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1教学目标识记

能正确叙述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辅助检查项目理解

能简要描述纤维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用

能正确叙述常用辅助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

教学目标识记2内镜检查胃镜小肠镜结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镜腹腔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内镜检查胃镜超声内镜3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4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和护理课件5胃镜检查相对禁忌症心肺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血压未平稳有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者高度脊柱畸型、巨大食管或十二指肠憩室胃镜检查相对禁忌症6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7胃镜检查胃底静脉曲张溃疡性胃癌

胃角溃疡

胃镜检查胃底静脉曲张溃疡性胃癌胃角溃疡8小肠镜检查适应症原因不明腹痛,胃镜及X线钡餐未发现病变或发现可疑病变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小肠良、恶性肿瘤吸收不良可疑Crohn病或肠结核小肠镜检查适应症9小肠镜检查禁忌症有内镜检查禁忌症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管炎腹腔广泛粘连小肠镜检查禁忌症10结肠镜检查适应症下消化道出血大便习惯或形状改变原因未明的慢性腹痛原因未明的腹部肿块原因未明的低位肠梗阻结肠镜检查适应症11结肠镜检查适应症钡剂灌肠示结肠病变,需明确性质及范围术前确定结肠癌范围及术后复查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后复查大肠肿瘤的筛查结肠镜检查适应症12结肠镜检查禁忌症大肠炎性疾病的活动期疑有肠穿孔或急性腹膜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者盆腔、腹腔手术后有广泛粘连或肠瘘妊娠及精神病患者大量腹水结肠镜检查禁忌症13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息肉横结肠腺瘤

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息肉14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ERCP)适应症胆管狭窄、梗阻不明原因的黄疸不明原因的胰腺炎、胰管狭窄、扩张等壶腹(Vater壶腹)部炎症或肿瘤各种胆道、胰腺的先天性畸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ERCP)适应症15超声内镜适应症消化系统癌术前分期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性质判别盆腔和直肠周围疾病的判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可疑胆总管结石禁忌症同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症超声内镜适应症16超声内镜食管囊肿胃底部平滑肌瘤超声内镜食管囊肿胃底部平滑肌瘤17胶囊内镜胶囊内镜18胃、肠镜检查的准备和护理饮食肠道消泡剂体位胃、肠镜检查的准备和护理饮食19腹腔镜适应症明确肝脏疾病性质黄疸的鉴别诊断鉴别腹腔肿块性质腹膜病变的鉴别原因未明的腹水原因未明的腹痛某些胃肠病变腹腔镜适应症20腹腔镜禁忌症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出血性疾患无法纠正者各类疝妊娠>3个月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或不能合作者腹腔镜禁忌症21消化道粘膜活组织检查术胃镜下食管、胃粘膜组织活检小肠镜下小肠粘膜组织活检结肠镜下结直肠粘膜组织活检消化道粘膜活组织检查术胃镜下食管、胃粘膜组织活检22幽门螺杆菌检测侵入性检查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非侵入性检查Hp抗体检测C13,14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侵入性检查23B超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囊肿、血管瘤等胆道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等胰腺疾病胰腺炎、囊肿腹水腹腔内肿块引导穿刺其它B超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囊肿、血管瘤等24CT和MRI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分期消化道肿瘤治疗的随访X线和内镜检查不能明确的消化系统疾病急腹症的诊断肠道、肠系膜血管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病变CT和MRI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分期25CT和MRI肝硬化增强CT原发性肝癌CT和MRI肝硬化增强CT26X线检查食道吞钡胃钡餐检查小肠钡灌结肠钡灌其它食管串珠样改变正常食管X线检查食道吞钡食管串珠样改变27血管造影适应症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肿瘤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外伤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腹膜后软组织及骨盆肿瘤--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肝血管造影(肝癌)血管造影适应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肝血管造影(肝癌)28血管造影适应症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分布、血流动力学)检查栓塞曲张的冠状静脉了解肿瘤与门静脉及其各属支的关系诊断APUD肿瘤及其定位--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血管造影适应症--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29血管造影禁忌症碘过敏肾功能损害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重度腹水者血管造影禁忌症30放射性核素检查胃-食管、十二指肠-胃反流测定胃排空测定胃粘膜异位显像消化道出血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脂肪酸呼气试验放射性核素检查胃-食管、十二指肠-胃反流测定31胃分泌功能检查

每小时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每小时胃酸最大分泌量(MAO)及其比值BAO/MAO可了解胃酸分泌情况十二指肠溃疡增高胃溃疡正常或稍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降低甚至缺乏胃泌素瘤BAO明显增高、MAO稍高BAO/MAO>0.6胃分泌功能检查每小时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2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测食管测压检查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测食管测压检查33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测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测34小肠吸收功能检测脂肪平衡试验D-木糖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氢呼吸试验小肠吸收功能检测脂肪平衡试验35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胰酶测定(淀粉酶、脂肪酶等)CCK和促胰液素试验Lundh试验尿BT-PABA试验粪脂测定和粪糜蛋白酶测定胰丹桂基试验双标记Schilling试验脂肪酸呼气试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胰酶测定(淀粉酶、脂肪酶等)36谢谢谢谢谢谢谢谢37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编辑本段明清时期(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红血球gdf55m白血球fd2)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六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遗传因子不同,除乙型肝炎遗传因子是DNA外,其余几型肝炎遗传因子均为RNA。其中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疫苗。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μ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于2.0,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其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