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在空间权法制上,以判例形式确立了空间权制度,确立空间可被单独租赁、让与的国家是(
).ﻫ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ﻫ
D。中国用户答案:[A]
得分:6.002.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总体框架是().ﻫﻫ
A.以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ﻫ
B.改善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
ﻫ
C.现有地下空间主要有地下店铺和步行街组成
D.以市中心为核心,并辐射到与其相邻的地区用户答案:[D]
得分:6.003.下面关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体系的主要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ﻫ
A.通过对采集的地下空间实时数据分析处理,来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B.事故发生后能够立马启动相应的事故等级预案并发布信息.
C.通过红外感应器实现对地下空间人、车、物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握。
D。通过对地下空间的人员流动、管线运行、出入口、设施巡检的实时监测及数据分析,作出风险预警及评估。用户答案:[C]
得分:6.004.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不包括().ﻫﻫ
A。明确地下空间的国土资源属性
ﻫ
B.地下与地上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
ﻫ
C.地下空间的建设融资方案
ﻫ
D.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用户答案:[A]
得分:0.005。上海市首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法规是于哪一年审核通过的(
)。
A.2005年
B.2008年
ﻫ
C.2011年
D.2013年用户答案:[D]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关于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描述正确的是()。ﻫ
A.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快速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B.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C.城市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
D。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E。深层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2.下面关于专业职能部门牵头管理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ﻫ
A.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ﻫ
B。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牵头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控制作用
ﻫ
C.可应用于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D.统筹协调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并兼顾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
ﻫ
E.目前表现出来的弊端较少用户答案:[BD]
得分:0.003.综合案例分析,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注重于()。ﻫ
A.政策驱动力和商业理念
B.统一规划
ﻫ
C.合理开发
D.综合管理
ﻫ
E.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一体化用户答案:[BCDE]
得分:8.004.国内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应用在()。
ﻫ
A。地下研究,试验
ﻫ
B.轨道交通
C.地下街、地下商场
D。应急给水池,贮水池
ﻫ
E.综合管廊用户答案:[BCDE]
得分:0.005.下面属于城市地下空间按使用功能分类的是(
)。ﻫ
A。交通运输设施
B.表层地下空间
C.公共服务设施
ﻫ
D.浅层地下空间
E。深层地下空间用户答案:[AC]
得分:8.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1.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规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ﻫﻫ
Y.对
ﻫ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2.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层次性与不可逆性。ﻫﻫ
Y.对
ﻫ
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3.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手段包括钻孔取样,地震CT法,SWS瞬态多道面波技术和遥感技术。ﻫﻫ
Y.对
ﻫ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及答案(92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哪一项属于对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体制描述的是().
A。政府责任
B.“双轨制”管理体制
C.各地区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
D。透明化统一管理体制用户答案:[A]
得分:6.002。近20年以来,上海地下空间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
A.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平面布局
B.分层利用的竖向布局
C.人性化的构建形式
D.相互衔接的功能体系用户答案:[C]
得分:6.003.下面关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体系的主要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对采集的地下空间实时数据分析处理,来时实现对安全隐患的排查.
B.事故发生后能够立马启动相应的事故等级预案并发布信息。
C.通过红外感应器实现对地下空间人、车、物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握。
D.通过对地下空间的人员流动、管线运行、出入口、设施巡检的实时监测及数据分析,作出风险预警及评估。用户答案:[C]
得分:6.004.提升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主要途径不包括(
).
A.控制污染物的发生
B.合理设计地下空间气流组织方式
C.稀释通风和置换通风
D.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垃圾排放用户答案:[D]
得分:6.005。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
A.与地面联系紧密
B.混合功能区取代单一功能地下空间
C.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D.分层开发用户答案:[C]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关于专业职能部门牵头管理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B.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牵头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控制作用
C。可应用于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D.统筹协调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并兼顾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
E.目前表现出来的弊端较少用户答案:[AB]
得分:8.002.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
A。协调性
B.有序性
C.系统性
D.可持续性
E.独立性用户答案:[ACD]
得分:8。003。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的是(
)。
A.缓和生存空间危机
B.缓解交通发展压力
C。节约空间开发成本
D.推进城市现代化健康发展
E.发挥防灾抗灾的积极作用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4.下面属于城市地下空间按使用功能分类的是(
)。
A。交通运输设施
B.表层地下空间
C.公共服务设施
D。浅层地下空间
E.深层地下空间用户答案:[AC]
得分:8.005.国内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应用在()。
A.地下研究,试验
B.轨道交通
C.地下街、地下商场
D.应急给水池,贮水池
E。综合管廊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正确答案可能是ABE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地下储库属于深层地下空间利用形态.
Y.对
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2.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地下空间的产权归属和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价格规定上已得到完善。
Y.对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3.针对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应用问题,现主要集中于BIM技术在地下综合体方面的应用。
Y.对
N.错用户答案:[N]
得分:10.00保山市腾冲县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评价报告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二年七月
目录TOC\o”1—3"\h\z\u1前言 11。1项目来源及目的任务 11.1。1项目来源 11.1。2目的任务 21.2工作范围及前人勘查工作 21。2.1工作区范围 21.2。2以往地热地质工作 31。3工作质量评述及地热地质研究程度 61.3。1工作方法 61。3。2质量评述 61。3.3地热地质研究程度 72区域地质环境 82。1自然地理 82。1。1气象 82。1。2水文 82。1。3地形地貌 92.2地热地质条件 122。2。1地层结构 122.2.2岩浆岩及岩浆作用 152。2。3地质构造 24水文地质条件 272.3新构造运动及现代构造应力场 302。3。1新构造运动特征 302。3.2现代构造应力场 312。4热水活动特征 312.4。1地表热显示 312。4.2温泉的分布 333典型水热区简介 363.1热海热田 36基本情况 363.1。2热田理想模式 363。1。3热储特征 37水化学特征 373。2。瑞滇热田 393.2。1基本情况 393。2。2热田理想模型 41热储特征 423。2。4水化学特征 433。3。石墙水热活动区 43基本情况 43热田理想模式 453。3.3水化学特征 463.4。北海热田 473.4。1基本情况 473。4。2热田形成 47热储特征 503.4。4水化学特征 504地球物理特征 514。1重力场与磁场 514。2地温场 524。3地球物理勘查 524.4物探在腾冲地热勘查的作用 555地球化学特征 565.1地热水的化学组份 565。1.1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 565.1。2地热水的化学组份 575。1.3水热活动与化学组份 575。2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58水样的采集和分析 585。2。2地热水的来源 595.2。3地热水的补给源区 615。2.4地热水的氚年龄 645.3地球化学温标的应用 656地热资源初步评价 696。1地热水的成因及热储特征 696。1。1地热水的成因 696.1。2热储特征 696。2地热资源储量计算 706.2。1地热储量计算 706。2.2地热水可采量计算 746.2。3地热水质质量评述 767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847。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847.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4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84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77。3地热资源保护 1008结论和建议 1038。1结论 1038.2建议 105
1前言1.1项目来源及目的任务1。1。1项目来源为进一步掌握全市地热资源分布现状,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实现地热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全市地热资源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并向五县区下达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保政办电〔2021〕223号)。腾冲县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通知精神,对做好县域内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成立了地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下达了《腾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腾冲县地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腾政办发〔2021〕134号),为做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受腾冲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地热队承担了腾冲县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评价工作.2021年7月,受保山市人民政府委托,保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腾冲县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评价报告》(送审稿)进行了评审,现依据专家及与会相关单位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完善内容为:1、复核了保山市水利局提供的保山市温泉统计表,补充了界头镇大塘村大河头温泉、界头镇顺河村冯家小河温泉、界头镇界头村朱家干秧塘温泉、曲石镇平地村河头温泉、五合乡联盟村大卧铺温泉、五合乡联盟村畹岭温泉、五合乡联盟村帕连温泉、五合乡整顶村麻栎山温泉等8个温泉点。2、统一温泉起点温度为20℃3、补充了水质评价分析,适宜疗养、地热流体较丰富的泉点已明确推荐为重点鼓励开发区;推荐南部攀枝花、黑石河片区试行干热岩发电研究。4、补充了典型水热区较为翔实的分析、论述.5、开发利用规划结合腾冲县旅游发展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新进行了论述,并补充了现状利用情况说明。1。1。2目的任务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本次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是:完成全县调查范围内的地热资源调查,初步查明该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初步划分全县域的地热异常区,分析各地热异常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及估算地热资源量;对全县域内的地热资源进行分类和开发利用评价,指导地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完成腾冲县1∶10万地热地质调查和资料统计,对全县的地热特征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初步论述县域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地热地质单元特征、地热水分布特征及重要地热异常区域特征,初步对全县域进行地热开发利用远景规划。编制腾冲县地热资源分布图、腾冲县地热开发利用规划图。1。2工作范围及前人勘查工作1。2。1工作区范围本次工作范围包括腾冲县全县国土面积内的地热资源,对县境内的水热显示区及显示范围进行圈定。腾冲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隶属云南省保山市.地处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之间。国土面积5845km2,东、东北面接隆阳区、泸水县,南、南西接龙陵县、梁河县、盈江县,北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50.57km。县内交通以公路为主,保(山)~腾(冲)二级公路及高速公路与320国道相接,距省会昆明市640km,距保山市飞机场140km,与周围各县均有2~3级公路相通,距缅甸第三大城市密支那227km,乡镇之间均有公路相连。县内建有驼峰机场,通往国内多个城市,交通尚属方便(图1—1交通位置图).腾冲为古“西南丝道”的要冲,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素有“天然植物园"、“自然博物馆"之誉。新生代火山与地热温泉星罗棋布,景色壮观,世所罕见(已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繁衍着种类繁多的珍贵动植物,是大树杜鹃及云南山茶的发源地.温和的气候、美丽的风光、众多的文物胜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1。2。2以往地热地质工作腾冲县内的水热活动十分壮观、名气颇大,三百多年前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来此考察,并留下了翔实生动的水热活动的记述,为今日水热活动的变化、对比留下了难得的资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许多中外地学工作者对腾冲的火山、地热均作过考察,并指出火山、地热是“内热外溢之表现”。1973年,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热研究室为主组成的腾冲地热资源联合调查组,对腾冲县内温、热泉点进行系统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第一次以能源量的概念计算了温、热泉释放的热量为27万吨标准煤燃烧的能量,为当年全县人口(54万)人均半吨煤的燃烧量.过后,为开发腾冲地热,成立了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地热地质队,20多年来,地热地质队、中科院及相关单位,对腾冲境内实施的地热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主要有:1、对腾冲县内的58个水热活动区(温、热泉点),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进行地质调查,测了水温、流量、做了地质记录、取了水样、做了水化学分析、估算热储温度等工作;对与地热活动密切相关的新生代火山活动、火山岩,实测了地质剖面,做了岩石化学分析,进行K—Ar同位素年龄测试等工作;在区域地质成果基础上,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图1—1交通位置图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主要成员来自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热研究室)于1981~1985年对滇西进行了地热调查,1989年、1994年分别出版了《腾冲地热》和《横断山区温泉志》,对县域内温泉点(区)进行了调查。3、1959年至1963年由原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完成了1∶100万下关幅区域调查工作,并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从宏观上对区内地质构造及岩性分布做了论述;4、1988年云南省地质局提交了《1∶20万保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该报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5、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三三部队,1980年完成了《1∶20万腾冲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该报告对区内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评价,对工程地质条件做了初步的调查与评价,并对区内水热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6、云南地质局地热地质队,1983年完成了包括本县在内的1∶75万《云南省地热地质区划图》。7、80年代末,地热地质队先后进行了腾冲县瑞滇地热田普查,腾冲盆地中低温热水普查、热海热田(含朗蒲热水塘)1∶50000地热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地热地质普查报告.8、上世纪九十年中期,在国家科委支持下,地热地质队针对热海热田进行了预可行性地热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了1∶10000地热地质测绘,实施了地震勘察、重力勘探及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等勘查工作.1999年在热水塘地区进行了地质参数井施工,井深1640m,孔底温度146~148℃9、1999年云南省地震局,在腾冲火山地热区实施了人工深源地震勘探。之后,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地球化学勘测等勘查工作,上述研究均认为腾冲火山地热区下部的上地壳中存在有未冷凝岩浆囊.为此,云南省地震局还出版了专著《腾冲火山研究》。1.3工作质量评述及地热地质研究程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腾冲地热地质工作开始起步,随后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云南地矿局地热地质队,主要任务是对高温地热田进行普查,工作的重点是腾冲县内瑞滇热田、热海热田以及腾冲盆地的中低温热水地质普查。对全县水热活动区的工作主要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进行,并将考察成果综合编篆出版了《腾冲地热》一书。1.3.1工作方法本次地热地质调查工作是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21)及《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进行的,通过收集前人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1、资料收集合同签订后,我单位成立了项目组,并于2021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对县域内进行了初步踏勘,收集相关经济概况、前人地热资料及地热井资料。2、野外地质调查2021年4月10日至2021年4月20日根据收集资料对重点区域的地热点水温、水量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复核,并对地热显示区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3、室内资料整理阶段2021年5月始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开始编制图件,编写报告等工作.1。3。2质量评述1、地形底图调查所用1/5万地形底图为云南省测绘局1958年航测,1960年测绘,1971年修测,1972年出版,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等高距20m,该图与实际基本相符,其精度基本能满足调查要求。2、地热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测绘时采用先访问、后追索的方法,对境内所有地热显示区进行了测绘,并对重点工作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测绘。各点描述采用统一卡片在野外实地进行,对所有水点的测温采用水银温度计,测流采用三角堰、矩形堰,点密度及调查描述均满足调查要求。1。3.3地热地质研究程度本次地热资源调查工作仅限于地表调查,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广度,但深度比较有限,研究程度大体相当于开发或勘查前期工作阶段。统过调查,确定了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为国家或地区地热资源勘查远景规划提供了依据.2区域地质环境2。1自然地理2。1。1气象腾冲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多雨,干湿分明。由于东部的高黎贡山阻挡了印度洋来的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且区内地形由南向北急剧抬高,因而区内立体气候明显;由南而北,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增加,湿度逐渐增大.腾冲县城(中部)年平均气温14.7℃,最冷月(1月)为7。5℃,极端低温为—4.2℃,最热月(8月)平均温度为19。7县城年降雨量为1425mm,大气降雨的规律是:本月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问题的16%左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约84%。空间上的规律是:北部降雨多于南部,山区多於坝区,北部海拔2000m以上地区,年降雨量超过2000mm。2。1.2水文腾冲县境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主要由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三大河流组成,均属伊洛瓦底江水系。龙川江:位于县域东部边缘,发源于境内东北部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主要由明光河、瑞滇河、曲石小江等支流组成,流经芒棒、五合、团田、蒲川、新华等乡镇后进入龙陵县。境内河段长218.6km,河床平均坡降0.84%,径流面积3567。9km2,年均径流量为47。106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62.05万t.大盈江:位于县域南西部,发源于县域东北部花园村、民政村、新歧村等地,由叠水河、缅箐河、白桥河、南庆河、勐连河等支流组成,流经北海、腾越、和顺、荷花等乡镇后流入梁河县。境内河段长42km,河床平均坡降0。97%,径流面积1042.8km2,年均径流量为14.6831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6。0万t。槟榔江:位于县域西北部,发源于西北部中缅交界的五台山、狼牙山及猴桥镇箐口村一带,由大岔河、滇堂河、轮马河、新塘河等支流组成,流经猴桥镇后流入盈江县。境内河段长59km,河床平均坡降2.92%,径流面积1076.1km2,年均径流量为15.1519亿m3,年平均输沙量25.28万t.2.1。3地形地貌腾冲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偏西部位,是伊洛瓦底江最东的支流源头所在地。地势西北高,南部低,最高点为高黎贡山的大脑子峰,海拔3780.90m,最低点为南部腾冲、龙陵、梁河三县交界部位的速庆江边,海拔930。00m,相对高差2850.90m.区内地貌依其成因,可划分为侵蚀构造地貌、构造剥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及火山地貌4种地貌类型6个亚类(图2—1).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于腾冲盆地四周,火山地貌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带,侵蚀堆积地貌则分布于盆地及河谷地带。县境内海拔大于2400m,相对切割深度大于1000m的国土面积占42。67%;海拔200~2400m,相对切割深度500~1000m的国土面积占15.03%;海拔1000~2000m,相对切割深度小于500m的国土面积占42.3%。据统计全县地形坡度大于25°以上的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5.2%.1、侵蚀构造地貌(Ⅰ)(1)深切割高中山峡谷地形(Ⅰ1)主要分布于腾冲县城东部高黎贡山山区,该区海拔高程一般在3000m以上,切割深度一般大于1500m。山顶呈锥状,山脊呈鱼鳍状,河谷呈“V”型,山坡坡度一般为50~60°,且多见悬崖峭壁,溯源侵蚀强烈,堆积作用甚微.(2)浅切割低中山缓坡地形(Ⅰ2)图2—1腾冲县地貌图主要分布于腾冲县城西部槟榔江一带,为一套古生界变质砂岩及碳酸盐岩类。海拔高程为1400~2400m,切割深度小于500m。山顶形态显锥状,山脊宽缓,呈垣状。沟谷发育,多呈宽缓”V”型。谷坡坡度多在20~30°,显曲形坡形态。坡残积覆盖物普遍,植被也较发育。具较明显的侵蚀作用,在沟口见有洪积物堆积。2、构造剥蚀地貌(Ⅱ)(1)中切割中山陡坡地形(Ⅱ1)主要分布于腾冲县境内盆地周围,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地形标高2000~2500m,切割深度小于1000m.一般山脊宽缓,馒头状山顶呈片状展布,山峰陡峻而圆滑.山坡坡度大于30°,多为凸形坡。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沟谷密度大,多呈“U”型,水流形态多具浅流、片流。风化剥蚀较强烈,覆盖层厚度一般在5m以上,植被较发育.(2)浅切割低中山缓坡地形(Ⅱ2)分布于腾冲县城清水乡南侧一带,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地形标高1500~2000m,切割深度小于500m.地貌形态近于丘陵地形,山顶浑圆,波状起伏,低矮而平缓,显示花岗岩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地面坡度平缓,一般20~30°.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局部呈环状,沟谷断面呈“U"型.地形表部片蚀作用明显,岩石风化剥蚀强烈,风化厚度一般数十米,厚者达百余米,植被较发育。3、侵蚀堆积地貌(Ⅲ)主要为冲积堆积地形,分布于盆地及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开阔,起伏甚微,相对高差小于20m.地形坡度一般小于5°,微向河床倾斜,地表水系呈羽状.4、火山地貌(Ⅳ)主要分布于腾冲县中部一带,分布高程1500.0~2000.0m,地形坡度一般在25~40°火山口及火山锥较明显,台面自火山口向四周倾斜,其间具微波状起伏,高差不足20。0m,台面上崛石磊堆遍布,凹凸不平,“类岩溶洼地"、漏斗举目可见,且发育有熔岩洞穴。洼地一般呈盆形或锅形,地表基本无溪沟,降雨渗入量大,岩体边缘或较大沟谷底部有岩溶大泉出露。2.2地热地质条件腾冲地块与一山相隔的保山地块不同。区内地层发育不全,古、中生代地层缺失较多;岩浆侵入~喷发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等均是腾冲地区地质之特征。2.2。1地层结构区内地层不发育,从老到新主要有:中、上元古界深变质岩系高黎贡山群(Ptgl)、下泥盆统关上组(D1)、上石炭统勐洪群(Cmh)以及二叠、三叠系地层.与保山地块联在一起后,亦发育有中新世、上新世山麓堆积且厚度稍大;而第四系的火山喷发堆积,湖、河相沉积区广泛发育.参见保山市腾冲县地热资源分布图。1、中、上元古界变质岩系(Ptgl)中、上元古界高黎贡山群(Pt2gl、Pt3gl)在腾冲县境内分布主要沿高黎贡山的西坡由北而南展布,其次见于新华盆地及古永盆地的西部山区。为腾冲地块的结晶基底,根据区内、区外岩石出露之情况,可划分为下、上两段,下段主要分布于境内南部,上段则分布高黎贡山区。下段:岩性主要为混合岩化的片麻岩类,黑云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黑云,变粒岩互层向夹角闪黑云混合岩,顶部见混合岩化片麻岩夹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其间见糜棱岩的发育。区域地层厚度大于7700m。上段:为二云片岩夹混合岩化片麻岩及石英片岩与条带状黑云变粒岩,石英片岩,黑云片岩互层,其间亦见有糜棱岩带的发育.区域地层厚度>870m。该地层,因变质深达角闪岩相,变形复杂,混合岩化强烈,分层标志不清,恢复层序困难,帮对时代归层争论较大.高黎贡山群西延部份是缅甸的摩谷系,它们岩性基本一致,变质作用也基本相同,亦依据R6~Sr等时年龄为806Ma等,划为中、上元古界。就地热而言,它是区内主要的热储层位.高黎贡山以西沸泉下部热储层均是中、上元古界的变质岩,尤其是混合岩化强烈分布之地,地热活动有愈强之势。2、下泥盆统关上组(D1)在腾冲县境内仅见于高黎贡山西坡坡脚,界头盆地以东之地,呈南北长带状分布,与上(石炭系)下(中、上元古界)均为断层接触。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为岩屑石英砂岩及含砾杂砂岩、粉砂砂,产腕足类、鱼类化石,厚62m。上段为粉砂质板岩、灰岩、白云岩,含竹节石化石,厚度大于331m。3、上石炭统(C3)上石炭统在腾冲一直称勐洪群,为方仲景先生所创,得名于腾冲县的勐洪村.该层位是古生代地层在腾冲境内分布最广的层位,主要分布于县内西部和北部,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为褐黄、暗灰绿色含砾粉砂质泥岩,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板岩,含砾粉砂质,斑点状板岩,夹白色厚层块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在434.5~900m以上,不产生物化石。中段:为灰、深灰、黑、褐黄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斑点状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厚360~780m,主要生物化石有腕足类、苔藓虫、双壳类等。上段:为灰白、黄灰、灰色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结晶生物碎屑灰岩,厚59m,生物化石主要为利类,腕足类、珊瑚、双壳类等。该地层与其它地层为断层接触关系,下、中、上三段亦为断层。一般温、热泉在该地层中均沿地层出露。在腾冲县北部亦是热储层位之一。4、下二叠统大东厂组(P1)下二叠统腾冲境内分布很少,见于腾冲县的北部,即大东厂、吴家寨、大水井、空树沟以东等地。岩石为含硅质条带灰岩,白云质板岩,厚度214m左右。产腕足类、及珊瑚化石,与下伏石炭系呈缎整合接触关系。5、上三叠统(T3)上叠迭统区内分布很少,仅见于灰窖一地,显断块状出露。为浅灰色、灰色白云质大理岩,白云质灰岩,厚100~545.9m,产双壳类及牙形刺化石.由上述知,腾冲县内整个古、中生代地层总厚为1498。5~2829。9m,地层厚度较小,说明腾冲地块长期处于古陆之环境,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仅偶尔下沉,接受滨浅海相的沉积。而新生代盆地沉积火山喷发堆积,则十分发育,是区内地层发育的一大特点。6、新近系(N)新近系在腾冲境内主要分布于两地,一是南林盆地,即南林组(N2),另一地是龙川江河谷,即芒棒组(N3).(1)中新统南林组(N1)南林组仅分布于南林盆地,南林盆地位于腾冲县城西南,呈南北走向,基底为中、上元古界的高黎贡山群及燕山晚期的花岗岩,面积大于180平方千米.热海热田则位于南林盆地的东北部。中新统南林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N1n1)为花岗质砂砾岩,砾石呈棱角状,无分选,厚度变化大,一般厚216~375m,该段地层上覆于中、上元古界或花岗岩之上。上段(N1n2)为花岗质细砾粗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及较厚煤层,厚435m。南林组覆盖于整个南林盆地,是热海热田良好的盖层。(2)上新统芒棒组(N2)分布于龙川江沿岸,北起界头镇永安村,沿曲石、上营、五合、团田直至蒲川均有分布。岩石下段为砂砾岩、粉砂岩、粘土岩,中段为橄榄玄武岩,上段为粉砂岩、硅藻土与粘土岩互层。厚度大于100m。7、第四系腾冲县内第四系较为发育,分布广泛。主要为火山喷发堆积和河湖相沉积。分布上以固东~曲石分界,北部沿西沙河、明光河、小江多为河湖沉积.南至县城则为火山喷发堆积,县城往南,基本没有范围稍大的第四纪沉积的发育.第四系火山喷发堆积主要有下更新世(Q1b)、上更新世(Q3b)、全新世(Q4b)火山喷发堆积.下更新世火山喷发主要见于县城南北,以及北部的杜家山,南部的清凉山,一般形成高大盾状之山体。岩石为安山岩、英安岩;上更新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县城西部马耳山、中和、大平村以及曲石鸦乌山一线,一般为平缓的熔岩台地,岩石为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全新世火山主要是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分布于县城西部、北部,岩石为安山质玄武岩。第四系河、湖沉积、堆积(Ql)(Q4al),从下更新世至全新世均有沉积堆积。瑞滇、明光、界头等盆地比县城盆地更为发育,其它盆地虽范围小,也有沉积。下更新统主要为砂砾石、夹少量粘土层(Q1al);中更新统则多为砂层、粘土层,一般见有较厚硅藻土层;上更新统主要为砂砾层和粘土;全新世主要为河漫滩沉积之砂砾石及粘土、砂,一般火山岩中小湖盆则见硅藻土的发育。此外沟口、河口、山沟中普遍有残坡积物、洪积物的发育。2。2。2岩浆岩及岩浆作用腾冲县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不仅有规模宏大、持续不断的花岗岩浆侵入活动,亦有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活动。境内岩浆岩分布面积达3553km2,占全县国土面积一半还多,现分述如下,参见保山市腾冲县地热资源分布图。1、花岗岩及花岗岩浆侵入作用花岗岩在区内出露面积约2500km2,规模之大,侵入活动时间之长,为腾冲区域地质重要特征之一,现依侵入活动先后分述如下,各岩体侵入活动的同位素年龄参见表2-2—1.表2—2-1腾冲地区岩浆活动同位素年龄表岩体或火山时代岩石测定矿物测定方法年龄值测定单位与测定时间马鞍山Q4b安山玄武岩K~Ar0.007±0。0014北京大学马耳山Q3b玄武岩K~Ar0。0384±0.0052中科院大六冲等Q1b安山岩K~Ar0。949±0。14北京大学、中科院城子山等N2mb橄榄玄武岩K~Ar3.83±0.72中科院新岐岩体γ6花岗斑岩长石K~Ar32.4成都矿研所、1980长石K~Ar45。9成都矿研所、1980花岗岩全岩等时线Rb~Sr52。5省地科所、1982古永岩体γ53黑云花岗岩黑云母K~Ar72。3±1.4西德矿研所、1980黑云花岗岩钾长石K~Ar60。9地科所、1985黑云花岗岩长石K~Ar80.4成矿所、1980云关岩铁锂云母Rb~Sr70成矿所、1980镇夷关伟晶岩脉白云母K~Ar72。0北京大学、1974雷公顶黑云花岗岩全岩+黑云母Rb~Sr61。0区调队、1985洪龙洞γ52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Rb~Sr118~99地科所、1982大平地全岩+黑云母Rb~Sr127。3棋盘石长石Rb~Sr188~141。35贵化所、1964新华街岩体γ51伟晶岩脉白云母K~Ar167~169中科院、1964二云花岗岩U~Pb248.9(1)印支期花岗岩(γ51)主要出露于腾冲南部—新华乡一带,岩体有新华街岩体,梁河岩体,勐来岩体等。现以新华街岩体为例简述如下:新华街岩体与中元古代的变质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带一般均发育有上百米甚或几百米的边缘混合岩化带,而在岩体内,则又见较多的变质岩残留体,交代作用发育。在另一岩体的残留体中,残留体具岩浆岩~变质岩过渡性结构,其残留体经Rb~Sr法测定,其年龄值为806Ma,花岗岩重熔原岩应为中、上元古界之变质岩,岩石为中粒黑云花岗岩。从岩石化学成份、岩石微量元素丰度看,岩石属铝过饱和,过碱性,微量元素中等亏损岩石。87Sr/86Sr=0。7065,为深成的下地壳重熔型(S)花岗岩类。(2)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该期岩体主要侵入于腾冲县境内中部,岩体有勐连岩体、洪龙洞岩体,地盘关岩体等十余个岩体。现以勐连岩为例,说明该期岩体的特征.勐连岩体见于腾越镇勐连一带,岩体侵入于中元古界变质岩系中,与周围的变质岩一般见不到或者只有很弱的侵入接触关系。岩体沿断裂分布,不见有混合岩化中心,呈线状延伸;岩石普遍具有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构造;岩体中常见有伟晶状及细晶状脉体或不规则之团块;岩体形态复杂。岩石为黑云花岗闪长岩,但从边缘至中心,岩石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岩石均匀化较低,岩体中含有大量的残留体,没有岩相的变化规律.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01~0.7208,为地壳剪切重熔(S)花岗岩。(3)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岩体主要出露于腾冲县内的西部,如古永岩休,新塘岩体,雷公顶岩体等,古永岩体侵入活动尤具代表性,简述如下:古永岩体,沿断裂呈南北向延伸,腾冲境内出露面积约500km2,往北延出境外,呈巨大的岩基状产出;侵入最高层位为古生代石炭系地层。岩体岩相分布明显,围岩热变质现象明显,并显示热力变质的递变带。岩体为同期两次侵入活动的复式岩体,两次侵入活动时间相隔约10Ma,第一次侵入活动时间为83~80Ma,第二次为74~71Ma,但岩石均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只两次岩石在宏观结构差别明显;第一次为中粗粒结构,第二次为中细粒结构;岩体交代、同化混染作用发育。岩体边缘近断裂一侧,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强烈;岩体化学成份副矿物组合,前后两次虽有所差异,但岩石总体均为铝过饱、过碱性岩类,通过对岩体、斜长石光性的测试及定位,岩石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01~0.7208,岩体生成于中浅成相中部环境,是地壳局部重熔的结果。(4)喜山早期花岗岩(γ61、γπ61)喜山期岩体主要为腾冲县的花水岩体,来利山岩体,新岐~老坪山岩体以及蒲满哨岩体等。该期岩体地质特征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基本相当,如沿断裂延伸分布,岩体中岩相岩带明显,呈两次侵入,为复式岩体。交代、同化、混染作用普遍发育,岩石为铝过饱和过碱性酸性岩类,似斑状花岗斑岩基本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一侵入活动时间为60~20Ma;二是通过对岩体中斜长石光性测试,岩体(新岐岩体)定位较浅,为浅成相,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8~0。714间,为上地壳剪切重熔(S)花岗岩。2、火山岩及火山喷发新生代的火山喷发活动及火山岩,是腾冲区域地质最显著的特征,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动构造、熔岩台地、熔岩巨泉、大口湖……不仅是开展火山地质旅游的基础;而今滞留于地下未冷凝的岩浆则是温泉、热泉、沸泉的以至是地热活动的热源(参见腾冲县地热地质图)。火山活动始于新近纪的上新世,经更新世至全新世整个第四纪时期均有活动,为间歇式爆发和溢出.可划分为四期七个亚期,构成两个由基性~中性或中偏酸性岩浆喷发旋回。(1)火山活动及火山岩a.上新世火山及火山岩(N2m2该期火山喷发主要为龙川江的上营~芒棒,大盈江流域的南林,弄别以及槟榔江大寨等处,熔岩面积近140km2。熔岩总量约9km3,岩石主要为黑色、灰黑色的橄榄玄武岩,在龙川江见有三次喷发,夹于芒棒组砂岩、砾岩、粘土岩之中;在南林盆地厚近100m玄武岩直覆于南林组地层之上。而在囊烟、镇夷关等地,常见具柱状节理的玄武岩被磨圆度极好的河床相砾石层所覆盖,砾石成份有脉石英、板岩、片麻岩,但未见玄武岩成分。依芒棒地区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值为3.83Ma,因而将此期火山活动划为上新世.b。下更新世火山及火山岩(Q1b)本期火山熔岩在腾冲地区分布最广,面积达610km2,容积约40km3。主要分布于腾冲县城北、南广大地区以及团田和西部的照壁山、木瓜塘等等地。形体常成高大的穹丘状,相对高差达600~800m,如来凤山、余家大山、象塘、清凉山等.此期火山在老羊河、杏塘直覆于上新统橄榄玄武岩上面,腾冲盆地的钻孔中,则见中更新世的砂砾石层盖在该火山岩上,另外来凤山、大六冲等地火山岩K-Ar年龄值为0。949Ma,0。72Ma和0.623Ma,又将该期火山分为3个亚期。第一亚期为来凤山、老羊河、大坡头、芭蕉关等;第二亚期为大六冲、余家山、茏苁山、木瓜塘等;岩石为安山岩、英安岩、集块岩、凝灰岩等。c.上更新火山及火山岩(Q3b)相对而言,本期火山活动的规模要小,一般分为两个亚期。第一亚期火山主要有朱星街的东大坡头、北边的鸦乌山、县城北西马耳山以及曲石的向阳桥、荷花太平村等处;岩石为橄榄玄武岩。第二亚期主要喷发地为左所营、马站大小空山等地,岩石为安山玄武岩。本期火山熔岩基底各地不一,左所营火山熔岩直覆在中、上元古界变质岩上,马耳山熔岩下则为花岗岩,城子楼等地火山熔岩下是下更新世的安山岩。本期熔岩面积约217km2,容积约8.5~9km3。马耳山火山K-Ar年龄值0.3845Ma,交椅凹火山K—Ar年龄值0。309Ma.d。全新世火山及火山岩(Q4b)全新世火山,区内有三座火山,即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三座火山喷发熔岩面积约90km2,容积约1.8km3,亦可分为两个亚期.三座火山因活动时代新,至今基岩裸露,熔岩流动构造清晰,火山口保存完好。岩石分为安山质玄武岩。岩石K—Ar年龄值为0.007±0.0014Ma。(2)火山岩及岩石化学特征a.火山岩区内火山岩,主要为两类。一类是熔岩,另一类是火山碎屑岩.熔岩:依岩石中SiO2的含量、结构、构造、斑晶、基质及分布特点,区内熔岩主要有以下几类:1、橄榄玄武岩:黑色,灰黑色,坚硬,微密块状,亦见有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长石、橄榄石,基质则由微晶长石、普通辉石、玻璃质组成。为SiO2不饱和的富碱高铝橄榄玄武岩。这类岩石主要分布于上新世及上更新世火山熔岩中。2、含橄玄武岩:该类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份,斑晶,基质均与橄榄玄武岩相同,不同之处岩石中SiO2成份较橄榄玄武岩要多,但仍低于50%,应为SiO2不饱和富碱高铝玄武岩。这类岩石多分布于晚更新世火山岩中。3、安山玄武岩:为橄榄玄武岩与安山岩过渡类型,在岩石特征上它与橄榄玄武岩类似,不同的是SiO2含量要高,矿物中杆栏石、辉石的含量要少,而斜长石的含量稍有增加。岩石仍为SiO2含量不饱和的富碱高铝玄武岩类岩石。岩石多分布于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喷发之熔岩中.4、安山岩:灰色,微密块状,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为橄榄石、中长石及紫苏辉石,基质为微晶中长石,普通辉石及玻璃质。安山岩中有石英,为SiO2饱和的富钾钙碱性安山岩类,依矿物多少,可分别称为辉石安山岩,斜长安山岩,该类岩石主要分布于下更新世及全新世火山岩中。5、英安岩:浅灰,绿灰,紫灰等色,多为薄层、中层,亦见厚层状,为玻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紫苏辉石及黑云母;基质为玻璃质及少量斜长石、辉石组成。岩石中有石英,属SiO2饱和的钙碱性高钙英安岩类.这类岩石多出现在喷发旋回末期酸度增高的熔岩中。如下更新世火山喷发之末期。b。火山碎屑岩腾冲的火山碎屑依粒度可划分为两类,即熔集块岩、熔凝灰岩。熔集块岩:(粒度>100mm)和熔角砾岩(粒度2~100mm),这类岩石一般都堆积在火山口的周围,组成火山碎屑锥.如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等等。熔集块岩和熔角砾岩每层均含浮石、火山砾及破碎的火山弹,火山集块为其主要成份,其形状各异,大小不等,多为棱角状组成。依其成份亦称为:玄武质熔集块岩,安山质熔角砾岩等。熔凝灰岩:(粒度<2mm)火山碎屑岩,一般分布于距火山口较远的地方,依组成之成份可分为:安山质熔凝灰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两种。c。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通过对火山熔岩化学成份的对比与分析,本区火山岩有以下特点:(火山熔岩的化学成份见表2—21、岩石化学成份的演化是形成两个岩浆演化旋回,即第一期至第二期(N2m2b~Q1b)为第一旋回,第三期至第四期(Q3b~Q4b)为第二2、随岩浆演化旋回其表现是:SiO2含量的增高,碱质含量则降低。旋回开始岩石为基性或弱碱性,演化晚期岩石一般为中性或中偏酸性。3、区内火山岩均属SiO2弱~饱和状态,Al2O3含量特高,玄武岩中Al2O3=16.24~17.87,安山岩中Al2O3=16。5~17.94,英安岩中的Al2O3=15.00~16.10均为高铝玄武岩,并且各期火山岩中Al2O3的百分含量都大于CaO+NaO+K2O之含量的总和为Al2O3过饱和的火山岩系。(3)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腾冲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火山岩,为世人关注,其主要原因有三:a.造山运动的产物将区内火山岩化学分析数值换算为τ=(Al2O3-Na2O)/TiO2{(重量百分比)戈蒂1968}、δ=(K2O+Na2O)2/(SiO2-43){(重量百分数)里特曼指数}1957,取其对数值投影在戈蒂尼~里特曼图解中(参阅图2-2-1)。图2-2-1戈蒂尼—里特曼图解腾冲火山岩的数值点多数落在造山带和岛弧区,少数进入派生的碱性火山岩区。第一岩浆旋回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旋回初所处的构造位置是岛弧区与非造山带地区之相邻区。如N2m2b之火山岩;造山运动并不强烈;随着造山运动的加强,火山活动也随之激烈。(Q1b)火山岩明显地更进入B区,第一旋回显示了从一弱造山~强造山活动的演化过程,且这一演化过程时间较长,因此岩浆经过了充分的由碱性~钙碱性分异的过程。而第二岩浆旋回则集中在造山(岛弧区)、非造山带及派生的b。构造活动的结果腾冲地区的火山活动出现两个碱性~钙碱性岩浆旋回是上新世以来腾冲地块两个低应力~高应力作用的构造运动旋回的结果。中新世时腾冲地区沿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三河谷均发生断陷作用,形成的盆地均有堆积,如大盈江的南林盆地,见厚近千米山麓堆积(N1n)。这时,其断裂带上应力释放是较低的,从而沿三河谷均见有偏碱性玄武岩浆上升,喷溢其地表,形成橄榄玄武岩(N2m2b则有大量的安山岩~英安岩浆的溢出,为高应力活动之产物。这样的岩浆旋回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又重复了一次,只不过规模较前一旋回是大大地减弱了。上述的构造运动旋回,如苏吉萨克说的“在板块强烈挤压的应力条件下产生钙碱系列岩浆(包括花岗岩与安山岩),在低应力区产生碱性玄武岩浆,在拉伸地区出现拉斑玄武岩浆”。说明腾冲火山活动与火山岩为板块运动的产物。c.走滑断裂活动腾冲火山岩的分布规律是:最老的一期火山岩(N2m2b)沿大断裂分布,最新的一期(Q4b)分布于腾~梁盆地中央,第二期、腾冲地区处于缅甸弧后盆地俯冲带的边缘,俯冲洋壳带下的物质在腾冲地区地幔中富集,由于后期高黎贡山走滑断裂的活动,在腾冲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拉张盆地,使地壳减薄,地幔上升,地幔部份熔融产生的岩浆沿断裂喷出地表,形成第一期的高钾基性玄武岩。由于走滑断裂脉动式活动,在活动量较小时期岩浆上升受阻,形成底劈体,同化,混染了大量地壳物质,从而形成了高86Sr/87Sr=0.7057—0.7143及1143Na=0.51193—0。51260之值的高钾及含有大量紫苏辉石的中性安山岩~英安岩.当走滑断裂再次活动时,又重复前一次之旋回.以上述说的三种火山活动的构造环境,有一点是共同的,中新世后腾冲地块仍是一起活动的地块,之所以活动与相邻印度板块活动密切相关。2。2.3地质构造1、腾冲地块的构造活动中、上元古界的角闪石相的高黎贡山群变质岩,是腾冲地块的结晶基底.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与生物群与保山地块相似,但更与拉萨地区(块)基本相同。显然,它们均为冈瓦纳古大陆裂离出来的小地块.当新特提斯洋拉开、扩张,古特提斯洋消亡时(200Ma年末),腾冲地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的为保山地块)相碰撞,并贴在一起,这次腾冲地块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压性断裂的地质构造,构造方向以近南北方向为主,称腾冲褶皱带或腾冲褶皱束.位于腾冲地块西侧的印度板块,在腾冲地块与保山地块相碰联在一起后,一直由南而北漂移,使腾冲地块一直处于活动之中.渐新世时(34Ma),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间洋壳(新特提斯洋)开始消失,此时也是印度板块从N35°E转向N15°E的时期,即两大板块相碰撞并印度板块开始俯冲,下始新世,发生构造急剧变化之时,在这近南北向平移、挤压应力作用下,相邻相连的腾冲地块形成了多条近南北向平移(走滑)断裂,其地块的深部则随之有韧性剪切断裂带的发育,故韧性剪切带有利于热液的流动,中新世后,腾冲地块才会有大规模岩石热变质作用,火山口喷发相继发生。现今,滞留的岩浆囊或正在形成的岩浆才为今日星罗棋布热泉提供了热源。2、断裂构造由上节叙述,腾冲境内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尤以南北向断裂为主,次为北西西和北东向的断裂.但南北向断裂向南延伸至县城南均转向为南西方向,这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产生的青藏高原向南南东向的挤压有关。下将腾冲地块主要断裂叙述如下(参阅图2-2a。泸水~龙陵~瑞丽断裂泸水~龙陵~瑞丽断裂是区域班公湖~怒江断裂的西侧分支,是腾冲图2—2—2腾冲及邻近地区的地质构造及温泉分布图地块的东界。该断裂自泸水县城南分两支平行向南,西支在龙陵县城北转向南西,经瑞丽直抵缅甸实皆。实皆向南断裂南北延伸,出海与安达曼海洋中脊连为一体。该断裂在国内东西两侧,无论地层分布,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山间盆地走势均不同,总体上西侧较东侧活跃、主动。就地热活动而言,西侧比东侧要强要活跃得多。实测的地温梯度西侧比东侧高得多,西侧一般为东侧的两倍,达5℃/100m断裂总体西倾,倾角80—85°,局部也有向东倾的,主要在北段。b.龙川江弧形断裂带断裂由大塘北沿小江而行,直抵石墙、永安,向南因第四系沉积及火山岩的覆盖未见,向南花岗岩体中,能见有断裂破碎的显示,延至上营,为芒棒盆地沉积物覆盖。芒棒盆地南断裂沿南北方向至邦腊掌热泉,之后则转为南西向,于潞西盆地北交于泸水-龙陵-瑞丽的断裂上。断裂北段上、下两盘为二叠系的白云质灰岩及石炭系勐洪群的砂板岩。两侧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断裂破碎带宽几米至几十米,局部达百米;中段花岗岩见破碎、明显擦痕外,因河流冲刷呈蛇曲岛弧状;南段中、上元古界变质岩,断裂宽达百米甚或百米有余,断裂中岩石多呈碎块状、角砾状。断裂总体西倾,倾角60~70°间。c.瑞滇—腾冲县城-小陇川弧形断裂带该断裂北起缅甸拖角,往南至瑞滇、固东,向南被大坡头更新世火山岩覆盖。腾冲县城的南侧在高黎贡山群变质岩与花岗岩中断续穿行(因在此段期间,被一系列东西方向断裂错断)延至攀枝花硝塘,转为南西向,经小陇川直至陇川.该断裂又被称为火山断裂。腾冲火山活动大部延此断裂的东西活动与分布。不仅是火山,热泉、沸泉亦见于此断裂的北、南两端,热海则出露于该断裂中段的西侧。近年,随着火山岩区深部物探工作的实施,火山岩下的花岗岩中确有断裂的发育,显然该断裂是存在的,并且认为地表12km以下有岩浆体存在。该断裂的北段,呈南北走向,倾向近乎直立;固东至县城呈北西走向(N5~10°W),倾角由直立(稍向东)转向西,倾角68~75°,攀枝花直至陇川,走向南西,倾向北西,倾角60~65°。d。古永—梁河-盈江弧形断裂断裂北起胆扎,经古永以N10°W的走向经中和至热水塘,转成南西方向经梁河县城北延至盈江,最后延出境外.整个断裂绝大部分在花岗岩中穿行或发生,在古永盆地南,可见石炭纪上统被明显错移,西盘向北,东盘向南;中和坝子中石炭系孤零的出现,称为龟山;梁河县城西南,高黎贡山群变质岩中断裂宽上百米,其间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十分发育,可见明显位移,错动之情况。大地电磁测深亦见有明显的反映.该断裂在中和以北,呈NNW走向,倾向东,中和至梁河,为向东突出的弧形,大体向西倾.梁河至境外,南西走向,倾向西北,倾角65—68°。e.其它方向的断裂除上述的弧形断裂,区内尚有NNW、NE以及近SN方向次生断裂的发育。北西西断裂主要有邦腊掌—攀枝花—梁河县城、石墙—瑞滇-胆扎等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有大盈江断裂、盏西-黑空山北—永安断裂、石花洞—大塘断裂等;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有热海—黄瓜箐断裂、黑泥塘断裂等,这些断裂与弧形断裂相交之处,一般均见有温泉出露。2。2.4水文地质条件腾冲降雨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依氢、氧同位素的分析、地下水、地表水、地热水均以大气降水(雨)为补给源(见表2—2-31、地下水类型及其含水层富水性依地下水含水介质可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类熔岩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以钻孔单位涌水量、实抽涌水量、泉流量为依据划分。(见表2-2-表2-2—3腾冲地区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含热水)δD、δ18O值分析表氢氧同位素‰降雨地表水地下水腾冲气象站地下水地热水大盈江侍郎坝坝派云峰寺热水塘大滚锅蛤蟆嘴瑞滇δD-65。18—63.821—62。40-67.049—67.90-66.925-62.137—63.20-76。40δ18O-9.56-9.30-8。63-9.19-9.43—9。49-7。50—8。87—10.912水化学类型及矿泉水(1)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腾冲地区地下水均为无色、无味、透明、低矿化度之淡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HCO3—Ca•Mg、HCO3—Ca•Mg•Na型水。水质优良,量大亦是腾冲地下水之特点,是优良的生活生产用水。但腾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火山岩类中,其间没有比较系统粘土层、页岩夹层发育,且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现象较为普遍,极易污染.为此,一定要作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而保护水资源.(2)矿泉水与火山一起大量喷发的大量的CO2等组份,在上覆地层压力下,溶于地下水中,故腾冲境内多地见有含游离CO2超过1000mg/L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泉水出露。就其饮料矿泉水而言,主要有碳酸矿泉水(游离CO2>1000mg/L)、硅酸矿泉水(偏硅酸>50mg/L)及碳酸质硅酸矿泉水(游离CO2>250mg/L、H2SiO2>50mg/L).矿泉水主要分布于火山岩区,如和顺、叠水河、董库以及曲石回街等地,不仅水质优良,而且水量十分丰富,具开发前景。因上述泉水中含游离CO2高,大量的游离CO2从泉口快速逸出,形似滚开的沸水一般,人称“冷滚锅”,如叠水河碳酸泉。表2—2-地下水类型富水层代号富水级别评价指标实测指标类亚类钻孔泉流量地下水迳流模数钻孔泉流量地下水迳流模数单位涌水量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涌水量(L/s。m)(m3/d)(L/s)(L/s。km2)(L/s。m)(m3/d)(L/s)(L/s.km2)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潜水Q4al、Q3al、Q2al丰富>1.0>5002.26~3。06508~708Q4al、Q3al+pl中等1。0~0.1100~5000。22~1。09220~314Q4pl、Q2al、Q1al贫乏<0.1<1000.004~0。0114~18孔隙承压水Q3pl、Q2al丰富>500>1001.59~9.93603~2738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或孔洞裂隙水玄武岩岩裂隙孔洞水Q4b、Q3b丰富1.0~10010~4251Q3b中等<1。01。04~73.52N2mb贫乏>1000。14~0。70安山岩孔洞裂隙水Q1b丰富>500<0。17.4125410~261。42基岩裂隙水裂隙孔隙水N1n、N2贫乏<1000.1~1.0>1。00。0015~0。00234~60.01~0。1碎屑岩裂隙水Cb、C2l、C2s、C3中等0。1~1.01。0~5.00.14~0。76花岗岩裂隙水γ51、γ52、γ53、γ61贫~中100~5000。1~1。01。0~5。02990。24变质岩裂隙水Ptgl、P2中等0。1~101。0~5。018。0~30。02.97~5。23碳酸盐类岩溶水P、T中等1。0~1002.3新构造运动及现代构造应力场2.3。1新构造运动特征腾冲位于喜山期造山运动—横断山脉西南,新构造运动活跃,其表现是:造山运动:在腾冲一些高出现代河床近千米的山坡或山间盆地的半坡,常见磨圆度很好的砾石、卵石层的分布,显然为更新世时河床相沉积物,区域调查一般将它划为下、中、上更新世河床沉积层,如大盈江南岸的汪李寨山间小盆地。近年通过精密测量,认为县城以南抬升率为0。8~0。9cm/a,以此计算昔日(早更新世河床)之物被抬升至这样的高度是完全可能的,亦表明腾冲地壳运动时速度很快.上更新世以来,腾冲地区由北而南,形成了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其一、这些盆地被断裂控制,呈南北向,弧形弯曲,且沉积物与断裂同步,靠近断裂一侧沉积物厚,深度大,呈箕状;其二、盆地内第四系沉积物见有断裂和褶曲的发育,如瑞滇盆地中杜家山下更新世的安山岩,即有0.7~1。5m宽破碎带、角砾岩的发育,万佛寺上更新世的粘土层、粉砂层发生明显的位错,以及梁河盆地一带的安山岩因强烈挤压发生褶皱错移的现象。阶地发育,在腾梁盆地大盈江流域两岸,发育Ⅰ~Ⅳ级阶地,Ⅰ级阶地,即现今大盈江河床两边,高程1080m左右;Ⅱ级阶地厚20~30m,海拔1100~1110m;Ⅲ级阶地厚80~100m,海拔1170~1190m;Ⅳ级阶地厚150m,海拔1320~1350m。上述海拔数据表明,区内的抬升是比较快的。北边的瑞滇盆地也见有Ⅰ~Ⅴ阶地的发育。显然,腾冲上新世以来,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及火山岩是区内最大新构造运动的表现。2.3。2现代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即新构造应力场。新构造期从何开始,尚没有确定。万天丰教授建议从0.78Ma年开始。原因是,中国大陆普遍存在早更新统与中更新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且中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并显得相对稳定.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是主应力方向各异和差应力值相当小。正好是一个构造演化开始阶段,应力逐渐积累过程的表现。尽管这个新的、微弱的构造应力场活动较小,但对于地表资源的找寻、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据万天丰教授研究,在构造裂隙遍布的岩石中,与现代区域构造主压力方向平行,或夹角最小的裂隙或断裂,最易张开,流体最易流动,岩石渗透率最高。腾冲地区的构造形态主体是断裂,而且是近南北向的断裂。腾冲现代构造主压力方向亦是近南北向,二者近乎平行。腾冲众多的温、热泉沿区内龙川江断裂、拖角—瑞滇—县城—小陇川断裂、古永—梁河—盈江断裂三条近南北向断裂分布.2。4热水活动特征2。4.1地表热显示1、水热活动的区域地质条件根据以上章节的论述,腾冲地区在区域地质上具备以下有利于热水活动的地质条件。(1)200Ma年来腾冲地区上地壳一直是热的,至今上地壳中尚滞留有未冷凝的岩浆囊,且较为活跃。依岩浆来源的CO2和CH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值计算,岩浆囊的外壳温度均在514℃以上.同时,据钻孔实验,腾冲地区地温梯度为4。61~5。19℃/100m(2)腾冲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大于1504mm,地下水丰富.尤其第四系火山岩分布广,地下水储量丰富、量大,利于地下水的下渗,成为地下热水补给源之一.(3)高黎贡山以西的腾冲地区,断裂发育,且走向近乎南北方向,与腾冲地区现代区域构造主压力方向平行,极利于地下水下渗、循环,加之境内断裂延伸远、切割深、规模大,成为既是热与水沟通的空间,也是地下热水上升溢出的通道。2、地表热显示特征(1)腾冲境内地表水热活动密度之高为全省之冠。全县国土面积为5845km2,计有温、热、沸泉(群)63处,平均密度高于1个/100km2.(2)水热活动之强烈,表现之全面,实属少见。腾冲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温泉、热泉、沸泉,还有喷气孔、放热地面、水热爆炸、毒气孔等特殊水热活动。(3)腾冲被地学界称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众多的温、热、沸泉(群)带出的硫、硅、钙、盐在泉口的沉淀,与其砂砾的胶结,如形状各异泉华堆积、石蘑菇、泉华塚、泉华帷幕等等,在一些高温热区还可以见到随热水而来全层矿液的沉淀,如黄铁矿脉、石英脉等。(4)地表热显示在地理分布上呈南强北弱,西强东弱之特征,如腾冲境内有5个高温水热活动区,有4个出露于南部,只有一个在北边,中温水热活动区,西部明显的比东部温度要高,活动要强。2。4。2温泉的分布1、温泉温泉是地球其表面打开的一些窗口,通过它向大气圈发散其内部所含的量,而且其发散量要比周围地区来的显著(横断山温泉志—-科学出版社,1994)。1875年,美国人吉尔伯特(G。A.Gilbert)就对温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凡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15°F的泉水,就叫作温泉或热泉”。也就是天然排放的泉水,它的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8。3℃的泉就可以算作温泉,这可以说温泉温度的下限(中国的火山、温泉和地热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按《地球科学大辞典》的定义,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而又低于45℃的地热水露头称为温泉。为拓宽应用范围,保持与《横断山温泉志》一致,在保山全境内以20℃作为温泉温度的下限。即20℃~<45℃的地热水露头为温泉;泉口温度高于(等于)45℃而又低于当地地表水沸点(取96℃)的地热水露头为热泉,泉口温度高于(等于)96℃的地热水露头为沸泉.上述温泉、热泉、沸泉在同一地区(即同一个水热系统)单泉或泉群出露,通称为温泉区(温泉),亦称水热区或地热区.温泉就是地热系统深部热储在地表的地热显示,就是地热水的排泄点。据此,腾冲县境内共计有63处温、热、沸泉。其中沸泉3处,热泉25处,温泉35处,泉水总流量约613。24L/s,泉水自然放热量66502.3kJ/s(详见附表1)。另外在腾冲县城周围共分布有8口人工地热钻井,各钻井基本资料见表2—3。表2-3腾冲县盆地已完成地热钻孔基本资料编号位置坐标钻孔深度(m)高程(m)水温(℃)流量(L/s)利用方向TCW064叠水河电厂X:2769419Y:17447069182515955011.81温泉酒店TCW065观音堂(71医院)X:2771196Y:174491502262。521644566.02温泉酒店TCW066和顺张家坡X:2767153Y:174442842310.43157646.56。37温泉酒店TCW067绮罗营房X:2876355Y:174477962338。001640566。71温泉酒店TCW068尚家寨1#井X:2769926Y:174515562215.431632614。63温泉酒店TCW069尚家寨2#井X:2769836Y:174508832546.88164849.36。6温泉酒店TCW070饮马水河X:2770137Y:174527072465。001683566。71温泉酒店TCW071晋云宝峰山X:2771849Y:174474152508.001688547。52温泉酒店注:1。上述钻井资料除绮罗营房钻井外,均来自云南恩典科技产业发展。2。表中钻井热水全来自1000m下花岗岩岩石中。3.日出水量钻井最大者为叠水河电厂处,达1020m3/d。2、温泉的分布腾冲境内计有63个水热活动区(温、热、沸泉),主要沿龙川江断裂、拖角—瑞滇-县城-小陇川断裂、古永—梁河—盈江断裂出露。分别称:龙川江水热活动区、瑞滇-腾冲—陇川水热活动区、古永-梁河水热活动区。(参阅保山市腾冲县地热资源分布图)(1)龙川江水热活动区水热区位于腾冲县东部,温泉、热泉沿小江-龙川江两岸出露。该水热活动区,共出露温泉(群)19处,温度25~44℃,热泉(群)11处,温度45~68℃,温度最高的为石墙澡塘,高达68℃。水热区泉水总流量为225。535L/s。(2)瑞滇—腾冲—陇川水热活动区该水热区位于腾冲县中部火山岩区及其南北,温泉主要沿盆地的边缘及火山岩周边出露.水热区中共出露温泉(群)10处,温度23~44℃,热泉(群)7处,温度45~91。5℃,沸泉(群)3处,水温96.6~98。7℃,分别为清水乡塘河村热海热田(含黄瓜箐~硫磺塘)、荷花镇朗蒲寨村朗蒲热水塘和新华乡攀枝花村硝塘攀枝花地热田。水热区泉水总流量为305。435L/s。(3)古永—梁河水热活动区该水热活动区分布于腾冲的西部,温、热泉沿胆扎河、古永河、缅箐河、大盈江,即古永—中和—梁河断裂分布。水热区中共出露温泉(群)5处,水温40~44℃,热泉(群)8处,水温51~79℃,温度最高的为中和镇高田村荨麻箐,高达79℃。水热区泉水总流量为82.27L/s.3典型水热区简介腾冲县境内共有63个水热区,高温水热区中以热海最为典型和有名,另外还有朗蒲的热水塘、北边的瑞滇热田,中温水热区则有石墙、黑泥塘、石花洞等.3。1热海热田基本情况热海热田位于腾冲县城南西13km山谷中。热田范围:东起朱星街、西抵大盈江,北自半个山,南达阳关哨,面积达60km2。硫磺塘—黄瓜箐-松木箐热显示区是热海热田东部热显示区。今日热海景区(硫磺塘水热区)仅是东部热显示区北段,该地段海拔1350~1650m,水热活动强烈,分布沸泉、喷气孔、散热地面多处,并有现代水热成矿及水热爆炸现象.硅华大面积分布,硫华、盐华多分布在冒气地面、喷气孔附近和岩石裂隙中,热泉、沸泉计有25个(其中沸泉11个),泉水总流量13.01L/s热海范围之大、水热活动之强、类型之齐,引起古今学者的关注。早在公元1639年,我国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到此做过考察。眼下,热海景区以开发为热海国家地质公园,为集休闲、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1。2热田理想模式热海热田位于古永—梁河弧形断裂带弧顶东侧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中,一系列平行展布的近北北东向平移断裂是区内构造的主体。在硫磺塘—黄瓜箐区,近东西向断裂错切了这些近北北东向的断裂,在这些断裂交汇部位,形成了地下热水溢出和热量散释,才构成现在如此奇特的地热景观。上述断裂最重要的特征是不仅切穿、错移了元古界高黎贡山群变质岩、新近系的花岗质砂砾岩、砂岩,而且在第四系火山岩中亦有明显位移迹象,正由这种长时期继承性活动,才是热海热田强烈水热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图3—1)。此外,黄瓜箐以南,北西向平移断裂与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也是地热活动的场所,现在地表不仅尚有硫华、硅华的发育,还有大片散热地面的分布。3。1.3热储特征热海处于区域上两大弧形断裂(古永—梁河—盈江、瑞滇-县城-小陇川)平行错动形成的一组南北向断裂上。这组断裂形成的有效空隙和渗透的空间则是热田热水储集的场所。其地热地质结构:a。盖层:地表向下1100m或1450m,为中新世南林组的砂岩、砂砾岩、粘土;b.热储层:1500m下则为中、上元古界高黎贡山群深变质岩,断裂发育段则为热储层;c.花岗岩体和岩浆囊,中、上元古界变质岩下则为花岗岩,7km水化学特征热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型和HCO3-Na型为主,次为SO4—Na型、Cl-Na型等。应当说明的是热水成分十分复杂,不仅含有K+、Na+、Ca2+、Mg2+、Cl-、SO4-、HCO3-等常见的化学组分,还含有F—、B3+、Li+、As3-等微量元素,为火山—岩浆型水。图3-1热海热田地热地质简图图3-2热海热储理想模式图3。2瑞滇热田3.2。1基本情况1。温、热泉:热田计有温、热泉33个,多以泉群形式出露。泉水最高温度为91.5℃,最低温度为25℃;最大单泉流量为1.24L/s,最小单泉流量为0.0025L/s。一般水温为50~75℃,热显示区南北长1。05km,东西宽约0.35km,面积约0.37km22。散热地面:由于热泉水的热对流作用,使其地表地面加热升温,即散热地面。经调查,主要分布于热泉附近,如部队澡塘(W1号热泉)、公社女澡塘(W2号泉)及大沟边热泉处,温度一般为25~40℃,最高为53。5℃,散热地面面积达图3—3瑞滇温泉平面分布图3。泉华热田内的泉华主要为钙华、盐华及少量的硫华。钙华一般分布于泉口附近,表面呈皮壳状,内部多呈气孔状,W1号泉钙华最为发育,厚达0。5~2m,W2、W3号泉亦见有分布。盐华,在腊幸街-大沟边热显示区主泉口处均见有分布,为一种白色的结晶附着物,经鉴定主要为泡碱、水碱及石盐(NaCl)、芒硝.硫华,仅见于W3号热泉(公社男澡塘)为H2S的析出物。4.泉胶砂砾岩地下热水中溶解的矿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策略
- 上墙酒架转让合同范例
- 医药营销中的伦理与法律风险控制
- 乐器生产销售合同范例
- 医疗与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 医疗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策略
- 仓储保管服务合同范例
- 2000施工合同范例
- 医疗领域的数据安全新篇章-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 统计人员年终工作总结模版
- 车内日常卫生管理制度
- 客运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投国电准格尔旗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心得体会(6篇)
- 2025-2030年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儿童心理学常识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课件】科研数据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四篇
-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