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掌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16掌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第课第第课掌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16PAGE3PAGE4PAGE4PAGE3PAGE3第课第课掌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16PAGE1PAGE1PAGE1
课题掌握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诗词的意象、结构和格律素质目标:从经典的古诗词中,领略文字之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诗词的意象、结构和格律教学难点:诗词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堂实践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考勤(2min)→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8min)→课堂讨论(10min)互动导入(5min)→传授新知(25min)→课堂讨论(1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
(5min)【教师】提出问题:陶渊明的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积极发言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
(28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一、诗词的意象意象是中国文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诗词的意象是解读文本含义和作者情感的密码。(一)植物类意象1.花草花草是古典诗词中最主要的意象。以花草的盛衰来比喻时光流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教师】多媒体展示古诗《采薇》,并讲解新知在《采薇》中,诗人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以薇草刚刚冒出地面、薇草柔嫩的样子、薇草茎叶变老,来暗示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此外,“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等等,都是以花草盛衰变化描写时光流逝的名句。……(具体内容详见教材)2.杨柳☞【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古诗中的杨柳有哪些寓意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中国古诗词中的杨柳,常常象征着送别时的留恋、伤感之情。例如,在《诗经·采薇》中,诗人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依依的杨柳来表达离别时的恋恋不舍。……(具体内容详见教材)3.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象征着高洁、傲岸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例如,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在《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中写道“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规劝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刘桢在《赠从弟》中写道“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性。☞【教师】提出问题:除上述植物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其他植物类意象。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带有植物类意象的诗句,并讨论该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动物类意象1.蝉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虞世南《蝉》中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品性。蝉的生命短暂,秋后的蝉已经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具体内容详见教材)2.雁☞【教师】提出问题:诗中的大雁通常隐含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游子看到雁,常常会生出羁旅的伤感之情和思乡之情。雁也可指代书信、音讯,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一句中,诗人用鸿雁代指书信,表达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具体内容详见教材)3.猿猿鸣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因此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借猿鸣之声抒发心中的哀怨、凄怆之情。……(具体内容详见教材)(三)其他意象1.月亮☞【教师】提出问题:举例说一说包含月亮的诗句。☞【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古人或借月怀人,或借月探幽,或借月抒发清苦、凄婉、孤寂的心情。……(具体内容详见教材)2.水水的意象比较复杂,在古代诗词中,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象征不可跨越的障碍;象征时间的流逝;象征人之洁质。此外,水还可象征思念或忧愁。……(具体内容详见教材)3.山古人常将山视作知己,并将其作为安妥灵魂之地。此外,古人还常以山的亘古矗立,来表达人事已非的悲凉之情。……(具体内容详见教材)二、诗词的结构(一)诗的结构古人观察并总结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规律,提出了“起承转合”这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其中,“起”即开头,“承”即承接,“转”即转折,“合”即收合。☞【教师】多媒体展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这首诗的结构非常清晰:首联(前两句)表明了自己被贬的地点和时间;颔联(三、四句)承接首联,借典故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颈联(五、六句)转出新意,认为不应计较个人的遭遇,要看到事物是向前发展的,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最后两句)收合全诗,并点明题意。并非所有诗中的“起”“承”“转”“合”都是层次分明的。☞【教师】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首联感叹了自己的坎坷身世;颔联和颈联都是“承”,具体地描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到尾联才“转”,诗的基调由低沉转为高昂,同时,尾联也起到“合”的作用,表示要以身殉国,与开头相呼应。(二)词的结构词的结构与诗的结构类似,主要涉及开头(即“起”)、结尾(即“结”)和各层次间的相互衔接(即“过”)问题。在双调词中,尤其需要注意上片与下片(或上阕与下阕)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写好词的“过片”(即词第二段的开头)。“过片”的常见写法有以下几种:①与上片结句相呼应;②回答上片结句的问题;③与上片结句互补。……(具体内容详见教材)(三)诗词开头与结尾的形式1.诗词开头的形式常见的诗词开头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直言式。(2)发问式。(3)起兴式。……(具体内容详见教材)2.诗词结尾的形式常见的诗词结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以写景结尾。(2)以抒情结尾。(3)以议论结尾。……(具体内容详见教材)☞【释疑解惑】“诗无定法”,诗词的开头、结尾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切以如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象和结构等相关内容课堂讨论(10min)【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试分析以下诗句的意象。(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3)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4)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评价各组的发言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正确理解诗词的意象第二节课互动导入(5min)【教师】让学生任选一些古诗进行背诵,然后提出问题说一说这些古诗之所以朗朗上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聆听、背诵、思考、回答通过互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知识传授新知(25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诗词格律的相关内容三、诗词的格律(一)什么是诗词的格律诗词的格律主要指声律,包括韵与平仄。其中,韵即押韵,其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从而形成一种音乐美。了解诗词的平仄格式是理解诗词格律的关键。古人把汉字分成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是一个不升不降的持平的音,上声是一个由低至高的音,去声是一个由高至低的音,入声是一个短促的音。平仄中的“平”即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释疑解惑】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不复存在,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需要查字典(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来确定其声调的平仄。(二)诗的格律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共有四句,二十个字。五言绝句一般用平声韵,其平仄格式有四种。☞【教师】多媒体展示“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表格(详见教材),讲解平仄格式及相关示例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是由四种基本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列而成的。用这四种基本句式写成的诗句称为律句,用律句写成的诗称为律绝。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则称为古绝。☞【教师】多媒体展示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端的《拜新月》,并提出问题分析两首诗各句的平仄格式,思考这两首诗是律绝还是古绝。☞【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李白《静夜思》的第二句“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李端《拜新月》的第四句“北风吹裙带”(平仄仄仄平),都不是律句,因此,《静夜思》和《拜新月》都是古绝,而非律绝。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共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教师】多媒体展示“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表格(详见教材),讲解平仄格式及相关示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每一句诗的第一、三、五个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二、四、六个字则必须是“平仄平”或“仄平仄”的形式。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第五个字是不能不论的,尤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更不能不论(必须用平声),否则会犯了孤平的忌讳。☞【释疑解惑】所谓孤平,指的是五言诗中的“仄平仄仄平”句式和七言诗中的“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式。这两种句式中,除了韵脚之外,整个句子只有一个平声字,故被称为孤平。3.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因此,五言律诗的格律可近似理解为五言绝句格律的叠加。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其格律是七言绝句格律的扩展。☞【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诗中‘对’和‘粘’的规则”(详见教材)☞【学生】阅读、理解(三)词的格律1.词的押韵词的押韵一般遵守词谱的规定,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还有的使用不止一个韵,中间会转韵。☞【教师】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并讲解☞【释疑解惑】词谱是指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如《词律》《钦定词谱》等),主要内容是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格式、声韵安排)及词调来源等。2.词的平仄词在平仄方面要求很严格。词中的五字句和七字句,用的基本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三字句、四字句,大多也是从律句中截取的一段。但需要注意的是,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和其他变格规则不能随便套用到词中来。词中句子的平仄,每句都要按照词谱的要求来填写。当然,词谱中规定可平可仄的,就可以灵活处理了。☞【教师】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并提出问题请尝试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平仄规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首词中的三字句,相当于律句的三字尾,如“新来瘦”“凝眸处”,其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四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前四个字,如“日上帘钩”“不是悲秋”,其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五字句,相当于五言律句,如“任宝奁尘满”“念武陵人远”,其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诗词格律的相关内容课堂讨论(10min)【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请分析杜甫《阁夜》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格律,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上台发表分析结果并进行朗读【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诗词格律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课堂小结
(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量清单调整合同
- 以科技赋能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升级
- 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伦理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
- 《公司资产的核算与分析》课件
- 从伦理角度分析医疗AI的数据保护问题
- 医保市场变革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 从传统到智慧医药物流的高效转变
- 健康教育中融入传统草药的魅力所在
- 2025年家居家纺销售合同范本
- 焊接行业竞争态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每日计算小纸条
- 我的家乡成都课件
- 延长石油集团招聘笔试
- Java开发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MOOC】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二)-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物流公司运输车辆档案管理规范
- 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汇报
- 2024年网络与信息安全考试题库
- 新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1.1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授课课件】
-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叠衣服》
- 现场复查要点解读水电及新能源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