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蒲松龄集》提要
清初,著名的文学作家蒲松龄以他的《聊斋志异》为中心,但很少有人提及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笔者就此试作如下探讨。蒲松龄生于明末清初,通晓儒家经典,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喜欢民间戏曲,对淄川地方戏剧有精湛的研究并参与创作;“以文章意气雄一时。学者无问亲疏远近,识与不识,盖无不知有柳泉先生者”,故此“文名籍籍诸生间”;(P1814)又由于出身农村,长期执教私塾,与当地广大农民、知识分子、官宦乡绅联系密切,更兼素著文名,不可避免为社会上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需要从事实用文体写作。他生活的土壤,他禀赋的才情,使他具备了写作各种应用文的素养。“一时名公钜卿,日以文事相烦,如代渔洋先生作征诗启,唐豹严先生嘱作生志,与夫寿屏锦幛,叙跋疏表,婚启等文,凡四百篇”。(P1818)由路大荒编辑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蒲松龄集》第一卷中,收录蒲松龄写作的各类文章四百六十余篇,包括:赋、传记、引、序、疏、书启、论、跋、题词、婚启、通启、文告、呈文、生志、墓志、祭文、杂文、拟表等近二十种。其中除赋、杂文、论、记五十余篇外,其余篇目均属应用文,计约四百一十余篇,尤属疏、序、跋、书启、婚启、墓志、祭文等三百余篇最具实用价值。下面,笔者根据蒲松龄所写应用文类别,从内容与写法两方面试加分析。一以东南角小序词谈恶蒲松龄一生中,只在三十一岁时随同乡人官宦孙惠到江苏做过短时期幕宾,其余大半生在家乡度过,长期在西铺毕家设帐教书,有条件接触并深入村民。或者是村人生日诞辰的座上客,或者成为喜庆、殡丧宴上的宾朋,也由此对淄川乃至更大范围的民俗民风深入了解。他既是教书先生,又是操笔为乡人婚丧嫁娶写作各类应用文的高手。这种资格,不仅因为他当时正从事或已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而享有文名,也因为他本是少年乡榜夺魁的资深秀才。他的私塾生业又促成他有机会接触中下层民众,通过他的文笔,帮助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乡人写作各种各样的实用文。《蒲松龄集》中书启、寿序、婚启、墓志、序和疏等,就是他深入民间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社会生活的见证。虽有不少书启和寿序是为人代写的,但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感受蒲松龄的思想道德情感,体现当时的民俗民情,以及他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的不同形式的关系。寿序是当时为人作寿写的颂词赞语。寿词内容包含子孙及乡人为年高德劭者祝寿,称颂寿星一生的功德业绩、高尚品行、美好德操。《寿孙翁某八十序》(P86)就是这样的文字,写孙翁语言质朴,行为尊奉古礼,对人谦虚;不无事生非,与人无争,“蔼乎如春风”;与有了几枚铜钱就笑人贫穷的人对比,与出入官场压迫百姓的人相比,孙翁真正是“一乡之善”,大众楷模。序仅数百字,却赞扬了孙姓老人的美德,批评了某些人的恶德,弘扬了社会正气。《寿常戬谷序》(P87)是应乡人之邀,给一个叫常戬谷的老人庆贺诞辰的祝辞,他赞扬这位老人“外之所发,即其中之所存”,他口中所说、行为所做即心中所想,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人坦诚直率不虚伪,在乡里威信很高,凡有“乡中不平之鸣”,都仰仗他“一言为定”,常以公平的态度,处理不合理的事情,给受欺辱的弱者撑腰做主。为这样的乡贤写寿词并借此扬善贬恶,蒲松龄乐意为之,“慨然允之”,故另有深意地写道:“余固乐道之,以儆巧而劝拙也”。警告了机巧势利者又规劝了愚蒙木讷者,一箭双雕。为乡里有政绩的人写《颂张邑侯德政序》(P88),不足五百字,赞颂了李家疃村的一位张姓长者教化村民的事迹。这个村地处偏远,村民缺乏礼仪之教,有人热中赌博,有人热中游荡,父母冻饿,不知养赡;偶为一事,竟敢向父兄挥拳。狡黠的人欺蒙诈骗,软弱的人倍受蹂躏。几任官吏,都束手无策,风习依旧。张姓长者接任后,雷厉风行,刁顽者受惩治,善良百姓得保护。“奸人改行”,“荡子归农”,“良懦安其生”,“父老得其养”,李家疃村风从此大变,一跃为模范村。蒲松龄通过村民前后变化极力颂扬了这位百姓景仰的“好官”,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殷殷之愿——凡百姓爱戴的官员,应广泛宣传,万不能使其默默无闻。序虽属应用文,只在百姓当中流传,但蒲松龄却用来传播美德,宣传好人善政,赞扬古朴的村风民风,批评社会不良风气,促进淄川地区该时代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蒲松龄写的应用文中,还可以见到他的侠义性格。《募葬郝飞侯序》(P78)中,写死者是外乡人,生前为“一世奇人,落落文章”,但死后只“留半幅之斜衾”、“遗数龄之幼子”,家中连安葬费用都没留下来。为使这位读书人不至暴尸荒野,作者才写了这篇序,希望捐助者共同来“瘗逆旅之书生”,“收良朋之骸骨”。当时,蒲松龄“兴兔死狐悲之叹”,写了这篇倡议,结末号召捐助,“如有同志,即列尊名”,可推知蒲松龄不仅率先写了序,而且捐了款,甚至可以推断他是此次倡议捐款安葬那个落魄书生的发起人。当时群众经常使用的还有“启”。“婚启”即婚约,这种文书对男女双方定亲后反悔有限制作用。从文集所载婚约篇数极多来推测,淄川当时很盛行订婚写婚约。其中一则题目就是一个小序:“野人曹芳者,其侄女议婚于李氏,复启已倩人写成矣,但其上只‘允亲’二字,意甚其无文,托余再写数行,以壮观瞻。余因就两字凑成数句,笑而付之。”(P234)意思明晰又生动有趣。一位叫曹芳的村民(笔者疑为女性),她的侄女已经和李家定亲,女方婚书也托人写成;但是,曹芳姑妈不满意,因为只写“允亲”二字,没有文采,又欠翔实,请蒲松龄先生代为重写,以便读来味道隽永。蒲便灵感顿生,由“允亲”二字生发出百来字小启,“笑而付之”。查阅《蒲松龄集》,仅仅婚启、寿启,就代人写了六十余篇,可以想象,他同当时当地的群众有过多么频繁而密切的交往,做过多少群众所需之事。“笑而付之”四字值得注意,当时先生接过写有“允亲”文字的婚启,立即构思,生发文字,挥毫运笔,文章立成,笑着交给对方,很传神。表明“野人”曹芳不是陌生人之间的偶然求助,蒲松龄也不是卖字先生,他们之间应该是邻里或乡亲之间的良好关系,甚或偶然见面彼此也能开个玩笑吧。还有一类是蒲松龄为乡里写的募捐告示,称疏或序,为公众或公益事业所写,如建桥补路、修庙造殿等。《栗里建桥疏》就是其中一篇,疏中介绍栗家庄“道有横渠”,虽水才淹没脚面,但泥泞难行。车过则“轮不得转”,马过则“蹄不得移”,至于走到这里,人聚如蚁,拥堵不畅。这就是建桥原因。故文后倡导众人募捐修桥,各人自愿出资捐助。还有类似的序,写得更具体。《连三沟募修桥序》(P71)写明吴村村外有三条大沟,使路人苦不堪言。蒲松龄竟亲感其苦:“余曾冒雨经由,驴蹶人堕,三起三踬(绊倒),几成泥鲋焉。窃意一道行人,往来甚多,其必有覆载倾跌如仆者可知也”。以自己亲身经历,倾诉爬沟过渠之难,以期引起众人同感,愿为修桥捐助。大概连三沟附近穷苦百姓居多,以种田为生,收入微薄,粮食有限,而修桥须“所费百金”,不得不求助四方,篇末特意说明,受益者捐助“以为坦我途而乐之”,不经此路者捐助,也“以为种我福而从之也”。这篇序确是为修此路桥而颇尽心力了。《王村募修路序》(P68),介绍这条路为“郡邑通衢”,路旁一条溪流。三十年中,曾经是路高溪低,而“岁既久,轮所经,辙深之,蹄所经,尘扬之;怒潦所经,激冲劫荡之:地以日下”。故此,路低洼了。每逢雨涝,行人脱下鞋子,趟水挪步,脚下泥泞。“泞既出,濯足清流,乃履乃去”,就是还要把脚洗净,穿上鞋离开。路既难走,旁边践田为路,禾苗被践踏。由此,村中有“善人”提出:路边砌石,低洼处筑堤,这样,“雨淫淫,不得渚,趾错错,骑奔奔”,都不会损坏道路了。于是,序中说明修路所须石料、灰料、工匠的数量,并倡导为通行便捷、行走平坦,大家捐助,事不难办。结尾作者乐观地预见:“余喜其易就也”,衷心地期盼这条路的修复。《蒲松龄集》中光是修桥补路的疏和序就有六篇之多。此外,集中还有多篇为淄川各乡各村写的修复庙宇,修建殿堂、寺院、佛像等的疏序,可见蒲松龄为四里八村公益事业一腔热忱地草就这些募捐倡议,且亲自倡导。这些疏序,代人写时就赞美出资人的美德,自己参与倡议时,文笔更充满激情。例如,《石沟河募建桥序》(P79)中,说明一位僧人出力:“窃喜禅僧济德,道行清高,”“忽兴志愿,欲建桥梁”,“共有为善之乐,大捐布施之金”,“此志此行,亦孔善矣!”对出资建桥僧人由衷赞美发之于心。《连三沟募修桥序》中倡议募捐修桥者,也包括蒲松龄本人。文中写明,看到此路艰难,认为修桥是“善事”、“快举”,自己先就“蓄此意而未敢宣于口。不意近村居人,先得我心,一二人倡之”,“而计所费百金”。这里详细记叙了募捐的发起过程,蒲松龄是先想到的,当一二人发起后,他不仅奋笔作序,也一定是一个积极的策划者、参与者。第三类是书信,共一百三十余篇,约占全部应用文的三分之一。有与朋友、学人、乡绅、上司、乡人等的信函,或沟通思想、表达感情、磋商事物、讨论文章,内容极丰富,又表现了他真诚爽直的性格,热烈浓厚的感情,磊落宽宏的胸怀。《与王鹿瞻》(P132)是给乡人写的一则信函。这个王鹿瞻有失孝道,父亲病死旅馆他迟迟不去料理。因此信中写得尖刻:“客有传尊大人弥留旅邸者,兄未之闻耶?其人奔走相告,则亲兄爱兄之至者矣。谓兄必泫然而起,匍匐而行,信闻于帷房之中,履及于寝门之外。即属讹传,亦不敢必其为妄,何漠然而置之也?兄不能禁狮吼之逐翁,又不如孤犊之从母,以致云水茫茫,莫可问讯,此千人之所共指!而所遭不淑,同人犹或谅之;若闻亲讣,犹俟棋终,则至爱者不能为兄讳矣。请速备材木之资,戴星而往,扶榇来归,虽已不可以对衾影,尚冀可以掩耳目;不然,迟之又久,则骸骨无存,肉葬虎狼,魂迷乡井,兴思及此,俯仰何以为人?闻君诸舅将有问罪之师,故敢漏言于君,乞早自图之。若俟公函一到,则恶名彰闻,永不齿于人世矣!”从信中内容分析,王鹿瞻为蒲松龄乡人,父亲被儿媳虐待,“狮吼”“逐翁”,客死旅馆,乡亲报王,而王竟无动于衷。蒲松龄以乡人身份,深责他对此事漠然置之的态度,甚至斥责其不孝行为当被“千人之所共指”,严厉指出王应该速备棺木,迎取父亲骸骨归葬。否则,官家问罪,落得“恶名彰闻,永不齿于人世矣!”蒲松龄尊奉儒家道德,又是孝子,据其子蒲箬《柳泉公行述》(P1817)记有“我祖母病笃,气促逆不得眠,无昼夜皆叠枕瞑坐,转侧便溺,事事需人。我父扶持保抱,独任其劳,四十余日,衣不一解,目不一瞑”。故能对丧失孝心、虐待父母者深恶痛绝,对王鹿瞻这样的丑行,决不会笔下留情,借此写信劝诫,也见他不容恶德败坏乡里,挺身维护尊亲敬老的社会习俗。自担道义之精神,尤为可贵。其他信函,或寄言师友,或与人谋事,绝大部分都能自见真情,爽快豁达,文如其人。即便代人写作,也能根据具体情况、写信人身份,揆情度理,写出当事者心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蒲松龄深入社会下层生活为淄川人民群众写作或代写的这些应用文,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他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真正生活在群众之中。撰文意义,远超出写作本身,更证明蒲松龄参与淄川地区的社会活动,包括他与彼时彼地群众的密切联系,乡亲情谊,以及他对公益事业的热心投入。二国外树立的文学风格蒲松龄的大量应用文,突现出其写作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重叠式结构的语体蒲松龄在大量应用文的写作中,时而骈体,时而散体,交互运用。为下层群众写作时,用散体;为乡绅大户写作或与知识阶层人士交往时,用骈体。两相比较,骈体的特点多用四六句,表现出语言的对仗工稳。《蒲松龄集》中很大一部分使用这两种语体。《募建西关桥序》(P77)中说到孝水、般水两条河阻隔道路,这样写道:“春流清浅,则尚浴鸥凫,秋潦怀襄,则不辨牛马”。“氵婴溟无际,或衍入租之期,澎湃不穷,竟绝趁墟之路”。前一组对句是四五相对,后一组对句是四六相对;意思上下相照应,讲究平仄,体式规范严谨。这种格式的对句在蒲松龄的各种应用文中俯拾即是。另一类是散句的古文语体,如第一部分所举《连三沟募修桥序》等篇的例子就是。两相比较,使用骈体讲究句式整齐、对仗工稳,增加文采,内容也算充实。但总体而言,还是散句的体式行文活泼,内容更显饱满,语言晓畅易懂,更适合应用语体的特点和要求。例如,《王西桥募修药王殿序》(P80)的开头:“三皇庙在淄南郊,其来旧矣,四堵萧然,每岁秋诸矇瞍结香社,参差起拜其中,无僧挂锡,亦无黄冠停云;荒草离离而已”。语言简练,点染生动,突出“荒凉破败”四字,为募捐建殿作好铺垫。(二)修桥、文献写“故事”的描述尤其是启、疏、序等,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人们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性的文告、启事、文约等来进行当时当地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文体除了具有现代应用文平实、简明、说明性强的性质,同时具有如上所述的特点。分析一下这样的特点十分必要,可以从古代的应用文中看到其逐步演进的过程。蒲松龄应用文作品记叙简练,说明透彻,表意鲜明,与现代应用文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例如,《农桑经序》(P768)言简意明,平实精练,好在文章不长,照录于下:“居家要务,外惟农而内惟蚕。昔韩氏有《农训》,其言井井,可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余读而善之。中或言不尽道,或行于彼不能行于此,因妄为增删;又博采古今之论蚕者,集为一书,附诸其后。虽不能化天下,庶可以贻子孙云耳。康熙四十四年,岁在乙酉,正月念四日。柳泉氏志”。正文仅用九十三字,对其书叙出处,言好处,说明改编过程,序短义丰,没有赘语,是今人应学的典范之作。蒲松龄的应用文作品除了具有今天应用写作的文风,还与今天应用文写法有别。第一,蒲松龄写的各种应用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见情致。不能否认,他的表达方式多用记叙和说明,其中不乏生动。《连三沟募修桥序》(P71)写大沟阻路,小雨过后,人们从沟底翻越时“如鲇鱼上竹竿,不可复行矣”。《王村募修路序》(P68)写道路难行“雨则鱼游于道,旱则马陷于沼”。前文写人在沟底,由于泥泞光滑不能攀爬上去的情景,使用鲇鱼上竹竿的比喻,十分传神,以说明行路之艰难,修桥之必要。后文写下雨时鱼竟然能在路面的水中游来游去,水干后马脚陷进污泥不能拔起,同样使路面低洼的景状跃然纸上。又《述刘氏行实》(P1805)是蒲松龄记写妻子一生的传记,通篇一千二百余字,概括中也多有细致的描写。写到松龄与众兄弟分家,“兄弟皆得夏屋,爨舍闲房皆具”,而“松龄独异,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真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而妻刘氏虽贫却贤,“常自减餐留饼饵,媚邻媪”,“不肯废儿读,怜儿幼,辄昧爽握发送儿出,又目送之入塾乃返”。刘氏不肯吃饱而把剩下的饼送给邻居老妪充饥以显贤德。天不亮就送子读书,目送儿远去才返回,表现她慈母心地。虽然是应用文却饱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较而言,现代人写修桥、修路募捐的倡议书之类,或为人写传记,叙事侧重平实,记人侧重事迹的概括,与蒲文的注重细节区别明显。第二,虽是实用性很强的文字,但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并通过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体现。蒲松龄写的各种应用文,不见呆板生硬,反而情感充沛,恨其所恨,爱其所爱,毫不遮遮掩掩。《请清漕弊呈》(P207)是蒲松龄代表乡里百姓,恳请官方惩治奸商,制止追加米价、危害百姓的请示。在揭露那些“猾商大蠹”时写道:“去年之数,已三倍于昔年;今岁之数,更徒加于数岁。加而又加,将长此之安穷?累而益累,岂慈母之能忍乎?”愤怒之情,溢于笔端。对奸商危害人民的痛恨之心,对百姓的缧绁之苦,一倾无余;不仅是他个人的呼声,也代表了千百受盘剥的民众。《颂张邑侯德政序》(P88)的结尾是:“一念之愚诚,实不能以自昧,而要之鸟鸣虫唧,何足以宣天地之春秋哉!”用这个抒情极其强烈的句子,表明心迹,愿意把自己对张邑侯的赞颂,公诸世人,如果像鸟鸣虫吟一样,就不能在天地之间来弘扬正气,称颂贤德了。这样的抒情不仅使这篇序增加文采,更能够表达作者真诚的景仰之情。《祭张圣瑞》(P277)是一篇为邻人写的悼词,悲情中来,不能自抑。张君生时“卓卓英誉,入耳常温”,一旦做古,作者撕心裂肺:“鬼神何恶?妒其长年”,“何图一旦,尔遽溘然”,因而,“酒垆人渺,邻笛声酸”,“生平此别,言之涕涟!”这些情感浓烈的句子,读之使人垂泪。呈,与今天的请示、报告接近;祭文与今天的悼词接近。今之请示、报告因是公文,很少言情之语,惯于将情感深藏于平实、庄重的词句中;悼词中的大部分,也不再侧重抒发悲感,而是客观概述死者的功德业绩,主观情感淡化了。蒲松龄应用文不管何文种,何题材,都将议论抒情作为惯用的表达方式,或抒发愤懑,或表达喜悦,或寄托哀思,留给读者以深长的回味。第三,蒲松龄的应用文也描写景物,以增强表意功能。《邀孙学师景夏饮东阁小启》(P184)中有:“芳草迷芳径,一任红雨飘来;春色遍春城,莫遣黄莺衔去”。邀客小饮,有美景可赏,莺啭可听,这一渲染,使得这封书信渗透了邀请者的盛情,也更具文采。这类专事描写景物的句段,散见于蒲松龄的序、启、疏、祭文等应用文种之中,便使这类应用语体同时兼具文学语体的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在今天的应用写作中已经不被采用,其实用功能也淡化了。第四,以议论入题。蒲松龄应用文有一类以议论为开端。这在今天的应用文中也已经极少见到。这些议论能够与所写主旨发生必然联系,对表现主体内容有一定作用。例如《栗里建桥疏》(P108)的开头:“夫七级浮图,嵬然可观也。然造之何遂为善,高之何遂为福?其理其缘,思之杳杳。若建桥梁、修道路,过者欢乐之,因而颂说之,此无际岸功德,人所共见,不必稽诸鬼簿也”。用“胜造七级浮图”显示功德与造桥捐助相联系,进一步肯定后者,表现出当时应用文引经据典为主旨服务的特点。但是,这类写法,难于做到篇篇力不虚奏,有些议论同主要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即或有联系,还是游离主体之外,使要实写的主要意思被掩盖,而突出了一些虚写的内容。例如,《四月代人遣侄女再醮启》(P217)是一篇代别人为其侄女再嫁写的婚约,全文三百六十余字,而开篇的议论文字却占有三分之二,这些议论虽与文题有关,比如写“嫁桃李于东风”、“系千年之好”,又如“不图鸿雁序,作已去之人琴”、“又向茑萝前,订未了之婚嫁”等等,但其中有些议论,毕竟牵扯太远,而与主体游离。当然,这种虚写过多的应用文,不是蒲松龄应用文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写现代应用文也用议论,但依附于事实,不占突出地位。第五,议论中常带有典故。把一些典故融入文中,是蒲松龄应用文的另一特点,用典与表现的主旨相照应,使典故为主题服务。不同类型的内容,使用不同的典故,有古代故事、传说、诗词、寓言等等。例如,《贺安凤泉子游武泮序》(P90)是一篇祝贺安生考中武秀才的祝贺信,其中引唐人杨炯的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代毕某与孟某为玄孙求婚通启》(P223)有“求援有志,玉镜台独让温峤;引凤无才,金雀钗敢同潘岳?”句,借用魏晋时代温峤婚娶和美男潘岳的故事;《代刘姓寿刘翁八十序》(P93)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吾宗兄刘翁,朴质无文,犹桃源中人,长裙齐袖,不知秦、汉之已更也”;《王村三官阁募铸钟序》(P70)既为僧人募捐,则用“谚有之:‘作一日僧,则一日筳撞之矣’”。使用了“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谚语。如上所举,引用贴切精确的典故,在蒲松龄的应用文中俯拾皆是。不是满腹经纶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积大众语言精华者,实难做到。现代应用文,引用是必要的写作方法,但引用典故也仅见于少量文种甚或公文中,大量、普遍地引用典故则不再有了。以上应用文写作风格,该时代不独以蒲松龄为然。蒲松龄故去后才出生的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一书中,借贾宝玉悼念丫鬟晴雯而写作的《芙蓉诔》,是一篇典型的悼文,而写作风格与蒲文十分相近。全篇四六句的骈体句式,随处可拈。例如“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楼空鳷鸟鹊,徒悬七夕之针;断带鸳鸯,谁续五丝之缕”等等。再者,诔文中议论抒情之笔,毫不逊色。例如文中谴责迫害晴雯致死的祸首,作者义愤填膺:“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愤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项目入股合同范本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品牌营销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 生物医学工艺流程研究
- 采矿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电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原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东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茶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山西晋中昔阳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 - 2026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销售话术培训方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工电〔2023〕54号国铁集团关于印发《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通知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层次分析-环境管理法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