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是文体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个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章,

分别是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展现了思维与智慧,还安排了想象类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以及语文园地。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现实生活。

课文编排

《自相矛盾》中卖矛和盾的人,思维混乱,前后矛盾,结果闹出了笑话;《田忌赛马》

中孙膑通过细心观察,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轻而易举的转败为胜;《跳水》中船长在危

急关头,临危不乱,果断采用枪逼迫孩子跳入水中的方法,使孩子得救。“交流平台”进一

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梳理了课文中的人物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

变化的过程写具体。编排这样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提升学生思维的人文教育,更重要

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

与之相应的表达训练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

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单元核心目标】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2.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生字,会写20个词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L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3.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的语言现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1.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2.实践活动:

(1)开展交流,说说自己的探险故事。

(2)展开想象、将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单元任务群设计】

本单元教学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

维过程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言表达出来。教师可将“交流平台”的内容

转换为教学活动,融入课文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同时,深化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关注点

板块

语文要素分解教学策略设计课外拓展链接

精读引导学生以“其人弗能应课外拓展阅

自相矛盾

读:

阅读人物对也”为切入点,思考背后人物的

话,思考“其人思维过程,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韩非子》中

弗能应也”的原理解。的

因,理解寓意。

《郑人买履》

《智子疑邻》

先默读课文,通过梳理文中

精读依据课后选做

的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题推荐阅读:

容:接着借助对阵图推想孙膑制

田忌赛马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最后联系生《围魏救赵》

能借助对阵

活引导学生要像孙膑一样认真分

图,推想孙膑的《退避三舍》

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制定策

思维过程。《赤壁之战》

略达成目标。

先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

梳理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人

精读

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推荐托尔斯泰

根据船长观学生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并理的其他作品:

跳水察到的情况推想解水手的“笑”在故事发生中起

《七颗钻石》

船长的思维过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引

导学生联系船长出舱是观察到的《鲨鱼》

程。

情况,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感

悟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品

质。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习作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等写具体。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

语文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园地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

^F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15自相矛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

盾”的故事。

语言运用: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

思维能力: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

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课前解析】

关注原著:《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共二十卷,由五

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

辑严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

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注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

(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

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关注理解文意的方法: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除了借助已经掌握知常用字字义

和注释以外,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必要的方法。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度理解寓意: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中

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度理解寓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弗”“吾”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四个字。

2.掌握好停顿和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

的故事。

4.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

的寓意。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

故事。

【教学难点】

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

的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弗”“吾”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四个字。

2.掌握好停顿和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

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

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

等。(出示课件3)

2.引导交流:看看下面的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守

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交流寓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学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5)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

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你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吗?说说你

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6)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7)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

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

子”。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

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

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

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8)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主义句中的停顿。

2.学习课文生字“吾、弗、夫”。(出示课件9)

3.讲解多音字“夫”。(出示课件10)

4.书写指导:矛、盾、誉、吾。(出示课件11)

5.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矛(出示课件12)、盾(出示课件13)、誉(出示课件14)

三、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5)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生练习朗读。

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教师范读。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四、借助学法梳理文意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之前学习文言文都采用那些的方法。(出示课件16)

(预设: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

生:(自由回答)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疏通文意。时间:3分钟。

生:自主学习课文。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时间3分钟。

生:合作学习

生:学习成果展示。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L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17)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古文及逐句翻译)(出示课件18、19、20、21)

设计意图:逐句理解,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指导朗读(出示课件22)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23)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

高声叫卖。矛上的红缕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

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

“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

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

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

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

发财了,发财了。

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

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

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人们先

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

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

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深入感悟。

1.(出示课件24)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一一“弗能应也”,“其人弗能应也”

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里的原句回答。(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出示课件25)课文一共有五句话,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

预设: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四句话是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一句话是揭示一个道理。

3.那么生活中有类似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吗?(出示课件26)

4.分小组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出示课件27)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28):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

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

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

“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

会怎么样?”(板书:高潮一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

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一一其人弗能应也。)(出示课件29)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

己的矛与盾?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

(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

(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

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

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设计意图:表演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3.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出示课件30)

4.词语积累(有“自”字的成语)(出示课件31)

5.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熟读成诵。(出示课件32)

6.师生合作: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3)

四、课堂总结,作业巩固

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

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

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

矛盾。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出示课件34)

3.课堂演练: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出示课件35)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出示课件36)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1.起因一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2.高潮一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一一其人弗能应也。

(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学习新课时,先听教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

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

地方读好,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

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文注释读懂句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

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

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

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

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

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不

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注重语气。抓住朗读。

16田忌赛马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

8个词语。

语言运用: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思维能力: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审美创造: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田忌赛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

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赢得了比赛。文章的结

尾,孙膑被举荐给齐威王并成为其军师,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

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注原著:本文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史记》的作者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

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

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

作骨贯穿始末。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孙膑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

所以才能给田忌提供合理的策略,让他稳操胜券。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孙

膑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

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

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清田忌获胜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也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唤起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

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故事人物及出处(出示课件4)

田忌,生卒年不详,姓田氏,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

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一公元前320年),妫(gul)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与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一公元前

320年在位。(出示课件5)

孙膑,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代表作

《孙膑兵法》。(出示课件6)

故事出处(出示课件7)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史记》是由西汉著名

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

帝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三、课题解读(出示课件8)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写了齐国大将田忌赛马的故事。)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9)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出示课件10)

预设: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差

不多,而且都能够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从

而使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了解课文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

惯。)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11)出示词语:出谋划策、引荐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策——枣(字谜识字)

(3)(出示课件13)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知道“赢、拳、擦、

策、荐”的结构,书写时注意要舒展,左右两部分要安排得紧凑一些。

重点指导“赢、拳、策、荐”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4—15)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6)教师引出示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田忌赛马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预设:比赛结果是田忌赢了比赛。因为有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才能获胜。

2.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预设: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出示课件17)

(出示课件18)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提取这部分的关键信息。

提问:众人的马具备怎样的条件?原文回答(出示课件19)

学生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

用。

汇报交流。(引发田忌赛马的关键因素)(出示课件21)

(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及学习任务群目标,让学生能够分清课文内容的

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4、默读课文第Io-16自然段,说说比赛过程中田忌有什么反应以及他这样反应的原因。

(出示课件22)

(预设:田忌相信孙膑的策略一定能让自己赢得比赛。)(出示课件23)

5、分角色朗读,感受比赛气氛(出示课件24)

6、习题巩固: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一连,并说一说赛马的过程及结果。

(出示课件2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7、分析马的上场顺序(出示课件26)

8、思考:田忌为什么获胜了呢?是谁给田忌出谋划策的?(出示课件27-28)

预设:因为田忌有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因为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了……这一切正是孙

膑的主意。是他让田忌刻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才使得田忌稳稳获胜。可见,孙膑在这次

比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总结:是的,正是因为孙膑针对马匹的出场顺序给田忌进行了出谋划策才使得田忌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9、讲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出示课件29)

(要求:不要遗漏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信息,对话要注意采用转述的形式。)

学生自主交流。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3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

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的思想方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

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32)

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孙膑的出谋划策下,田忌在赛马时赢了齐威

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精读细研,品读详写部分内容

(一)研读“孙膑战略”部分(出示课件33)

教师提出问题:孙膑是使田忌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关键,当孙膑观察了几场比赛后,

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1.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34)

预设:首先:上等马对上等马(出示课件35)

接着:中等马对中等马(出示课件36)

接着:下等马对下等马(出示课件37)

2.师提问启发思考:正常的出场顺序胜负难料,改变出场顺序为什么他确定一定能赢,

孙膑是怎样思考的呢?(出示课件38)

预设:孙膑想虽然每个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但是不同等级的马之间的脚力是有很大

差距的。上等马对阵中等马一定赢,中等马对阵下等马也一定赢。比赛三局两胜,只要其中

两局获胜就可赢得比赛。所以只要合理安排出场顺序,肯定能胜利。

3、谈人物:孙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39)

预设:观察仔细、分析细致合理

4、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田忌在赛马时泰然自若,是因为他按照孙膑的策略安排

了马的出场顺序,认为自己能稳操胜券,所以即使输了第一场也不急躁。(出示课件4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

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5、师总结: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课下大家可以找一找相关资料,

和同学交流。一些讲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书籍较多地记载了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有兴趣

的同学课下可以去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出示课件41-42)

三、讲故事,分析情节

1、(出示课件43)上节课简单地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这节课再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

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在适当的地方合理丰富情节,如孙膑在观察众人赛马时的所思所想、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时现场紧张的气氛、每一轮赛马后齐威王和观众的反应。)学生自主交流

2、主题概括、结构梳理。(出示课件44-45)

四、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6)

2、布置作业:给家人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说出你明白的道理。(出示课件

47)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这一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

知道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6田忌赛马

观察、分析

胜负难料-------------->必胜

制定计策

【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

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才能取胜。

一、理清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内容。

为了指导学生学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上,我先从整篇课文入手,引

导学生找到故事的主要人物,在理清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内容,弄清田忌赛马胜利的

原因,为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做铺垫。

二、抓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指导学生根据

课后问题,借助对阵图,深入理解课文,从逆向和正向分别进行思考,真正走进孙膑内心,

探究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

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

17跳水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感受文学作品的

魅力。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审美创造:了解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课前解析】

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

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

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

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

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

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

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故事的关键人物船长,是在文章的结果部分才出现,而且文中对船长言行的描写非常简

洁,只用少量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课后题,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船长的

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

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龊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

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

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

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

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7课《跳水》。(出示课件2)看到这个词你想

到了什么?

预设:我想到了奥运会上的跳水运动。

2.通过预习,你发现课文中的“跳水”指的是你们所熟悉的那项体育运动吗?

预设:不是。

3.师总结过渡: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让我们

走进小说《跳水》。(板书:17《跳水》)(出示课件3)

4.补充作者资料

教师引导:咱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关注

故事内容,补充关于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L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5)

2.生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3.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4.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课前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

(1)学生自读。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词语。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相机点拨指导。

5.识记重点生字

(1)识记生字''肆"(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肆”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

预设: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话,“放肆”的意思就是毫无顾忌、任意妄为。但我们知

道“律”组词可以组成“法律”“律法”,都是规范我们的行为的。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可

以加深对“肆”的印象了。

(2)识记生字“瞄”

教师引导:有哪位同学能来做一做“瞄”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和什么有关。

预设:眼睛。

教师小结:和眼睛有关的字是“目”字旁。虽然“猫”和“瞄”很像,但是偏旁不同,

意思也就不同了。

(3)小结识字方法——对比识字。

(4)识记生字“桅”(出示课件8)

教师指导:“桅杆”就是船上的一根木条,用来挂住船帆的。(出示图片)图片识字也

是我们的好帮手,还很有趣。

(5)识记生字“唬”

教师过度:还有一个识字方法也很有趣,那就是字谜识字。“虎口边”,你们猜出是

什么字了吗?

预设:唬

(6)识记生字“例”

出示生字:例咧

教师引导:这两个相似的字,说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全班交流分享。

(7)小结识字方法:图片识字字谜识字换一换

6.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出示课件9)

(1)指导“艘”的书写,提示注意左窄右宽,右部是“叟”。(出示课件10)

(2)指导“肆”的书写,提示注意左窄右宽,注意这里是两横,横向笔画间距要匀称。

(出示课件11)

(3)指导“钩”的书写,提示注意里面是‘'Z√',钩不能写成了钓。(出示课件12)

(4)指导“舱”的书写,提示注意右部是“仓”。(出示课件13)

(5)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生字。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的会认字和会写字较多,部分词语理解难度较大,从文中出现的

词语入手,一方面可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透过词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模仿所给的例子,用一句话说清楚这

些人物之间发生的事。(出示课件14)

2.点生回答

预设1: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

预设2:船长逼孩子跳水

3.师引导思考:请你根据这几个情节要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段落内容。(出示课件

15)

预设L水手拿猴子取乐,对应的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

预设2: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对应的是文章的2—4自然段。

预设3: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脱险。对应的是文章的5、6自然段。

4.师追问:找到对应的内容后你发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了吗?

预设: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2一4自

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5.教师总结:我们读故事时,要关注故事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故事的主

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后第一题为学生提供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教学时借助习题的提

示有助于学生提炼出重点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

容。)

6.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出示课件16)

(1)自读圈画关键语句。

(2)全班交流。

预设:我找到的描写孩子心情的句子有:“他笑得很开心”“孩子哭笑不得”,“孩子

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急了”“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7.聚焦关键语句: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孩子当时的心情,在文中作批注。(出示课件17)

(教师提示:批注可以直接引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调用已有的积累词语概括。)

预设:开心哭笑不得生气恼怒愤怒害怕(出示课件18)

8.教师引导推进: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出示课

件19)

教师提示:从猴子和水手两方面思考。

预设1:是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越来越放肆。

9.师点拨:你们从猴子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他的放肆?请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课件20)

预设L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爬上桅杆

预设2:猴子坐在横木上撕咬帽子

师点拨: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出示课件21)他也一步步的陷入了险境。猴子

的行为停下来了么?

预设3:没有。水手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

的举动一一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出示课件22)

教师继续引导:孩子情绪一步步变化的同时,故事又发生了什么?

预设4:猴子继续逗孩子生气。(出示课件23)

教师推进:此时的孩子已经气极了。一步一步走向了危险。(出示课件24)

1O∙师引导思考: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出示课件25)

预设:正是因为水手的这几次笑才导致猴子越来越放肆,抢了孩子的帽子往桅杆上爬,

还不停的逗弄孩子,同时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取笑也让孩子越来越生气,情绪越来越失控,

才不顾危险爬到桅杆上去追猴子,一步步陷入险境。

师总结:故事的情节发展非常紧凑,可以说水手在故事的推进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课堂演练、当堂巩固(出示课件27、28)

【板书设计】

取乐逗救

水手______»猴子<二孩子)______船长

笑动作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故事发展的线索,借助人物情绪变化讲述孩子遇险经过。

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知道孩子追猴子而遇险了,结果怎样

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感知猴子、孩子、船长之间的“精彩片段”!(出示课件

29)

2.学生读问题(出示课件30)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船长出舱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他

是怎样做的。

(1)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

(3)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话说说船长当时是怎么做的。

预设:船长出舱时看到孩子站在横木上,他用枪逼孩子跳水。(出示课件31)

3.师引导推进:船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预设:为了救孩子。

教师追问:那么船长观察到了哪些情况才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方式救孩子的呢?(出

示课件32)

4.分析船长观察到的情况。

师点拨:通过这个单元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遇到问题首先要认真观察。现在我们化

身成船长,来说一说你走出船舱都观察到了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提炼并梳理信息。

5.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出示课件33)

教师引导:依据提炼的信息,推断船长逼孩子跳水时的想法。

预设1:此时,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顶端,他已是心惊胆战,摇摇晃晃,随时都会摔到

甲板上丧命。无论是我上去救他,还是让他往回走,时间都不允许。

预设2:现在大海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如果我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他还

能在水手们的救助下获得一线生机。

师追问:大家揣摩船长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那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些心理活动写出来呢?

(出示课件34)

预设1: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如果写这些心理活动,会显得拖沓。

预设2:这样写更体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预设3:船长从观察到分析再到做决定是在瞬间完成的。

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样是体现了情况的危急,以及船长的沉着、机

智、果断。

6.梳理结局

教师提问:如此危险的情况,孩子得救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出示课件35)

预设:从“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

了甲板”这两句对水手的描写表明了事情的结局一一孩子得救了。

7.再读课文

教师引导思考: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出示课件36)

(1)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分享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引导

二、回顾全文,复述整理

教师引导:回想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出示课件37)

(2)四人小组内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上台讲故事

(4)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出示课件38)

三、课堂总结、结构梳理

1.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跳水这篇小说写得非常精彩,故事情节安排的十

分巧妙,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39)

(1)全班齐答

(2)教师提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预设:遇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0)

课文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

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

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

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3.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本篇课文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给我们留

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请大家一起看到他留下的名言,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41)

四、课堂演练、当堂巩固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2、43)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L起因一一水手戏猴、猴子放肆、

「发展一一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跳ZH经过[I船长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高潮一一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J结果一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曲折紧凑,按事情的发展顺

序记叙了孩子一步步陷入险境的过程。在最危急的时刻船长沉着、冷静与果断使孩子最终跳

水得救。

一、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后,鼓励学生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理解情况的危急学

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

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以质疑入手,走进船长。

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

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让孩子以船长的视角去观察、分析,

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语言运用: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思维能力: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审美创造: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课前解析】

审题:1、什么叫探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