意事項集合時間:第一天早上8點集合地點:一樓藥局前攜帶用物:1)縫好臂章的褲裝護士服及鞋子(二專)2)

紅藍黑筆及小記事本3)水杯4)實習目標本5)實習手冊6)一吋照片2張(護理<二>只須1張)復習技術及學理:1)基本護理學及內外科護理學

2)基本護理及內外科護理技術手冊

3)病房常見技術及診斷(見網路資料)服裝儀容整齊清潔。不戴護士帽;但頭髮須梳整齊、綁包頭、不可綁馬尾,著護士鞋。貴重物品請勿攜帶。作業:1)電腦打字、12號字、1.5倍行高

2)遲交一日扣10%,第二日起以零分計讀書報告前三日需交書面報告。學前測驗內容包括內科常見疾病護理、胸腔科常見技術及護理過程。第一週週二考診斷。第二週週一考藥物。市立仁愛醫院八東一病房一實習單位介紹病房特性:一般內科床位數:床地理位置:台北市仁愛路病房電話:27093600轉病房護理長:護理長臨床實習指導教師:老師二常見診斷英文縮寫全文中文Ascites吸入性肺炎Asthma氣喘COPDDM糖尿病GastriculcerHCCJaundiceLCPleurisyPleuraleffusion支氣管炎Pneumonia肺炎Respiratoryfailure急性呼吸衰竭URIUTI三常見藥物Askacef抗生素Ismo抗狹心症Aminophyllin支氣管擴張劑Ipradol支氣管擴張劑Actrapid胰島素Klaricid抗生素Amoxicillin抗生素Kerlone降壓藥Aldactone利尿劑Lasix利尿劑Allopurinol止痛消炎Lanitop強心劑Adalat降壓藥Magacid制酸劑Albumin白蛋白Mexitil抗心律不整AsamoxCisapride消化劑Medicon鎮咳Baktar抗生素Meptin支氣管擴張劑Berotec支氣管擴張劑Mykrox(Metolazone)降壓藥Bokey抗凝劑Minipress降壓藥Bisolven化痰劑Montard降血糖藥Bonamin抗眩暈症Novamin止吐劑BM(BrownMixture)化痰劑Norvasc降壓藥CPZ(Cefoperaxone)抗生素Primpern消化劑Capoten降壓藥Phyllocotin支氣管擴張劑Colchicine止痛消炎Prednisolone類固醇Coumadin抗凝劑Prepulsid消化劑Corosan抗凝劑Proheparum強肝劑Dephalac緩瀉劑Persantin冠狀血管擴張劑Depermide降壓藥Renitec降壓藥Dopamin升壓劑Silimin強肝劑Diaformin降血糖藥Solu-Medrol類固醇Digoxin強心配糖體Syscor(Adalat)降壓藥Dulcolax緩瀉劑Trandate降壓藥Euglucon降血糖藥Transcmin止血劑Flucil痰液溶解劑Takepron制酸劑Glycerol降腦壓藥Trizymel制酸劑GM(Gentamycin)抗生素Tagamet制酸劑Glidiab降血糖藥Tinten解熱鎮痛Gascon制酸消脹Tenormin降壓藥Gasgel制酸消脹Towaat降壓劑Glucopage降血糖藥Wellpi制酸劑Herbesser降壓劑Zocor降血脂Imovane安眠劑Zantac制酸劑Imodium止瀉劑Atrovent支氣管擴張劑Isordil冠狀血管擴張劑Ventolin支氣管擴張劑四常見技術技術備註NGcareEndocareSuctionFeedingDraincareFoleycareQ-portPPcareWoundcareTracheacareBedsorecareEnemaPCTCheckfingerstickTotalI/OFoleytainingCheckcircuration(SpO2)OnfoleyCVPcareSteaminhalation五常見檢查檢查備註AbdominalSona腹部超音波TAECTScan電腦斷層MRI核子共振掃描PEIEEG腦電波FDSBronchoscopy支氣管鏡檢查EchoTappingBiopsyAngiscopyPTTAPTTSputumcultureandroutineERCPUrineroutine&UrinecultureUCGEEG24hoursCcrEchocardiogramBonescanABGBloodcultureOBSKS六常見儀器儀器備註EKGMonitor 心電圖監測器EmersonSuction抽吸機Defibrillator去纖維震動器NGPumpIVPumpOnetouch氧氣設備Cannula T-piece AerosalMask TracheostomyMask SimpleMask呼吸器機型 8400 7200 MAI七實習時間進度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週環境介紹(醫院病房)作業及單張的講解解說胸腔內科之技術及注意事項圖書館資料查詢病房常規,用物介紹安排個案收集資料學習閱讀病歷病房常見技術的回示執行照顧個案,並建立護病關係討論SI,CPT介紹呼吸音的判讀病房常疾病介紹執行個案,基本護理技術,熟悉胸腔科常見診斷及藥物I/O之講解交個案基本資料瞭解病房儀器個案報告書寫介紹心靈分享溝通第二週介紹出入院護理及注意事項講解整體性身體評估及臨床使用交週記熟悉排藥及給藥注意事項討論給藥及使用特殊藥物注意事項瞭解常見檢查並執行給藥講解各項檢查及護理問題報行個案基本護理衛教交檢驗值考試ABG判斷心靈分享溝通第三週瞭解護理記錄的書寫方法及交班個案問題討論交週心得交11項評估提供病患護理保健知識練習寫記錄及交班個案問題討論練習寫護理記錄個案討論讀書報告練習寫護理記錄個案討論讀書報告急救車認識個案討論讀書報告心靈分享溝通第四迥正式書寫護理記錄並交班交週心得個案討論讀書報告實習檢討會總考試讀書報告交整份作業交總心得每位發表此次實習的優缺點,並如何改進實習經驗分享八實習單位注意事項集合時間:第一天早上8點集合地點:一樓藥局前攜帶用物:1)縫好臂章的褲裝護士服及鞋子(二專)2)

紅藍黑筆3)水杯4)實習目標本5)實習手冊6)一吋照片2張(護理二只須1張)復習技術及學理:參考病房常見技術及診斷不戴護士帽但頭髮須梳整齊綁包頭不可綁馬尾,貴重物品請勿攜帶

民事补偿责任研究(下)

五、民事补偿责任与近似民事责任

民事补偿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类型或形式,以其特征与其他民事责任类型相区别。但是,由于不同责任种类之间可能存在重叠交叉问题和近似特征,仍有若干民事责任类型与民事补偿责任有某些相似之处,甚至很容易互相混淆。不同形式的民事责任有其不同的法律依据与法律调整方法,故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必须重视补偿责任与近似民事责任的区分。与补偿责任相近似的民事责任,主要有赔偿责任与公平责任,下面就三个具体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

我们从词义的分析中知道,“赔偿”与“补偿”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无法忽略或回避的,而正是这种密切关系使补偿责任与赔偿责任成为两种最相近似的民事责任。从法律上看,两种不同的民事责任既有联系但又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正确认识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间的关系,应当得到学理和实务上的重视。

首先,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存在着一定联系,主要表现在:

1、都同属财产性责任。

2、都具有补偿损害的特性或功能。这一共性,使补偿有时会成为赔偿的一种形式。从此角度看,补偿责任甚至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赔偿责任即异化了的赔偿责任认识和看待,只不过由于特定原因或立法需要它已在立法上独立于赔偿责任之外罢了。

3、赔偿责任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补偿责任。如在回避过错争议、法律不禁止且当事人自愿的情形下,当事人承担具体责任的性质与形式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4、补偿责任和赔偿责任都必须以损害的客观存在为构成要件。没有损害就没有补偿,更没有赔偿。

其次,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也是泾渭分明的。过去,学界的视点主要放在行政补偿责任与行政赔偿责任的区别上。由于行政补偿责任只属于民事补偿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比较的对象又是行政赔偿责任,其比较结果对讨论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区别是不具有完全意义的,故不能照套照搬。根据民法原理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主要区别是:

1、责任产生的原因特点不同。补偿责任的产生的原因具有非过错特点,可以是非违法行为引起,也可以是某些非本人行为事件(如在被犯罪行为侵害被他人搭救,他人见义勇为受损害而无法获得有效赔偿)引起。同时,补偿责任产生的具体原因相对复杂,它们虽基于非违法的原因产生,但不同类型的补偿责任指向的具体原因也不同。而赔偿责任的产生原因都带有过错的特点,即行为人对受损害人实施了过错行为或推定过错行为。赔偿责任产生的具体原因也比较简单,一般只体现为侵权与违约。

2、体现的法律理念与价值或侧重不同。补偿责任重在追求公平价值并且不具有惩罚性。赔偿责任则侧重于维护秩序,它有时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某些偏离公平价值而向安全与秩序价值倾斜的特点。这一特点,使赔偿责任可能具有惩罚性。

3、归责的原则与方法不同。补偿责任适用非过错原则,而赔偿责任则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4、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补偿责任的构成不以行为违法、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为条件。除特殊赔偿责任外,一般民事赔偿责任则要以行为违法、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可以这样说,补偿责任的构成比赔偿责任的构成要求低。

5、责任大小不同。由于补偿责任不具有任何惩罚性,故总体而言,民事补偿责任在责任大小上小于或轻于赔偿责任。

6、两者体现的行为评价不同。“在我国法学理论中,补偿是有别于赔偿的,它特指对合法、正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予以救济的行为和制度,因‘损失’是中性的,与补偿相联系,称为损失补偿。而引起赔偿的行为是违法、不正当、应受谴责的,故以‘损害’赔偿相联系,称为损害赔偿”。1

7、其他区别。如责任追究程序差异、责任主体差异和适用范围上的差异等。

(二)支付死亡补偿费:民事补偿责任抑或民事赔偿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因人身伤害导致他人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最常见的民事争议之一。笔者注意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诸多赔偿项目中包含有“死亡补偿费”一项,第三十七条第八项还规定了死亡补偿费的计算方法。诸如此类的规定,还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如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这些规定在死亡补偿费问题上作出了相同规定,只不过在计算方法上可能有所差别。

在有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死亡补偿费是损害赔偿的一个重要项目。但这样的立法却令人生疑与困惑:责任人向特定权利人支付死亡补偿费,承担的究竟是民事补偿责任抑或是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是民事补偿责任,是否表明补偿责任可以寄生于过错责任中,而这种定性完全与前文的研究与补偿责任特性描述相冲突。如果不是民事补偿责任,在立法中又怎么会称为死亡补偿费?法条规定及司法解释中体现出的矛盾与问题是否表明立法不科学?这些疑问,的确需要从法理上予以合理解释并形成正确认识。

笔者认为,根据民法原理和相关立法精神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责任人依法应向死亡公民亲属承担的支付死亡补偿费的责任,属于赔偿责任而不是补偿责任,理由是:

1、民事补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间根本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支付死亡补偿费的民事责任在理论上只能属其中的一种。交通事故引发的民事责任总体上属过失责任,故支付死亡补偿费从归责理论上看只可能属赔偿责任。

2、死亡补偿费的性质表明支付死亡补偿费只能属于民事赔偿责任。关于死亡补偿费的性质,尽管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还存在着争议,但争议各方似乎都不否认死亡补偿费多少带有一些精神慰抚金的性质或特性,旨在慰抚死者近亲属的精神痛苦。慰抚金从法理上说只存在于侵权(确切地说主要是侵害人身权的侵权)的民事责任中,而民事补偿责任则不可能产生在侵权纠纷中,这反过来证明了支付死亡补偿费不可能属民事补偿责任。

3、死亡补偿费是被作为赔偿项目之一加以规定的。根据法条中的逻辑关系理解,将支付死亡补偿费的义务或责任理解为独立于侵权赔偿责任之外的另一种民事责任即补偿责任是违反逻辑的,除非有足够的理由说明两者不存在从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4、对同一损害行为分别进行不同的民事归责,这在民法理论与立法上都是不允许的。我们不能因为支付死亡补偿费义务中包含有“补偿”一词便将它视为民事补偿责任并与相关的赔偿责任相并列,而应从“补偿费”与相关赔偿责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中获得正确认识。

在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立法中,之所以出现“死亡补偿费”的表述,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出于立法的传统与习惯,如司法解释基本上照搬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更何况,出于补偿与赔偿具有某种内在联系,补偿责任在立法与现实中常常习惯地被作为赔偿责任的一种变通方法使用,这种立法习惯源于赔偿与补偿语义的相通。但必须注意,民事责任形式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是为了进行更容易为人们理解的立法表达。赔偿金往往是针对既有损失或明确的期待利益的,是完全的,而补偿费则可以让人们直观地理解为对不明确的期待利益与损害的不完全的赔偿。当然,为了避免争议和消除误解,立法将死亡补偿费改称为死亡赔偿金也是完全可行的。

(三)民事补偿责任与公平责任

尽管公平责任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看待在法学界中存在争议,但各种民法教科书基本上都把它作为一种独立于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处的民事责任看待,这种观点也获得了《民法通则》的立法支持。关于公平责任,有的民法学著作是这样下定义的:公平责任,是在不能根据法律适用“无过错责任”,又不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失得不到赔偿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确定民事责任的准则。2关于公平责任的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是这样规定的:“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由于补偿责任分类标准多元与补偿责任种类多样,公平责任与民事补偿责任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很复杂,甚至难于区分,以致有人得出这样的认识:“公平责任是一种补偿责任,因而被补偿一方首先须有实际损害的发生,而且这种损害只能局限于直接的财产损失……”。3笔者认为,把公平责任与民事补偿责任混为一谈,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客观地说,公平责任与民事补偿责任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有的民事补偿责任本身就属于公平责任,如双方无过错的非婚性行为损害而引起的补偿责任、非受损害一方依公平责任原则而应承担的公平责任就属于民事补偿责任。在这里,民事补偿责任实际上表现为公平责任的一种具体形式。但是,民事补偿责任与公平责任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民事责任分类标准多元而导致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从学理上对两者加以严格的区分。以笔者见,公平责任与民事补偿责任的主要区别是:

1、责任主体不同。公平责任仅发生于行为人与受损害人之间,而补偿责任除可以发生在行为人与受损害人之间外,第三人也可以成为补偿责任的主体,即责任人。

2、归责原则或方法不同。公平责任依公平责任原则归责,而补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可以是公平责任原则,也可以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其他归责方法。

3、适用范围不一致。补偿责任可能出现于一切非过错损害事件中,而公平责任则只能适用于既要无法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又无法以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的场合或范围,补偿责任的适用范围实际上广于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

4、责任大小不同。从内涵上看,公平责任肯定是小于损害的民事责任。而补偿责任的则可能与损害的大小等同,补偿责任从理论上和立法上有完全补偿责任与不完全补偿责任之分。

5、功能与意义不同。公平责任仅强调责任的公平承担,而民事补偿责任在追求公平价值的同时还追求其他价值,种类多样的民事补偿责任的功能与意义明显广于、多于公平责任的功能与意义(详见前文相关内容)。

六、国家补偿责任的性质与制度分析

国家补偿责任是以国家或特定国家机关作为责任主体的一种补偿责任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补偿责任适用于几种情况:一、国家合法采取的强制性行为。如,强制征收、强制卖出、强制治疗中造成损害的,国家应进行补偿,德国法院在一个案例中允许给予一名因为患梅毒而按照法律规定不得不做手术,结果导致双腿瘫痪的原告进行补偿。二、公务合作者遭受损害,国家应予补偿。如,警察追赶逃犯而借用公民交通工具致使公民财物受损害的,国家应补偿其损失。三、国家无过错的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害,国家予以补偿,如,近年在英、美等国出现的国家对暴力犯罪的受害人支付补偿金”。4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立法分析,国家补偿还可以细分为如下若干种:行政补偿、征收征用补偿、自然灾害补偿、犯罪侵害补偿(被害人补偿)、动物伤害补偿、污染环境补偿、强制改变土地用途补偿(如退耕还林补偿等)和重大交通事故补偿等。分析其特性和产生原因可知,大多数国家补偿责任的产生都与国家管理活动相关。

与民众法律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社会现实相呼应,国家补偿问题也随着法治的推进在我国受到社会公众和法学界的关注与重视。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国家补偿责任有别于国家赔偿责任。但国家补偿责任属于何种性质的法律责任,学者们似乎并没有给出答案。对国家补偿责任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势必会在技术层面上形成立法、司法上的困难。由于国家补偿责任与行政补偿责任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国家补偿责任并不能套用行政补偿责任的原理或理论加以解释。更何况,人们对行政补偿责任的性质还未形成共识。这更凸显了探讨国家补偿责任性质的必要性与价值。

透过国家补偿责任特点、种类与本质分析,笔者认为国家补偿责任属于民事补偿责任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补偿责任。理由是:

(一)从本质上看,国家补偿责任的主体即国家或特定国家机关与补偿权利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正因为如此,国家补偿责任的大小是允许当事人之间协商确定的,故国家补偿责任无疑体现着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责任属性。

(二)国家补偿责任符合民事补偿责任的基本特征,能够从民法上进行阐释。除若干种较特殊的责任外(如犯罪侵害补偿等),国家补偿责任的产生、法律关系和责任形式等都可以直接用民事补偿责任的理论与原理进行解释。分析现有的国家补偿责任,国家或特定国家机关承担补偿责任往往以存在国家行为损害事实为条件。

(三)少量不能直接用民事责任原理解释的国家补偿(如国家主导型的自然灾害补偿等)虽然不属于国家补偿责任,但却可以运用民事法律关系原理和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如赠与)对它们进行解释,将之纳入民事责任的范畴比归入行政责任范畴中更科学。在缺乏创设新型法律责任或设立新的法律部门的条件下,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立法将把它们纳入民事补偿责任之列,作为特殊民事责任看待和处理,也是完全可行的。

(四)把国家补偿责任作为民事责任对待有立法传统,有的国家补偿责任历来被作为民事补偿责任对待。如公民应警察请求协助执法而受到损害,警察机关依法应承担的补偿责任,就是典型的民事责任,受害公民可直接依民法向警察机关主张权利。

之所以说国家补偿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补偿责任,是因为这种补偿责任的确存在着某些特别之处:

(一)主体特殊。即责任主体为国家或特定国家机关,而一般民事补偿责任的主体则是公民或法人。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它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充当民事责任的承担者。某种由国家管理行为引发的民事补偿责任,往往由相应的特定国家机关承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责任主体的特殊性。

(二)补偿责任产生原因特殊。一般民事补偿责任往往是由特定民事行为或事件引发,而国家补偿责任则由非典型的民事行为或特殊事件所引发。引发国家补偿责任的原因可能是国家行为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如某些特定事件,犯罪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和动物伤人事件等。

(三)补偿目的特殊。立法确立国家补偿责任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弥补国家行为损害,二是出于公益目的。基于公益目的而产生的国家补偿责任,体现着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国家补偿责任既是国家道德责任在法律上的体现,也是国家对其主人的应有回报。国家补偿责任中的公益目的及性质,是其他民事补偿责任所没有的。

(四)补偿范围法定和补偿程序特殊。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产生国家补偿责任,国家或国家机关承担补偿责任的程序既有一般民事程序也有特别程序,如行政补偿责任的承担程序就有其特殊性,补偿程序的特殊性往往与一国对国家补偿的重视程度和该国国家机关的运作方式密切相关。

国家补偿制度从近代开始受到了世界各国立法的重视,包括成文法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与成文法不发达的英美法系国家。1897年英国颁行《劳工补偿法》。该法规定,即使受害的雇员及其同伴和第三者对事故损害互有过失,而雇主无过失,雇主仍应对雇员在受雇期间的伤害负赔偿责任。但该法并没有把保险作为无过失责任的基础加以规定。1942年英国学者拜弗里奇(Beveridge)提出应将劳工补偿制度改为社会保险制度,英国政府采纳其建议,于1946年制定了《社会保险(劳工灾害法)》。5在美国,环境对策补偿责任法(通称SuperFund法)于1980年在议院获得通过,1986年又经过了修改。国家补偿责任的勃兴,是福利国家出现或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补偿立法因而也受到了欠发达国家人民的推崇与期盼,我国亦然。由于受制于国力不强和缺乏相关的法律传统,除了行政补偿责任相对发达外,我国的国家补偿责任仅局限在一个相当狭隘的范围内和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在技术层面上,由于国家补偿的政策性却大于其法律性,更因为相关立法的科学性差和存在很多在操作困难问题,有的补偿实际上已蜕化成为一种国家权力而并非责任。而补偿随意与补偿不公等问题的大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家补偿责任背离了其立法初衷与目的。

完善国家补偿责任制度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事情。首先,表现在立法技术层面上。立法者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如国家补偿责任应由哪一个法律部门调整?这样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是否具有法理基础和符合科学立法的要求?是否具有执法司法上的可操作性?这些问题,长期困绕着立法者和学者们。考虑到缺乏进行专门立法的条件,曾有学者主张挂靠《国家赔偿法》:“虽然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许多法律都有国家对合法行为致害予以补偿的条款,但是,仍有很多行为造成的损失法律未予规定,受害人也无法取得赔偿。已有的补偿责任在范围、标准、程序等方面也不够具体和统一,估计短期内国家也没有专门制定补偿法的可能,所以从我国立法进程看更有必要在制定国家赔偿法时规定有关补偿责任条款”。6但是,这种不伦不类的挂靠立法和不科学和弊端早已为人所识并摈弃。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在立法技术层面上为国家补偿责任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与出路。其次,立法直接受国家的综合国力制约。由于各国国情国力不同,大多数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发现,客观上需要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多得国家根本顾不过来。尤其是在那些欠的发达国家中,国家补偿责任往往被政府视为“包袱”。结果,相对完善的国家补偿制度总是属于发达国家或福利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可望不可求,更是与欠发达国家无缘。最后,立法公平问题很难解决。即便在国家具有一定责任承担能力的前提下,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发达还可能出现顾此失彼和立法不公等问题。国家补偿责任的财产基础是税收收入,用纳税人的钱补偿特定当事人,立法不公正问题便在所难免。更何况,在具体规定上和执行上也会顾此失彼。例如,由于国家补偿的政策性较强和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一些社会影响极大的犯罪事件如恶性爆炸案件中的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可能获得一定国家补偿,但更多的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却难以享有这样的权利,尽管同样可能存在找不到责任承担者或责任人(犯罪者)没有赔偿能力的情况。再如,由于政策不一和各地做法差异,并非所有的自然灾害受害人都能有机会获得国家补偿。这些,都可能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并成为制约国家补偿立法完善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都在为国家补偿责任制度的完善寻找各种新的出路。英国的劳工补偿制度已为社会保险制度所替代,德国也经历了从1872年《国家责任法》到1911年《家国保险条例》的转变。联合国《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规定:“当无法从罪犯或其他来源得到充分的补偿时,会员国应设法提供金钱上的补偿”,但又规定:“应当鼓励设立、加强和扩大向受害者提供国家补偿的国家基金的做法”。7不难看出,后一规定是对实行间接国家补偿做法的肯定与推广。

国家补偿制度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建构并不断改良,这已成为共识。在国家补偿制度中,最需要改造和完善的是那些非行为补偿责任。而在非行为补偿责任中,彻底改造救助型国家补偿的任务又首当其冲。那些纯属救助型的国家补偿是否属于国家补偿责任或能否导致国家补偿责任产生完全取决于一国的立法选择。立法可以设立补偿关系将之发展为国家补偿责任,也可以将之规定为其他类别的法律关系与责任。就我国实际而言,完全由国家主导的救助型国家补偿从严格的意义上看并不会引发国家补偿责任。因为就其法律本质而言,这类国家补偿也属纯粹的道义补偿,是赠与而不是严格意义的“补偿”,它们以权利处分为基础而并非象补偿责任那样以义务承担为基础。但可能是由于传统与习惯使然,人们一直把救助型国家补偿视为国家补偿制度中的一部分。事实表明,救助型国家补偿如救灾补偿等已很难适应我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救助型的国家补偿一直具有政策性强、制度不透明、公平性差、缺乏程序保障和缺乏可操作性等特点,这从客观上制约着其制度价值的实现。结果是,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和缺乏基本程序保障,需要救助的对象很难及时通过国家补偿走出困境。而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制度缺陷无法保证相关政策性补偿资金得到正当使用,甚至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在现代法治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根据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对之进行必要的改造。改造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把大多数的救助型国家补偿改造为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让它充分反映与体现此类救助的赠与属性,纯洁国家补偿责任制度;二是把少量救助型国家补偿明确规定为国家补偿责任,赋予公民向国家及特定国家机关的请求补偿的法定权利;改良的方法与途径是:充分利用国家与社会力量,运用立法手段,让救助型国家补偿向法律救助制度和国家补偿责任制度过渡与转型。按照国家主导的模式,重点发展法律救助与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规范,强化和保障其社会救助功能。

转变观念改良国家补偿制度,并不会削弱国家补偿责任的价值与作用。相反,却能极大地促进现代国家补偿责任制度的健康发展。已经逐渐走上正轨的劳动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和正在建构的社会保障制度,便是改造传统的国家补偿制度的重要成果。这些改革成果在减轻国家财政压力的同时,不经意地为真正意义的国家补偿责任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会与更好的条件。笔者认为,我国的国家补偿责任制度的立法要顺应国家补偿制度不断改良的国际潮流与发展趋势,设立国家补偿责任应坚持强调主要以国家管理行为为基础,一切非行为补偿责任的确立都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保留若干传统的、比较成熟的国家补偿责任(如行政补偿责任和那些原有的直接依民法调整的国家补偿责任)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险制度、救济基金制度和其他各种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分流和缩减国家风险。应按照民事补偿责任的原理和立法规律要求,确保一切国家补偿责任都成为民众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让国家及国家机关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向民众负责,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权利请求人在国家补偿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社会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特殊的保护就越要严格限制。现代法治价值观念也宣示:个别正义只能在一般正义的基础上得到兼顾。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期待和构建高度发达的国家补偿责任制度,更不应将之理想化,而是应当遵循民事补偿责任的理论与立法规律构建现代科学而公平的国家补偿责任制度。

七、几点立法司法思考

由于传统民法学中缺乏民事补偿责任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民事补偿责任问题又长期成为现代民法学的研究盲区。尽管相关法律规定在量方面并不算少,但长期处于消极态势的中国民事补偿责任立法其实是非常薄弱和欠完善的,其科学体系更是无从谈起。由于民事立法的滞后和现行法律体系构架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民事补偿责任被行政立法或其他立法从民法中剥离,并以行政补偿责任等另类面目出现。更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现状与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民事补偿责任异化的弊端及隐藏于其中的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问题。8民事补偿责任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在受到行政立法很大限制的同时,不当行政立法制约也形成了很多司法实践问题与难题。检讨相关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已显得十分迫切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前述内容的研究,笔者拟就如下三个方面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一)完善民事补偿责任立法之我见

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事补偿责任制度?笔者的具体构想是:

1、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任何一个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构建起科学的民事补偿责任理论体系,才能认识这种特殊民事责任的立法规律,找到立法完善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才能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才能使民事补偿责任立法体系化并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相协调。同时,应以民事补偿责任理论研究为契机,重视对民事责任制度与体系的研究,重视完善特殊的民事责任制度,促进现代民事责任制度的整体完善并形成中国特色。

2、增加显性规定,减少隐性规定。即在立法时应尽可能对民事补偿责任做明文的规定。如《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隐性补偿责任,完全可以修正为显性规定。隐性规定显性化的直接目的是增强立法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因法条规定的模糊而影响人们对相关责任性质与类型的正确理解、避免出现适用法律时的不必要争议并为正确司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3、理顺赔偿责任与补偿责任的关系,在立法上作严格的区分。在补偿与赔偿关系问题上,既不能以补偿责任取代赔偿责任,也不能以赔偿责任取代补偿责任。例如,尽管法学界和保险业中有保险补偿一说,但纵观现行的《保险法》,却找不到任何关于保险补偿责任的规定,相关内容已不恰当地被赔偿责任所替代。从法理上看,支付保险金的责任应作民事补偿责任看待,因为这种责任属于非过错责任。保险补偿责任与保险人应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是有严格区别的,保险补偿责任与过错无关,但保险违约赔偿责任是一种合同推定过错责任。“理赔”作为保险业界的通用术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更不能据此认定所有的保险责任都属于赔偿责任,而应视其具体情况加以区分。科学的保险立法应当反映和体现出应有的补偿责任内容,以完善对保险合同关系的法律调整。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69)条规定:“双方约定不计利息的借贷关系,按双方约定处理。如债务人故意长期拖欠,债权人要求补偿利息的,处理时可参照国家银行借贷率计算利息”。在这里,由于存在债务人的违约过错行为,人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补偿责任其实应属赔偿责任。再如,《警察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赔偿责任,9严格地审视,其实也属于民事补偿责任。当然,过错损害除外。

仍被一些行业规章或地方立法不适当地作补偿责任看待对待的还有:邮件在寄递过程中,因邮局过失而丢失、短少、损毁时的补偿责任、医疗事故纠纷中的补偿责任10和电信业的行规规定的某些补偿责任等。将这些纯属过错责任的赔偿责任作补偿责任对待的结果,势必是不适当地减轻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并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下的当务之急,当属遵循民事补偿责任的理论或原理,全面查找、梳理和修正一切存在混淆补偿责任与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还民事补偿责任之本来面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