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规定:1、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尤其是近体诗的发展状况及体例。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理解每首诗发明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体现手法及其体现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种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迎来了她的第一种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背景知识理解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目前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此前的多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一样。近体诗与古体诗的重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王维与《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理想,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怀”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种篇章。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并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精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三、听录音朗诵课文(略)四、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种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称于一种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步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六、品位鉴赏1、学生思索: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种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以物芳而明志洁归山居之人:浣女、渔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隐2、学生思索: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体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爱慕,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3、学生思索:怎样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同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深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七、课堂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体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背面的问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体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感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1、A2、B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生自读王昌龄的《参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2、学习杜甫的《登高》,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环节:一、解题1、王昌龄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2、杜甫与《登高》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昌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应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可以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夸奖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二、详细研习《登高》1、学生集体朗诵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让学生根据内容适度展开)。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性,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3、学生思索:诗歌的后两联重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种怎样的诗人形象?出示投影: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互相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好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苦,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明确:“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单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3、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也许引起诗人怎样的情思?明确:这两句诗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写景的同步,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叶落意味一年将尽,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能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连想到历代的某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长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难怪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登高》板书设计:写景急风高天、鸣猿清渚登高白沙飞鸟、落木江水抒情羁旅他乡、晚年多病国难家愁、护病断酒三、指导自读《参军行》1、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经典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种鸟瞰,一种概括。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芜,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不过,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诵诗歌。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目前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目前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挖苦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目前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目前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3、学生思索:“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目前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芜的景象。群山仍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芜,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4、学生思索: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导致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5、此诗的主题: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但愿当时的统治者能此前车之覆为鉴。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1、教师范读诗歌。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诵诗歌。3、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老式的比兴手法。4、学生思索:典丽精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家长会方案设计幼儿园家长会活动方案
- 2024-2025新进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高清版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版限价房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具采购合同文具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试用合同范本2
- 2025建筑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公司合同管理业绩制度
- 2025年服装、鞋帽加工机械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搅拌机租赁合同范本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学分析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 中职对口升学复习资料:《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库+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稿范文六篇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评价表
- 西南科技大学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样本
- 某化妆品牌案例分析
- 循环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