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总复习单元复习八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2(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单元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中考语文总复习单元复习八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2(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篇目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27.岳阳楼记28.醉翁亭记29.满井游记30.诗五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篁竹()清冽()坻()为屿()为嵁()佁然()翕忽()幽邃()滕()谪守()浩浩汤汤()淫雨霏霏()樯倾()楫催()岸芷汀兰()嗟夫()滁州()林壑尤美()琅琊()水声潺潺()暝()伛偻()山肴()野蔌()弈者胜()觥筹交错()阴翳()飞沙走砾()脱笼之鹄()面()浅鬣()茗()蹇()汗出浃背()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堕事()恶能无纪()金樽()箸()挂罥()坳()突兀()狐裘()锦衾()瀚海()掣()提示huánglièchíyǔkānyǐxīsuìténgzhéshāngyínfēiqiángjízhǐtīngjiēchúhèlángyáchánmíngyǔlǚyáosùyìgōngyìlìhúhuìlièmíngjiǎnjiāpùxiāhuīwūzūnzhùjuànàowùqiúqīnhànchè2.重点词义(1)水尤清冽(2)卷石底以出(3)潭中鱼可百许头(4)斗折蛇行(5)以其境过清(6)不可久居(7)隶而从者(8)俶尔远逝(9)皆若空游无所依(10)四面竹树环合(11)增其旧制(12)予观夫巴陵胜状(13)横无际涯(14)南极潇湘(15)连月不开(16)浊浪排空(17)薄暮冥冥(18)春和景明(19)波澜不惊(20)把酒临风(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2)或异二者之为(23)环滁皆山也(24)翼然临于泉上(25)太守自谓(26)醉翁之意不在酒(27)云归而岩穴暝(28)佳木秀而繁阴(29)山肴野蔌(30)非丝非竹(31)树林阴翳(32)太守谓谁(33)冻风时作(34)偕数友出东直(35)波色乍明(36)柔梢披风(37)泉而茗者(38)呷浪之鳞(39)不能以游堕事(40)恶能无纪(41)结庐在人境(42)问君何能尔(43)直挂云帆济沧海(44)高者挂罥长林梢(45)秋天漠漠向昏黑(4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7)将军角弓不得控提示(1)尤:格外。(2)卷:翻卷。(3)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4)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5)清:凄清。(6)居:停留。(7)隶:随从。(8)俶尔:忽然。(9)依:依托。(10)环合:环绕合抱。(11)制:规模。(12)胜状:胜景,好景色。(13)横:广远。(14)极:尽。(15)开:放晴。(16)排:冲向。(17)薄:迫近。(18)景:日光。(19)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20)把:持、执。(21)求:探求。(22)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以上)两种心情。(23)环:环绕。(24)临:靠近。(25)谓:命名。(26)意:情趣。(27)暝:昏暗。(28)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29)蔌:菜蔬。(30)丝:弦乐器。(31)翳:遮盖。(32)谓:为,是。(33)作:起。(34)偕:一起。(35)乍:初、始。(36)披:开、分散。(37)茗:茶,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38)鳞:代鱼。(39)堕:坏,耽误。(40)恶能:怎能。(41)结:建造、构筑。(42)尔:这样。(43)济:渡。(44)长:高。(45)向:渐近。(46)庇:遮盖,掩护。俱:都。(47)控:拉开。3.古今异义(1)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古义,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今义,丈夫。(2)横无际涯横: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3)南极潇湘南极:古义,向南面到达某地;今义,地轴的南端。(4)恶能无纪恶:古义,疑问代词,哪;今义,讨厌,憎恶。(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古义,渐进;今义,介词,朝。4.一词多义从清至观和或其乍安5.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3)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6.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2)心乐之。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3)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4)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5)百废具兴。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各种荒废的事业。(6)或异二者之为。为: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7)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8)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7.文言句式(1)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是“与谁”的倒装。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都放在谓语动词前面,译时应调整)(2)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环滁皆山也。(3)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状语“于泉上”后置,正常语序为“有亭翼然于泉上临者”)8.理解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皆若空游无所依。(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7)属予作文以记之。(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5)微斯人,吾谁与归?(16)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2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3)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2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示(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3)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4)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5)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6)傍晚的时候,雪花纷纷,落在军营门口,红旗被冻得不能随风翻卷。(7)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下这件事。(8)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9)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10)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11)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在水面上)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13)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14)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15)(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6)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17)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18)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9)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20)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2)堤岸两边是高高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已有些湿润,一眼望去空旷辽阔,人像是从笼中飞出的天鹅一般。(23)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见。(24)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啊。(25)问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起来。(26)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27)怎么才能得到宽敞的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的贫寒百姓,都欢喜!风雨中安如泰山。(28)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后,会更好地护育新花。9.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2)《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袁宏道,明朝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5)《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6)《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边塞诗人。(9)《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10.名句段梳理(1)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百废具兴。(5)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6)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文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10)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1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_________________,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2)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13)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醉翁亭记》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15)描写山间四季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6)文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7)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1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始知_________________,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0)《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21)《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2)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2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5)《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8)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_________________”提示(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政通人和(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饮少辄醉(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1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7)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18)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19)郊田之外未始无春(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021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包裹。若舍之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当做或把……作为;认为……是。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数词二的大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贰”,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古义:如果没有,加入没有;今义:小,细小。“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边远的地方。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与郑人盟。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同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向西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傍晚。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臣之壮也。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阙秦以利晋。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像。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指郑文公。将焉取之。代词,代增加的土地。子犯请击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前“之”,代词,代秦国。后“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于之”,从哪里。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来,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而: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于)子亦有不利焉。省略介词。(郑伯)许之。省略主语。夜缒(烛之武)而出。省略宾语。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宾语。(郑国)共其乏困。省略主语。若余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宾语。(于)君亦无所害。省略介词。(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此)君之所知也。省略主语。(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省略主语。(晋国)亦去之。省略主语。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此)君之所知也。省略主语的判断句。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无乃不可乎。无乃……乎:恐怕……吧。《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惧怕。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同“猝”,突然。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陈”通“阵”,列阵。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则虽欲长侍足下。“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微太子言。“微”,古义:假如没有;今义:小,细小。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古义:不过,只是;今义:看顾,照顾。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古义:既然这样,那么;今没有这个词。仆所以留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既祖,取道。“祖”,古义:路神;今义:祖先,祖父,祖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至陛下。“陛下”,古义:殿前台阶下,今义:今指帝王、国君。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原谅;今义:利用或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目的。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医生。皆陈殿下。“殿下”,古义:大殿下面;今义: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左右乃曰。“左右”,古义: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事所以不成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复为慷慨羽声。“慷慨”,古义:情绪激愤;今义:不吝啬,大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含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巧。“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秦王方还柱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乃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上朝的衣服。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张开两腿坐着。左右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兵:进兵北略地。军队。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军队。不及召下兵。士兵。不得持尺兵。兵器、武器。诸郎中执兵。兵器、武器。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返回。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环绕。私: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私下。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窘迫、走投无路。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接近,趋向,走向。轲自知事不就。完成,成功。引:自引而起,绝袖。挣扎。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见:秦王必说见臣。谒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图穷而匕首见。凸现,显露。意:而伤长者之意。情意、心意。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意料。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使:使工以药淬之。让。使毕使于前。让;使命。使使以闻大王。命令,派遣;使者。见燕使者咸阳宫。出使。陈:恐惧不敢自陈。陈述。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通“阵”、列阵。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提: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携带。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投掷。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递进,并且。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表承接,就,或不译。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表转折,却。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表承接,就,或不译。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表修饰,相当于“地”或不译。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被动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被动句。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省略主语。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省略介词。可以(之)解燕国之患。省略宾语。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今(吾)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省略主语。(樊於期)遂自刎。省略主语。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省略宾语。而为(之)留待。省略宾语。(荆轲)遂发。省略主语。嘉为(之)先言于秦王。省略宾语。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荆轲奉(盛)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盛)地图匣。省略谓语。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省略宾语。(太子丹)乃为装遣荆轲(使秦)。省略主语,省略谓语。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前为(之)谢曰。省略宾语。(此)北蛮夷之鄙人。省略主语,判断句。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主语,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省略主语)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省略介词,省略宾语。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省略主语。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省略主语。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即“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定语后置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即“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省略介词,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为之奈何。即“奈何为之”,状语后置句。取之百金。即“(以百金)取之”,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状语后置句。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之)先(于秦王)言”,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常痛于骨髓。即“常于骨髓痛”,状语后置句。燕王拜送于庭。即“燕王于庭拜送”,状语后置句。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所以,有用来……的。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因此。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于是,就。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表已然,已经这样。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遂:于是,就。《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进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奉”,通“捧”,捧着。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约为婚姻。古义:约定结为;儿女亲家。今义:大约为;结婚的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古义:抵挡;今义:应当,当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不如因善遇之。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遭遇。至鸿门,谢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在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会其怒。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见面,开会,聚会。相去四十里。古义:距离;今义:到……去。不过二十里耳。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小,形作名,小处。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以……为王,名词的意动用法。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连夜。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作动,接触,沾染。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连夜。亡去不义。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作名,交情。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多次。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樊哙侧其盾以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斜侧着。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从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拔剑撞而破之。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谢: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谢家来贵门。辞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介词,替;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幸: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去:相去四十里。距离。脱身独去。离去,离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为之奈何。代词,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长子臣。比,介词。复得见将军于此。在,介词。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此天子气也。判断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判断句。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珍宝尽有之。即“珍宝尽为之所有”,被动句。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宾语前置句。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状语后置句。贪于财货。介词状语后置句。良曰:“长于臣。”介词状语后置句。孰与君少长。状语后置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亚父南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沛公北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张良西向侍。介词宾语前置句。披帷西向立。介词宾语前置句。因(之)击沛公于坐。省略宾语的介词状语后置句。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为之奈何?状语后置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主语后置句。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状语后置句。沛公欲王于关中。介词状语后置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宾语。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宾语。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不可不语(之)。省略宾语。奉厄酒为(之)寿。省略宾语。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范增数目(于)项王。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宾语。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状语后置句。加彘肩(于其)上。省略介宾的状语后置句。劳苦而功高如此。状语后置句。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玉斗一双。定语后置句。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定语后置句。沛公军(于)霸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欲王(于)关中。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不如因(之)善遇之。省略宾语。为(之)击破沛公军。省略宾语。(于)财物无所取。省略介词。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宾语。不可不语(之)。省略宾语。固不如(之)也。省略宾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省略介词。因言(之)曰。省略宾语。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宾语。窃为大王不取(之)也。省略宾语。项王未有以(之)应。省略宾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省略宾语。卫士仆(于)地。省略介词。欲与(于)亚父。省略介词。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省略介词。还军(于)霸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七、解释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的意义。孰与君少长。少长:偏义“长”,年纪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入”,进来。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什么。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妇女无所幸。无所:没有什么。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么。且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跟......相......。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有所:有什么。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岂敢:哪里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岂敢:哪里敢。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八、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比喻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形容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不遑启居。启,古义:跪;今义: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三、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静言思之。相当于“而”。以:秋以为期。把,介词。以望复关。而,连词。作:薇亦作止。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开始。常作二铁板。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动,劳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曰: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做,称作。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没有。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引申为不。左右皆靡。倒下,后退。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挂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情,情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助词,无实义。雨:齐子归止,其从如雨。众多。一别如雨。离散。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水能自雨田。灌溉。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润泽。《离骚》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怨灵修之浩荡。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鞿羁:名作动,约束。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步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六、重点词语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涕:掩面拭泪。謇朝谇而夕替。谇:谏争。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贬斥。虽九死而未悔。虽:纵然,即使。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喻指高尚德行。谣诼谓余以善淫。遥诼:造谣,诽谤。偭规矩而改错。偭:背向,引申为违背。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夫熟异道而相安。异道:不同道。忍尤而攘诟。尤:罪过。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守,保持。悔相道之不察兮。相道:观察,选择道路。及行迷之未远。及:趁着。驰椒丘且焉止息。止息:停下来休息。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忽反顾以游目兮。游目:放眼观看。佩缤纷其繁饰兮。缤纷:繁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未变:不会改变。《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虽与府吏要。“要”通“邀”,邀约。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为仲卿母所遣。遣,古义: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今义:派遣,打发,消除,发泄。守节情不移。移,古义:改变;今义:移动,迁移。便可白公姥。白,古义:告诉。今义:白天,白色。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同情人家。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槌床便大怒。床,古代坐具;今义:睡觉的工具。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育,教养;今义: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认识。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小,数量少,事物不重要。举手常劳劳。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今义无此词。逆以煎我怀。逆,古义,预料,想到将来;今义:相反,抵触,不顺从。阿母大悲摧。摧,古义:伤心,断肠;今义:摧残,摧毁。便言多令才。便言,古义:很会说话;今义:方便说话。府吏见丁宁。见,古义:我;今义:看见,见到。恐此事非奇。恐,古义:担心;今义:恐惧,惊恐。寻遣丞请还。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小,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涕落百余行。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君家妇难为。难为,古义:难做,难当;今义:使别人为难。卿可去成婚。成婚,古义:订好婚;今义:结婚。人事不可量。人事,古义:人世间的事情;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自可断来信。信,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千万不复全。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今义:数词,务必。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否泰如天地。否泰,古义:坏运和好运;今义:坏的卦和好的卦。渠会永无缘。渠,古义:他;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便利此月内。便利,就合适;今义:方便。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多谢后世人。谢,古义:告诫;今义:感谢,道谢。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朝东南、向东南。鸡鸣入机织。鸡鸣,名词作状语,在鸡鸣时。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明日来迎汝。明日,名词作状语,第二天。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晚,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五里一徘徊。五里,名词作动词,飞五里。头上玳瑁光。光,名词作动词,发光。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做动词,任官职。何敢助妇语。语,名词做动词,说话。交广市鲑珍。市,名词做动词,采办。槌床便大怒。槌,名词做动词,敲打。自名秦罗敷。名,名词做动词,命名。谢家事夫婿。事,名词做动词,侍奉。留待作遗施。遗施,动词作名词,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及时相遣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以此下心意。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受煎熬。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适:始适还家门。出嫁。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适得府君书。刚才、方才。少无适俗韵。适合)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谢谢家来贵门。辞别。上堂谢阿母。辞别。谢家事夫婿。辞别。女子先有誓。辞谢。多谢后世人。劝告。令便言多令才。美好。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莫令事不举。让,使。举举言谓新妇。开口。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莫令事不举。成功。为为诗云尔。做、写,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做。
十七为君妇
。做。
遣丞为媒人。
做。
时时为安慰。
做。
自名为鸳鸯
。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以为,认为,作为,成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以为,认为,作为,成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以为,认为,作为,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给,替,向。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给,替,向。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给,替,向。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是,存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存在。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前一个意思是“是,存在”;后一个意思是“做”。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是,存在。此可引申译为“残留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表示被动,多与“所”连用,可译为“被”。自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自名秦罗敷。其,代词。自命为鸳鸯。其,代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葳蕤自生光。连词“而”。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自己。举动自专由。自己。进止敢自专。自己。哪得自任专。自己。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若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区区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遣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十七遣汝嫁。送,动词。县令遣媒来。派,动词。意何意致不厚。意料。吾意久怀忿。心意。处分适兄意。主意。迎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结结发同枕席。系,动词。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会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故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望怅然遥相望。看,动词。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幸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复幸复得此妇。还,副词。终老不复取。再,副词。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作非为织作迟。做,动词。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渐见愁煎迫。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仍更被驱遣。被动句。同是被逼迫。被动句。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的意义。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指“姥”,婆婆。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哥哥。我有亲父母。“父母”偏指“母”,母亲。逼迫兼弟兄。“弟兄”偏指“兄”,哥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工作。其日牛马嘶。“牛马”偏指“马”。七、“相”“见”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不得便相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太守的公子。
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焦仲卿。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府吏。夫孰异道而相安。
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副词,互相。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副词,互相。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枝枝相覆盖。副词,互相。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宰相。伯乐相马。动词,审察,仔细看。无物相之。动词,帮助。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看见,看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看见,看到。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黄泉下相见。动词,见面。渐见愁煎迫。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君既若见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八、互文见义。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唔”,面对面。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群贤毕至。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少长咸集。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少者长者,年少的和年老的。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形容词作名词,热闹的场面。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相同看待。一觞一咏。觞,名词活用为动词,喝洒。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用做动词,是一样的。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齐,看作相等。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用作意动词,以……为齐,看做一样。引以为流觞曲水。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动。所以游目骋怀。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驰骋。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修: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造,修建。此地有茂林修竹。长,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守战之具。建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定。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时间。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希望,期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终期于尽。至,及。致:致敬亭于幕府。招。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表达。而致千里。到达。无以致书以观。得到。以致天下之士。招纳。何意致不厚。致使。专心致志。实现。其致一也。目标。临:把酒临风。对着。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居高临下。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次: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次序。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放在次等。师退,次于召陵。驻扎。列座其次。旁边。之: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它。夫人之相如。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连词。欣于所遇。对,介词。终期于尽。到,介词。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介词。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死生亦大矣。省略主语的判断句,语意构成判断。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当其于所遇欣”。终期于尽。状语后置句,“终于尽期”。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于怀不能喻之”。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于斯文有感”。①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句,“仰观大宇宙”。②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俯察盛品类”。《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繆。“繆”通“缭”,环绕。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娱乐活动。白露横江。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季节,处暑之后,秋分之前。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不知所措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女。倚歌而和之。倚,古义:循,依;今义:依仗,凭借。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怨如慕。副词,像。歌:扣舷而歌之。动词,唱。歌曰。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语气词“也”,表判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结构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结构后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结构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寄蜉蝣于天地。状语后置句。六、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很,十分。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在这时;今: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就。吾祖死于是。于是,古:在这件事上;今: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就。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学问的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所以,古:表示原因,“……的原因”;今:表示结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表示手段、方式、凭借,“用来……、用……来等”;今:表示结果。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古:十分之一;今:表示数目,比十多一。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始舍于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有泉侧出。侧:名作状,从旁边。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作动,向上走。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既其出。其: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极:形作动,尽情享受。往往有得。得:动作名,收获,心得。常在于险远。险远:形作名,险阻僻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的的地方、昏暗的地方、模糊的地方、迷乱的地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尽:形作动,全部用出。其孰能讥之乎?之: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得:不得极夫游之乐。能够。往往有得。心得、收获。与公甚相得。融洽。某得八焉。得到,获得。夷:夷以近。平坦。今操蔓夷大难。铲平、削平。南抚夷越。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相:无物以相之。帮助、辅佐,读xiàng。操虽托名汉相。宰相、丞相,读xiàng。举匏樽以相属。互相,读xiāng。道: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文过饰非。掩饰。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道: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其: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判断句。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来()而记之者已少。省略句,省略代词“此”。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省略句,省略主语“路”。而()人之所罕至焉。省略句,省略代词“此”。不随以()止也,而又不随()以怠。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蜀道难》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汕尾市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幼儿玩具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息安全管理与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恒安第一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初级计量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2025年初三第九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学2025年初三网络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5月质量检测试题(A卷)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许可与反许可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 DL-T5372-2017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人教版数学《认识钟表》公开课课件1
- Pep 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一般过去时复习课教案
- 产科10个临床路径
- 儿科入院安全宣教
- 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
-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网课答案更新版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方向
- 2024年3月济南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库仑定律(公开课)完整版
- 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国际协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